王令

王令
  • 姓名:王令
  • 别名:初字钟美,改字逢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1032
  • 出生日期:1059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令(1032~1059) 宋代诗人。初字钟美,改字逢原,原籍魏郡元城(治今河北大名)。五岁而孤,随其叔祖王乙居扬州,遂占籍为广陵郡人,因被称为广陵先生。少折节勤学,约在庆历八年(1048),离扬别居,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授徒糊口。皇祐四年(1052),诏举贤者,王令虽贫而不应试。至和二年(1055),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道经高邮,令上《南山之田》诗求见,遂成莫逆之交。由于王安石的延誉,一时名士如孙觉、黄莘、黄稀、王回等,与王令相投赠唱酬,令声誉鹊起,成为北宋文坛大放异彩的江淮诗人。嘉祐二年(1057),在江阴、常州等地授徒,讲《论语》、《孟子》。三年,娶王安石妻妹。次年,因患脚气病而卒。王令有遗腹女,后嫁吴师礼,生子说。王令死后六七十年,其外孙吴说为王令诗文编集成20卷《广陵先生文集》。但久未刊行,仅抄本流传,直到1922年,吴兴刘氏嘉业堂据抄本雕板,始有全集刊本。今以沈文倬先生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为精善。令能文,尤工诗。王令诗抨击时弊,反映人民疾苦。申述不得志的失意和贫穷窘况,偶有一些写景之作。其诗风格雄伟,感情奔放,想像力丰富。其生平事略见《临川集》卷九七《王逢原墓志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沈文倬《王令年谱》(点校本《王令集》附录)等。其集卷九有《月蚀》诗,乃叹卢仝遇飞来横祸而卒,诗云:“卢仝不作韩愈死,天目虽盲未见嗟,坐叹清光无惜处,一将吞吐听虾蟆。”卷一一《谢张和仲惠宝云茶》诗云:“故人有意直怜我,灵荈封题寄荜门。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果肯同尝竹林下,寒泉犹有惠山存(注云:先有诗云:“宝云更许同尝否? 拟待重烹第一泉。”故有是句)。”王令为其叔祖王乙所撰《行状》(《文集》卷二○)称:王乙在真宗时,尝巡二浙路睦、衢、婺三州私茶盐,反映当时茶禁极为苛严,故茶利大增的重要史实。

王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

收录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原创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书札等,是苏曼殊文学因缘全纪录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双港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荒政辑要》,增设苏州正谊书院,颇多政绩。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革职永不叙用。次年卒。其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今据通行本整理。

吕祖金华宗旨阐幽问答

吕祖金华宗旨阐幽问答

问: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欲免轮回,须从无形做功夫?
答曰:无从做功夫。究竟何以做?将谓静中可得,动则失。不知动之所以失,由静之无以得。夫静无得,动有失,皆未达道也。汝所云,形而上,止言其当然,未识其所以然,刻下惟于有迹探无迹,有迹而无迹,迷者千里,悟者一朝。
  

亢仓子注

亢仓子注

九卷。唐何粲撰,明黄谏音释。《亢仓子注》,又称《洞灵真经注》。此书旧本题何粲撰,不著时代。据唐柳宗元《读亢仓子》称“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传注,以教于世。”说明唐代已有注《亢仓子》之书者。但柳宗元未题注者姓名,不知是否与此本相涉。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亢仓子》二卷,题何璨注。《四库提要》据此二说,认为何璨当在宋以前,并疑柳宗元所读即此书,所以称唐人何粲。因《四库提要》称晁公武《读书志》所录“璨字从玉与今本 (粲字) 小异” 之语,所以 《中国人名大辞典》误注“何粲,宋人,字从玉,有《亢仓子》注。”其说不足据。何粲注解《亢仓子》,多以道儒家言。如其于《全道篇》题下注称“心冥虚极、德洞玄微,功并四时、苍生自化。”其于《君道篇》题下注称“清净无为、以身率下。”于《贤道篇》题下注称“克己复礼,贤良自至。”于《农道篇》题下注称“夫谷者人之天,理国之道务农为本。”于《兵道篇》题下注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如此等等,其注文简明而质朴。然而今本注文中糅杂黄谏音释,使人无法识别注文与音释,为今本不足之处。虽然音释混入而使其注不纯,但其有助于阅读《亢仓子》中所用奇字,也不可尽废。今本《亢仓子注》末有《亢仓子注后跋》一篇,署名兰塅道人金城黄谏书。跋文依宋人高似孙《子略》之说,以王士源为王褒似乎欠妥,所以《四库提要》斥黄谏“平生之精力,主于以篆改隶、以骇俗取名,其他皆未深究。”此书舛误虽多,而对于研究《亢仓子》仍有可参之处。现存明《道藏》本、《道藏举要》本 (皆题《洞灵真经注》),清 《四库全书》 本。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其大旨终以胡传为宗。汪氏自称:“《春秋》传注无虑数十百家。至子程子始求天理于遗经,作传以明圣人之志,俾大义炳如日星,微辞奥旨,了然若视诸掌。胡文定公又推广程子之说,着书十余万言,然后圣人存天理,遏人欲之本意遂昭焯于后世……元统甲戌,教导郡斋,讲劘之暇,因阅诸家传注,采摭精语疏于其下,日积月羡,会萃成编。”汪氏认为,“《春秋》一事之笔削,一言之增损,一字之同异,无非圣心精微之攸寓,而酌乎义理之至当。如殊会一也,而会王世子则书‘及以会’,以卑会尊之辞也,所以尊储君也;会吴则书‘会以会’,以此会彼之辞也,所以外裔夷也。同盟一也,而新城鸡泽独于公会诸侯之下书某日同盟盖新城乃赵盾主盟而鸡泽单子与盟,故皆书目以采同盟之上,所以谨其渎君臣之分而异之也。楚成使宜申献捷、战泓、围宋皆贬书人,所以贱僭窃;而会盂书爵于陈蔡郑许曹君之上,以着其争霸之实,盖不书爵则疑非楚君。昭公失国,会陵、如齐、如乾侯,其返虽不告庙,皆书公至,所以存君;而必系居于郓,盖不言居郓,则疑于复国。通诸二百四十二年,于例中见法,例外通类诸如此者,遽数不能终。”可见其臆度不下胡氏。此书之惟胡氏为宗,前人已有讥之,如明陈霆《两山墨谈》讥其此以鲁之郊祀为夏正,又以周之烝尝为周正,是其迁就《胡传》,不免骑墙之证,明初胡广奉敕编《五经大全》,于《春秋大全》一书几乎全抄袭此书,有明二百余年之科举,于《春秋》则宗此书。此书撰成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现存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佛在鹫峰,告大迦叶,东方定手最上吉祥如来,离麈步菩萨。莲华最上吉祥如来,莲华手菩萨。日轮光明最胜吉祥如来,日光明菩萨。一宝盖最上如来。定最上吉祥如来。宝轮光明高胜吉祥王如来。南方无边步迹如来。无边香最上王如来。宝上如来。西方大光明照如来。北方宝开花普耀吉祥如来。东方宝藏如来。宝胜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