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用

- 姓名:黄廷用
- 别名:字汝行,号东村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莆田城内东黄人
- 出生日期:1499
- 逝世日期:1566
- 民族族群:
黄廷用(1499-1566),字汝行,号东村,晚年又号四素居士,莆田城内东黄人。他小时有大志,十岁能属文,弱冠举于乡。嘉靖十四年(1535)登进士第,延试时嘉靖帝亲御文华殿,擢他为翰林庶吉士。乃读中秘书籍,每试皆优等,被授为翰林检讨。
嘉靖二十年,廷用为会试同考官,二十三年为廷试掌卷官,二十六年为廷试受卷官,二十八年为应天乡试考试官,三十年(1551)擢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三十三年又为陶御史所论,调衡州通判。朝臣皆惜其无罪而去,奏调回,迁太仆寺圣。时侄懋官(进士,官至南京户部侍郎)为太仆寺卿,为避嫌,改尚宝司丞。同年升本司少卿。三十六年,他升为南京太仆寺卿,三十七年,升本寺卿,三十八年光禄寺卿。廷用勤于职守,日夜不怠,僚属皆叹为莫及。仅过十八个月,翌年升为工部右侍郎。同年又为李给事中所论,他叹曰:“出处命也,功名外物,安能嚣嚣与人较曲直,留恋为哉?吾自兹长往矣!”遂自清归去。廷用回莆时值倭寇围莆田城,参将戚继光领兵抗倭,廷用具酒果交迎于郊。又捐银二百两,慰劳将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月初十日, 廷用卒,年六十七。著有《少村漫稿》若干卷。
黄廷用于嘉靖三十三年(1551)曾请假归莆,营造宅第“冬官旧第”。他最后一次告假回乡,时间为嘉靖四十年(1561),正值倭寇攻陷莆田城,他身陷敌营,“倭夷拘五月”(黄廷用自述诗句),直至四十二年(1563),倭寇被戚继光部队赶至平海溃遁下海,才获救回家。他因被俘未死而节义遭受世人非议,虽上书力辩或朋友故交辩白,竟不见效,无奈赋闲三年,后郁闷而终,其晚年生活在莆田文史留下一个谜。
现存《少村漫稿》是明版本,弥足珍贵。著作版式之版框是四周绕以墨线为单栏,半页行格为9竖格,书中上象鼻为花口,中刻有“少村漫稿”书名,下象鼻为白口,是白单鱼尾状,上鱼尾间印卷数标记。此书字体近似宋体字刻,清秀俊雅。在该书卷下最后一篇《功禄南山西塔院券》尾句是“嘉靖乙卯(1555)春三月,司经局洗马少村黄某书。”这不能确定刻印时间,但从序中“万历乙酉秋日沔阳后学陈文烛玉叔撰”句,可断定此书初刻本为万历乙酉年(1585)。距黄廷用逝世有19年,《少村漫稿》分为上、下卷,上卷为诗,有七言诗165首,五言诗64首,绝句68首,古风15首,续刻诗有39首;下卷为文,计90篇。
遗憾的是,此书木刻板失落和蠹蛀脱版较多,经初步考证,上卷脱版9版(每版为两半页),下卷脱版20版,特别在续刻中脱落二版,是廷用被俘返家后的作品,内容价值较多,失去甚为可惜。 此书内容大致是写他早年官宦经历与应酬,最有价值的是晚年一些文章与诗句,从陈文烛序中可窥一斑。其序云:“先生弱冠登庸读书中秘,宏览载籍,博游才义。凡金版玉匮之书,海上名山之旨,沈郁澹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昔人所谓总制清衷递为心极者也,故早期应制诸作,舂容(形容声调宏大响亮)典则真清庙明堂之音也。《琅玡》、《丰亭乐》诸作,俊逸悽婉,又禽鸟山林之调也。倭患以后被执营中,九死一生;其视李杜奔播流离不啻信之;而《平海道中》、《岐头楼上》诸作,其浔阳非所瞿塘旧梦之章乎?先生官止少司空,无论公旦保奭之,大业未就,视文忠登柏有不相及者,然环滁山水多迁客,恐先生诗数千年间,与六一公(欧阳修)而两矣。余窃窥先生之遇以诗而达,诗以穷而工。又恨先生君子不及一言,以国士报先生也。”陈之序基本勾勒了廷用之立言、立德、立世,特别对他晚年被执寇营为之同情。
