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戏曲

  • 逸老堂诗话

    逸老堂诗话

    《作者:俞弁诗话。明人俞弁撰。二卷。弁字子客,余未详。此编成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室名名书。有明人写本, 未署撰人, 后经卢文弨、黄荛圃等人收藏、题跋,但知其姓,近人丁福保考明作者名字。内容杂记诗坛轶事,亦有考评诗句多条。“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斑驳可喜。”关于该书的写作情况,作者自序云:“性疏懒,平居自粝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繙阅披校,竟日忘倦……扁一室曰‘逸老堂’,日居其中铅椠编帙,未尝去手,意有所会,欣然笔之。久而成帙,勒为二卷,藏诸箧笥,因名曰《逸老堂诗话》。”此书内容,论诗、考证、品评、谈史皆有,以名物考证为多。

  • 南濠诗话

    南濠诗话

    《作者:都穆明代都穆撰。都穆 (1458—1525), 字玄敬, 吴县(今属江苏)人。明孝宗弘治年间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历礼部主客郎中,官终太仆少卿。该书亦称《南濠居士诗话》,一卷,七十多则。书中以记载古今诗人佚诗佚事为主,论诗不专主一家。其诗学见解,一是明确反对崇唐抑宋:“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刘后村云:‘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予观欧、梅、苏、黄、二陈至石湖、放翁诸公,其诗视唐未可便谓之过,然真无愧色者。”可见明中期诗坛,虽是前七子“诗必盛唐”的天下,然宗宋诗者亦自不绝如缕。二是强调写真情实境,反对无为强作

  • 四溟诗话

    四溟诗话

    《作者:谢榛原名《诗家直说》。4卷。诗话。明人谢榛(1495—1575)撰。四卷。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终身不仕,著有《四溟集》。此编原名《诗家直说》,近人丁福保改今名。作者为明代“后七子”之一,论诗主格调说,重唐代作家,蔑视宋人。有《历代诗话续编》本。齐鲁书社87年出版李庆立等《诗家直说笺注》,可参。著者论诗,“以盛唐为法”。此书从诗歌艺术的特殊性和风格特色方面强调盛唐(特别是李杜)诗歌的成就。它在诗歌创作论上最大贡献是“情景交融”说。书中对李杜等人诗中的情景关系作了论述。论诗从“格调说”出发,兼及

  • 姜斋诗话

    姜斋诗话

    《作者:王夫之古代诗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号姜斋) 撰。共3卷,包括《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外编》和《南窗漫记》。其中以卷2内编的理论价值最高。此书对江西派及明代诗文多所批评,尤其对前后七子的复古学古主张批评更烈。又以“意”论诗文,主张“以意为主”,“意”为作品之“帅”。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笺注本。书中共收入王夫之诗论150条,计有《诗译》16条,《夕堂永日绪论内编》48条,《南窗漫记》32条,以及虽多谈经义但也涉及诗论的《夕堂永日绪论外编》54条。

  • 梅磵诗话

    梅磵诗话

    《作者:韦居安诗话。元韦居安撰。三卷。居安身世未详。此篇分上、中、 下卷, 三万余字。杂记唐宋以来诗坛人事,或评论、考证诗篇。诸多不名于诗坛之诗人,赖此以传;所录诗句,虽一鳞半爪,亦多精彩,无所偏颇,深得诗话之体。此编出现于诗歌寂岑之元代,尤足珍贵。全书评议宋人及同时诗人的诗作及词作,或录全诗,或述本事,谈诗中词、句的本源,也有注释、考辨和辑佚的内容。转述他人著作中论诗语较多,也直接表述了一些作者的见解。韦居安论诗,提倡“意新语警”、“有新意”、“不苟作”,反对“泛泛之作”。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 吴礼部诗话

    吴礼部诗话

    《作者:吴师道元代诗论著作。今本不分卷。吴师道著。收诗话67则,录时天彝评诗语18则,《词附》7则,共计92则。《知不足斋丛书》本有厉鹗的跋文。全书内容无次第,涉及对诗义的理解,论诗中的命义、字义、用韵、对偶,对诗作者、内容的考辨,对旧注的补正,录佳篇、佳句及有关的逸事、评语,收辑佚诗等等。前为读陶潜、朱熹诗随笔数则,后则大多为宋元间诗坛见闻,偶亦有评论之语。如重视实历,以为“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另悉录时天彝书《唐百家诗选》后诸评,以为其深知唐人句法,亦可见吴氏宗唐的艺术

