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应旗

- 姓名:薛应旗
- 别名:字仲常,号方山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武进(今常州)人
- 出生日期:1500
- 逝世日期:1575
- 民族族群:
薛应旗(1500-1575)明学者。为南中王门代表之一。字仲常,号方山,武进(今常州)人。敷教祖父,嘉靖年间进士。曾任慈溪知县、江西九江府儒学教授、浙江副使等职。博学,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齐名。因对严嵩不满,被贬为建昌通判、浙江提学副使。归居后,专事著述。家富图籍。据清初姜绍书《韵石斋笔谈》称,他的藏书可与吴宽、茅坤、王守仁等人并论。刻印古籍数十种,如《六朝诗集》24种55卷、《四书人物备考》40卷、《宪章录》46卷等。
早年从学于王守仁弟子欧阳德,同时又受学于崇尚程朱理学的邵宝和吕柟。故《四库全书总目·考亭渊源录》提要中说:“直旗初学于王守仁(应为守仁弟子欧阳德),讲陆氏之学,晚年研究洛、闽之旨,兼取朱子。”宣扬“此心之外无余道”,“人者天地之心”(《方山先生文录》卷十七)。承传王守仁心学,但反对空谈良知,不尚实际的时弊,提倡“务实”。认为“空言之无益,实行之当务”(《杂著》)。“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称非称许之称,乃实称其名之称也。非疾其无名也,疾其无实也”(《薛方山先生集·尚实》)。也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主张言行一致。批评“离行言知”的学风,“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为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明儒学案·南中王门学案》)。有《方山先生文录》,另有后人整理的《薛方山纪述》、《薛子庸语》等。
据《五牧薛氏宗谱》记载,薛方山的主要著作:《宋元资治通鉴》157卷、《考亭渊源录》24卷、《甲子会记》5卷和《附续甲子会纪》、《四书人物考》40卷、《高士传》、《薛子庸语》6卷、《薛方山纪述》、《宪章录》46卷、《方山文录》、《浙江通志》72卷、《宋方文语》(按:‘宋’为宋濂,‘方’为方孝孺)、《孙子说》、《方山记述》1卷、《方山致义》3卷等。另有其后裔为其刻印的《方山薛先生全集》68卷,收录其诗文等。
薛应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学射录
二卷。清李塨撰。此书卷一为《射法》。首有一段文字述撰作之缘由,大略言射为六艺之一,昔郭子坚任桐乡,曾开雕《射法》一帙,其为序之,而辞义未尽善。某日忽有一叟至,自言学道深山,技击皆精。夜半解衣击剑,因传射法,天明而去,不知所之。录而为之注,遂有此书云云,与圯上老人授张子房兵法同出一辙,不足凭信,似为李氏杜撰。所谓“射法”,惟二条总纲,一曰“身端体直、用力和平,拈弓得法,架箭从容,前推后走,弓满式成。”二曰:“神矢于的,矢命于心,精注气敛,内运外坚,前固后撒,收弓舒闲。”李氏引经据典,长篇大言为之详说,演成一卷。卷二为《射经》,引《礼记·射义》“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礼”(案今本《礼记》“周旋”作“周还”)一段文字冠首,云“此三代射艺之遗文也。”次引《孟子》、《周礼·保氏》、《周礼·考工记·弓人》等为纲,下引诸家说,为之引伸发挥而已。二卷体例大略相近。此书《畿辅丛书》、《颜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有收录。
麻疹备要方论
儿科著作。清吴亦鼎辑。一卷。亦鼎字砚丞,安徽歙县人。辑有《神灸经纶》。本书简要地介绍了麻疹之病原、脉症、各种兼症、治疗禁忌及备用诸方。是书曾与《原瘄要论》合刊有 《中国医学大成》本。
马伯乐
长篇小说。萧红著。写于 1940年。1941年1月大时代书局出版了上部。1941年2月至11月在香港《时代批评》第8卷64期至第4卷82期上连载了下部。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把两部合成单行本出版。这是萧红寓居香港时创作的一部别开生面的讽刺小说。它描写九一八事变后,半壁山河沦陷,国难当头之时,在知识分子层中,还有那么一些人,口头上激昂慷慨,实际上千方百计往后方逃命。作品紧紧围绕着马伯乐这一个形象而展开故事情节。马伯乐受其家庭和父亲影响,极端瞧不起自己的民族和同胞。卢沟桥事变一发生,他便预见:“日本打中国,中国一定打不赢”。于是他的民族悲观主义就发展到了逃跑主义,从青岛逃到武汉后又要逃到重庆。他口头上也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实际上他除了吃就是玩。萧红运用冷嘲热讽的手法,塑造了这个人物形象,意在鞭挞一切逃跑主义和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作品对广大人民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作了纪实性的描述,形象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战争及国民党的投降路线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极大苦难。
潮嘉风月
专述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船民生活,其中用极大的篇幅记载妓女生涯,形象地展示了妓女、嫖客、鸨母之间的关系,可用作研究当时社会面貌的参考材料。这部笔记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笔十分典雅古朴,在清人众多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格,因此很受后人的喜爱。
徐偃王志
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如其旧,寝息于中,老而弥笃,覃思精诣,著书数百卷。晋世有《徐偃王志》,《博物志》曾引录,后亡佚。徐氏此书亦名为《徐偃王志》,广征博引,严谨考证,对先秦古徐国历史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贤译。佛告阿难,帝释与修罗战败求救,佛为说咒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