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 唐宋传奇选

    唐宋传奇选

    《作者:张友鹤本书是1963年之前张友鹤先生编选,唐宋传奇专指唐宋时期的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进化而来的,其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南柯太守传》、《莺莺传》等。本书由张友鹤先生选注,程毅中先生作序。选目精当,版本可靠,注文详尽,每篇还附有题解和作者介绍。同时为帮助学生阅读,新增了由专业学者撰写的导读和知识链接部分,是了解唐宋传奇概貌的精当的选读本。

  • 长命缕

    长命缕

    《作者:梅鼎祚传奇剧本。明梅鼎祚作。二卷三十出。《祁氏读书楼目录》著录。本事见宋王明清《摭青杂说》之《夫妻复旧约》。写北宋末汴梁人单符郎自幼与表妹邢春娘订婚。金兵南侵,汴京失守。邢春娘在逃乱途中与母亲失散,流落全州,沦为妓女。单符郎随父渡江,投虞允文幕下,采石之战,大败金兵,因军功授全州司户。由于观音菩萨指引,符郎春娘相会,夫妻完婚。在此剧完成之前,梅氏曾作《玉导记》,因沈璟已作《双鱼记》而中止。此为晚年所作,风格与早期之《玉合记》不同,梅氏自谓“调归宫矣”,“韵谐音矣”,“兼参雅俗,遂一洗浓盐赤酱厚肉肥皮之近累”。同题材剧作,除《双鱼记》外,尚有清崔应阶《烟花债》杂剧等。《长命缕》今存明崇祯年间刊本,《山水邻传奇十种》刊本,清初玉夏斋刊本。崇祯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 曾芳四

    曾芳四

    《作者:吴趼人原署“我佛山人填词,仪陇山农评点”,载《月月小说》第八、九 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至九月刊。首都图书馆藏。 此曲取材于当时上海实事,主要剧情写流氓曾芳四企图强占 民女邓七妹事。仅见三出,出目为:《标目》、《涎美》、《劝娇》。未完。 以[蝶恋花]开场:“道德颓亡人格坠。变相森罗,何处寻真伪?白昼 豺狼昏夜魅,思量无计先回避。越是繁华越浊秽。如此江山, 只合供吟醉。制芰荷衣纫蕙佩,批风抹月聊相慰。”标目云:“曾芳四 陡起淫奸心,剂梁氏诡串阴阳配。邓七妹险遭强暴污,瑞观察科定 棍徒罪。”

  • 邬烈士殉路

    邬烈士殉路

    《作者:吴趼人二折,未完。标“时事新剧”。署名“怫”。载《月月小说》第11号、第12号,分别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年12月19日)、十二月十五日(1908年1月18日)印行。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第一折)清末,朝廷有令,勒逼借贷外债,将江浙路权转让给债权国。江浙台州府邬钢听此消息,如刀割肉箭穿胸。想到中国每遭外人欺侮,前年抵制美约,冯夏咸愤恨吐血而死,以尸谏朝,心中十分敬佩,也欲以死殉路,便面向东跪辞家属后自尽。他的学生发现他为了路事吐血而死,两眼却不瞑,赶紧报告了总理。(第二折)总理披麻上门,哭吊邬钢,赞他一片爱国之心。回到家中,汤工程师来访,他千叮万嘱一定不能签下合约。并说将力谏朝廷收回成命,以免江浙乡亲无立足之地。

  • 茯苓仙

    茯苓仙

    《作者:许善长近代传奇剧本。1卷,14出。许善长著。光绪九年(1883)九月刊,辑入《碧声吟馆丛书》。原署“玉泉樵子填词”。北京图书馆藏。此曲作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该剧取材于有关仙女麻姑的传说。主要剧情叙:麻姑本为宣城 乡下农家女,因见一小儿奔跑嬉戏于水面,知为茯苓仙,便以红线 缀于小儿衣襟,追至松根下,掘出服食,遂成仙。共十四出,出目为: 《采药》、《寿萱》、《泄神》、《传道》、《归省》、《宦辞》、《栖真》、《会宴》、 《鞭背》、《鉴心》、《献筹》、《释篆》、《广教》、《建坛》。以[香遍满]开 场:“融和昼景,飞飞落花粘翠屏。是处樵声通曲径,丁丁频入听。风 来四面应。 我攀援绝崖登,怎不见娉婷影。”[尾声]云:“镇山门寿贞珉,愧乏千金贻赆。准备着一瓣心香昼夜熏。”

