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

王士祯
  • 姓名:王士祯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
  • 出生日期:1634年9月17日
  • 逝世日期:1711年6月26日
  • 民族族群: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后易名为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主要著述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渔洋诗话》及《唐贤三昧集》、《万首唐人绝句诗》等。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领袖,主盟数十年,为清朝“一代正宗”,“主持风雅”,影响极大。王士祯的诗论主要是提倡“神韵”(参见“神韵说”),早年曾选辑唐诗定名为《神韵集》,惜其书已佚。


王士祯出身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布政使。崇祯七年闰八月二十六日(1634年9月17日),王士祯出生于豫省官舍,祖父呼之小名“豫孙”。娶山东邹平张延登之孙女为妻。


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顺治八年乡试第六,顺治十二年参加会试第五十六。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补殿试,三甲三十六名进士。


文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邀请济南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时称“秋柳诗社”。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扬州推官,“昼了公事,夜接词人”。


康熙四年(1665年),升任户部郎中,至京城为官。有大量名篇传世,其写景诗文,尤为人称道,所作“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受康熙帝召见,“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康熙皇帝还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王士祯遂选录300篇诗作进奉,定名《御览集》。后升礼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左都御史。


当时,王士祯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到京城求名师,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失察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


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1711年6月26日)卒享年78岁。


猜你喜欢的书

花的智慧

《花的智慧》并非严谨的科学或自然史著作,而是梅特林克对人类境况的哲学研究的延伸。梅特林克在《花的智慧》中,对各种植物作了令人惊叹的描写。由此可以说,“没有一粒种子不是彻底地创造一些属于它自己的装置设备,以摆脱出母体的阴影。”梅特林克的《花的智慧》一书,是对植物的美学、科学和哲学相融合的观察和描写,这对今天人们深入地观赏植物,无疑仍有启发。

好读书而求甚解

《好读书而求甚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全名《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好读书而求甚解》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书中观点精妙独到,实用有效,是提升阅读技巧、改善低效阅读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玄真灵应宝签

玄真灵应宝签,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编首序文称此书乃「九天开化主宰灵应帝君」委托嗣子七人撰成。原本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是书乃道士为人解释签意之书。全书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顺序。每一时辰有签语三十条,末附金、木、水、火、土签语五条,共计三百六十五条灵签,以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每条灵签包括五言签诗一首,骈文一段,求签者据以解释签意之吉凶休咎。

方症会要

综合性医书。4卷。清吴迈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书共收46种病症,以内科疾患为主,旁及妇科、五官科等。每病有论有方,其论多撷取《内经》、仲景及金元诸家之说。病机论述旁及经旨,并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作者推崇河间、东垣、丹溪等先贤之论,但又不盲从,宜于发古通今或提出异议。每效法前贤,均斟酌通变,因证设方,不拘成法。对后人学习中医有一定启迪、参考作用。现存清刻本。

评复古记

评复古记,一卷,宋希迪录,一名扶焚薪。

四分僧戒本

一卷。从法护尊者四分律列举戒相,前后附以偈文,使于说戒之日诵之。或称为戒经,或称为戒本。后秦佛陀耶舍译。唐南山道宣加注,称为四分含注戒本。后又有道宣新删定四分僧戒本一卷,怀素四分比丘戒本一卷,元照四分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皆由四分律抄出者也。本书之注释如下: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三卷,唐道宣述。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八卷,唐道宣撰。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发挥记卷三,宋允堪述。释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八卷,宋元照录。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排科二十一卷,唐道宣撰,宋元照述。以上三种,释道宣戒本疏者。四分比丘戒本疏二卷,唐定宾撰。释四分戒本序一卷,宋道言述。四分戒本缘起事义一卷,明广莫辑录。四分戒本如释十二卷,明弘赞绎,四分戒本约义四卷,明元贤述,四分戒本疏赞宗记二十卷,凝然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