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泰

魏泰
  • 姓名:魏泰
  • 别名:字道辅,号溪上丈人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襄阳(湖北襄樊)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魏泰,生卒年不详,宋代文学家。字道辅,号溪上丈人,又号临汉隐居。约宋神宗元丰中(1082)前后在世。襄阳(湖北襄樊)人。幼时豪爽,从师于徐禧。屡应进士考试,不第。史载,他曾在试院中因忿怒不平,殴打考官。他博览群书,有口才,擅长作文章,尤其喜欢谈论朝野之事。崇观年间,北宋大臣章惇屡赞他的才能,欲引荐他做官,未成。他是曾布的妇弟,为人无行而有口,依仗权势,为患乡里。当时又有田衍居襄阳,人们作谣谚说:“襄阳二害,田衍魏泰。”人品殊不足取。他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与王安石、王安国、黄庭坚、黄大临、徐禧、章惇等名人交游。年轻时恃才豪纵,曾因一时气忿,殴打主考官,未能中进士第,以至一直隐居。宋徽宗时,章惇推荐他做官,他拂袖而去,返回故里。他的姐夫曾布,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魏泰的思想,颇接近曾布,有进步的一面。


魏泰博极群书,长于诗文,尤能谈朝野可喜之事,亹亹终日,在当时影响很大。他的诗如“博山绕沉水,烟尽气不灭。日暮白门前,杨花散成雪”,格律峭峻,韵味深婉,确为佳作。有集20卷,今不传。


魏泰有《临汉隐居诗话》1卷,在宋人诗话中也是上乘之作。此书论诗,主有余味,与叶梦得《石林诗话》相近。认为:“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诗主优柔感讽,不在呈豪放而致怒张也。”凡此诸说,颇击中时弊。魏氏还有《东轩笔录》15卷,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6朝旧事,尤以王安石变法事居多,是一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宋人笔记。另有《括异志》10卷、《志怪集》、《倦游录》等书。但魏泰著书,作伪及诬蔑前人之处不少,颇为后人诟病。

魏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野庙碑

野庙碑

晚唐陆龟蒙撰。讽谕散文,收入《甫里先生文集》。文章寓讽刺于议论之中,运用映衬类比的手法,借题发挥,别开生面。文中先是叙述“碑”的由来以及为野庙作碑文的缘起,接着具体描述迷信的农民制造的各式各样的土木偶像,农民供奉它,害怕它,杀猪宰牛祭祀它,纯是自己愚弄自己。而后笔锋一转,以反语讥刺贪官酷吏有甚于土木偶像,他们骑在人民头上,剥削人民,残害百姓,是有血有肉的偶象,其危害超过土木偶像。文章针对唐末即将分崩离折的危机和乌七八糟的社会风气,无情地剥下了自称贤良的官僚的画皮,形象地点明了害民官吏的本质。作者长于驾驭语言,语言辛辣犀利,形象逼真,痛快淋漓。

祖英集

祖英集

诗别集。北宋释重显(980—1052)撰。二卷。重显,俗姓李,字隐之,遂宁(今属四川)人。居明州(今浙江宁波南)雪宝寺,僧人。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此集为其弟子文政于天圣十年(1032)辑成,卷首有文政序。收诗二百二十首。其诗多涉禅宗,与道潜、惠洪诸人蹊径稍别。五言诗“静空孤鹗远,高柳一蝉新。草随春岸绿,风倚夜涛寒”等句皆天然拔俗。七言绝句《自贻》、《送僧喜禅人回山》诸篇则风致清婉,琅然可诵。有《四库全书》本,《宋人集》丙编本,《四部丛刊续编》本。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

又名《刘先主襄阳会》。简名《襄阳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古城聚义”、“先主跳檀溪”两节。剧写刘备兵败徐州,无立身之地,特去荆州向刘表借地屯军。表次子刘琮恐备据荆州,定计杀备。在三月三日“襄阳会”上,表请备接管荆州,备固辞,力荐表长子刘琦接任。刘琮设下埋伏,而琦则暗示备速逃。琮派家将王孙盗备之“的卢”马,而王孙为备之德所动,送其出城。刘备马跃檀溪而脱险。后误入鹿门山,得徐庶为军师。曹仁、曹章奉曹操之命,率十万大军来攻新野。徐庶调兵抵御,指挥张飞等人大破曹军。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此校印。金院本已有《襄阳会》(见《辍耕录》),南戏亦有《刘先主跳檀溪》(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俱佚。今京剧有《襄阳宴》,川剧、秦腔、湘剧等均有《马跳檀溪》。

兴复哈密国王记

兴复哈密国王记

亦称《兴复哈密记》。明马文升(1426—1510)撰。1卷。文升字负图。钧州(今河南禹县)回族。景泰(1450—1456)进士,累官兵部尚书。是书记述明太宗封元遗臣脱脱为哈密忠顺王,建立哈密卫,以其为“西陲屏蔽”,“凡夷使入贡者,悉令哈密译语以闻”的详细情况;成化,弘治年间,哈密势衰,土鲁番崛起,侵扰哈密;明廷派马文知等西征,土鲁番阿黑麻兵败求和,放还陕巴之经过。弘治十三年(1500)后撰成此书。作者亲自参加平番始末,所述内容详实,为研究明代前期西域尤其是哈密、土鲁番地区民族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金声玉振集》本、《历代小史》本、《纪录汇编》本及《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广四十家小说》本、《皇明逸史》本、《秘册丛说本》、《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说部丛书续编》本等。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于1955年,最早是一篇讲演稿,后经整理编辑出版。该书共分为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个主题,其后又增添了自然、自由等补篇。钱穆在该书自序中就提到,欲通过探究“几个普泛论题”,分析并阐释几个特定名词的意涵,以此概括出中国传统思想的轮廓。

安乐集

安乐集

《安乐集》是宣扬西方净土思想教义的佛教著作。初唐僧人释道绰作。二卷。分十二大门,广征博引诸经论,论述净土法门为易修易证、应时应机的唯一法门,劝人发愿求生西方,修念佛三昧。书首云:“此《安乐集》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书中所引经论著作共五十六部,计经四十四部、律一部、论八部、释三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被收入历代佛教藏经中,近代南京金陵刻经处有单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石峻、楼宇烈等先生选编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 中,将本书编入第2卷第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