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重规

潘重规
  • 姓名:潘重规
  • 别名:本名石禅,字袭善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婺源人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2003.4.24
  • 民族族群:

潘重规(1908-2003.4.24),本名石禅,字袭善,1908年生,江西婺源人。193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师事馀杭章太炎、薪春黄季刚先生。曾历东北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及安徽大学讲座,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主任、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长、中文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现任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研究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1973年应聘法国巴黎第三大学访问教授,1974年获法国学术院汉学最高荣誉茹连奖JullianPrice,法国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会聘为名誉会员。1992年获聘为中国敦煌研究院荣誉院士。有关语言学研究,主要在文字、声韵方面,特别对敦煌语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及俗文字学研究的成果最为丰硕,贡献至巨。2003年4月24日逝世于台北国泰医院,享年97岁。


主要论著有:
论罗家伦所提倡之简体字(台北省立师范学院人文学社印本1954)
瀛涯敦煌韵辑别录(新亚研究所出版1973)
瀛涯敦煌韵辑新编 (文史哲出版社1974)
中国文字学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
中国声韵学(与陈绍棠合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8)
敦煌俗字谱(石门图书公司1978)
龙龛手鉴新编(石门图书公司1980)
文字学论著初集 (香港新亚研究所1980)
经典释文韵编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83)
玉篇索引 (国字整理小组1983)
评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制言1937. 43)
声母多音论(制言37、38期合刊,章氏国学讲习会学报第一号,1937)
于右任先生的标草书 (中国一周1954. 209)
《罗家伦氏推行简体字运动》在审查会发表之意见(中国文字论集1955)
史籀篇非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辨(新亚学术年刊5卷1期1960)
从中国文字看中国民族特性(新亚生活3卷13期1961)
中国文字整途径与教学方法之商榷(新亚生活5卷6期1962)
中国文字与民族精神为根柢辨(孔孟月刊17卷11期1979)
中国文字与民族精神 (台湾教育1986. 428)
敦煌卷子俗写文字与俗文学之研究(孔孟月刊18卷11期1980)
龙龛手鉴与写本刻本之关系 (中韩日印刷文化交流研究学术发表会论文,载敦煌学,1983. 6)
龙龛手鉴及其引用古文之研究 (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研讨会论文1983,载敦煌学,1984. 7)
敦煌卷子俗写文字之整理与发展 (敦煌学,1991. 17)
隋刘经四声指归小笺(成都四川大学文学集刊1943. 1)
隋刘善经四声指归定本笺 (新亚学术年刊1962. 9)
集韵声类表述例(新亚学术年刊,1964. 6)
王重民题敦煌卷子徐邈毛诗音新考 (新亚学报9卷1期,1969)
伦敦藏斯二七二九号暨列宁格勒藏一五一七号敦煌卷子毛诗音残卷缀合写定题记 (新亚学报9卷2期1970)
韵学粹金(幼狮学志14卷2期,1977)
龙宇纯英伦藏敦煌切韵残卷校记拾遗(华冈文科学报,1983. 15)
训诂述略(制言1935. 7)
新训诂之一 (中国语文1卷2期,1952)
新训诂之二 (中国语文1卷3期1952)
训诂与翻译(新亚生活4卷9期1961)
训诂漫谈(幼狮月刊48卷6期,1978)等等; 另有书序评论文章、字词考释文章等近百篇。

潘重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时间机器

时间机器

英国小说家H·G·威尔斯在1895年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写一个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时间机器,可以自由穿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有一天,他向来他家里吃饭的朋友们讲述了他的冒险经历。他坐上这架机器,飞向80多万年以后的遥远未来。他降落在一个地方,发现那里有两种人。一种人住在地上,叫哀洛伊人,他们生活优裕,但身体萎缩,不会做工,也不能繁殖; 另一种人住在地下,叫莫洛克人,他们怕见光,连划一根火柴都可以叫他们害怕,但是他们像蚂蚁 一样能干,繁殖也快。工程师很快就发现这两种人之间充满着斗争,并且哀洛伊人面临着失败。因为他们不会做事,只知玩乐,他们一个个都被拖进莫洛克人的地洞,被当做鲜肉吃掉。工程师的时间机器在当天晚上也被莫洛克人偷走。经过一番战斗,他夺回了它,回到人间。