  • 荔镜记

    荔镜记

    《作者:佚名明代传奇。作者不详。五十五出。《传奇汇考标目》增补本上尾有近人据“李氏《海澄楼书目》补得明人传奇目”,载有此剧目。今存本卷末刻有刊行者的告白题记,云:“重刊《荔镜记》戏文,计一百五页。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潮、泉二部增入颜臣勾栏诗词北曲,以便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名曰《荔镜》。”据此,《荔镜记》是根据《荔枝记》改编而成。演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写南宋景炎间,泉州官宦子弟陈三(伯卿),奉父母之命送兄嫂赴广南任所,路经潮州,在元宵节之夜与黄五娘(碧琚)相遇,各生爱慕之情。西街林大,在元宵灯会见五娘貌美,上前纠缠。遭到五娘婢女益春的讥笑后,仍不死心,又遣媒到黄家提亲。五娘的父亲黄九郎见林大家资丰厚,应允婚事。下聘礼之日,五娘不从父母命,令家人打走媒婆,誓死不嫁林大。是年六月,陈三从广南返泉州途中,又经潮州。他骑马游街,从五娘楼下经过,时值五娘、益春倚楼赏夏,两人再次相逢。五娘投下荔枝、手帕,作为定情表记。陈三拾起后,乔装磨镜匠到黄家磨镜,并故意打碎宝镜,卖身黄家为奴以偿。五娘经过反复试探,始知陈三即荔枝投中的骑马官人。经益春从中周旋,二人终于结合。林家婚娶日期渐近,陈三、五娘相偕私奔,直往泉州。林大得知此信,登门逼婚,并到官府告状。陈三、五娘被官府捉获。公堂上,知州判黄九郎加倍赔偿林家聘礼,断绝了两家的婚事,陈三则因“奸拐”罪,被发往涯州为民。起解途中,遇见兄长陈伯延,讲明因由。此时,伯延已升“都堂御史”。他重新审理此案,题本奏闻皇上。圣旨传下,林大因贿赂知州,被发往涯州;知州因受贿被削职为民。陈三则奉旨与五娘完婚。

  • 鹦鹉洲

    鹦鹉洲

    《作者:陈与郊传奇剧本。明陈与郊作。剧演韦皋与玉箫两世姻缘故事。谓韦皋赴汉阳访友姜荆宝。名妓薛涛受元稹之邀至洛阳。韦、薛二人邂逅,薛涛赠以玉指环一对,韦皋则称他日发达,当以女校书相酬。韦皋至汉阳,慕姜义妹玉箫。姜为二人撮合成婚。韦皋被召,临别许以七年,即来迎娶,并以玉指环相赠。玉箫苦等,相思成疾,绝望而亡。姜将其葬在鹦鹉洲头。天帝垂悯,准玉箫重生,十三年后与韦皋再做夫妻。薛涛闻元稹与歌伎相厚,愤而出家。玉箫投生卢家,长至十三岁时,卢请薛涛教其文墨。时韦皋六十寿诞,卢将玉箫送与韦皋,终成两世姻缘。元稹前来传旨,进韦皋为中书令,与薛涛相逢。是剧博采诸书,合为一传,情节殊奇。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原刻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 金花女

    金花女

    《作者:佚名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佚名。未见明清诸家戏曲书目著录。写青州书生刘永,年少多才,娶金花女为妻。因家境贫寒,金花常遭兄嫂的凌辱。刘永欲赴试,金花向兄嫂借贷,不允。夫妇相偕入京,途中遇强人抢劫,金花投水。后2人遇救。金花返兄家,誓不再嫁,其嫂逼迫她上山牧羊。后刘永及第授官,途经金花女投江处致祭,不意在南山与她相会,夫妇团圆。这是潮调剧本,梨园戏、潮剧仍有此剧目。今存明万历间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据以影印。

  • 蚺蛇胆

    蚺蛇胆

    《作者:丁耀亢传奇。全称《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又名《表忠记》。清初丁耀亢撰。事据史传,参以《鸣凤记》,写明嘉靖时严嵩父子霸持朝纲,与仇鸾等结成朋党,残害忠良。杨继盛苦读及第,因愤朝政昏暗,上疏弹劾仇鸾,被贬官。后严、仇内讧,仇鸾遭诛,杨继盛得以迁升,复奏严氏父子之罪,被逮入狱。王世贞遣人送蚺蛇胆入监为杨疗伤,杨继盛以蚺蛇之胆不如自己忠烈之士胆大而拒之,昂然就刑。后严氏父子败,杨继盛冤情得伸,朝廷为之塑像建庙。此剧文词雄奇,颇有可观。今存顺治年间原刊本,前有顺治十六年(1659)年郭棻序,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五集》。从郭序,知此剧为奉命写作,后因作者不愿修改,未能进呈。