黄廷用在《少村漫稿》中写有他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书信往来,实为珍贵历史资料。但未引证于世。黄廷用有首《颂戚南塘平寇》诗:“六月兴师下八闽,功收之载捷如神。威严令申从来旧,血染征袍到处新。武略一朝成雨露,勋名千古挂麒麟。知君不愿封侯事,自许丹裹报国真。”从时间来看,是写戚继光率兵进入福州,当在嘉靖四十年(1561)六月内。黄廷用被倭寇执俘是在四十一年间十一月间,后经戚入莆平寇而生返。黄归家一连写了八封书信,既感谢又辩白。当时倭寇攻陷莆田城后,在府衙各处,尽发库藏,掠遍富豪世家,捕杀进士十七名,举人数十,秀才三百余人,绅衿士庶兵勇,或忤倭被害,或巷战捐躯者不计其数。黄在第一封信中云“十三日,贼闻公兵将至,即起营放舟,幸而残躯得归。其命蹇五阅日,被执营中,惊恐万状,无复生全之望,非仗公之庇,安得再晤。”第二封信中云:今秋汛将至,倭奴知敞府残破之后,恐无意第不才在营,日久屡闻,其欲攻仙游,攻毕则复功兴化。”第三封信云:“我公务竭其精神,谋猷号令将戎士,日夕劳瘁。仙邑告急,与莆为唇齿,尤懔懔然”。第四封信云:“公以身为万民主,解仙邑三角之围,麾帜亲战阵,手刃倭奴。……忠赤可以通天地,格鬼神。”第五封信中云:“惟我公宣力效忠,驱驰于闽广之交,与倭奴合战,无虑数次,余党奔窜。”从以上诸封信札中,可知当时倭寇犯莆情况及戚继光如何歼敌与收复莆仙二地,最终将倭寇赶入大海中。这是不可多得的关于抗倭寇的第一手史料。
黄廷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忠正德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 10卷。赵鼎著。赵鼎事迹见《宋史》本传。绍兴五年(1135),赵鼎监修宋神宗、宋哲宗二朝实录成书,宋高宗亲书“忠正德文”4字赐之,因此名集。史称其为文浑然天成,凡军国机事,多其视草,有奏疏诗文200余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10卷。旧本久佚不传。今本系清初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搜辑而成。计有奏议64篇,骈体书启14篇,古今体诗274首,词25首,笔录7篇。又据《历代名臣奏议》增补12篇,仍编为10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日:“鼎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观于是集,可以见一斑矣。“除《四库全书》本外,《乾坤正气集》本分为8卷。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
述存思服玉精、黄饴成仙之法。疑是房中术。
周易集注
注释书。明来知德撰。16卷。象数派 《易》学著作。《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经义考》俱著录。此书乃来氏遁隐于万县求溪山时所撰,成书于万历戊戍 (1598)。书前有自序,谓文王、周公立象,皆藏于序卦错综关系中,故此书先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次加一小圈,再释本卦、本爻正意。此书自隆庆庚午年(1570年)至万历戊戌年(1598年),历时29年而成。立说全取《系辞》的错综其数以论《易》象,而以《杂卦》治之。错者,阴阳对错之谓,如先天园图中的乾错坤,坎错离等八卦相错。综指一上一下,如屯、蒙之类本是一卦,在下为屯,在上为蒙,载于文王序卦。论错有四正错、四偶错;讲综有四正综、四偶综;以正综偶、以偶综正。述象有卦情之象、大象之象、中爻之象、错卦之象、综卦之象、爻变之象、占中之象。
咒五首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译。又称咒五首、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仅列出五项咒文,即:(一)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二)六字咒(文殊之六字真言),(三)七俱胝佛咒,(四)一切如来随心咒,(五)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等。本经与智通所译之干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为同本异译,该经谓,诵此陀罗尼能灭除四重禁、五逆罪等。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之异译。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一卷,赵宋施护释。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本。有序及流通,般若之智生诸佛,故称为圣佛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