圭塘小稿

圭塘小稿

诗文别集。十三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元许有壬撰。此集为有壬所自辑,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其弟有孚抄录并作序。有壬尚有《至正集》,殁后散亡,而有孚所携此本独存,于是重加编次,得诗文二百四十三首,厘为十三卷。又辑以前寄有孚诗文八十五篇、缑献可所收《文过集》及林虑记游诗文九十三篇为《别集》二卷,从倚尖野人家所得有壬残编断简为《外集》一卷,有孚重新作序,题“屠维作噩二月”,即明太祖洪武二年己酉(1369),已是元亡之后。许氏子孙世藏其书,明宣宗宣德(1426—1435)间,遗失《外集》,明宪宗成化五年己丑(1469),其五世孙南康知府许容始校正刊行,而以家乘载志文、祭文及有孚等唱和之作编为《续集》一卷,附于书末。其后《至正集》复出,清四库馆臣以两者相校核,虽大略相同,但也互有出入,如此集所载记、序、碑中,有的为《至正集》所无。此集有明成化刊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二年(1933)河南官书局刊《三怡堂丛书》本。又《述古堂书目》著录有十八卷本。

甲子第一天

甲子第一天

三幕悲剧。熊佛西著。1926年4月11日至5月2日在上海文学研究会编的《文学周报》第220期至223期连载。1923年2月15日, “二七”大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的施洋,被军阀吴佩孚指使湖北总督王占元在武汉杀害。熊佛西当时正在武汉,接触了许多码头工人和共产党员,对他们舍己为人、为解救人民痛苦奔走呼号的精神衷心敬佩。他被施洋牺牲的消息所震动,并且引起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三幕悲剧《甲子第一天》便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剧本通过青年律师时伯英支持罢工,不幸被军阀逮捕杀害的悲壮事迹的描绘,热情地歌颂了这位革命志士的献身精神。剧本曲折而深沉地寄托了作者对反动军阀的愤慨和抗议,对工人领袖施洋(其化身为剧本中的主人公时伯英)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无限的同情与钦佩。这是熊佛西在建国前创作的一部直接描绘革命者形象的剧本。

紫薇诗话

紫薇诗话

一名《东莱诗话》、《东莱紫薇诗话》。宋吕本中著。一卷,八十九则。其论诗美学观点,基本倾向于江西诗派。主张学李商隐,强调学习前人诗,须独专执着于一人,熟读观摹,方能有异于众人。追求独立的审美风格,但又忽视对生活的体察。又推崇黄庭坚,认为在学其诗时,独专学杜甫,也表现其对美学风格多样化的提倡:“不主一家,也不主一格。”有《历代诗话》本。

春秋胡传考误

春秋胡传考误

一卷。明袁仁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其中如谓周月非冠夏时、盟宿非宿君与盟、宰渠伯纠宰非冢宰、伯非伯爵、首止序王世子于末非以示谦、晋卓子已立逾年,非独里克奉之为君、季姬之遇鄫子非爱女使自择婿、鼷鼠食牛角非三桓之应、吴子使季札非罪其让国、获麟而夸以箫韶河洛为传之陋等等,多中胡传之失。现存《学海类编》本、《学津讨原》本、《袁氏丛书》本。

御录宗镜大纲

御录宗镜大纲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清世宗胤禛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内府刻本。宋代永明禅师撰《宗镜录》,详述诸经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清雍正帝将其节录为二十卷,编定此书。雍正帝序云:“昔之本录百卷,以此非繁,而今摘若干,较彼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