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

- 姓名:王令
- 别名:初字钟美,改字逢原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1032
- 出生日期:1059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令(1032~1059) 宋代诗人。初字钟美,改字逢原,原籍魏郡元城(治今河北大名)。五岁而孤,随其叔祖王乙居扬州,遂占籍为广陵郡人,因被称为广陵先生。少折节勤学,约在庆历八年(1048),离扬别居,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授徒糊口。皇祐四年(1052),诏举贤者,王令虽贫而不应试。至和二年(1055),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道经高邮,令上《南山之田》诗求见,遂成莫逆之交。由于王安石的延誉,一时名士如孙觉、黄莘、黄稀、王回等,与王令相投赠唱酬,令声誉鹊起,成为北宋文坛大放异彩的江淮诗人。嘉祐二年(1057),在江阴、常州等地授徒,讲《论语》、《孟子》。三年,娶王安石妻妹。次年,因患脚气病而卒。王令有遗腹女,后嫁吴师礼,生子说。王令死后六七十年,其外孙吴说为王令诗文编集成20卷《广陵先生文集》。但久未刊行,仅抄本流传,直到1922年,吴兴刘氏嘉业堂据抄本雕板,始有全集刊本。今以沈文倬先生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为精善。令能文,尤工诗。王令诗抨击时弊,反映人民疾苦。申述不得志的失意和贫穷窘况,偶有一些写景之作。其诗风格雄伟,感情奔放,想像力丰富。其生平事略见《临川集》卷九七《王逢原墓志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沈文倬《王令年谱》(点校本《王令集》附录)等。其集卷九有《月蚀》诗,乃叹卢仝遇飞来横祸而卒,诗云:“卢仝不作韩愈死,天目虽盲未见嗟,坐叹清光无惜处,一将吞吐听虾蟆。”卷一一《谢张和仲惠宝云茶》诗云:“故人有意直怜我,灵荈封题寄荜门。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果肯同尝竹林下,寒泉犹有惠山存(注云:先有诗云:“宝云更许同尝否? 拟待重烹第一泉。”故有是句)。”王令为其叔祖王乙所撰《行状》(《文集》卷二○)称:王乙在真宗时,尝巡二浙路睦、衢、婺三州私茶盐,反映当时茶禁极为苛严,故茶利大增的重要史实。
猜你喜欢的书
三辅黄图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峙等。所记建筑均指明所在方位,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清毕沅、孙星衍、近人张宗祥均有校本。宋人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南朝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认为唐肃宗以后人作。但因*《水经注》曾引用此书,《隋书·地理志》亦曾著录,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
宝庆四明志
南宋地方志。庆元知府胡榘修,方万里、罗濬撰。二十一卷。始撰于宝庆三年(1227),成书于绍定元年(1228)。四明即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是书据张津《乾道四明图经》重加增订,依其体例,前十一卷为郡志,分叙郡、山、水、产、赋、兵、人、祠、遗等九门四十六子目;第十二卷以下为鄞、奉化、慈溪、定海(今宁波市东北)、昌国(今舟山市)、象山各县志,每县俱自为门目,不与郡志相混。内容详备,叙述严谨,为后来修志者所根据。有绍定后至咸淳八年(1272)事迹,当系后人增续。今通行本为清咸丰四年(1854)徐氏烟屿楼校本。1950年故宫博物院曾将其所藏宋刊本影印出版。
禾谱
北宋江西泰和地区的水稻品种志,也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水稻品种专志。北宋曾安止撰。5卷。安止字移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或误作温陵人。熙宁进士。曾官彭泽(今属江西)县令。哲宗绍圣初年,苏轼过境,安止进此书。轼赞其记事详实,行文温雅,惜述耕稼而不谱农器,为作《秧马歌》附后。秧马为插秧所用,可知此书为最早的水稻栽培专著。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
题“阴长生撰”,盖依托。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经诀出世朝代考》(见《中国科技史探索》)认为唐人撰。凡18章,述内丹术,疑有房中术。
古微堂诗集
诗别集。十卷。魏源撰。魏源早期诗集名《清夜斋诗稿》,存手书稿本,于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与陈沆手书《简学斋诗稿》影印合刊。后有自订《古微堂诗稿》五卷,以抄本流传。穆宗同治九年(1870),湖南新化人邹季深据其所藏魏源诗全稿梓行,名《古微堂诗集》。卷首有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因魏源曾谓“诗集宣分体,不必编年”,故此集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古乐府、新乐府、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六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编次,共收诗二百六十馀题,七百五十馀首。郭嵩焘序称“默深先生喜经世之略”,“人知其以经济名世,不知其能诗”,“先生所著书,流传海内,人知宝贵之,而其诗之奇伟无能言者”,并盛称其诗“极古今文字之变,自发其嵌崎历落之气”,“山水草木之奇丽、云烟之变化,滃然贲起于纸上,奇情诡趣,奔赴交会”。然此集所收诗尚未全,有部分诗作存《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稿》或散见诸家诗话、总集中,而此编未收。1976年,中华书局将其诗、文合编为《魏源集》,其诗集部分即以此同治九年刻本《古微堂诗集》为底本,与《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稿》、《古微堂诗稿钞本》残本,以及《射鹰楼诗话》对校,补入诗六十馀题、一百六十馀首,共得九百馀首,同题而文字有异者亦作校勘记,或并录异文,为较完备之本。
词学集成
清江顺诒辑。八卷。卷首有铁岭宗山序和自撰“凡例”九则。序称此辑“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是书经宗山参订,条分缕析,分列子目,卷一曰源、卷二曰体、卷三曰音、卷四曰韵、卷五曰派、卷六曰法、卷七曰境、卷八曰品。末有附录四则。书中引录前人词论,倘需全编登载始能得其旨趣者,皆全编过录。如卷八采录郭频伽《词品》十二则、杨伯夔《续词品》十二则以及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对各家词序,则择要摘录,以见各序之长。如卷一徐鼒《水云楼词序》、卷六吴谷人《露蝉词序》和诸迟菊《词综续编序》等。该书所辑,间有己论,并用案语标出,以示区别。如卷一录张惠言《词选·序论》。诒案:“此论高出流辈,发前人所未发。”又如卷二录杜文澜《词律校勘记序》。诒案:“万氏有功于词学,杜氏又为万氏之功臣。虽其书知声而不知音,然舍此别无可遵之谱,则校勘之不可少也明矣。”所案也能自成一则。是书有光绪七年(1881)刊本,唐圭璋《词话丛编》据以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