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昇

- 姓名:洪昇
- 别名:字昉思,号稗畦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 出生日期:1645年
- 逝世日期:1704年
- 民族族群:
洪昇(1645年—1704年),清代戏曲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名门世家, 少时聪慧好学, 涉笔即能成文, 先后拜毛先舒、陆繁弨、沈谦等人为师,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 成了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青年作家。24岁时为求取功名,赴北京国子监肆业, 因未得官职, 失望而归, 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后因 “家难”被迫离家别居, 贫至断炊。康熙十二年(1673)冬, 再度到北京谋生,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为止。这16年间,生活异常艰苦, 常靠别人接济为活, 对现实极为不满。在京期间, 曾受业于王士禛, 并与朱彝尊等结交, 因而文思大长, 创作日渐成熟。他的名著《长生殿》, 经过10余年的努力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定稿。次年8月,因在佟皇后丧期内演出,得罪削籍回乡,从此失却了仕进的机会。以后他在江南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康熙四十三年(1704),他和友人到松江、南京等地游览,在吴兴因酒醉落水而死。洪昇的诗在当时有一定名气,著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和《啸月楼集》等3种。《清史列传》说他的诗作“高超闲淡,不落凡境”,但多为记游、赠送、感怀之作,内容大都是咏叹自己穷愁潦倒的身世和抒发个人的悲愤之情,间有同情民生疾苦、感叹兴亡的诗篇,调子比较凄凉。
奠定洪昇文学地位的是他的戏剧创作。他一生写过10种,但大多不存,留下来的只有传奇《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四婵娟》共4折,每折各写一个历史上著名才女的故事,表彰了女主人公的才情,并赞扬了一种具有共同的文学艺术兴趣的家庭生活。作品描写细腻,曲辞流畅。《长生殿》共50出,全剧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面貌,暴露了统治者的荒淫腐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也对杨李二人的爱情悲剧寄予了同情。此剧曲辞典丽优美,结构严谨完整,场次安排巧妙。它与孔尚任的《桃花扇》并称为清代曲坛的“双璧”,洪昇也因此与孔尚任并称为“南洪北孔” 。
洪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医统大全
一百卷。明徐春甫撰。徐春甫,字汝元,号思鹤,祁门(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名医汪宦学医,博通内、妇、儿各科医术。不计名利,以救人为己任,后授太医院官职。以《内经》为本,推崇李杲,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著述颇多,另有《内经要旨》、《医学捷径》、《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螽斯广育》等书。此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称《古今医统》,书中广辑明代以前历代医籍史料二百余种。书前有作者自序,称:“以平素按《内经》治验,诸子折中,及收求历史圣贤之旨,合群书而不遗,析诸方而不紊,舍非取是,类聚条分,共厘存卷。”书中前七卷首列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多有小传。然后依次为:内经要旨、翼医通考、内经脉候、运气易览、经穴发明、针灸直指。卷八以下按病证分门,各门先论病机,次治法,后药方。最后部分为本草、制药及养生等内容,此书内容丰富,卷秩浩繁,仅次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书中虽辑诸家史料,却贯穿作者统一理论。既有系统理论阐述,又有丰富临证实践经验,对于研究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此书篇幅浩大,故后世又有将其中部分内容单刊者,如《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内经要旨》等均是出于此书。有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陈氏刊本,隆庆四年(1750)刊本,日本明历三年(1657)翻刻金陵唐氏本。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校点本。
本草纲目拾遗
清赵学敏撰。此书撰于1765年,刊于1864年,共10卷,分18部,其中716种药物《本草纲目》未记载,加已载而需予补充药物共921种,其为补充《本草纲目》的著作,故名《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参考多种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及采、种草药予以介绍,参照《本草纲目》体例编撰,较之多出藤、花二部,书前首列“正误”。全书内容皆论述《本草纲目》误记或漏记的药物,如“大腹子”条称:“大腹子乃大腹槟榔,与槟榔形似而性异……至今日药肆中所用槟榔,半多以大腹子代用,率由濒湖一言之误也。”凡例称:“川贝不分川象(指川贝母、浙贝母);大枣不分南北,传误非浅。”又如“小序”中称:“濒湖之书成博矣,然物生既久则种类愈繁……如不解一也,今产霍山(在今安徽省西部)者则形小而味甘;白术一也,今出于潜(霍山,汉置潜县)者,则根斑而力大,此皆近所变产,此而不书,过时罔识。”这说明许多药物同物而异种。皆载录以别之。书中所收许多药物来自民间,如:紫草茸清解痘毒,鸦胆子治疗冷痢,千年健治疗风湿,独角莲治疗毒虫咬螫等等,还收录了许多外来药物,如西洋参、西国米、吕宋果、金鸡勒等等,此外还发掘了民间验方和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赵学敏还著有《本草话》《升降秘要》《药性玄解》等,但已佚失,仅存此著,解放后有排印本。
初刻拍案惊奇
短篇小说集。40篇。明末凌濛初作。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有著作20多种,以“二拍”最有名。此书是在“三言”影响下而创作的,大部分不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从《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等古今书籍中搜求“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敷演而成。作品题材甚为广泛,其中有一部分较有价值,多数缺少积极意义。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表现了商人出海经商的生活和他们追求钱财的强烈欲望。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数量较多,瑕瑜互见,较好的有《通闺闱坚心灯火》、《宣徽院仕女秋千会》,表现青年男女争取自由婚姻斗争的成功。还有一些描写敲诈拐骗的作品,如《恶船家计赚假尸银》、《张溜儿熟布迷魂局》、《丹客半黍九还》等,对社会的险恶黑暗和官僚、地主、富商的贪婪、淫秽、愚蠢都有一定暴露。书中有大量描写色情,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的作品或成分,典型的有《乔兑换胡子宣淫》、《王大使威行部下》等。此书善于组织情节,多数篇章有一定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其艺术魅力比“三言”差得多。最早有崇祯元年尚友堂刊本,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校印本。
孟子全图
明万历刊本《孟子全图》是一本关于儒家“亚圣”孟子的圣迹图册,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圣迹图册是古代儒、释、道三教为宣扬各教中“圣人”行迹而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加以绘制的通俗性编年史式的石刻、木刻等图书。我们根据万历本《孟子全图》一书末页的书肆牌记可知,该书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系福建建阳安正堂刘双松主持梓印。安正堂系建阳书林刻书名坊,书坊创建者为刘宗器,主持《孟子全图》刊刻的刘双松是其后人。安正堂刻书历史悠久,相关资料表明,该坊的刻书史从明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年间。检索瞿冕良先生《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安正堂”条的刻书目录,我们发现,明万历二十六年刊刻的《孟子全图》不在该目录之中。
夔州卧龙字水禅师语录
明圆䂐说,观谁等录。三卷。卷首有序,启,卷一收住夔州新宁县指月禅院语录——上堂、住夔州开县栖灵禅院语录——上堂、住荆州府天皇护国禅院语录——上堂、住沣州药山禅院语录——上堂、住夔州新宁县牛山广福禅院语录——上堂,卷二收小参、晚参,示众、机缘、法语、规约、佛事,卷三收书问、颂古、分灯偈、杂偈。卷末附行状。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梵网经忏悔行法
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便得灭罪。此金口明训也。故知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种种行法。虽各有灭罪得戒功能。而于犯十戒者。仍须别依梵网行法。方使标心不泛。所谓如从地倒。还从地起。又此经所明千里无师。像前自受。但云当以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