  • 化人游

    化人游

    《作者:丁耀亢丁耀亢作。有《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清顺治刊本。共十出,每出有图,并宋琬等题词。叙浙人何皋(野航)欲访仙海上。东海琴仙成连令武陵渔人玄真子扮作舟子前往接应,使他通阅古今之美,穷极声色之乐,然后息其狂性,复返仙真。先由左慈、王阳二人往请汉唐以上高人、仙姝,如屈原、李白、杜甫、曹植、刘桢,西施、赵飞燕,张丽华等俱来会合,昆仑奴护舟。其间,薛涛、卢莫愁讴歌,凌波、桃叶舞蹈,陆羽煮茶,易牙烹调,众仙则联句射覆。舟入弱水,何生独坐小舟垂钓,为鲸鱼所吞。鲸腹中别有天地,何生即此炼道。鱼骨大王差鱼肠剑客行剌。鲸鱼段段化为莲花。何生钻出鱼腹,先后经鱼篮寺、铁舡庵,又登仙舟共游龙王府,然后别众仙登岸,指顾之间,舟亦不见。剧中场面、词藻,诡异变幻,何皋系作者自况,水府金光殿开宴时有“如今世上那有宽容地方”之语,足见作者思想彷徨情状。本剧系作者顺治初期羁迹北京时所作。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谓“本事出《列子》”,实无关连。

  • 精忠旗

    精忠旗

    《作者:冯梦龙明代传奇剧本。明李梅实作,冯梦龙改订。二卷三十七出。今存冯梦龙改本,后辑入《墨憨斋定本传奇》。叙岳飞精忠报国事。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岳珂为岳飞之后,忠心爱国,并立志替先祖翻案雪耻,后取得证据可替岳飞翻案,但为顾全先皇颜面,终以鲜血毁证物。此举感动在任皇帝下旨恢复岳家名声,岳珂继祖志显孝,名留青史。

  • 清忠谱

    清忠谱

    《作者:李玉明末清初传奇剧本。又名《五人义》。清初李玉撰,叶时章、毕魏、朱同编定,《新传奇品》等著录。存顺治间苏州树滋堂刊本,《古本戏曲丛刊本》,1982年收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明末宦官魏忠贤专权误国,遭到东林党人的反对,魏忠贤及其党徒肆意迫害正直之士,杀戳人民,大造生祠。东林党人魏廓园及周顺昌被捕,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他们在颜佩韦的带领下,捣毁官府,结果被判死刑,周顺昌被勒死牢中。后魏忠贤势败,苏州市民捣毁魏的祠堂,伸张了正义。剧中揭露了明末社会的黑暗,赞扬了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歌颂了人民支持正义的斗争精神,把市民的政治斗争写进剧本,这是第一次。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清廉正直、疾恶如仇的周顺昌以及豪爽而有胆识的颜佩韦等人物形象,显示了斗争中各阶层的人物性格。剧中情节真实,是我国第一部可考之于史的戏剧,曲文悲壮而慷慨,具有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鸾鎞记

    鸾鎞记

    《作者:叶宪祖传奇剧本。明叶宪祖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中品”,说:“杜羔妻寄外二绝,甚有致。曲中颇具愤激。……插合鱼玄机事,亦具风情一班。温飞卿最陋,何多幸也!”清姚燮《今乐考证》记明郑仲夔《冷赏》说:此剧“传事巧,遣词俊。至春闱分韵、替人作妾,与考试之以马命题,尤为篇中奇绝。斯亦张伯起之流亚也。”清焦循《剧说》说:作者“古澹本色,街谈巷语,亦化神奇,得元人之髓,如《鸾篦》借贾岛以发二十余年公车之苦,固有明第一手。”清《曲海总目提要》说:“盖作者之意,以庭筠有才而沦落,玄机有才色而飘零,以为二人相偶,庶几无憾耳。”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事情分三面,关目虽稍嫌散漫,登场人物不多,布置整顿,中间点出贾岛,破情节之平弱而收效果.亦可谓一佳构之作也。”此剧写唐末诗人温庭筠与女诗人鱼玄机的故事。剧中对科举制度的黑暗有比较深刻的暴露,表达了作者久不得第的愤激之情。作品情节比较简单,结构也较为松懈。