  • 归田诗话

    归田诗话

    《作者:瞿佑一名《存斋诗话》、 《吟堂诗话》。明代论诗著作。3卷。瞿佑著。作者于明成祖永乐中以诗祸入狱,谪戍保安,至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得免。返归故里后,即仿欧阳修《归田录》而作此书,主要辑其早年论诗之语。3卷之中,上卷主要论唐诗,中卷论宋、金、元诗,下卷论元末及明诗。全书以品诗、记事为主,阐发诗论见解。论诗比较重视思想内容,尤其重视宋代的爱国诗。如“陆秀夫殉国”、“家铉翁持节”、“汪水云赐还”、“东鲁遗黎”、“岳鄂王墓”数则,表现了比较高昂的民族意识。谈诗多能联系诗人的身世和时代,探究作品的立意、感情和社会作用,甚至提

  • 国雅品

    国雅品

    《作者:顾起纶诗论。明顾起纶撰。一卷。起纶字玄言,号九华,无锡(今属江苏)人。著《昆明集》,杨慎、皇甫汸为之序。又誉明代诗曰《国雅》。此编为评论明代诗人札记,完稿于嘉靖末,作者同里人姚咨等多人为之覆校,于万历元年(1573)成书。书分士品、闺品、仙品、释品、杂品五类,逐一评论。一品之中,则按时间先后排列。书中仿《国朝诗评》体例,评语均为韵文形式;有些评语,甚至直接摘引自《国朝诗评》。顾起纶自序称:“余作《国雅》既成,复就选中若干名家,溯自洪初,以迄嘉末,怜高哲之既往,嘉英篇之绝倒,辄一赏誉之。偶有所得,僭附鄙见,只从世代编次,非敢谬诠甲

  • 诗镜总论

    诗镜总论

    《作者:陆时雍明陆时雍撰,一卷,收于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论诗上起先秦,下迄晚唐,依次品论历代作家作品及其渊源递嬗关系,对古诗的评析颇为精僻和全面。作者推崇《风》、《骚》,常以之为源头去探析诗作,但反对依傍前人作诗,要求“绝去故常,划除涂辙”,“得意一往”,才得其佳。诗以代异,因而,汉魏之诗欲步武前朝,“难以冀矣”。并又指出了汉魏六朝诗中许多唐人又无法攀拟的独到处。作者论诗,极重“情”与“文”的关系,这是其论诗的一个中心。《诗镜总论》对先秦至唐代诗歌进行了评论。陆时雍论诗,提出“诗贵真”。所谓“真”,主要指“意似”。他说:“

  • 杜工部草堂诗话

    杜工部草堂诗话

    《作者:蔡梦弼宋代诗评汇编。又简称《草堂诗话》。宋蔡梦弼辑录。二卷。梦弼有《杜工部草堂诗笺》已著录。此编凡二百余条,均为宋人诗话、语录、文集中论杜甫诗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曰:“曰‘草堂’者,甫客蜀时所居也。近代注者征引此书,多者不过十余则,皆似未见全帙。”本书汇集宋人有关杜甫及其诗作的评论。约成于南宋宁宗庆元(1195—1200)、嘉泰(1201—1204)年间。最初附刻于《草堂诗笺》,后单独刊行。南宋宁宗嘉泰中(1201—1204)编《杜工部草堂浅笺》四十卷,《补遗》十卷。《杜工部草堂诗话》二卷,亦称《草堂诗话》,原附刻于《杜工部草堂诗笺》之

  • 优古堂诗话

    优古堂诗话

    《作者:吴幵诗论,一卷,南宋吴幵撰。全书共一百五十四条,多论北宋人诗,兼及唐人。论诗主旨在于说明诗家用字炼句相承变化之由。有些条目没有什么意义,如“小雨斑斑”条言:“文忠工诗:‘小雨斑斑作燕泥’,东坡诗:‘小雨斑斑未作泥’,山谷诗:‘润花小雨斑斑。’”诗句偶然暗合,不必皆有意相师。这种排比先后(由欧阳修、苏轼,排到黄庭坚)相承之诗句,毫无助于论诗。这类条目,书中颇多。有时亦有通达之论。如“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遗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书中亦有少量考订之语,如苏轼《次韵徐积》诗有句“裹饭应须问子来”,吴氏指出东坡用典之错误,并言此错误来

