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

黄震
  • 姓名:黄震
  • 别名:字东发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庆元府慈溪县人
  • 出生日期:1213
  • 逝世日期:1280
  • 民族族群:

黄震(1213-1280),字东发,号杖锡山居士,世称“东发先生”“于越先生”“文洁先生”。庆元府慈溪县人。登宝祐四年进士第。初为吴县尉,吴县豪族势力强大,黄氏不惧,管束之,后摄吴县、长洲、华亭县事,后陆续擢浙东常平司账司文字、史馆检阅,参与修缮宋宁、宋理宗两朝国史、实录,任上多次上疏,针砭时弊,为帝排斥,出知广德。在广德任上,以租代息,减轻民众负担,但禁绝广德祠山张王庙会,为贾似道侄所忌,解官。后历任绍兴府通判、浙东提举常平司等官。宋亡不仕,隐居乡里著书为学而卒。


黄震是宋末元初四明地区重要的理学家,也是浙东地区朱子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开创东发学派,刊刻朱子学的书籍。著有《黄氏日抄》、《古今纪要》、《戊辰修史传》等书,现有何忠礼、张伟《黄震全集》点校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三《先君子早承师友晚固艰贞习益之训传于过庭述师友渊源录》:“黄震,慈溪县人,以清介闻。贾相知之,守抚州兼本路提点刑狱,迄不能合,坐论去,性不喜乡里,独作书以所为《日抄》一编寄赠。”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六《杜洲六先生书院记》:“虽然,慈湖之学宗陆,东发之学宗朱,门户截然,故日钞中颇不以心学为是。由今考之,则东发盖尝预杜洲之讲会,而其后别为一家者也。夫门户之病,最足锢人,圣贤所重在实践,不在词说,故东发虽诋心学,而所上史馆札子,未尝不服慈湖为己之功。然则杜洲祠祭,其仍推东发者,盖以为他山之石,是可以见前辈之异而同也。”


元佚名《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第四甲》:“黄震,第一百五人。字东发。第五八,永感下。年四十四,五月十四日辰时生。外氏陶,治诗一举,娶赵氏。曾祖允升,祖世尧,父一鹗,本贯庆元府慈溪县,自为户。”


《宋史》卷四百三十八《儒林八》:“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县人。宝祐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饥冻窘苦,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账司文字,时钱庚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倖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沿海制置司辟干办、提领浙西盐事,不就。改辟提领镇江转般仓分司。公田法行,改提领官田所,言不便,不听,复转般仓职。


“入为点校赡军激赏酒库所检察官。擢史馆检阅,兴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轮对,言当时之大弊:曰民穷,曰兵弱,曰财匮,曰士大夫无耻。乞罢给度僧人道士牒,使其徒老死而消弭之,收其田入,可以富军国,纾民力。时宫中建内道场,故首及此。帝怒,批降三秩,即出国门。用谏官言,得寝。


“出通判广德军,初,孝宗班朱熹社仓法于天下,而广德则官置此仓。民困于纳息,至以息为本,而息皆横取,民穷至自经。人以为熹之法,不敢议。震曰:‘不然。法出于尧、舜、三代圣人,犹有变通,安有先儒为法,不思求其弊耶?况熹法,社仓归之于民,而官不得与。官虽不与,而终有纳息之患。’震为别买田六百亩,以其租代社仓息,约非凶年不贷,而贷者不取息。


“郡有祠山庙,岁合江、淮之民祷祈者数十万,其牲皆用牛。郡恶少挟兵刃舞牲迎神为常,斗争致犯法。其俗又有自婴桎梏、自栲掠以徼福者,震见,问之,乃兵卒。责自状其罪,卒曰:‘本无罪。’震曰:‘尔罪多,不敢对人言,特告神以免罪耳。’杖以示众。又其俗有所谓埋葬会者,为坎于庭,深广皆五尺,以所祭牛及器皿数百纳其中,覆以牛革,封一夕,明发视之,失所在。震以为妖,而杀牛淫祀非法,言之诸司,禁绝之。郡守贾蕃世以权相从子骄纵不法,震数与争论是非,蕃世积不堪,疏震挠政,坐解官。