  • 鸣凤记

    鸣凤记

    《作者:王世贞传奇剧本。据传明王世贞门客作,一说王世贞本人作。四十一出。写大学士夏言欲收复久已失去的河套,奸相严嵩坚决反对,与总兵仇鸾勾结,阻挠出兵,并把夏言害死。兵部主事杨继盛、进士邹应龙等继续同严嵩斗争,最后严嵩父子的罪状被揭发,终于受到制裁。作品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暴露了明代嘉靖年间政治的黑暗腐败。剧情上,打破了传奇以生旦悲欢离合为主的格局;艺术形象的塑造也比较成功。作者善于在剧情的冲突中揭露严嵩、严世蕃父子残暴凶狠的本质,表现杨继盛等人不畏强暴的精神。但作品通过忠、奸斗争,宣扬了忠孝等封建伦理观念;语言上由于追求对偶,多少影响了人物描写的生动性。

  • 长生殿

    长生殿

    《作者:洪昇传奇剧本。清初洪昇作。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至三稿始定今名。剧本取材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专幸夺宠,唐玄宗荒淫无度,朝政腐败,安禄山反叛,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入四川,行至马嵬,六军不肯前进,唐玄宗被迫杀了杨国忠,让杨贵妃自缢,反叛平息后,唐玄宗对贵妃思念不已,方士在蓬莱仙班觅得贵妃之魂,又用法术架起仙桥让唐玄宗飞上月宫,与贵妃团圆。剧中歌颂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揭露了他们的荒淫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现实。剧作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结合起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场面壮阔,情节曲折,曲词清丽典雅,富有抒情色彩,剧中前后两折,宫调决不重复,遣词用韵,字字审慎。吴舒凫说: “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以是传闻益远。”(《长生殿序》)

  • 宝剑记

    宝剑记

    《作者:李开先明代传奇。李开先作。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明代戏曲家。著有杂剧、传奇共9种,今存4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宝剑记》。剧本前有雪蓑渔者(苏洲)序,说此剧“坦窝始之,兰谷继之,山泉翁正之,中麓子成之”,说明此剧是许多人共同创作之成果,而由李开先总其成。《宝剑记》突出了忠奸斗争的主题使林冲的形象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一改动,和作者的遭遇有关。李开先曾因受严嵩同党的倾轧而罢职闲居,因此,“特借以诋严嵩父子耳”(《曲海总目提要》)。剧中又突出了林冲的“忠君”思想,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反映。剧本最精彩的片断是写林冲夜奔梁山的第37出,作者用既疏朗又沉郁的笔调,来渲染环境,加强剧情气氛,抒发了林冲“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悲愤情怀,和“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的复杂心情,以及“这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须教他海沸山摇”的斗争决心。作为一个折子戏,至今仍是京昆中优秀剧目。

  • 浣纱记

    浣纱记

    《作者:梁辰鱼传奇剧本。原名《吴越春秋》。明梁辰鱼作。写赵国上大夫范螽与诸暨苎萝西村施夷光在溪水边定情。吴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雪仇。范蠡献计将西施(施夷光)进吴王夫差。西施以国家为重,毅然牺牲青春入吴。夫差果然沉溺酒色,荒废政事,后被越军围困而自刎。灭吴功成,范蠡即携西施泛湖归隐。剧本着力表现西施的爱国感情和范蠡的谋士风度。其写作与魏良辅整理加工昆腔约在同一时期,音律谨严,曲文华美,一向被认为是昆腔登上戏曲音乐宝座的奠基石,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起过较大作用。

  • 绣襦记

    绣襦记

    《作者:徐霖传奇剧本。明徐霖作。一说薛近兖作。取材于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情节较同一题材的元石君宝、明朱有燉所作同名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有所发展。写书生郑元和与妓女李亚仙相爱。元和金尽,鸨母遂用计拆散二人。元和流落市井,以替人唱哀歌为生。其父郑儋进京途中,意外发现儿子,将其打死,抛在荒郊。元和醒后,唱莲花落行乞。后为亚仙找回,用绣襦给他御寒,调理病体,又赎己身与之结为夫妇。元和状元及第后,授成都府参军,上任途中适与新授成都府尹的郑儋相遇。最后以郑儋承认元和与亚仙的爱情、父子妥协为结。作品歌颂亚仙与元和的真挚爱情,对郑儋的蛮横、残暴给予鞭挞。许多戏曲剧种都有改编演出。

  • 锦笺记

    锦笺记

    《作者:周履靖传奇剧本。明周履靖作。二卷四十出。履靖字逸之,号梅墟,自称螺冠子,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约万历年间在世。此剧演梅玉与柳淑娘恋爱婚合故事。梅、柳二母乃结义姊妹,梅往探柳母,事之如亲母姨。与淑娘彼此爱慕,锦笺赠答,两情既定,而柳母全然不觉。及梅玉应试高中,始合笺团圆。

