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 姓名:曾国藩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湘乡人
- 出生日期:1811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1872年3月12日
- 民族族群: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清末湘军首领,也是洋务派的首领。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身地主家庭。道光十七年(1838)进士,道光末年官至礼部侍郎,后署吏部左侍郎、兵部侍郎。1852—1853年因母丧回籍守制。后奉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团练,并利用团练大臣的职权扩充实力创办新军。他以湘乡秀才罗泽南、王鑫所统领的湘勇为基础,扩编组成了一支标榜“忠义之气”的地主武装——湘军。建立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军阀军队。至1854年2月湘军练成。发布了《讨粤匪檄》文。诬蔑太平天国革命是“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以致使“中国数千年礼义仁伦”,“扫地荡尽”。同年4、5月间,率水陆两师与太平军在靖港、湘潭、岳州(今岳阳)展开激战。旋即出湖南、进湖北、陷武汉。在历次战争中,实行捕人要多,杀人要快的方针,以“功”加兵部侍郎衔。1855年初,进兵九江,石达开率部大败湘军水师于湖口,曾国藩几乎被擒,他曾两次投水自杀,均为部下所救。后率败兵仓皇退守南昌。1856年初在江西又屡为石达开等所败。及“杨韦事件”后,乘天京变乱之机,再陷军事重镇武汉。1860年8月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861年9月命其弟曾国荃率湘军攻占安庆。慈禧遂命其节制苏、浙、赣、皖四省军务。此后力主“借师助剿”。1862年,派左宗棠勾结英法侵略军进攻浙江,时李鸿章配合侵略军进兵苏南;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破天京,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1865年调往镇压捻军,因作战不利,於1866年底回两江总督任,遂与李鸿章等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1870年在直隶总督任内,奉命查办天津教案。因谄媚洋人屈杀无辜而舆论大哗,又重回两江总督任。1872年3月病死南京。谥文正。其论学主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氏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入都后从倭仁、唐鉴游,学宗程朱,折衷汉宋。中年治军,主以仁、礼,兼采申、韩,晚年思退,又以“柔道”自保。其伦理思想散见于家书、日记、诗文、书札中。在道德起源上,他沿袭孟子性善论及宋儒理一分殊之说,肯定“人性本善”,认为“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曾国藩全集·家书》)“天生斯民,予以健顺五常之性。”(《诗文》)“人者,天地之心也”,大则育民淑世,小至洒扫应对,“皆吾性分之所有事”(《诗文》)。在道德修养方面,强调“勉强磨炼”,“习而之善”。认为,“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诗文》)“人性本善,自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则本性日失,故须学焉而后复之,失又甚者,须勉强而后复之”(《诗文》)。恢复先天善性,就是要变化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家书》)。由此,他不赞成上智下愚、君子小人不移之说,指出:“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复郭筠仙中丞》,《书札》卷二十四)要变化气质以复性“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家书》),“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家书》)?他认为,“圣贤豪杰都无种”(《诗文》),“从古帝王将相无不由人自立自强做出”,只要立志有恒,哪怕无师无友,亦可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家书》)。要复性,还必须“隆礼”。认为“舍礼无所谓道德”,“舍礼无所谓政事”(《诗文》)。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修齐治平,“一秉乎礼”,使“人人纳于轨范之中”,恪守儒家之三纲。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妻“三纲之道”,“是地维所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不可有片语违忤”,“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家书》),“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他还特别强调身体力行,认为“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要求人们“知一句使行一句”(《家书》),并说,若知而不能行,“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家书》)。因此他提倡“为务实之学”,主张“多做实事,少说大话,有劳不避,有功不矜”(《诗文》)。此外,他提倡“自食其力”,肯定勤劳、俭朴等传统美德,并以此治家教子。他说,“‘勤’字人生第一要义”(《与彭杏南书》《书札》卷十),“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家书》)。认为,“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庚午五月日记》)。他同情“农夫织妇终岁勤动”而贫苦,批评“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指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其能久乎?”(《家书》)他反复告诫子孙,切不可贪爱奢华,切莫作代代做官之想,大富大贵,总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家书》)。为此,他立了“八字”(考、室、早、扫、书、蔬、鱼、猪)、“四要”(早起、务农、疏医、远巫)之家训(《家书》),要求子女拾柴收粪,插田莳禾,纺纱织布,种菜做饭,半耕半读,“不可忘寒士家风”(《家书》)。在儿子临考前,他再三叮嘱:“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家书》)。可见其十分强调个人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
猜你喜欢的书
致加西亚的信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这是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故事很简单,但其中却学期着学习与创业的道理。
心理与力学
该书运用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分析人的心理及其变化的轨迹,提出“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的观点,深入揭示了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他还联系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指出了“人事变化之轨道”和“世界进化之轨道。”并对当时在中国思想界影响颇大的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学说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批判。 本书再版的封面采用了1936年成都公论社版,封面是著名思想家、辛亥革命元老吴稚晖的题字。吴稚晖,字敬恒,生于1865年,卒于1953年,其人才气横溢,举止怪异,被称为“吴疯子”、“民国第一怪人”,与李宗吾的特立独行颇多相似之处。
外科医镜
外科著作。清张正辑。一卷。正字贞庵,号药樵,嵊县(今属浙江)人。先习儒,因其母患臀疽久治不愈,遂习疡医。“采摭前贤之精义,考验心得之无微”,念其“以儒习医,析理若镜”,故称。书中对一般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证治均予论述,然缺乏辑者临证见解。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毛宗岗, 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的父亲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颇有文名,他见金圣叹以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备受推崇,便选中《三国演义》和《琵琶记》与之抗衡。可是,毛纶中年以后双目失明,评书时由他口授,毛宗岗笔录,并作文字加工。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成雅俗共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氏父子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评点。编成《三国志演义》120回,并称作“第一才子书”。从此,罗贯中的本子湮没不为人知,而经毛氏父子批点整理的《三国演义》大为流行。在毛氏本的卷首有《凡例》10条,自称以“古本”改“俗本”,其修改工作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改正内容、辨正史事;二,整理回目、改为对偶;三,增删诗文、削除论赞;四,注重词藻、修改文辞。总的来说,这些修改使小说情节更加连贯流畅,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毛宗岗的评论集中表现在卷首的《读三国志法》和各回评语之中,由于他对历史和小说的界限比较模糊,导致了其小说评论大多是历史评论,而绝少文学评价,实质上表现了他的历史观,即强烈的正统思想,具体到小说里,即尊刘抑曹,以蜀汉为正统。这一点,毛宗岗批本比以前诸本都大大加强了。当然这不但为统治者所赞许,也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总之,经过毛宗岗的评改,虽然《三国演义》仍带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封建糟粕,却仍不失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中最成功的著作之一。
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一改以往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不以史料堆砌为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美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结构框架。《中国大历史》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中国大历史》中文简体字版自1997年面世以来,十来年里二十余次刊行而不衰。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学著作,其读者面早已不限于史学界;作为华裔学者中比较突出的法国年鉴派学术代表人物,黄仁宇极善于从历史的细微末节入手,而又摆脱具体历史事件的束缚,找寻更为准确的历史时代特征,此即大历史观。他强调将人物与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且不放过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那些本来被史学界研究得很深的人物得以以新面孔再现于读者面前。
金光明最胜王经玄枢
金光明最胜王经玄枢,十卷,日本 愿晓等集。编号二一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