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郊

陈与郊
  • 姓名:陈与郊
  • 别名:字广野,又字禺阳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海宁
  • 出生日期:1544年
  • 逝世日期:1611年
  • 民族族群:

陈与郊(1544年—1611年),明文学家、戏曲作家。先世本姓高,籍贯不详,后徙居浙江海宁,入赘陈氏为婿,遂更姓陈。字广野,又字禺阳、虞阳,号隅园、薠川,又号玉阳仙史,别署高漫卿、任诞轩。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河间府推官,官至太常寺少卿。尝充礼闱试官,亦因此被诬落职罢归。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七八有《大常寺少卿陈公墓志铭》。与郊治学,遍及经史文学,又擅词曲。所作杂剧有《昭君出塞》、《文姬入塞》、《义犬记》、《淮阴侯》、《中山狼》,仅存前三种,后两种虽曾著录于清人黄文旸《曲海目》,然直到1952年发现祁彪佳《远山堂剧品》、《远山堂曲品》手抄本后,始获承认。传奇有《樱桃梦》、《灵宝刀》、《麒麟罽》、《鹦鹉洲》四剧,总名《詅痴符传奇》,俱存。曾辑刻有《古名家杂剧》正、续集。陈之戏剧,关目排场虽未称尽善,而曲白之清丽雅洁,则有口皆碑,故为晚明剧坛重要作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陈奉常集》、《三礼广义》、《方言类聚》、《乐府古题考》、《晋书勾元》、《广修辞指南》等。《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六十首,套数六套,多为隐逸抒怀、风情艳思之属。曲词清俊而不柔媚,尖新顽艳,富于机趣。

陈与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小津安二郎剧本集

小津安二郎剧本集

本书首次集结了小津安二郎最广为人知并获得诸多好评的六部经典作品:《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麦秋》《浮草》《秋日和》《晚春》。透过文字展现小津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极简美学风格。小津安二郎坚持无限远离好莱坞电影节奏,其缓慢细腻叙事手法被称为“小津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深刻影响了侯孝贤、许鞍华、是枝裕和、山田洋次等后世电影巨匠。家庭的羁绊与父女复杂的感情是他的作品永远的主题。他笔下的人物对话极富日常韵味而又深刻展示着潜藏内心的复杂情绪,独特的幽默又时常闪现出小津式哲学。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著作。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2卷。清吴谦等编纂。成书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此书即清吴谦《医宗金鉴》卷七十七至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二十四症,外障四十八症,编成七言歌诀,附以注释,内容简明实用。此书首述眼的生理、病因、病机。次论多种急慢性内、外障眼病的形状、病因及治疗。编写内容大部分取材于《眼科龙木论》补遗部分增人“能近怯远”等10余种眼病的证治内容。后附眼科外治方药。该书以歌诀形式阐述,简明扼要,便于记诵,为初学者重要参考读物。现存《医宗金鉴》本及善成堂所刊单行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和白话解本。

壬学琐记

壬学琐记

唐时功令,以奇门、雷公、六壬为三式,雷公即太乙,所谓太乙雷公式是也。唐时禁奇门、雷公不传,惟六壬便于民用,不涉兵事,故不之禁,传其歧多,精者独鲜。

五十自述

五十自述

《五十自述》一书是牟宗三先生于1957年完成的作品,其时年四十九,在这本书中除了缕述牟先生自己在混沌中长成的过程,其生命由“在其自己”而“离其自己”,学问由“直觉的解悟”而走入非存在的“架构的思辨”,再落实于“客观的悲情”,体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外,值得注意者是,牟先生在这本书中以反省察照的自述表露了深刻的人生哲学观,在其淋漓尽致的描述下,让人们正视一代哲学大师的背后,其实隐藏了生命存在的艰辛与苦难,因此,这本书的写作并不止是一本浮面的自传,自传的底蕴里其实深藏着牟先生在五十岁以后,对儒家思想诠释所必需蕴蓄的功力,所以,今日倘欲了解牟先生的学术世界,除了从其由理智的思辨所展开的架构性学问入手外,对其如何由生命存在之“客观悲情”转化为其生命学问之基础,亦有加以正视之必要。

龙文鞭影译注

龙文鞭影译注

中国旧时的蒙学读物。明萧良友始编《蒙养故事》,后由杨臣铮增订,分上下卷,改名《龙文鞭影》。李辉吉等续编《龙文鞭影二集》两卷。均为四言韵文。书中所述人物、事件、历史典故及自然知识,起自太古,断于明末,依据经史,旁及笔记小说,广采博撷,摘英选粹,“使团扇之上卷千里烟云,咫尺之中有万里之势”,以使儿童掌握历史典故与自然知识。因“龙文,良马也,见鞭影而疾驰,不俟驱策”,所以取《龙文鞭影》为书名,比喻可使受教育者迅速掌握知识之意。该书自行世后,由于内容翔实,行文简洁,故能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今人吕孟申、岳超、张秀凤据清道光庚戍铁笔斋藏版《龙文鞭影》和光绪二十三年益元堂重刊《校补〈龙文鞭影〉》两个版本对照核查,订正谬误,用白话文详作译释,编写成《〈龙文鞭影〉新释》,又名《历史典故一千例》,于1986年1月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

亦称《大周经玄义》。佛教著述。唐静居撰。一卷。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呈,以讲此经而“上资圣寿”。此书简略介绍了“八十华严”处、会、品的结构及九会的主要内容。认为第一会是“举所信之佛”;第二会讲“能信之心”;第三会是“依信生解”;第四会是“依解起行”;第五会是“依行发愿”;第六会是“三圣位极,圣地将登”;第七会是“摄因成果”;第八会是“有无双泯,非真妄之可分”;第九会是“境智一如,岂筌蹄之所及”。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