“寻通判绍兴府,获海寇,僇之。抚州饥起,震知其州,单车疾驰,中道约富人耆老集城中,毋过某日。至则大书‘闭粜者籍,强籴者斩’。揭于市,坐驿舍署文书,不入州治,不抑米价,价日损。亲煮粥食饿者。请于朝,给爵赏旌劳者,而后入视州事。转运司下州籴米七万石,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若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制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千三百余艘,用其丁铁创军营五百间,皆善政也。


“诏增秩,遂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事系郡狱二十有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以结关为作乱也。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已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事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拒,起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免而贫者,许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改提点刑狱,决滞狱,清民讼,赫然如神明。有贵家害民,震按之,贵家怨。又强发富人粟与民,富人亦怨。御史中丞陈坚以谗者言,劾震去;谗者,乃怨震也。遂奉云台祠。贾似道罢相,以宗正寺簿召,将与俞浙并为监察御史,有内戚畏震直,止之,而浙亦以直言去。


“移浙东提举常平,镇安饥民,折盗贼萌芽。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不拜长史。命进侍左郎官及宗正少卿,皆不拜。


“震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未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薄,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元黄儒雅《元黄震墓志》:“先君讳震,字东发,姓黄氏,世居明之慈溪。……先君生于嘉定癸酉五月壬子。宝祐乙卯预乡书,次季登进士第,授迪功郎、平江府吴江县尉。秩满,关升从事郎、辟差浙西提举司主管账司文字。会朝廷更革监事,改隶漕司,堂选两浙盐事司干办公事。先君以盐事改隶非便,力辞,改差浙西提刑司同提领镇江府转般仓分司干办公事。景定甲子六月,朝廷方创公田,同日除四分司官,差先君分司镇江府常州江阴军公田所干办公事。先君立陈分司之害,控辞至六七。时相不能夺其志,令仍旧任。咸淳元年乙丑,差充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检察官。二年,该登极恩,循文林郎。三年,除史馆检阅。四年,考举及格,改宣教郎,继该史馆进书恩,转奉议郎。七月,论对触时忌。九月,添差通判广德军。与郡守贾蕃世不协,六年三月旨别与差遣。四月,改添差通判绍兴府,磨勘转承议郎。七年,差知抚州。八年,以赈荒职事修举,特转朝奉郎。六月,兼权提举江西常平茶盐。九季三月,差提点江西刑狱。闰六月,差主管华州云台观。十年七月,磨勘转朝散郎。德祐元年乙亥,该恩转朝请郎。二月,除宗正寺主簿。三月,差提举浙东常平茶盐。是年,皇叔祖福邸判绍兴府。六月,除直宝章阁兼绍兴府长史,力辞。十一月,召赴行在奏事,寻除侍左郎官,未造朝而国事非矣。自是屏居山林者五年,岁在辛巳正月庚戌,以疾终于先祖墓侧精舍,享年六十有九。”按:是志撰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八十六《文洁黄于越先生震》:“黄震,字东发,慈溪人,学者称为于越先生。宝祐四年登第。度宗时,为史馆检阅,与修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论对,言当时之大弊:曰民穷,曰兵弱,曰财匮,曰士大夫无耻。乞罢给度僧人道士牒,使其徒老死即消弭之,收其田入,可以富军国,纾民力。时宫中建内道场,故首及制。帝怒,批降三秩,即出国门。用谏官言,得寝。出通判广德军。郡守贾蕃世以权相从子,先生数与争论是非,蕃世积不堪,疏先生挠政,坐解官。


