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书文集

  • 曾国藩文集

    曾国藩文集

    《作者:曾国藩全面展现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的巨著。

  • 蕉窗雨话

    蕉窗雨话

    《作者:陆士谔近代文言笔记选集。6卷。陆士谔编。上海时务图书馆1914年5月铅印本,平装3册。卷首有1913年冬刘铁冷《序》、沈锡章(东讷)《序》及庞树柏题词。陆士谔为清末民初多产的通俗小说作家。而本书则为其选录当时名家如林纾、吴双热、李定夷、程善之等人的笔记小说而成。总计选录200余篇,分为20类,即奇孝、奇情、奇侠、奇智、奇才、奇勇、奇言、奇行、奇艺、奇术、奇骗、奇案、奇病、奇穷、奇鬼、奇鬽、奇物、奇凶、奇祸、奇福。每类各冠以“奇”字,足见专选记述奇人、奇事、奇物之作。实则所写并非完全奇异,如此分类也有吸引读者的因素在内。如《碧玉小

  • 颖江漫稿

    颖江漫稿

    《作者:符锡十四卷,明符錫撰,诗文合集。

  • 亦玉堂稿

    亦玉堂稿

    《作者:沈鲤文别集。明沈鲤著。十卷。沈尝任翰林院(玉堂)掌院学士,归里后以廊庙山林视为一致,故名。原集为王象乾校刻,计正集十卷,续集八卷。明末版片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刘榛重辑遗文,合正续稿汇成十卷,内容仅余其半。有康熙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

  • 解学士文集

    解学士文集

    《作者:解缙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顶替之作亦颇不少。黄谏初编,仅在京师“遍求士大夫家及闻人口诵而录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诗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编校成集,分为六卷,托人刊刻。此为缙身后第一个诗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后又从友人手中及解缙经行之地收录一些解缙诗文,按地里岁月远近编为三十卷,名为《解学士先生文集》,刊于天顺八年(1464),前有黄谏、蔡

  • 断残集

    断残集

    《作者:郁达夫著译合集。郁达夫著。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7卷。收《关于小说的话》、《关于黄仲则》、《政权和民权》、《移家琐记》、《光慈的晚年》等文学短论、杂文、散记38篇。

  • 奇零集

    奇零集

    《作者:郁达夫郁达夫著。1928年8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4卷。收《立秋之夜》、《送仿吾的行》、《苏州烟雨记》等散文作品6篇和杂文18篇。

  • 寒灰集

    寒灰集

    《作者:郁达夫小说散文集。郁达夫作。1927年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收《自序》、《〈寒灰集〉题辞》和《茫茫夜》等小说7篇,《小春天气》等散文4篇。小说多用娴熟流畅的笔调抒情。“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自选集〉序》),刻画了烟厂女工、人力车夫善良正直的品性,在展现知识者和劳动者情重谊深时,还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情怀;《采石矶》借薄命诗人黄仲则怀才不遇的身世,寄托愤世嫉俗心情;《茫茫夜》、《秋柳》对性变态的心理描写,隐约透露出对畸形病态社会的控诉;《十一月初三日》反映青年主人公对美好生

  • 茑萝集

    茑萝集

    《作者:郁达夫小说、散文集。郁达夫作。1923年上海泰东书局初版。列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3种。收《献纳之辞》、《自序》,小说《血泪》和《茑萝行》,散文《还乡记》,《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六篇。《血泪》写异乡漂泊者“我”数度回国,目睹国内青年“趋附着现代的思潮”、争相谈论和标榜各式“主义”,进而因此纷纷“阔绰得很”,而“一个彻底的主义都还没有寻着”的“我”仍复衰哀穷愁。《茑萝行》表现的是“一个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的零余者”,对结婚八年的妻子既无爱又哀怜的复杂感情。《还乡记》表现“有识无产者”“我”自上海返乡途中因生活

  • 瞿文懿公制科集

    瞿文懿公制科集

    《作者:瞿景淳皇帝制曰朕帷文武二道并用而不可缺与偏者也传曰张皇六师又曰其克诘尔戎兵此非好于用兵邪朕 皇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即位之始思欲偃武修文以德化天下至于 列圣相承懋修文德海宇乂安国家无事朕以支末上承 天命入缵 宝位兹越二旬载矣夫何连岁以来北虏寇疆入我中国若蹈无人之境残我天民前所未有本之以朕罔德基之立于中是以教化莫克行于外者也然朕又闻之曰帝王之政守在四夷今朕欲求长治久安之术无出于守之一端欲得其守之之道当何施用以尽其长且久焉尔多士抱经世之略亦有日矣宜各着于篇朕将采而行之毋忌毋隐臣对臣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大法有