  • 精忠记

    精忠记

    《作者:姚茂良传奇剧本。明姚茂良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此岳武穆事。词简净。演此令人眦裂。”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虽庸笔,亦不失音韵。《金牌宣召》一折,大得作法,惜闲诨过繁。末以冥鬼结局,前既枝蔓,后遂寂寥。“近人任二北《曲海扬波》记明冯梦龙《精忠旗自序》说:“旧有《精忠记》,俚而失实。”清梁廷楠《曲话》说:“《鸣凤》之状子,《精忠》之颂,虽皆集曲名而属,然支离牵扯,不足数矣。”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曲词质朴遒劲,以关目情节胜,壮烈悲愤,令人不觉裂眦。”此剧热情歌颂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抨击了秦桧陷害岳飞、卖国求荣的滔天罪行,但亦表现出宿命论思想。作品悲剧气氛浓厚,人物形象比较鲜明,曲辞质朴苍劲,但结构较为松散。

猜你喜欢的书

奥利沃山

奥利沃山

《奥利沃山》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以纯洁善良的克里斯蒂亚娜的爱情遭遇为主线,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莫泊桑定下的歌颂奥弗涅美好山河的命题,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还通过栗树下温泉边一出出“爱情”和“事业”的活剧,让读者看到了那个时代法国一隅的社会真实,知其酸甜苦辣,感其世态炎凉。莫泊桑的作品节奏明快,别具一格,可读性强。 所有的人,即便并肩穿越过种种事变,也从没有任何东西把他们真正相连。 ——莫泊桑《奥利沃山》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上清高上玉真众道综监宝讳

不题撰人。盖撰于南北朝。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列上清众神君综监名纬。

廿载繁华梦

廿载繁华梦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客学吕及曼殊庵主人各序。此书属暴露小说,有人认为“和《官场现形记》同一类型”,即以官场舞弊为攻击总目标,附带揭露种种社会丑行。以广东海关库书周庸佑从发迹到败逃的二十年为题材,是一部描写真人真事之作。围绕对主人公二十载繁华终成一梦的叙写,作品展开了对清王朝末期上自朝廷、下至民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绘,从而尖锐地批判现实,把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寻花问柳、携妓纳妾为其全部生活内容的整个官场的龌龊腐朽和盘托至读者面前,使人看到清王朝的不可救药。

潜山集

潜山集

宋诗别集。12卷。释文珦著。作者身入空门,其诗歌创作固然有一股禅气,如《真乐》:“人皆有所乐,此乐独吾真。一静灭万虑,空房无点尘。”但世俗情韵,亦甚强烈。既有如《采莲曲》中的思妇的哀伤:“荡桨入平湖,湖波渺无极。红白芙蓉花,何如妾颜色。采莲莫伤根,伤根不成藕。因思藕不成,悔作征人妇。”又有《母子吟》里骨肉分离的悲吟:“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更有如《世情》中旷达思想的表露:“世情多反复,衰荣难预卜。本是昔时笑,翻成今日哭”。“得失何足论,长歌倚修竹”。题材多样,佛家教义与世俗观念并存,为其作品的显著特色。《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多山林闲适之作,比兴未深,而即事讽喻,义存劝戒,持论率能中理”。本书除有《四库全书》本,还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赵景深日记

赵景深日记

本书为赵景深先生1976—1978年日记,记录了他晚年的居家生活与学术工作。每日以三五百字的篇幅,将生活习惯及读书、通信、会友事一一记下,简洁而详备,保存了大量史料。从中可以看到他如何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作注,如何与严北溟、刘大杰、谢国桢、谭正璧、陈汝衡、谭其骧、郑逸梅、任中敏、钱南扬、胡士莹、关德栋、张允和等友人交流书刊、切磋学问,如何指导研习古典文学的弟子问学,如何整理家中三万册藏书,对《忠义璇图》、《中国文学简史》、《评弹旧文钞》等名著新稿如何作评,以及“四人帮”覆灭、知识分子落实政策等国家大事对他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影响。点滴细节,还原了一位杰出学者的一段人生,其和蔼温煦的性情与执信有恒的治学态度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致身录

致身录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命主政户部"但被推辞.建文帝授其明经出身,命为翰林院侍书,从此为官直到燕王陷南京,参与了建文帝一朝的重大事件.建文帝改定官制,他上书谏言;《致身录》之说历来争议极大。疑托名史仲彬所著的伪书。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