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

吕本中
  • 姓名:吕本中
  • 别名:字居仁,号紫微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 出生日期:1084
  • 逝世日期:1145
  • 民族族群:

吕本中(1084- 1145)两宋之际诗人、诗论家。字居仁,号紫微,因祖籍东莱(今山东掖县),故世称东莱先生。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出身于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其高祖吕夷简、曾祖吕公著曾在仁宗、哲宗时相继担任宰相。祖父吕希哲、父吕好问亦任侍从以上的高官。本中以其曾祖遗表恩泽入仕,荫补承务郎。本中与程门弟子杨时、游酢等交游甚密,崇奉理学。初仕济阴主簿,调泰州士曹,在绍述期间,本中父好问因党祸坐废,本中也因此罢官。宣和元年(1124),授枢密院编修官靖康元年(1126),调官职方员外郎,旋因避父嫌奉祠。宋室南渡,吕本中举家流离,辗转于今豫、皖、苏、浙、闽、赣、湘、桂、粤等地,备极艰辛,写下不少悲慨时事、抒寄家国之痛的诗篇。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八年,即真,又兼侍讲,旋兼权直学士院。本中任官期间,洁身自好,尽心职事,刚直不阿。因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故学者亦多称其为吕紫微。力主抗金、恢复中原。上书高宗云:“当今之计,必为恢复事业,求人才,恤民隐,审政刑,开言路。然后练兵谋帅,伺彼有隙,一举可克。”(《宋元学案·紫微学案》),其年轻时尝与秦桧同为郎官,但不阿权贵,至杵桧而被罢官奉祠,卒于上饶,谥文清。


本中是两宋之际享有盛名的诗人,又率先提出“江西诗派”这一名称,撰《宗派图》以明衣钵。吕氏虽学江西而不为江西所囿,倡“悟入”和“活法”,堪称善于继承和创新。其作品现实感、时代感很强,自立门户,追求词约意丰、清丽流畅的审美情趣。其诗风雄健深厚,感情气度深灏,表现的思想力度也颇深刻。吕词今存27首,意蕴醇真,珠圆玉润,达到天籁自成的境界。《东莱诗集》传世版本较多,以沈晖点校《东莱诗词集》20卷允称精善,又附《外集》3卷和《东莱词》1卷,为通行足本(黄山书社1991年版)。其生平事略见该书《附录》一、二。

猜你喜欢的书

运甓漫稿

运甓漫稿

明代诗词别集。李昌祺(名祯,以字行)著。7卷。初刻于正统年间。原题“河南左布政使庐陵李祯著,江西吉安府知府江浦张瑄校,江西吉安府儒学教授郑纲编”。集前有正统元年(1436)陈循序,正统三年李时勉序。其集皆古近体诗及诗余。今存有此刻本。另外,还有《四库全书》本。其诗受到大多数诗论家推崇,陈循序称其“本之以理,充之以气,故(其诗)雅淡清丽,宏伟新奇,无不该备,不必远较于古,就今而论,千百之中不过数辈。”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谓其诗“务谢朝华,力启夕秀,取材结体,颇与段柯古相似”。《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其诗“一变绮靡纤巧之习,而以流丽出之,故别饶鲜润,迥异庸芜。”陈田《明诗纪事》同样指出:其诗“色新意古,诸体并工,在永乐诗家中,独标一格。当时选二十八士进学文渊阁,有才如此,不与其列。操鉴衡者,能辞其咎乎。”也有少数诗论家略有异议,如郑瑗《井观琐言》认为其诗“浮艳太逞,不类庄人雅士所为”。看法不免迂腐。今观其集,确有不少清丽华赡之作,丽而不腻、不俗。在当时诗坛可算是一位佼佼者。

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一卷、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撰。案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曰,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五季多故,隐於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著《山水诀》一卷。汤垕《画鉴》亦曰荆浩山水为唐末之冠,作《山水诀》,为范宽辈之祖。则此书本名《山水诀》。此本载詹景凤王氏《画苑补益》中,独题曰《画山水赋》。考荀卿以後,赋体数更,而自汉及唐,未有无韵之格。此篇虽用骈辞,而中间或数句有韵,数句无韵,仍如散体,强题曰赋,未见其然。又以浩为豫章人,题曰豫章先生。益诞妄无稽矣。别有《笔法记》一卷,载王氏《画苑》中,标题之下注曰一名《画山水录》。案《唐书·艺文志》载荆浩《笔法记》一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作《山水受笔法》一卷,沁水荆浩浩然撰。今检记中称石鼓岩前遇一叟,讲授笔法。则陈氏所记乃其本名,《唐志》所载乃省文呼之,王氏《画苑》所注又後人改名也。二书文皆拙涩,中间忽作雅词,忽参鄙语,似艺术家粗知文义而不知文格者依托为之,非其本书,以相传既久,其论亦颇有可采者,姑录存之,备画家一说云尔。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全唐诗》收集了48 900余首诗,流传众口的名篇也不下千首。清代文学家孙洙从中选择了三百余首,分体编排,名为《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据考证,孙洙编选此书时,夫人徐兰英也参与其事,应是夫妇合编。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动机在原序中说得很清楚,是“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他认为“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唐诗三百诗》收作者77位,从皇帝、和尚到歌女,题材包括抒发个人情怀、借物咏志、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生活琐事等等方面,大体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人们心态的复杂性,但反映当时社会矛盾的作品少。所选作品在艺术上力求上乘但又要浅近明白,能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书一问世,风行海内,不仅是蒙学教材,也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诗歌集。从唐人选唐诗的元结《箧中集》始,历来编选唐诗的版本有一百余种,但持久而广泛地流传的首推《唐诗三百首》。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孙洙当年编《唐诗三百首》以其验证此谚语,从该书深入人心的社会效果衡量,有一定效果。

国朝献征录

国朝献征录

一名《献征录》。明焦竑撰。一百二十卷。作者曾参与修纪传体本朝史,此书即依修国史时所搜集的资料,并在其后继续补续编辑而成。所载为明太祖洪武至明世宗嘉靖时期朝野的名人事迹,体例以宗室、戚畹、勋爵、内阁、六卿以下各官分类标目,庶人无官者,以孝子、义人、儒林、艺苑、隐佚、寺人、释道等目分别记载,共六十八门。本书搜集极广,保存了丰富的明人传记资料,可用来校正实录和《明史》之误。缺点是叙述芜杂,兼有前后牴牾之处,不皆可据。所引之书,凡所载神道碑、墓志铭均注明作者,而所载野史、杂文资料等多未注明出处;有注有不注,不免疏略。但仍是一部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书。此书清时列为禁书。有明万历刊本;1965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收入《中国史学丛书》。

金刚经补注

金刚经补注

金刚经补注,二卷,明韩岩集解,程衷懋补注,查应光序(前缺)。

佛说大集法门经

佛说大集法门经

亦称《大集法门经》。佛教经典。宋施护译。二卷。是《长阿含经》之第九《众集经》的异译本。谓佛命舍利弗为众说法,因而共集佛说,从“一法”(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说起,逐次增一,说至“十法”(无学法)为止。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