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司马光
  • 姓名:司马光
  • 别名:号迂夫,晚号迂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陕州夏县涑水乡人
  • 出生日期:1019年11月17日
  • 逝世日期:1086年10月11日
  • 民族族群: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宋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故世称涑水先生。景祐五年(1038)进士甲科。初仕苏州签判旋丁父忧,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1046),以庞籍荐,召试,授馆阁校勘,后由庞籍辟为并州通判。庞籍乃光父司马池挚交,光终其生父事之,呼始平公而不名。召为开封府推官,累官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1066),加龙图阁直学士,撰成自战国至秦的八卷编年史,名曰《通志》,进呈英宗。英宗命置书局于秘阁,缜修。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赐书名曰《资治通鉴》并亲作序文。熙宁三年(1070),因与王安石政见未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台。退居洛阳,书局自随,修《资治通鉴》。元丰7年(1084)《资治通鉴》成书。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1086),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王安石新法。为相8个月病死,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司马光与邵雍、程颢、程颐、富弼等交往甚密,反对王安石变法最烈、认为:“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哀。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乃我国史学巨著,实开通鉴体先河,不仅网罗宏富,构思精密,且语言洗炼,不乏文采。其文内容充实,感情执著、真挚,诗亦质朴流畅。其诗文集今传三种版本系统:《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增广司马温公全集》(此乃李裕民教授在日本发现的孤本,今有汲古书院影印本行世),三本所收诗文互有异同,可以互校补证。此外有《稽古录》20卷,这是司马光为修宋代史而作的准备《涑水纪闻》16卷,这是得之于传闻的笔记。此外,还有《温公诗话》等。其生平事历见苏轼撰《司马温公行状》、《司马温公神道碑》(刊《传家集》附录),明代马峦、清代顾栋高均编有《司马光年谱(中华书局合刊,1990年点校本),程应镠师有《司马光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宋衍申有《司马光传》(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尚恒元等有《司马光轶事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李裕民有《司马光日记校注》(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版)等。司马光茶诗《双井茶寄赠景仁》云:“春睡无端巧逐人,驱诃不去苦相亲。欲凭洪井真茶力,试遣刀圭报谷神。”体现了他和范镇终生不渝的真挚情谊。《十四日小园置茶招宗圣应之皆辞以醉为诗赠之》亦与友人茶会而未果。《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二首之一:“何似松间煮新茗,更来花底覆残棋。”反映了作者居洛阳时的闲适与交游生活。同样的题材还见于《潞公游龙门光以室家病不获参陪》诗等。在司马光的文集和巨著《通鉴》、《涑水纪闻》中均有一些宋代和历朝的茶史资料,尤为可贵。

猜你喜欢的书

绝命辞

绝命辞

陈天华著。发表于《民报》1906年第2号。民主革命的宣传家陈天华曾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后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留日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八千名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限止学生从事反清斗争的“规则”,举行停课,陈天华为唤醒同胞爱国心,洗刷日本报纸的污蔑,于12月8日蹈海自杀。本文是作者临死前所写的一封遗书。信中首先分析留日学生的情况,指出大多数学生“以爱国为念,刻苦向学”,国家以后将“转危为安”。但也有少数同学或以留日“为终南捷径,其目的在于求利禄”,或“学问未事,私德先坏”。并指出,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是“剥我自由,侵我主权”,在停课学潮中,希望全体学生团结一致。对于日本新闻界诬蔑学生“放纵卑劣”,作者认为,一要反对,二要引以为戒。接着说明自己决心“身投东海”,目的是为了勉励同学“坚忍奉公,力学爱国”,“养成实力,振兴国家”。最后阐述自己对某些革命问题的看法。全篇充溢着对祖国命运的深情关注,对留日同学的殷切期望,对日本反动当局的蔑视,渗透着悲愤难言的隐痛,字字血泪,读来感人至深。但其中也流露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

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两千年来已有数千家注解版本。《道德经讲义》是清代宋常星经历宦海沉浮、潜心修道二十年后的作品。按照《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和《考证经注序》所说,宋常星祖籍山西,是清代顺治六年探花,中举之后在清廷为官多年,于康熙十八年致仕还乡并加入全真道潜心修道。《道德经讲义》虽然未被广泛关注,自身却有着独特的魅力。系统地研究《道德经讲义》对道家哲学以及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九转青金灵砂丹

九转青金灵砂丹

九转青金灵砂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灵砂丹之法。先用水银、硫磺炒制青金头。以青金头为料,入炉鼎烧炼,得到伏火灵砂,是为第一转。然后以前转所炼丹药为料,再加硫黄烧炼。依次得到第二转重游丹、三转紫霞丹、四转丹、五转丹、六转丹、七转还丹、八转丹、九转真阳丹。至此九转丹成,祭谢天地神明,用红枣泡汤服丹。本书内容与《九转灵砂大丹》一书大同小异。

苔莉

苔莉

现代长篇小说。张资平著。初载1926年7月1日《创造月刊》第5至6期,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7年3月1日出版单行本,列入“创造社丛书”。作品描写“五四”时期一对青年男女由于性的困惑而堕落、毁灭的故事。青年女性苔莉发现丈夫白国淳对己不忠,为了报复,她爱上了丈夫的表弟谢克欧。谢克欧一方面为苔莉的美貌、多情所倾倒,另一方面却碍于表兄的情面,同时也不愿牺牲自己的声誉,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使他患得患失。不久,白国淳去乡下处理家产事务,苔莉和谢克欧终于在性的寂寞和困扰中堕落了。然而,他们之间的恋爱完全“是由两方的相互的同情和肉感构成的”,并没有真正的爱情。特别是谢克欧对苔莉并非处女耿耿于怀,并且产生了对她的厌恶和憎恨。苔莉也明白这一点,但她为了维系和谢克欧的关系,敦促他与自己正式结婚,只好对此保持沉默。长期的、无节制的性生活毁坏了他们的健康,他俩分别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和血斯得利病。同时,他们的关系也终于被白国淳发现,并且受到白家和社会的指责。谢克欧企图另行择偶结婚来摆脱困境,但遭到苔莉的坚决反对,绝望之中与苔莉双双投海自尽。作品具有反映“五四”青年冲破旧道德、旧礼教的束缚,追求真正的爱情和个性解放的一面,也有简单地描写男女性爱,渲染性苦闷、性冲动的倾向。

艺圃撷余

艺圃撷余

诗论。明王世懋撰。一卷。世懋有《窥天外乘》已著录。此编三十四则,为论诗专著。所论多为辨析诗之流变,以正时人作诗弊病。取例多选唐人诗作,推崇盛唐诗人,尤重杜甫。主张作诗“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于作诗方法,讨论尤细,然亦多偏激,于王世贞、李梦阳、李攀龙等人极为推重,以为真能追配古人;但不满于“格调派”末流之失,主张“今之作者,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对具体作诗方法如用典等问题亦有讨论。有《学海类编》本、《历代诗话》本等。

佛说斋经科注

佛说斋经科注

此文是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对《佛说斋经》的注释,本经主要讲述如何受持“八关斋戒”。大师是明末清初高僧,与莲池大师、紫柏大师、憨山大师一起被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大师初出家即以参禅为业,不久开悟,后又习天台,导归极乐,为净土宗九祖。而其终生倡导戒律,虽非律宗祖师,却在严肃戒律方便功勋卓著,但其自身受具足戒不敢称比丘,而仅称沙弥,此处“求寂男”就是沙弥的意思。智旭是大师法名,蕅益是大师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