  • 空同集

    空同集

    《作者:李梦阳明李梦阳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七年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因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被捕下狱,几乎被杀。正德五年,刘瑾伏诛,李梦阳复任原官,并升为江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四年,又因事罢官,在家闲居,终年58岁。李梦阳在文学上同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属于一个流派,称为“前七子”。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虚浮华靡的台阁体。很多人赞同他们的主张,文风为之一变。但是,过分尊古,甚至模仿抄袭,以艰深的文字掩盖内容的浅薄空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李梦阳本人的诗也是刻意拟古,何景明就曾嘲笑他的作

  • 大复集

    大复集

    《作者:何景明明何景明撰。何景明,明代文学家、诗人,明“前七子”之一,地位仅次李梦阳。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提倡复古,在反对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其诗如《赠王文熙》说:“行子夜中起,月没星尚烂,天明出城去,暮薄长河岸。草际人独归,烟中鸟初散,解缆忽以遥,川光夕凌乱”。《怀沈子》说:“沈生南国去,别我独凄然。落日清江树,旧人何处船?”《十四夜》说:“水际浮云起,孤城日暮阴。万山秋叶下,独坐一灯深”。风格淡远,有盛唐风趣。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何景明“他的《大复集》,论者的评价,乃在李梦阳《空同集》之上。他不复有

  • 会稽掇英总集

    会稽掇英总集

    《作者:孔延之诗文总集。北宋孔延之编。20卷。延之因会稽(今浙江绍兴)山川文物闻名古今,而前人记录赋咏多所散佚,乃于熙宁四年(1071)知越州时,发动吏卒,自典籍至于碑片及石刻,靡不勤访博采。次年五月书成,收录自汉迄宋铭志歌咏凡805篇,前15卷为诗,下分州宅、西园、贺监、山水、寺观、送别、寄赠、感兴、唱和9类,其中山水、寺观下又分若干子目。每类均近体在前,古体在后。后5卷为文,下分史辞、颂、碑铭、记、序、杂文6类,每类以时间先后为序。所录诗文,相当一部分由搜岩剔薮而得之,多为文集所不载。其于唐宋历任会稽郡守题名壁记,均全录原文,足资考证。此书对于研究会稽政

  • 太师诚意伯刘文公集

    太师诚意伯刘文公集

    《作者:刘基诗文别集。简称《诚意伯文集》元明之际刘基撰。刘著有《郁离子》、《天说》、《春秋明经》及序、记、诗文等,后人编为此集,共20卷。《天说》中谓人生来禀受“以理为心”的“正气”,故性本善。恶则是由“邪气”所致,而“邪气”乃“欲使之也”。以理为善的根源,以情为恶的根源,把理、欲、性、情对立起来。在《郁离子》及序、记中,提倡养心固志、敬以直内的道德修养论。主张“敬以一之,仁以行之。立乎大,不遗乎细;严乎内,不驰乎外”,要“致其大”,必须“存心养性,乐道尊德”;要“敦其仁”,必须“见恶则违,见善则随”(《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卷五)。重视道德践

  • 古文雅正

    古文雅正

    《作者:蔡世远历代古文总集。十四卷。清蔡世远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语录者不登;以词为羽翼,而语伤浮艳者不录。”本集选录历代古文,上起两汉,下至元朝,共二百三十六篇。卷首有蔡世远自序。文章主要是序文、记传、论说、墓表、志铭、行状等。文风深醇平实。《四库全书总目》说:“其文溯源于六经,阐发周、程、张、朱之理,而远以韩、柳、欧、苏之法度。所谓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发之为文章者。”他的诗清新淳朴。如《蕨寄

  • 古文小品咀华

    古文小品咀华

    《作者:王符曾古代小品文选本。所选自先秦至明末,凡四卷,卷一选《战国策》47篇、先秦文12篇;卷二选西汉文38篇、东汉文29篇、三国文10篇;卷三选六朝文17篇、唐文58篇;卷四选宋文71篇、元文2篇、明文7篇,共291篇,最短者仅23字,长者也只千把字。选者有序和《赘言》说明宗旨,认为文章贵少,“洗髓伐毛,陈言务去”,“遗糟粕而存精液”,于是“至约之中,至博存焉。”称赞所选小品,“虽惜墨如金,而光烛万丈;虽心细如发,而气雄宇宙;金熔玉琢,节短音长。人以为至约而宝之者,予独以为至博而赏之也。”“集中所载,虽寥寥短幅,而规模阔大,局阵宽展,如尺水兴波,亦复汪洋无际,是能以少许胜人多