  • 庚溪诗话

    庚溪诗话

    《作者:陈岩肖诗话。宋陈岩肖撰。二卷。岩肖字子象,金华(今属浙江)人。官至兵部侍郎。此编分上、下卷。首记宋代及前代帝王之作,次论唐宋诗人作品。记帝王诗事,评帝王作品,不盲目诵圣,有一定见解。记唐宋诗事多翔实,且时辨证。上卷先记宋代与汉、唐帝王诗语,后言及杜甫、苏轼。下卷则泛记宋代诗人诗作,一些“遗篇佚句”正赖其免于湮没。《庚溪诗话》二卷,八十一则,亦有作一卷者,不全。据书中称高宗为“光尧寿圣太上皇帝”,称孝宗为“今上皇帝”,称光宗为“当今皇太子”,知该书成于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当为其晚年之作。该书以记述诗歌本事为主。

  • 观林诗话

    观林诗话

    《作者:吴聿诗话。宋人吴聿撰。二卷。聿字子书,余不详。此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天一阁书目》,所传不广。书成于南宋初。一百十六则。记唐及北宋诗人轶事,品评诗句。多称述苏轼、黄庭坚,作者当为江西诗派。于诗人、诗作亦间有考证,丁福保以为“凡所考证,大抵典核,为宋人诗话之佳本。”本书偏于考据,间载诗坛佚事及前人论诗之语,资料较为丰富。作者对有关诗作的典故、出处、名物、声韵的考辩,多有独到之见,但也偶有疏漏谬误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尝举其二十余事谓其“皆足以资考证。在宋人诗话之中,亦可谓之佳本”。初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题

  • 诗谱

    诗谱

    《作者:陈绎曾诗论著作。元陈绎曾著。一卷。此书非诗法、诗格之作,实近于诗评。倡言魏晋古诗,所评均主于情真、事真,并不泥于古。全篇末云:“故君子贵自主,不可随流俗也。”有《说郛》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 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

    《作者:欧阳修原书只称诗话,后人改称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诗话。宋欧阳修(1007—1072)撰。一卷。修有《欧阳文忠公全集》已著录。此编成书时间,《四库提要》谓“熙宁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 越一岁而修卒, 其晚年最后之笔也。”共二十八条,多叙论诗词作者身世及作品。多评论北宋时期诗人作品,间亦论及唐诗。书前自题:“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故多记述诗人轶事,亦表现出作者提倡艺术锤炼加工,反对浅率,主张诗歌应做到“意新语工”,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

  • 藏海诗话

    藏海诗话

    《作者:吴可宋代诗论著作。1卷。吴可著。此书约成于南宋绍兴(1131—1162)中,为作者暮年所撰;但一度沉晦,直到清初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后,才得以刊刻流传。观其内容,不主记事,多为对诗人诗作的品评,亦有对诗法诗理的探讨。作者论诗承元祐余绪,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其重视来历出处,讲究锻字炼句,推崇点铁成金,认为作诗“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乃源出于黄庭坚;而其“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如四时之序,方春则华丽,夏则茂实,秋冬则收敛,若外枯中膏者是也,盖华丽茂实已在其中矣”,“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见解,则更近于苏轼

  •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作者:严羽南宋末年严羽著。羽有《沧浪集》已著录。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事迹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话自欧阳修《六一诗话》首开其例,著作繁兴,但都较零碎,近于随笔。《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诗辩》提出了论诗的基本主张,是全书的核心。《诗体》论诗歌的体例,《诗法》谈写作方法,《诗评》评论了历代许多作家、作品,《考证》考订了一些诗篇文字、作者,表达了严羽的鉴赏观点。此编为作者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此编以禅喻诗,形

