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耀亢

- 姓名:丁耀亢
- 别名:字西生。号野鹤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诸城(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公元1599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69年
- 民族族群:
丁耀亢(公元1599年-公元1669年)清代文学家。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今属山东)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少为诸生,崇祯中应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入清,以贡生选为容城县教谕,升福建惠安县知县。不久,以母亲年迈为由辞官归。康熙四年(1665)八月,67岁的丁耀亢因所著《续金瓶梅》一书触犯时忌而被捕下狱。出狱后,双目失明,自署木鸡道人,在禅诵中度过余生。
丁耀亢有俊才,负诗名。他胸怀经世大略,性格倜傥不群,中年以后遭逢变乱,坎坷失志。他的诗歌“时多激楚之音”(《四库全书总目》卷182)、如《流落》、《盗乱》、《田家》、《无题》、《焚书》等等篇章,或描写社会动乱,或抒发亡国之痛,或感叹个人不幸,均流露出愤懑的情绪。即便是那些并非直接反映现实或自伤厄运的诗歌,如《屠牛叹呈张中柱学士》、《老将》等等,也多贯串着一股郁勃之气,语言劲健,风格亢厉。乾隆《诸城县志》称他“为诗踔厉风发,少作即饶风韵,晚年语更壮浪,开一邑风雅之始。县中诸诗人皆推为前辈”。他的诗作中“违碍之语甚多”,其诗集被列入《清代禁毀书目》之中。
丁耀亢还娴于音律,著有传奇13种,今存《化人游》、《西湖扇》、《赤松游》和《蚺蛇胆》4种。这些戏剧,沉雄清丽,兼而有之,特别是《蚺蛇胆》一剧,“结构谨严,关目生动,词藻尤清丽遒健,远胜《鸣凤记》之拉杂散漫”(郑骞《善本传奇十种提要》,见《燕京学报》第24期)。
他还是一个小说家。顺治十八年(1661)他63岁时创作了《续金瓶梅》一书。此书以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思想为主导,编写了《金瓶梅》之后的故事,刻画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娼妓奴仆等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涉及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描绘出一幅相当广阔的乱世风俗画卷。丁耀亢的目的在于借此影射明清易代的巨变,总结明亡的历史教训,控诉满族贵族的残暴统治,寄寓自己的民族情绪。但此书也有不少糟粕,最突出的就是宣扬迷信。
其著作流传至今的除小说、戏曲外,还有诗集《丁野鹤遗稿》12卷。
猜你喜欢的书
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
弗伦奇百货公司的展销柜里出现一具女尸,身份正是公司的老板娘,是两颗子弹夺去了她的性命。死者唇上只涂了一半唇膏,她的女儿也下落不明。埃勒里·奎因在死者的皮包中找到一管唇膏,里面装的竟然是高纯度的海洛因。谁是凶手?在凶杀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巨大的阴谋?
中国哲学史大纲
哲学史著,12篇,为胡适早期撰写的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于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国后,经过一年的修改,于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定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作者采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体系、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把孔子、儒家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同先秦诸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评论,破除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和神秘色彩,有开创性的影响。第一篇《导言》,论述“哲学”、“哲学史”的定义,研究哲学史的目的,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中国哲学史的分期和整理史料的方法等。二篇至十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十二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认为评价一家学说的价值标准,是看“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如何。胡适以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在当时的确是“面目一新”的印象。蔡元培指出,本书以“平等的眼光”评判先秦时代各派思想,把孔子与诸子平列起来,打破了孔学的独尊地位。此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卷,旧题金河间刘完素撰,实为金张元素撰。此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得其本刊行,误题刘完素撰;明初宁王朱权重刻,又伪撰完素序文置于卷首,李时珍作《本草纲目》始正其谬误,辨明出于元素之手。其书上卷九篇,论述养生、诊法、伤寒、本草等及风、暑、燥、湿、寒之类病邪、病机、运气;中、下卷则考详内科杂症及妇科儿科诸常见病之病原、证候与施治方略,共二十三篇,于医理精蕴可谓阐发备至,极富参考价值。有刘河间《伤寒三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国史讲话
“国史讲话”系列共分为三册,分别是《国史讲话:上古》《国史讲话:春秋》以及《国史讲话:宋蒙三百年》。该书是顾颉刚先生以现代科学方法书写上古、春秋、宋蒙历史的讲义、讲话作品,是顾颉刚先生的“大家小书”。全书从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角度,详细呈现了上古时期最早的中国和最初华夏的诞生,春秋时期中华民族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渡,以及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华文明大跨步的演进。全书以小说笔法正说历史,简明扼要,言浅意深。全书展示了“古史辨派”史学家变革历史叙事方式的努力,重构历史知识的心路及其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东溪日谈录
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於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谈二卷,儒正谈一卷,文词谈一卷,异端谈一卷,辟异谈一卷。《广西通志》载其著《日谈录》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论薛河东之学。今考儒正,即此书之第十五卷,非别有《儒正篇》也。前有吕景蒙序,谓书刻於嘉靖丁酉。而此本乃系传写。或其版已佚,后人录存之欤?琦为人以端直谨厚,见重乡里,其书亦一本濂、洛之说。不失醇正。盖河东之学虽或失之拘谨,而笃实近理,故数传之后,尚能恪守师说,不至放言无忌也。
销释金刚经科仪
又名《金刚科仪》。中国佛教典籍。宋释宗镜述。一卷。明代至今云南阿吒力僧常用科仪。 本科仪主要以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依据编集而成。必须与坊间刻本《金刚经》(卷首为奉请八金刚、四菩萨)配合才能举行法会。是研究中国佛教科仪的重要资料。 本科仪不见於我国古代经录,也未为我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日本《续藏经》收有清道光年间抄本《销释金刚经科仪》和明嘉靖三十年觉连重集《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但都未经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