  • 说郛

    说郛

    《作者:陶宗仪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辑。一百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书仿曾慥《类说》之例,曾所编者则略去之。采辑自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种, 自三十二卷刘鯨《传载》以下,有录无书者七十六种。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每书大多为节刊,较少有全,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古书之不传于今者,断简残编,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于考证颇有价值。然体例较芜杂,往往一书多出,或别立名目。盖屡经窜乱,早非宗仪原本

  • 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余嘉锡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本书经始于1937年,记于三种刻本字里行间,自谓“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瘁”。整理者屡经抄录,方成清本。采用清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以宋代董棻刻本(日本影印本)、明代袁重雕本等对校。笺疏列于原文每条之后。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原作及南朝梁刘孝标《注》涉及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原书不备者,略为增补,以广异闻;事乖情理者,则加评论,以明是非。于《晋书》亦多有驳正。书末附《常见人名异称表》、《人名索引》、《引书索引》。

  • 经史百家杂钞

    经史百家杂钞

    《作者:曾国藩文章总集。26卷。曾国藩编纂,孙雍长校点。选录先秦以来经史百家散文。体例与姚鼐《古文辞类纂》相近,共分论著、词赋等十一类,每类以六经冠其首。《古文辞类纂》有取材过狭之弊,不选六经、《左传》、《国语》、《孟子》、《庄子》中佳作,史传文收录亦少,编者不满于此,故编是书。其收录范围较广泛,加之编者为古文大家,又官居高位,故此书流传甚广。有清同治、光绪间传忠书局刊《曾文正公全集》本。通行有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另有岳麓书社排印本。

  • 豆棚闲话

    豆棚闲话

    《作者:圣水艾衲居士清代艾纳居士编的短篇小说集。所录说古谈今小说12则。由天空啸鹤作序,鸳湖紫髯狂客评,吴门百懒道人重订。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敏点校本。另有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作者的真实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只知他是个“胸藏万卷,口若悬河,下笔不休,拈义即透。凡诗集传奇,剞而脍炙天下者,亦无数矣”的饱学之士。本书是作者根据所见所闻创作的“销夏”之作(紫髯狂客,第12则总评“迩当盛夏,谋所以销之者,于是《豆棚闲话》不数日而成”),但是从小说内容看,并非“闲话”,全是有感而发。据作品所描写的社会景况看,作者可能目睹了清军入关后,为巩固政权对不屈服的

  • 何文简疏议

    何文简疏议

    《作者:何孟春文集。明何孟春撰。十卷。孟春有《何燕泉三种》已著录。孟春没后,其遗集散佚。万历初赵贤录其奏议,刊于衡州。孟春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赅博,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论,论说性散文较多。虽诗文不佳,然其历官所作疏议乃卓然可传。其中救言官庞泮等、清宁宫灾、陈八事、出理陕西马政、上釐弊五事等,皆能揭露抨击当时弊政。又如请求停止万岁山工役的上疏。条奏治理旱潦相仍灾情的八项事款,均侃侃而谈,文笔较为恣肆。有明万历本,清《四库全书》本。

  • 岘泉集

    岘泉集

    《作者:张宇初明代诗文别集。张宇初(字子璿)著。张宇初是张道陵的43世孙,洪武十年(1377)袭掌道教。据《明史·艺文志》记载,《岘泉集》本有20卷,今已不存。现存有崇祯年间刻本,除了原有的王绅、程通2篇序外,还有文震孟、邹凤梧重刊的2篇序。凡6卷。收入《四库全书》的仅是4卷,《四库全书总目》说:“此本皆所作杂文,惟末附歌行数十首。”现将崇祯本与《四库全书》本比较,《四库全书》本正缺卷5、卷6,所以四库本诗作甚少。另外,《岘泉集》还存有明抄本,凡12卷,《道藏·正乙部》收有此抄本。张宇初虽执掌道教,但却有较浓的儒家思想,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其中若《太极

  • 李温陵集

    李温陵集

    《作者:李贽诗文集。20卷。又名《李氏文集》。明代李贽著。李贽(1527~1602),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 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一生著述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 书》《续藏书》《史纲评要》《初谭集》《李氏文集》《李氏丛书》等。《李温陵集》系李贽去世后,由弟子辑校、 编刻而成,文集共205929字,前有李温陵自序,卷一至卷六为书答,卷七至卷十三为杂述,卷十四至卷 十七为读史,卷十八、十九为道古录,卷二十为诗。书中收录了李贽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 读史短文等400余篇,集中表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研