  • 诚斋诗话

    诚斋诗话

    《作者:杨万里南宋杨万里作。万里号诚斋,故名。一卷。成书年代未详。《诚斋诗话》主要论诗,亦涉及书法、古文、四六文、箴、祭文、对等。杨万里论诗,一方面受到江西诗派的某些理论束缚,如认为学习古人,应“以故为新,夺胎换骨”;另一方面也与江西诗派有所不同。例如,他主张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但“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万里诗初学江西诗派,后来诗风转变,崇尚师法自然,自成一家。此书虽成于其晚年,但所论仍以“夺胎换骨”、炼字用事的方法和技巧为主,未摆脱江西诗派理论影响。书中亦有论文之处。有《

  • 唐宋词简释

    唐宋词简释

    《作者:唐圭璋古代诗词选本。唐圭璋著。是编选录唐五代词56首、宋词176首予以“简释”,专门分析词的章法结构与艺术技巧,诸如词之起结、过片、层次、转折、脉络、语言、声韵、气魄以及对自然景色之描绘,人物形象之刻画,情感心态之表达等,皆细加阐释,细致人微,语多精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该书原为1940年著者在重庆中央大学教授词学时的讲稿,意在辅导学生领会词旨。其中宋词部分是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的基础上增删而成。原稿没有唐五代词,此次出版增选唐五代文人词14家。从而使该书基本体现出唐五代宋词的发展概况,词家的风格、流派特点等

  • 诗品

    诗品

    《作者:钟嵘钟嵘著。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于齐梁时代。该书又名《诗评》。以评名是论作家优劣,以品称是定作家品第。后《诗品》成为定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著作。全书由正文和序文两部分组成。《序》是全书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写作的看法以及对当时诗风的批评。正文分三品论评自两汉至齐梁诗人,每品一卷。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共计一百二十二人。 “略以时代为先后”,对各家逐一品评,论其创作得失及承传关系。虽不乏见地,然强分等第,牵强附会,亦有未当。约成书于南梁天监十二年(513)后。通行有《四

  •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作者:司空图简称诗品,中国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司空图著。将古代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分别说明其特点,并用形象化的语言描摹其境界特征。对诗文风格的分类研究,早有曹丕、陆机、刘勰等开其端,而此书区分更为细密,对文学风格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作者论诗文、品评风格,较之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及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等更为细密,但其所品评则强调冲淡,讲

  • 乐府古题要解

    乐府古题要解

    《作者:吴兢唐吴兢作。上下二卷。汉武帝设立乐府后,乐府诗作者大量涌现,乐府诗作蔚为大观。吴兢即搜采汉魏以来古乐府,纂为10卷,把大量的乐府诗辑入集中,并作说明研究。但这10卷本今已不传,传者仅2卷本的《乐府古题要解》。书分乐府诗为相和歌、拂舞歌、白纻歌、铙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等类,类后有总说,并各列曲题,题下收录本题命名缘起、古辞和后代仿作,资料详赡赅备。为乐府诗研究者所重视,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多采录其文。根据阅读各家文集、传记所得,记述一百多首曲子名字的由来,计相和歌二十六首、短箫铙歌九首、横吹曲九首、舞曲五首

  • 诗人主客图

    诗人主客图

    《作者:张为简称《主客图》,一卷。诗论专著。唐张为撰。成书年代未详。张为,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唐末江南诗人,与周朴齐名。《诗人主客图》以风格区分诗派,每一流派找出一个代表人物为“主”,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其他诗人为“客”。“客”中,又有“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不同等级。所选诗人名下,常常摘录若干诗句为例。全书分6“主”,下辖“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门”诸“客”,实际上是列了6派,大致以风格为标准。在各家名下选录诗例作为说明,表现了作者对中、晚唐84位诗人的分类评价。然而书中标准不明,划分也较牵

  • 艺苑卮言

    艺苑卮言

    《作者:王世贞诗论。明王世贞撰。八卷。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此编系从“四部稿”中摘出,原尚有附卷四卷。此为王氏中年时期著述,成书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又经陆续修改、补充,于嘉靖四十四年脱稿。晚年又复修订、补充,以毕生精力而成之作。论唐诗语集中在卷四(《全唐诗说》即取此卷中语而成)。它是作者经历大半生时间写成的。论诗强调盛唐李杜以前。书中许多观点值得重视。著者肯定了四杰在诗歌转折上所起的作用(“词旨华靡,固尚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指出陈子昂“律体往往入古,亦是矫枉之过。”还比较了各种诗