“尝师王文贯,其语人曰:‘非圣贤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不作可也。’局官恒未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薄,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所著《日钞》一百卷。宋亡,饿于宝幢而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先生本贯定海,其后徙于慈溪。晚年自官归,复居定海灵绪乡之泽山,榜其门曰‘泽山行馆’,其室曰‘归来之庐’。已而侨寓鄞之南湖,已而迁寓桓溪,自署杖锡山居士。已而又避地同谷。先生没后,其子孙多居泽山者。泽山本名栎山,先生始改名焉。元至正中,学者建泽山书院以祀之。”


《延祐四明志》卷五《人物考中》:“黄震,字东发,慈溪县人。中进士第。为尉有能名,后为史馆检阅,入对,言危亡灾异在旦夕,而缁黄出入宫禁,亡节,失朝廷体。度宗大怒,谕中书削秩罢,丞相嘉其直,出为通判。广德军郡守贾蕃世,丞相兄子也。恃势以喜怒决郡事,震争不屈,后相知曲由。兄子卒,两易为绍兴府通判。未几,守抚州兼提举常平,复兼提点刑狱,时诸郡社仓法大弊,震言法出三代,犹有损益,减息济民,青苗法非不善也,弊卒不可救,今社仓弊亦在,是遂发所储钱买田以代息,抚人德之。


“震为人清介,自守临川。陆学传四明,震独崇朱氏学,其为文悉本之,又尊其门人黄干书,锓梓于抚。善论利害,奏疏明畅曲尽,人谓其甚似朱氏。后为提举浙东常平,升直宝章阁,福王赵与芮判绍,与朝命俾为长史以佐,震不拜。国事日蹙,朝廷宰辅争避去,震知不可为,归宝幢山中,誓不入城府,所居日湖图籍、器物争掠取,亦不问。在史馆时,以乡先生杨文元公、张文靖公、右军统制吴丛龙死事,乞立传。每阅经史文集,辄疏其精要辩论曰《日抄》一百卷,《春秋》、《礼记》皆为集传。其死也,里人私谥之为文洁先生。”


《宝祐四明志》卷十《进士》:“宝祐四年文天祥榜:黄震。”《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宝祐四年文天祥榜:黄震。”《光绪慈溪县志》卷十九《选举上·宋》:“宝祐四年丙辰文天祥榜:黄震。”


注:黄震研究成果以张伟的《黄震与东发学派研究》一书最具代表性,该书对黄震的生平、学术思想、社会思想、史学思想及其门人作了精彩论述。

黄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鲁斋遗书

鲁斋遗书

诗文别集。十四卷。元许衡撰。许衡号鲁斋,因以为集名,许氏遗书久散落,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河南巡抚李某下令表彰先贤,命衡七世孙婿郝亚卿辑其遗文,未竟,河内教谕章廷俊继成,何塘作序,河内县令高杰刊行。明世宗嘉靖四年乙酉(1525),山阴萧鸣凤校刊于汴,并作序跋,序后有题识,谓:“鸣凤方校是书,适应内翰元忠奉使过汴,谓旧本次第似有未当,乃重编于左,续得《内法》及《大学中庸直解》,俱以次增入。旧本名《鲁斋全书》,窃谓先生之书尚多散佚,未敢谓之全也,故更名《遗书》。”是该本为应良(元忠)所重编,萧鸣凤更名。卷一至九为文,卷一○、卷一一为诗歌,卷一二至卷一四为附录。因其书为后人所汇辑,无所别择,如《大学直解》、《中庸直解》为启蒙课本,无所发明,《编年歌括》为教学童记历史朝代的歌诀,尤不宜刊入集内。此集有萧鸣凤汴梁刊本、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怀庆府推官怡愉刊、清初修补本十一卷、附录三卷,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重刊本十四卷,《四库全书》本十四卷(后三卷依次为谱传、附录、先儒议论)。

