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枢

- 姓名:唐枢
- 别名:字惟中,号一菴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归安人
- 出生日期:1497
- 逝世日期:1574
- 民族族群:
唐枢(1497-1574),明学者。字惟中,号一菴。浙江归安人。嘉靖丙戌(1526)进士。除刑部主事。因上疏论李福达,被罢官。师事湛若水,讲学著书,垂40年。为甘泉学派重要传人之一。后又慕阳明之学。以“讨真心”三字为修养目标,“于甘泉之随处体认天理,阳明之致良知,两存而精究之”。试图调和王守仁与湛若水的学说。认为“理气无彼此,无异同,无偏全,总是太虚影子。虚之极则能生,故流行而为气;虚之极则不滞,故灵通而为理。……气外别无情理处。……气亦无二气五气,只有元气流行,随在变化。……气各有偏塞,理亦即此而在。盖理无定体,可通处即是。”“人气质之凝,似有住际,然神通在心,故其气也无涯,其有涯,惟有生耳。”曾作《真心图说》,外一圈为元气,次一圈为人身,中一圈为人心。“人即天,天即心,心无弗有,无弗能,宰制万物,放诸四海而准,与天地参,不容伪者也。”“真心是人实有之心。实有之心,乃天地生人之根底,亘古今不变,不着一物,是谓中者天下大本。”“心乃气机流行之本”。可是,由于尘世俗见物欲流行,私欲起,则真心失。做人即是寻讨真心。“于其生而思所以主之者,是讨也。心无两心,立乎其心之大,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从其所令,则为真心。”讨与不讨,往往就在“一念转动”的功夫。在《景行馆论》中他指出:“功夫就是本体。”“若以去人欲,做存天理工夫,便如捕贼保家。……存天理,是去人欲的下手处。”(以上引文均见《明儒学案》卷四十)这一思想颇近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反身求真心,去人欲,与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外求法有所不同。唐枢著述甚丰,主要有《礼玄剩语》、《三一测》、《真心图说》、《景行馆论》等。
唐枢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跟踪雷普利
甫过世的食品业巨子约翰·皮尔森最宠爱的儿子,十六岁的法兰克·皮尔森,离开位于缅因州的家,来到了雷普利所居住的法国小镇维勒佩斯。他主动找到雷普利,在获得雷普利的好感之后,住进了他的丽影别墅。雷普利逐渐了解到,法兰克离家之前亲手将自己的父亲推下了悬崖,起因是父亲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他的身上,希望男孩能继承家族事业,而法兰克对此非常反感。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法兰克迟迟不肯归家。无奈之下,雷普利带着法兰克前往德国散心,打算伺机劝导男孩回家并勇敢面对今后的人生。就在男孩下定决心准备搭乘第二天的飞机回到美国时,竟遭到了绑架。雷普利历尽辛苦终于解救出了男孩。可刚刚脱离险境的男孩从自己的哥哥口中得知,自己深爱的女孩特瑞莎已经移情别恋。这个消息对于年轻的法兰克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雷普利护送法兰克回到位于缅因州的家中,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已结束时,男孩却乘人不备跳下了悬崖……
长生诠经
长生诠经,明初道士洪自诚编撰。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为道教养生资料选辑。作者选取《清静经》、《阴符经》、《胎息经》等二十九种道书,以及汉天师、吕纯阳、白玉蟾等四十余位道师有关修养长生之诗歌语录,辑为一编。所录诗文涉及胎息、导引、修心养性及内丹功法。大抵以澄心静意,去欲养神为主,以导引行气之术为辅。
太上救苦护身妙经
元始天尊向太上老君述太一救苦天尊化身之妙,劝众生念诵圣号。
醉翁谈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金盈之撰。足本八卷,是编载记唐代轶闻遗事、宋代诗文记事和汴京风俗,多有参考价值。有《碧琳琅馆丛书》、 《芋园丛书》、 《适园丛书》等本。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排印本。 《宛委别藏》本仅五卷,缺后三卷。本书分为《名公佳制》、 《荣贵要览》、 《京城风俗记》、 《琐闼异闻》、 《禅林丛录》等
蜗牛舍说诗新话
1卷,民国范罕撰,诗学理论著作《蜗牛舍说诗新语》,作于1923年,体现出时代的“通变”思想,既“通”在融贯中西的学术观念上,又“变”在独特新颖的自我见解中。不仅如此,范罕更做到“通中有变”,在充分认定诗人个体的主导情感位于首要位置的前提下灵活作诗。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范罕别于世俗的价值取向展露出他特立独行的个性,正是真我的完好传达,于诗作中则表现出葆真写心的自然清新之风。
注肇论疏
注肇论疏,六卷,宋遵式述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