  • 升庵诗话

    升庵诗话

    《作者:杨慎诗话。明人杨慎(1488—1559)撰。十四卷。《升庵诗话》常于词章韵律的考订和诗篇诗句的品鉴中提出一些精辟的理论观点。例如,杨慎称赞王维诗“含不尽之意”、王粲诗“涵蓄蕴藉”、杜牧诗“殊有含蓄”、薛涛诗“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杜甫《赠花卿》诗“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等等,表明他倡导诗须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意境创造。不满李梦阳、何景明等七子的拟古蹈袭之弊,强调诗歌是诗人的性情之作,“是发诸性情而协于音律,非先协音律而后发性情也”(《李前渠诗引》),重视诗人的才与学。主张向历代诗歌学习,特别是向六朝和唐代优秀

猜你喜欢的书

月亮下去了

月亮下去了

本书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42年的一部长篇佳作。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占领北欧某国(暗指挪威)为历史背景,描写了某小市镇以奥顿市长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故事。 与一般的反法西斯主义作品不一样的是,在这部小说里,斯坦贝克对正反面人物的描写都尽量表现出了人性的两面性:英雄(或法西斯)的一面和普通人的一面。他既没有拔高反法西斯人民一方,把他们写得高大全,而是突出了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不能忍受占领军的侵略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对德国占领军的描写也没有进行妖魔化处理,在他的笔下,这些侵略者是软弱的,甚至富于人性的。 本书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作品,饱含了作者对现实和人性的洞察,以及对人类前途的信心。

苌楚斋随笔

苌楚斋随笔

近代刘声木撰。五十卷。刘氏系淮系官僚刘秉章子,辛亥后以遗老自居。此书所述多朝章、国故,间评诗文。亦有谈论朝鲜壬午事变、甲午中日之役等历史事件之文字,可资参考。有直介堂丛刊本,民国年间印行。

左传事纬

左传事纬

十二卷。附录八卷。马骕(1621-1673)撰。马骕字御,又字宛斯,邹平(今属山东)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顺治进士,任淮南府推官,改灵璧知县。蠲荒除弊,流亡复集。马骕自幼好学,毕生殚研经史,更嗜爱《左传》,时称“马三代”。除此书外,还撰有《十三代瑰书》、《绎史》,尤以《绎史》最为精审。此书改编年体之《左传》为纪事本末体,共一百零八篇,篇末附以马氏论议。据其《侧略》称:“末敢言文,旁集诸家,杂采传记,无庸附会僻说,折衷一归于正大,期于发明经传而止。”又认为《左传》之例有新意,前后互明,最称条悉。因而“兹为推而论之,凡三十有一篇”。际录又称前集,首载晋杜预、唐孔颖达序论,及自作左丘明小传一卷。其下有辨例、左传图说、览左随笔、名氏谱、左传字释。丘明小传指出孔子所称赞的颜渊、闵子骞皆是孔子学生,因此不能证明丘明为孔子前辈,又认为左氏不一定是楚人。其图说有帝派图、世系图、天官图、地舆图、列国年表、晋楚职官表,尤以天官图富赡精当。而地舆图有说无图,可能是未完之书。名氏谱对《春秋》经传姓氏世次的归纳也详尽而有条不紊。王士祯《池北偶谈》称马骕“博雅嗜古,尤精《春秋左氏》学”。四库提要亦称此书“于《左氏》实能融会贯通,故所论具有条理。其图表亦能考证精详,可以知专门之学与涉猎者相去远矣”。此书写成于顺治六年(1649),马骕死后,由其子刻印。现存许氏刻本、函海内别本、嘉庆六桐书屋刻本、清澄怀堂刻本。

成就梦想法

成就梦想法

成就梦想法,一卷,唐不空述,日本圆俊题记,繁承题记,佚名题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系就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中选择要目解释而成。计分三十五章。另据湛睿之起信论义记教理抄卷十五、顺高之听集记卷十三本、凤潭之起信论幻虎录卷四等所载,本书并非法藏所作,而系他人伪造者。本书之末注有顺高之听集记四卷、宗性之要文抄一卷。

法受尘经

法受尘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诫男勿染女,女勿染男。以法性受尘染故也。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