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鹤

张友鹤
  • 姓名:张友鹤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安徽安庆人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1971
  • 民族族群:

张友鹤(1907─1971)是我国著名的校注家、报人,安徽安庆人。祖父曾在安徽的太平县担任知县,死在任上后,全家在安庆定居。父亲张孝亮是安庆法政专门学校的国文教员。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喜好写作。读中学时就给上海的《申报》投稿,展现出文字才华。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就读。1927 年 7 月,回安庆探望父病时因北伐战争道路不通,便留在南京。其兄张友鸾参与《民生报》创刊工作,他也受聘担任该报副刊编辑,同时兼任上海《时事新报》驻南京记者,兄弟俩在南京报界打出名气。1929 年,张友鸾协助他创办《南京晚报》。此后张友鸾参与创办《新民报》并担任总编辑。抗战时期,《新民报》和《南京晚报》都迁往重庆继续出版,1945 年后又都迁回南京复刊,张氏兄弟成为报界闻人。解放后,张友鸾到北京的人民出版社担任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不久推荐弟弟张友鹤作为特约编辑,参与古典文学的编辑和选注工作。张友鹤校注了《唐宋传奇选》《镜花缘》《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他汇集包括蒲松龄半部原稿在内的十余种版本,整理出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 “三会本”,集各种版本之大成,篇目齐备,文字更接近原著,将清代诸家的注、评汇集在一起,对研究者和读者都极有裨益。

张友鹤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汝南圃史

汝南圃史

明代周文华撰写的一部园艺著作。成书于1620年。周字含章,江苏苏州人,曾任光禄寺吏。后世传刻较少,现存有明万历四十八年金阊绿荫堂刊本、明万历年间书带斋刊本及手抄本等。 全书共12卷,主要内容有:月令(卷一)、栽种十二法(卷二)、花果部(卷三)、木果部(卷四)、水果部(卷五)、木本花部上、下(卷六、七)、条刺花部(卷八)、草本花部上、下(卷九、十)、竹木部、草部(卷十一)和蔬菜部、瓜豆部(卷十二)。其中除记述了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外,主要讲述其栽种、繁殖及培育的技术和方法,涉及各类植物近200种,大多数是观赏植物,包括梅、桃、海棠、桂花、蜡梅、山茶、玉兰、杜鹃花、牡丹、芍药、月季、兰花、菊花、水仙、百合等许多名花。对一些重点花卉,还记录有品种名称,如:梅花记有‘百叶缃’梅等10个品种;桃花记有‘美人’桃等约20个品种,其中包括著名的‘瑞香’桃,即‘寿星’桃;牡丹,除介绍了一些品种外,对花瓣数量(单叶、多叶和千叶)及花的颜色(黄、紫、红、白、绯、碧)提出了朴素而直观的分级和分类方法,并特殊地记叙了播种可获重瓣花品种和用生物防治法除虫等技术措施。在草本花卉中,对兰、菊等从培养土制备、幼苗培育、赏花及花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详述。 书内虽杂有少量关于花木的诗词,但许多内容都包含了著者的实践经验,切实有用。从观赏园艺全局看,该书系统总结了当时、当地花木栽培的经验,对后世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西南联大诗词课

西南联大诗词课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诗词课”。书中收录了游国恩、浦江清、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本书通过对诗词的形成、发展以及诗词内容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辨疫琐言

辨疫琐言

温病类著作。清李炳(1729—1805)撰。一卷。炳字振声,号西垣,江苏仪征县人。善医,著有《金匮要略注》等。李氏对吴又可《温疫论》中立论、处方颇有异议,故于嘉庆五年(1800)撰此书,予以辨驳纠正。论述疫病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认为疫邪为地气薰蒸阴浊之气,自口鼻而入,影响肺胃。治应以清轻开肺,芳香辟秽为主,并创清气饮方为治疫主方。立论明确,说理透彻,辨证详细。《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说他精仲景法,所著《金匮要略注》,多发前人所未发。去世后,葬于扬州蜀冈之阴,通儒焦循为撰《名医李君墓志铭》及《李翁医记》。《李翁医记》上下两卷,上卷生动地记述了李炳为焦循及其母亲、妻子、儿孙治病的经过。下卷则详细记录了李炳为他人治病的案例,其中有为李斗治病的记载。 有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续水浒传

续水浒传

续水浒传 二十回 [民国]冷佛(王作镐)著。该书连载于《盛京时报》,时间为民国十三年1924——十五年1926,未出过单行本。《续水浒传》 共二十回,写宋江、吴用等人千方百计破坏朝廷招安,甚至派刺客刺杀想要招安的林冲等人,还写梁山打家劫舍、攻城夺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小说以张叔夜活捉宋江押送东京,其他人都受招安结束全书。

歧路灯

歧路灯

章回小说。清李海观著。一百零八回。叙河南祥符乡绅子弟谭绍闻丧父后受母亲溺爱和教师侯冠玉纵容,被同辈浮浪子弟诱入歧途,饮酒赌博,斗鸡走狗,狎尼宿娼,宠娈童,炼黄白,以致倾家荡产。历经艰险后翻然悔悟,立志重新做人,经良师益友义仆相助家业渐复。又得族兄提携,从征倭寇立功,特授黄岩县正堂。其子篑初科考得中,殿试又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父子俱受皇恩,重振家业。本书文字简洁生动,语言朴实无华,富有河南乡土气息。塑造人物二百多个,遍及三教九流,各具性格,呼之欲出。其中尤以谭绍闻转变过程的描写,细腻生动,令人信服。通过谭绍闻的堕落和回头,可以看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朱自清认为“单论结构,不独《儒林外史》不能和本书相比,就是《红楼梦》也较逊一筹”,总体上“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完稿后仅以抄本流传,主要有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过录本、嘉庆间抄本、安定小斋抄本等。清末民初始见印本,主要有民国十三年(1924)洛阳清义堂石印本、民国十六年北京朴社排印本(仅出前二十六回),近有中州书画社1980年排印本。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

一卷,刘宋功德直玄畅共译。一向出生菩萨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