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李东阳
  • 姓名:李东阳
  • 别名:字宾之,号西涯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茶陵(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447年7月21日
  • 逝世日期:1516年8月17日
  • 民族族群:

李东阳(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明代诗文作家。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4岁即能作径尺大字,一时有神童之称。天顺八年(1464)进士及第,年仅18岁,选为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四年(1491)进太常少卿。次年,旱灾求言,东阳上书议时政得失,帝称善,擢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入内阁专典诰敕。阁中疏草多出其手,疏出,天下传诵。弘治八年(1495)以本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弘治十八年,孝宗临死,他与刘健、谢迁同受顾命。武宗立,太监刘瑾用事,内阁形同虚设。次年,他与刘健、谢迁同日辞位。中旨去刘健、谢迁,独留李东阳。其时,老臣、忠直士放逐殆尽,而李东阳却依附周旋,颇为气节之士所讥仪。但他尚能或明或暗地保护、营救了一批遭到刘瑾迫害的官员。正德五年(1510),刘瑾伏诛,他上书求罢,慰留。后2年,以老疾乞休。家居4年而卒,年70岁。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文续稿》20卷。


其诗作主要有3方面内容:1、拟古乐府诗。共有101首。对这些诗歌,他自视甚高。在其《拟古乐府引》中,对汉魏以还的历代乐府颇有微辞,认为自己的乐府是“间取史册所载忠臣义士、幽人贞妇奇踪异事,触之目而感之乎心,喜愕忧惧愤懑无聊不平之气,或因人命题,或缘事立义,托诸韵语,各为篇什,长短丰约,惟其所止,徐疾高下,随所会而为之,内取合意,外求合律”。其实,诗中甚多封建说教,体现他的历史观与伦理观,只有少数几首尚有意义,如《筑城怨》悲叹丁夫筑城之困苦,《文成死》讥讽欲成神仙的愚妄,《三字狱》感慨奸臣误国之可恨。2、馆阁时期所写的咏怀、唱酬、题画诗。这类诗较多地抒发了个人的情思,较为完整地表现一位官高事闲、雍容华贵者的形象。《院中即事》描写冬日的生活,《雨后与文明游城南马上和鸣治韵》描写春日出游生活,写淡淡的幽愁,写生活中的情趣。温雅和粹是这类诗的主要特点。3、几次外出京师的写实诗。这里有对官府弊端的揭露,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如《白杨行》描写“出没无完裈”的饥民,觅得一点“可代盘间餐”的“沙中蚬”,竟然欢腾跳跃,境况相当凄惨。这类诗作,说明李东阳是一位头脑较为清醒、具有一定民本思想的封建官吏。其诗论强调学习盛唐,要从“法度音调”上入手。 他亦善作古文,《记女医》讥讽庸医的可恨和人们信奉庸医的愚味,《黎文僖公集序》能较准确地刻人物的内在个性,表现了他那“放言高论,不少为迁就”的可贵精神。这些都是较好的篇章。 他是茶陵派的首领。

猜你喜欢的书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医经著作,又名《内经素问校义》、《素问校义》。1卷。清胡澍(荄甫)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者研习《内经》不泥于旧说,通过考据训诂、反复推详以启悟经文奥趣,历指全元起、王冰等注释之非。如对《四气调神大论》 “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之句云:“奇,当作‘苛’字,形相似而误。苛即病也”。又如同篇下文有“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句,王冰谓“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佩服而已”。而胡澍校曰:“圣人行道,愚者倍道也。‘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从而王冰误注得以纠正。凡此心得之论虽仅30则,却与俞樾《内经辨言》有异曲同功之妙。现有《滂喜斋丛书》本、同治、光绪年间刻本及《三三医书》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瘸李岳诗酒玩江亭

瘸李岳诗酒玩江亭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玩江亭》。撰人姓名不详。旦本。剧写金童玉女思凡,下界为牛璘、赵江梅夫妇。牛璘为赵江梅临江建一亭,名为“玩江亭”。赵江梅生辰时,两人在亭上饮酒作乐。铁拐李奉东华君之命前往点化,劝牛璘随他出家。牛璘初不肯,后经铁拐李显出神通方省悟,随铁拐李去修道。赵江梅前往牛璘修道的庵中寻找,劝牛璘还家。牛璘奉铁拐李之命送赵江梅回家,在梦中点化赵江梅,于是两人皆成仙。在脉望馆抄本中原有杂剧《赵江梅诗酒玩江亭》,题为戴善甫作,今已佚,有人认为与此剧实为一本。但戴善甫另有《柳耆卿诗酒玩江楼》杂剧,一般认为戴作只是《玩江楼》,后人不查,与《玩江亭》相混,误题为戴善甫作。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辽阳闻见录

辽阳闻见录

清顾云撰。二卷。云字石公,上元(今属江苏南京)人。曾任《吉林通志》总纂。光绪甲午二十年(1894)乙未二年,顾云随吉林将军长顺驻守辽阳,就其耳闻目睹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史事及人物轶事撰成是书。约一万二千字。上卷主述战争始末,涉及叶志超、李鸿章、袁世凯、丁汝昌、邓世昌、左宝贵等数十人事迹。下卷记甲午战争前后轶事。如记战事未启之前,吉林将军在辽阳、海城间获日间谍,于间谍帽中搜得辽阳图一份,极精,有“明治十三年石印”字样。当时是明治二十七年,证明十四年前日人就已偷绘中国地图。是书为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史料。有《辽海丛书》本。

杨朱哲学

杨朱哲学

《杨朱哲学》凡分三篇,上篇显真论,搜抉杨朱信史资料;中篇明取论,阐发杨朱道术之精微,上中二篇皆为真杨朱之论辩。下篇辟伪论,为批评此前伪杨朱而作。本书的逻辑十分严密,层层递进,有理有据的论证了杨朱其人,其思想的存在以及其思想的具体内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的历史功底和其严密的思维逻辑。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

释畹荃“明州阿育王山续志”,盖续郭子章之志而作也,本非独立成书。乾隆二十二年刋本乃正续合刻。此续志解题并于郭志合写,不另撰一篇,阅者鉴之。

毗尼关要事义

毗尼关要事义

毗尼关要事义,一卷,清德基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