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貍

- 姓名:曾季貍
- 别名:字裘父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曾季貍( lí ),字裘父,自号艇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于宋高宗绍兴中在世。曾巩弟曾宰之曾孙。大理司直曾晦之子。师事韩驹、吕本中,又从朱熹、张栻游。张孝祥、刘珙荐于朝,皆不起。两举进士不第,隐居终身。绍兴末,识陆游于临安。淳熙十五年前卒,年五十九。李壁谓其“学成行质,协于众议”,私谥曰文安。嘉定元年,陆游为序《艇斋小集》,称其“及与建炎过江诸贤游,尤见赏于东湖徐公”,“所养愈深,而诗亦加工”。朱熹称其“诗胜他文,近体又胜古风”(《答刘平甫书》),又称其“文字涩,说不去”,不及其父(《朱子语类》卷一三九)。有《论语训解》,不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其《艇斋杂著》一卷,为“议论古今之文,辞质而义正”,今不传。其诗源自江西诗派,所撰《艇斋诗话》一卷,持论亦本江西,方回谓其“多谀师川,恐非作家”(《瀛奎律髓汇评》卷二○),有明抄本、《琳瑯秘室丛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两宋名贤小集》存其《艇斋小集》一卷。《全宋诗》卷二一五三录其诗一卷。其文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事迹见陆游《曾裘父诗集序》、《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宋诗纪事》卷四八、《宋史翼》卷三六。
猜你喜欢的书
特利斯当与伊瑟
作者是[法] 贝迪耶,译者是罗新璋。《特利斯当与伊瑟》是法国中世纪骑士文学中一部不朽的杰作。作品讲述了一个生相爱、死相随的动人故事。特利斯当是中世纪的传奇人物,为国王去异域求金发公主为后,返航途中,与金发伊瑟一起误饮了药酒,便突发一种奔腾放肆、势不可御的激情。作品以骑士的冒险经历开头,主要表现特利斯当对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和不避风险的追求。骑士这种“风雅之爱”,开创了对女性的诗意的崇拜。文章家施康强称:翻译这本书,相应要求译者使用一种现代汉语有别的白话,造成时间上的距离感;译者的这一努力是成功的。
刘勰和文心雕龙
作者陆侃如、牟世金。该书内容丰富且条理清晰。开篇回溯刘勰所处时代之前文学理论的发展轨迹,使读者明晰刘勰理论诞生的土壤。随后详细介绍刘勰生平、著述及其思想渊源,为理解《文心雕龙》奠定基础。书中对《文心雕龙》的剖析细致入微,文体论部分,精准阐释各类文体的特征与规范;批评论明确文学批评的标准与原理,并对诸多作家作品展开分析。创作论更是精华所在,深入探讨神思、体性、风骨等文学创作关键问题,将《文心雕龙》中抽象的文学理论具象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让读者能轻松领会其精髓。
燕山夜话
杂文集。作者马南邨(邓拓)。作者在1961年至1962年应《北京晚报》之约,开设了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作者说:“燕山,是北京的一条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意思。”邓拓先后共发表了近150篇杂文,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伦理、文学、艺术,以及工、农、医、史、地等等,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十年动乱中,《燕山夜话》被诬为“大毒草”,作者被迫害致死。1979年,北京出版社再版此书,由邓拓夫人丁一岚写了前言,补充了1963年编印时未收入的《陈绛和王耿的案件》、《鸽子就叫鸽子》、《今年的春节》3篇文章。知识性强,内容博杂。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被人称之为“小百科全书”。所收杂文针对性强,面对现实,评论时政。如《事事关心》,启发人们,“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爱护劳动力的学说》针对“大跃进”的狂热指出“爱护劳动力是发展生产、使国家富强的重大措施之一”,对头脑发热、好大喜功,无视群众疾苦的人进行了有力的针砭。《说大话的故事》讽刺了说大话、吹牛皮的空谈家。《一个鸡蛋的家当》影射了当时不从实际出发,以空想代替现实的主观主义者。此集杂文,绝大部分在一千字以内,深入浅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平易近人。美中不足是,有些文章纯客观谈知识,类似读书笔记。
青霞丹雪
京剧。写于1959年,同年7月北京出版社初版。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4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写了明嘉靖年间,正直的沈青霞不愿与严嵩父子同流合污,被严氏门下走狗杀害,后其子沈小霞在侍郎冯丹雪的帮助下报仇雪恨。1959年由北京京剧团首演,马连良扮演冯丹雪、谭富英扮演沈青霞、张君秋扮演沈小霞之妻。
黑龙江省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
周树模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至宣统三年十二月任黑龙江巡抚,其间奏稿共309篇择要节录为《抚江奏稿》,内容涉及当时黑龙江省政治制度、行政规划、文化事业兴办、外交及垦荒等内容。本文摘录了奏稿中的沿边荒务变通办法折一文,奏报了黑龙江省沿边荒务酌拟的变通办法,共拟定招民垦荒章程五章,包括招民方法、授地原则、资助和奖励规则等。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撰,1943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三联书店再版,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陈寅恪(1890—1969),中国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西欧,后到美国、德国钻研梵文,归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学识渊博、精于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宗教学等,通晓多种文字,尤精于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原书于1943年三联书店出版,以后又多次重版。此书前有作者自序,内容分: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下篇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其中上、下篇内容多涉及丝路民族关系及迁徙、融合等问题,对丝路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