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举

- 姓名:方世举
- 别名:字扶南,号息翁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桐城人
- 出生日期:1675
- 逝世日期:1759
- 民族族群:
方世举(1675-1759),清诗人、诗歌笺注家。字扶南,号息翁。康熙监生,安徽桐城人,清代学者方章钺之孙、桐城派创始人方苞之从弟。桐城方氏为邑大族,而世举独与从弟贞观以诗鸣。少游朱彝尊之门,多见古书秘本。康熙间游京师,李绂甚推重之,尝以其所赋险韵长篇夸示同人。中年以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远戍塞外,雍正元年(1723)赦归,寓扬州。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谢不就。以韩愈诗旧注未尽善,乃钩稽群籍,发明旨趣,著《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嗜韩诗,自作长篇,瑰谲亦往往似之。著有《江关集》、《草堂诗钞》、《汉书辨注》、《世说考义》、《家塾恒言》、《兰丛诗话》。生平事迹见《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三五、《国朝先正事略》卷四一、萧穆《方息翁先生传》。
方世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宗教社会学
齐美尔对现代社会中宗教处境问题的诊断,对文化的本质及现代文化冲突的解读,都体现出他对现代人的精神结构和生存处境的反思。他提出的“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与“宗教如何可能”的问题是一体的。从他对“宗教如何可能”问题的解答,可以看到他对“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的解答,从中牵连出不少重要命题,比如宗教与劳动分工的关系,个体性与归属性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平等的关系,宗教宽容问题,值得我们经常回味。 本书认为,宗教整合性简直就是社会整合性的绝对形式,克服了性别差异的整合性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宗教类型,神不仅是个人的个性、活力、合乎道德或缺乏道德的秉性以及爱好的需要的理想化,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个体之间的社会生活形式赋予了宗教观念以内容,收入《论宗教》、《宗教的地位问题》、《1870年以来德国生活与思想的趋向》等精彩论文,极具学术价值。
青城山记
青城山记,二卷(清)彭洵纂 清光緒十三年(1887)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书为《道藏辑要》之一种。彭洵检阅群籍,就所见辑录成此册。青城山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
上清丹天三气玉皇六长飞纲司命大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言飞步南斗六星法术,配以符图。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神符类。以符箓飞升之法。绘南斗六真、南斗玉女像及南斗符。
五十六种书并序
记述书法字体的著作。旧题唐代韦续撰。一卷。序中称后汉东阳徐安于搜读史籀,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又加三十三体,共定五十六种(十二加三十三并非五十六,恐有误),则此书非其所作,只是为其所传。五十六种为龙书、八穗书、篆书、云书、鸾凤书、科斗书、仙人形书、龟书、钟鼎书、倒薤书、虎书、鸟书、鱼书、填书等等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本内容大同小异。今本末附三句五转问答一段,《义释》本或标题《大日经钞记》。文前《义释》本并有温古《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序》一卷。释文是在善无畏解说的基础上,征诸显密经论,加以融会贯通而成。凡强调师说之处,标明“阿阇梨言”;属自己独立解释,则标明“今谓”、“私谓”。卷六并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后世称“经疏曼荼罗”。疏中广采经论,旁征博引,凡引据经论仪轨七十余种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轨外典,其中引据较多是《智度》、《中论》、《般若》及唯识经论和《瞿醯》、《苏悉地》等密典。疏中对经文教义多所发挥,由此建立密宗理论体系。疏文认为,“真言门住心品”统论全经大意,经的主题即是阐明如实观察、证知自心实相,而心实相即是诸法实相,即是菩提。又认为如实证知心实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从缘起,极无自性,亦即悬悟自心本不生际,即空即假即中。疏文还认为,此经全部内容包含在“三句”义中,而“三句”义中又悉摄一切佛法,故疏判此经即是“如来遍演之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疏对第二品及其后诸品的密法修行,也以浅略、深秘两释的方法作了理论化的解释,使密教仪轨更具佛教理论色彩。
沙弥罗经
一卷,失译。同五母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