许地山文集

许地山文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落华生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初版。收入小说:《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玉官》、《黄昏后》、《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海世间》、《海角的孤星》、《醍醐天女》、《枯杨生花》、《慕》等。这些小说对现实作了大胆、真实的反映,同时带有佛学色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命命鸟》、《商人妇》、《黄昏后》、《缀网劳蛛》等篇。《命命鸟》写一对青年爱侣加陵、敏明在封建门第、迷信观念迫害下双双投水殉情,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对恋爱自由的热忱追求,但主人公在梦境中对尘世儿女之情的看破,相偕投水时从容欢欣的态度,明显地带有佛学的解脱人生束缚方入涅槃境界的教理。《商人妇》写了一个被丈夫骗卖到异邦的妇女惜官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而女主人公达观的人生态度仍带有佛教色彩。《缀网劳蛛》通过女主人公尚洁坚韧地承受种种厄运,达观地消释世界烦恼的半生经历,表达了“我象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的人生哲学。《黄昏后》写男主人公关怀对死于丧权辱国之秋的妻子的真挚怀念,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小说将传奇性的故事同现实性的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五四”时期社会的动荡。作家所塑造的人物主观理想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品具有清新超逸的南国风味和异域色彩,文笔澄澈潇洒,语言晓畅明快。

乾隆海丰县志

乾隆海丰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于卜熊修,史本纂。于卜熊,江南金坛 (今江苏金坛县)人,举人,乾隆十一年 (1746)任知县。于卜熊莅任,以《海丰县志》康熙十一年 (1672)、二十五年 (1686)屡经修辑,又已六十年,字迹漫漶,不可辩识,雍正九年分置陆丰后,海丰未有立志,都里人士专属海丰者未有专记,旧所纪载舆图关隘,多已不合。公余之暇,就其所未隶者,按旧本,少为增删而成。《海丰县志》 乾隆十六年(1750)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舆图、都里、建制、经政、皇言、学校、秩官、选举、人物、列女、名宦、寓贤、词翰、邑事、赋役、兵防、杂志、外志十六门,卷未附补编一卷。此志将旧志二十一类,并为十八类,合为十卷。前后编次略异,如旧分舆图为一类,山川、沿革各分一类,现舆图为总,纪山川、沿革即分属舆图内。又记明代循吏冯渠、周一敬。又收录叶梦熊《冯侯遗爱记》、陈子壮《周侯去思碑》。宋文天祥屯兵于此被执,其地有表忠祠,方献之为之记,具载词翰志中。该志尚有同治一年 (1866) 补刻本和民国十九年(1930) 铅印雍正本。

爱日斋丛钞

爱日斋丛钞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 《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此编约当淳祐间(1241—1252)成书。元代已佚。《永乐大典》收一百四十三条,《说郛》录有二十二条,中有十条不见《大典》。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麟、王直方、蔡絛、朱翌、洪迈、叶梦得、陆游、周必大、龚颐正、何薳、赵彦卫诸家之书,无不博引繁称,考证同异。其体例与张淏《云谷杂记》、叶大庆 《考古质疑》仿佛相近,只是文笔稍差。但征引繁富,订讹正舛,多为可取。

天仙心传

天仙心传

原夫运限无常,世运之通否,道运之明晦,其机由人,天地因而运转者。中古以上,人各完神,运无或蹇,道无或晦也。方今世尚,群务形声,力扫虚寂。其弊启自导师,初由讹会微言,忘却纯(音整)情则堕,以致自误误人;继而挟词以利己者,起而附和之,从而招招焉,以致学者大半堕其术中,死而不悔,全不悟妙有妙无,真实之相循,圣人特藉以观其窍妙。故其为用也,无情有情,惟一非二。

御制北巡诗集

御制北巡诗集

越南阮朝第12任皇帝(倒数第二任皇帝),启定帝阮福晙撰,启定三年(1918年),启定帝巡幸北圻之诗集,总计44首。《南风》第12期汉文版第336-340页收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