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殳

- 姓名:吴殳
- 别名:吴乔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太仓人
- 出生日期:1611
- 逝世日期:1695
- 民族族群:
吴殳( shū )(1611—1695)明末遗民。又名乔,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赘婿于崑山,故改籍崑山。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补为诸生,不久被斥,遂事佛,兼好神仙。明亡后,奔走南北,常以设馆为生,兼以代人作应酬诗文糊口,康熙初,曾寄寓于崑山名宦徐乾学在北京的碧山堂中,得与一时名学者如万斯同、刘献廷、阎若璩等人相过从,学问为诸人所推重。一生流离困阨,终不失遗民气节。吴殳于书无所不读,才气过人,学识渊博。他精通诗律,所著《围炉诗话》等与当时诗人冯班、贺裳、赵执信等人书并称此道中佳作。又留心晚明亡国史实,与戴笠合著《怀陵流寇始终录》一书,成为后世治晚明史者必读之书。此外,于天文地理、乐聿音韻,乃至医药卜筮、炼丹服食等,莫不探原竟委,深有见地。平生著述宏富,诗文集有《舒拂集》、《吞鸟集》、《息机草》等,惜多已散佚。
吴殳是明清之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是明末程宗猷以后唯一留下大量武术著作的人。少年时代,他有感于中原多事,以后见用,必与兵事,乃与同里诸少年习骑射,读孙武、戚继光书。崇祯六年(1633年),与同县陆世仪等从流寓崑山的石电(敬岩)练习枪法,按石电之传授,练枪法之戳、革二法者凡二年,枪法粗成。后来又得到沙、杨两家枪法,并从安徽程宗猷所著《耕余剩技》书中,探明程氏所传枪、刀等武艺。至此专心习武已达十年之久。明亡以后,吴殳“心如死灰”,笔墨俱废,枪法等亦近于放弃。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殳年已50岁时,因友人相勉,乃援笔作《石敬岩枪法记》一篇,意在存其失忘之余。此年又在北方碰到“渔阳老人”,得老人所传剑法。翌年,在河北省鹿邑县盛氏家设馆,巧遇安徽程真如之高足朱熊占,从朱习程真如的峨眉枪法,乃据朱氏之说辑成《峨眉枪法》一卷,並撰《枪法圆机说》等文。同年,又据日本传入中国之双手刀法,参以渔阳老人所传剑法,撰成《单刀图说》一卷。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殳又据少林僧洪转所传枪法,撰成《梦录堂枪法》一卷。同年八月,将自己平生所著武艺各书及诸篇论说辑成《手臂录》一书,时吴殳年已67岁。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吴殳又将《手臂录》中关于枪法的部分重加写定,成《无隐录》书稿。
吴殳平生所学武艺,有枪法、剑法、单刀法及双刀法等,但主要是枪法。因此他的著作皆以枪法为主要内容。明代以来,无论军旅、民间,步战枪法皆以六合枪为大宗,但六合枪虽号称出于一源,实际上支派甚多,说有异同,加上民间花法拳师妄为衍义,于是虽有戚继光、程宗猷诸家著作可供检览,毕竟武艺非书本可通,不能深明其技者难以按图索骥。吴殳《手臂录》等书,从石电所传枪法入手,最后归之于程真如的峨嵋枪法,其间对杨、马、沙三家及少林枪法等,详加诠释与辨析,一一讲明其异同优劣,使后之学者一览无余,所以,可以说吴殳是明代至清初各家枪法之集大成者,他的书是对前代和当代枪法的总结性著作。不过吴殳在议论学问时常有刻薄前人、好为高论之病,因此而受到时人之诟议。在论述枪法时,也多少有此倾向,晚年所谈,时有前后牴牾之处,这是不应该为之回护的缺点。
猜你喜欢的书
清史九讲
本书是内藤湖南在京都大学任教期间,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两次演讲的内容。1911年,正值清朝风雨飘摇之际,作者从兵力、财政、思想三个方面,对清朝何以走上末路做出了精辟深刻的分析,并对中国此后的命运进行了大胆而理性的预测。1915年,中国已进入民国时期,作者再度梳理清朝历史,从政治谈到艺术,纵横经学、史学、文学,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绘出一幅包罗万象、与众不同的清史全貌。听内藤湖南讲历史,听一段尘封的往事,得一种崭新的领悟,展卷始知历史竟还有这般读法,研究原还有那般做法。
自己的园地