  • 睡庵稿

    睡庵稿

    《作者:汤宾尹明代诗文别集。汤宾尹(字嘉宾)著。嘉宾所著述,刻本颇多,比如:明万历间戴谷刻本《睡庵诗稿》1卷、文稿2卷;明博古堂刻本《睡庵诗稿》1卷、文稿1卷;明万历间刻本《睡庵诗稿》4卷、文稿11卷;明万历间李曙寰等刻本《睡庵文稿》初刻4卷、二刻6卷、三刻4卷;明万历黄时溱刻本《睡庵文稿》二刻补4卷等等。后万历末又刻成较为完备的《睡庵稿》文集25卷、诗集11卷;另有万历刊刻、崇祯刷印本,增加了《视草》16卷。这是较为完备的刻本。其人诗非所长,但善制义,善文。他尝在《丁未书一房同门稿》鼓吹“倒法”,认为“今人文绝不知有倒法,文之脉在动,动在转,转之妙全

  • 萤窗异草

    萤窗异草

    《作者:庆兰《萤窗异草》三编,12卷,共138篇。乾隆至光绪间以手抄本流传。最早在光绪初年由上海申报馆刊印。另有民国间上海进步书局刊印本。1985年齐鲁书社出版了以申报馆本为校本的刘连庾校点本。《萤窗异草》是在《聊斋志异》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其主要内容是写狐鬼精怪的故事,有的是从《聊斋志异》中敷衍来的,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但又绝非《聊斋志异》的机械的模仿,作者较为深刻地洞悉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种种黑暗,种种时弊。《毒饼》、《讼疫》、《智媪》是其中的佼佼者。《萤窗异草》还有不少取材于爱情题材的作品,如《秦吉了》、《宜织》、《桃叶仙》等,

猜你喜欢的书

卜多力的一生

卜多力的一生

《卜多力的一生》将宫泽贤治经典的7篇童话和3篇诗作收于一册。从《猫咪事务所》到《夜鹰之星》,弱小低微的动物们受尽欺侮仍努力生存;从《卜多力的一生》到《银河铁道之夜》,少年们为了所有人的幸福而不畏牺牲。宫泽贤治以童话之笔讽喻现实,唤起心中柔软,赋予人生存的勇气。 对你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为了你得到幸福,我也愿意贡献自己的所有。 日本的安徒生、国民童话诗人、宫崎骏动画的灵感来源——宫泽贤治 十篇无惧风雨的童话与诗,在此相聚。

水经注释

水经注释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不仅造成舛误多,且使经注混淆,又有佚卷,故纂是书以正之。成书约在乾隆十九年(1754)。以文义离析原《水经》与道元《注》之文字,用大字与细字分别书写。作者考证、校定、注释文则以双行书写,语不相杂,而文义联贯,统属分明。编者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水一百三十七,而今流传本仅一百一十六水;又考宋《崇文总目》载: 《水经注》三十五卷,说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乃为后人将篇帙离析, 以合原卷数,所少二十一水当在已佚卷内。故在全祖望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原著,博采他书,一一考其所佚二十一水之名。所据有关史志文献颇富,汲取前人成果亦广,考证、补订颇为精赅,更有独创之处。此二编,向为世人所重。明清时研究《水经注》者众多,而以一清与戴震最为有名。是研究《水经注》和地理、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乾隆十九年(1754)赵氏刊本, 《四库全书》本。

韩非子白话文

韩非子白话文

诸子散文名著。战国韩非撰。五十五篇。法家重要代表著作。宣扬“法治”,主张“法”、“术”、“势”三者并用,强化中央集权,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文章锋芒锐利,严峭峻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和民间寓言进行论证,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对后世政论文写作及发展影响甚大。此为韩非子白话文!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亦称《无量寿经论注》、《往生净土论注》,简称《往生论注》或《净土论注》。佛典注疏。北魏昙鸾注。二卷。是古印度世亲造《无量寿经论》(即《往生论》)的注释书。书首初述依《十住毗婆沙论》判此论为易行道。次释论文,总分为二,前部之五言偈为“总说分”,后部之长行释文为“解义分”。总说分又分为五门,解义分又分为十层义,随文依次注解。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大千劫量、游诸佛刹、研穷法界、法界总论等,共收一一五则,书成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

此经为解释阿毗昙心论者。大德优婆扇多造,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六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