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霖

徐霖
  • 姓名:徐霖
  • 别名:字子仁,一作子元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462
  • 逝世日期:1538
  • 民族族群:

徐霖(1462-1538),明代戏曲作家。字子仁,一作子元,号廷泽、九峰道人、髯仙、髯翁、快园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祖以事谪戍南京,遂家居南京。生而广面长耳,体貌伟异,九岁大书能成体,村人呼为奇童。成化十一年(1475)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员,然性任放不谐俗,遭诬黜落。出于激愤,由此弃举业,居家博览群书。工词翰,所填南北词,大有才情,语语入律。弘治三年(1490)在苏州与沈周、都穆等共作诗会,吴天麟为写《八士图》。正德十四年(1519)武宗朱厚照南巡寻乐,征徐霖至山东临清为制乐曲,所填新曲武宗极喜之。霖美须髯,被武宗手剪为拂子,霖因此自号髯翁。扈从还京后屡命以官,然霖辞而不就,其名益震。正德十六年(1521)霖从北京南还,陈沂曾作《送行序》。善画山水、花卉、松竹、蕉石,兼能篆刻。工书法,真、行 皆妙,尤精篆书。正书出入欧、颜,大书初法朱熹,几乱其真,后学赵孟頫,笔力遒劲,布构端饬,自成一家。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曰:“九峰先生篆书直继周玉雪之后,李西涯、乔白岩推为当代一人,真书有欧阳率更遗意,行押出入李北海、赵松雪二公之中,岂徒二百年来江南杰出之士,盖亦海内翩翩善书者也。”著有《柳仙记》传奇、《丽藻堂文集》《续书史会要》《快园诗文类选》等。


幼年起即居南京。王世贞说徐霖才气超过陈铎,但作品不如陈作"稳协"。正德末,武宗朱厚燳南巡,经皇家伶人臧贤的推荐,曾在武宗左右备顾问,所填词曲颇为皇帝欣赏,屡次要他入朝为官,他辞而不就。徐霖散曲大多未能传存,《南宫词纪》录其〔山坡羊〕《闲情》两首,可略见其风格。徐霖曾作传奇戏曲8种,今仅存《绣襦记》,写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故事,情节本于唐代传奇小说白行简《李娃传》,但也受元代相同题材的石君宝的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的一定影响。剧中李亚仙与郑元和之父郑儋的形象写得尤为成功。沦落娼门的李亚仙心地纯洁,对情人情深义厚,与封建官僚郑儋外表道貌岸然,实则残忍无情,形成鲜明对照。徐霖对下层生活比较熟悉,剧中的仆人来兴,店主人、卑田院的众乞儿都写得逼真而各具特色,从中可以见到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真实侧面。作品较少枝蔓,语言本色、洗练,但郑氏父子和解的结局则写得过于简单和粗率。正德十四年(1519)赋宗南巡,近侍上其词翰,武宗两幸其宅,并成剪其长须作拂尘,霖乃自号髯翁,父称髯伯。工山水、花卉、松竹、蕉石,皆奕奕有致。亦工篆刻。与沈周交善,弘治三年(1490)访沈(周),吴伟为此作《沈徐二高立行乐图》以志之。通音律,工书法,善画山水、花卉、松竹。善山水花卉,工书法篆刻。日本使臣尝得徐霖书作,多珍藏。武宗南巡,他以蔬菜,鲜笋款待,对饮垂钓,并随帝入京。喜藏书,在金陵时,筑“快园”多藏宋员版本和其他各类图书。卒后,部分精抄宋椠,归于毛青城带至四川。传世作品有《菊石野兔图》轴、《花卉泉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正德九年(1514)作《初日蟠桃图》图录于《中国历代名画集》;著有《远游记》《晚游录》《古杭清游稿》《丽澡堂文集》《快园诗文集》《续画史会要》等。

徐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玄八景箓

太玄八景箓

《太玄八景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内文提到此经乃元始天尊授金阙后圣帝君和无极道君,内载八景符箓。所谓八景者,即人身上中下三部各有八位真神,分别治理人身上中下三元之生气。本书详载此三部八景神之灵符、姓名、服色、咒词及其统辖仙官乘骑之数额,又载三部云箓真文各三十二字、青赤黄白黑五灵魔王之姓名符书。据称修道者依法思神服符,则三部八景真神自然现形,千乘万骑运致景云,载人飞升上清。

蜀道难

蜀道难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1941年10月上海百新书店初版。1944年成都百新书店蓉1版。是讲抗战时期,江东人纷纷入蜀避难。途中,青年职员冯子安与白玉贞小姐邂逅。冯对白一见倾心,百般殷勤。船抵重庆,冯子安准备与白小姐结婚时,白玉贞却已“ 神龙不见尾”……一场爱的梦幻,终成泡影。

礼记今注今译

礼记今注今译

《礼记今注今译》,是台湾最为知名的《礼记》注译本,是台湾“文复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倾力之作,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梦鸥注译。书中对《礼记》原文保留了繁体风格,并与译文、注释在一页中一一对应,方便阅读。《礼记今注今译》,全文以“记”形式,深说大义为主,从制度、仪节、礼法、乐理、教育、服物、生活与风俗、规范与习俗,不费周折,对于儒家学说理论有直接介绍,义理深微,在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修身践言的圭臬。

事师法五十颂释

事师法五十颂释

藏传佛教书。宗喀巴著。明建文四年(1402) 成书于热振寺。内容是学僧对其轨范师应持的态度及应遵循的守则。藏文译本说原颂为拔毗天所集(汉文译本说马鸣所集)。在宗喀巴以前,没有专文注释, 由师徒辗转讲授, 口传既久,渐起争论。宗喀巴乃广引经论,阐明本义。为宗喀巴重要著作之一。

惠远外传

惠远外传

惠远外传,一卷,首缺,宋张长继题记,编号二八五九。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列僧佉计一,毗世计异,尼犍子计俱,若提子计不俱,次一一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