周作人著。北京晨报社1923年9月初版。为作者第一本散文集,收入文艺批评、杂感、小品等各类文章,分成三辑:第一辑《自己的园地》18篇,写于1922年1月至10月,多为阐述文艺主张及研究诗歌、神话、传说、谜语等文体的短论,亦有评介《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王尔德童话》等外国童话的小文;另外,《沉沦》批驳道学家对郁达夫小说《沉沦》的攻击,肯定它“是一件艺术的作品”,《情诗》赞扬了汪静之等“湖畔诗人”真挚的爱情的吟唱。阿英评曰:“《自己的园地》一辑,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同时也横扫了当时文坛上的反动势力的‘学衡派’批评家的封建思想。《沉沦》、《情诗》二评,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可说是很重要的文献。”第二辑《绿洲十五篇》写于1923年1月至7月,是论及文艺与道德、儿童文学与科学小品等的随笔,也有一些评介中外文学名著的短文。第三辑《杂文二十篇》除杂谈文艺批评、地方文艺、儿童文学及评介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的短论外,还包括三篇怀念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散文、几封致友人的书信和一组自述传性质的小品,末篇《寻路的人》代跋。虽则这本散文集多收文艺评论,但当时颇有人将它当作纯散文来读,认为“这本小品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很有地位的东西。飘逸的语句,缜密的文思,很可开语体论文作家的先河。”(汤钟瑶《读了〈自己的园地〉》)郭沫若也撰文赞扬这些美文文字的清丽优雅,思想的明晰透彻,同时针对作者的文艺批评观提出过不同的见解。
蟹略
四卷。宋高似孙(详见《剡录》)撰。是书以傅肱《蟹谱》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辑而成。卷一,为蟹原、蟹象。蟹原,主要引用古代典籍,说明蟹名的由来。蟹象,主要引用古代典籍、名人诗句,述说蟹的形状、习性、味道、药用功效、可食与否、毒性等。卷二,为蟹乡、蟹具、蟹品、蟹占。蟹乡,主要引用古代典籍、名人诗句,记述蟹之产地。蟹具,主要记述捕蟹的用具及蟹可做的用具。蟹品,主要引古代典籍、名人诗句,记述吴蟹以下三十多品。蟹占,主要记述以蟹占 卜军国大事。卷三、为蟹贡、蟹馔、蟹牒。卷四,为蟹雅、蟹志赋咏。每门之下,分条记载,多以蟹为目,系以前人诗句。是书在引用前人诗句时,误将林逋诗句,归于杜甫名下;也有将古籍文句重复引用之弊,也有该引不引疏漏之病。尽管如此,但是书采集繁富,文字典雅,超过傅肱之《蟹谱》。现存《百川学海》本、路有钞本、《四库全书》 本。
老子道德经序诀
道教经典。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造”。葛玄为三国时东吴道士。《隋书·经籍志》著录作《老子序诀》一卷,盖原为单行本。《正统道藏》未收,但有不少《老子》注本前节录此经以为序文。敦煌道经《老子五千文》、《老子河上公注》、《玄言新记明老部》等亦取此经为序文,或作单行本一卷。S.75,P.2370、2407、2584,S.1585,P.2596、2435、2462,贞松堂藏本,P.2329,Дх.2761。各本皆有残缺,相互校补,大致可恢复原经旧貌。此经围绕《老子道德经》问世及传授过程,极力神化老子其人其书。经文分五段。第一段言老子降生及授尹喜《道德经》故事。第二段言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神话故事。第三段引“太极左仙公”之语,重复前二段故事,但更加以神化。第四段引“道士郑思远”(即葛玄弟子郑隐)之语,言徐来勒、葛玄、郑隐一派道士传承《道德经》之事。第五段《太极隐诀》,为六朝道士传授、念诵《道德经》之仪式和秘诀。
独手丐
《独手丐》是还珠楼主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书共五十八个章回目录。本书是还珠楼主的武侠技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叙述奇侠独手丐席泗及其弟子沈鸿、姜飞等武当、秦岭派的人行侠仗义的故事。
楞伽经参订疏
楞伽经参订疏,八卷,明广莫参订并序跋,叶向高序,袁黄序,李大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