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

- 姓名:钱谦益
- 别名:字爱之,号牧斋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常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582年10月22日
- 逝世日期:1664年6月17日
- 民族族群: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清初学者,文学家。字爱之,号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以探花中试进士,授任翰林院编修。崇祯改元,擢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南明弘光朝,以谄事马士英、阮大铖而被起用为礼部尚书。清兵下江南后,又率先迎降,仕清为礼部右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纂修《明史》副总载。不久托病辞归,晚年又秘密从事抗清复明活动。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论诗反对明代的前后七子、对他们所谓“诗必盛唐”和单纯“模仿形似”的复古诗风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正面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当有感而发,“舒写性情”;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艺术借鉴不能仅仅局限于某朝某家,而应当扩大范围,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长,并在此基础上融汇贯通,参合变化,自成一家。对明末的公安派和竟陵派,他也同样深怀不满,各个痛加驳议。这种对明诗的批利,客观上开出了清代的诗风。
钱谦益在诗歌创作上身体力行,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特别是他的入清之作,沉痛抒发家国兴亡的无限感慨,大胆反映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间或表达失节仕清的忏悔心理,总起来都是其性情的真实流露。在艺术上,他的诗歌广泛借鉴唐代的杜甫、韩愈、杜牧、李商隐和宋代的苏轼、陆游乃至金元的元好问等人,“才气横放,无所不有”(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浑融流丽”(邹镃《牧斋先生有学集序》),形成了“沉雄博丽”的总体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钱谦益在明清之际文坛上是一个公认的执牛耳者,人们仰之若泰山北斗。当时他和吴伟业、龚鼎孳齐名,并称“江左三大家”。清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浙派的初祖黄宗羲,最早的“国朝”两大家“南施(闰章)北宋(琬)”,特别是稍后康熙诗坛的“一代正宗”王士禛,以及清初其他许多诗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曾受到过钱谦益的提携和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还开创了一个虞山派。对于整个清代诗歌来说,钱谦益堪称开山,诚如徐世昌所辑规模最大的清诗总集《晚晴簃诗汇》卷19所说,钱谦益“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
钱谦益平生著作很多,主要有《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投笔集》等,后人总为《牧斋全集》。各集诗歌,有族孙钱曾所作《笺注》。他编辑的《列朝诗集》,收入明代诗人近2千家,对许多诗人都系以详略不等的小传,对研究和阅读明诗颇有助益。
猜你喜欢的书
异域录
我国第一部介绍蒙、俄地理历史之专著。二卷。清图理琛撰。成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满汉文合璧。阿颜觉罗·图理琛(1667~1740),字瑶圃,满洲正黄旗人。作者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奉命出使当时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于康熙五十四年回京复命,他将一路所经山川道路及见闻述诸文字。本书影响较广,已被译成英、法、德、俄4种文字。《异域录》为有关蒙古、俄罗斯、土尔扈特等地的地理著作。它以地域为纲附见时日,记载各地的地理、山川、水文、生物、道路、村落、物产、器用、气候、风俗等情况。全书以地为篇,满文本前有序,汉文本前后有叙。书中不仅记载了大地区的概貌,如俄罗斯,更多叙述各小地区的综合地理状况,如柏海儿湖(贝加尔湖)等。
入药镜注
《入药镜注》为清代傅金铨所著,是对道教内丹经典《入药镜》的阐释之作。《入药镜》全文 246 字,以三言韵语形式,托言设喻,简明扼要地论述了采药炼丹过程及火候。傅金铨的《入药镜注》运用其深厚的丹道知识,结合传统易学、中医理论等,对《入药镜》中先天炁、后天炁、火候、药物等内丹修炼的关键概念和方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中隐晦的内丹术语和修炼要诀,揭示内丹修炼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皇极经世索隐
二卷。宋张行成 (生卒年不详)撰。张行成,字文饶,一作子饶,临邛(今属四川省)人。传说张行成撰有“易说七种”,此著就是其所撰七书之一。北宋邵雍撰《皇极经世书》,认为天地万物变化消长的法则可由象数推演而知,以年月日时之数,象征世界历史的元、会、运、世,说一年有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是宇内一生灭周期,而其间的兴亡盛衰法则,都可以卦象之数依一定规则的加之乘之而得以掌握,以观古知今,并且逆测未来。邵雍此学,源出于陈抟,其创先天象数学,与古易学异途,所以朱熹谓之为“易外别传”。张行成对邵氏之学用功甚勤,认为别人对《皇极经世书》所作之注解不详,所以他又进一步推衍其意义,称作“索隐”。此书在流传中,曾被《宋史·艺文志》收作一卷著录,而张行成《进易说七种表》 自称二卷,所以《四库全书》仍作二卷收录。此书对后世影响颇深,后世学者研究邵氏易学都曾从中受到助益。现存清《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本。
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
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原不题撰人。从内容看,似为元末明初武当山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本书内容分两部分。前半部汇集元代崇祀玄帝真武神之碑记诏旨。有翰林学士徐世隆所撰《创建真武庙灵异记》、程钜夫撰《武当山天一真庆万寿宫碑》、泰定二年诏封水火二神圣旨等。后半部分收录《启圣嘉庆图》序文七篇。按《启圣嘉庆图》系元代武当天乙真庆宫提点张守清及其弟子编撰,主要描绘真武降生显灵故事。该书已佚,但张与材、吴全节、赵孟頫、虞集等文人道士为该书所作序文保存于本书中。
训蒙诗
训蒙诗,又称朱子训蒙诗、训蒙绝句、训蒙诗百首、性理绝句百首,一般题朱熹编撰。此本据清代郑端编《朱子学归》及朱玉编《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两本互相参照整理,共79题97篇。儒家很早就有“诗教”一说,诗教虽不像其它伦理教材那样直接对蒙童进行道德教育,但它通过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熏陶渍染,渐滋化育,使儿童在讽诵吟咏、欢笑嬉戏中接受教育,诵读歌诗久则可使蒙童“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达到“精神宣畅,心气和平”,从而义理渐开。
十一家注孙子
军事理论书。分上、中、下3卷。亦名《孙子注解》、《孙子集注》、《校定注释孙子十三篇》、《孙子十家注》、《十家会注》等。春秋孙武撰,三国魏曹操等注,宋吉天保辑。武有《孙子兵法》、操有《曹操集》,均已著录;吉天保生平无考。是书除照录《孙子兵法》原文外,所收注家有曹操、李筌、杜佑、杜牧、王晳、张预、贾林、梅尧臣、陈皥、孟氏、何氏等11家。一说“郑友贤撰——说三十则。盖本有十家注,友贤辑且补之,为十一家也。”余嘉锡《四库全书辩证》则谓:“自曹操至何氏,实十一家,郑友贤谓之十家者,盖注中引及杜佑,乃《通典》之说,佑本不注《孙子》,去佑不数,则十家耳。《书目》谓并友贤十一家者,误也。”《辩证》之说为是。是书本着“注不破经”的原则,对原文详加注解,且举出大量战例加以解说,亦有为注作注者,并多有阐发。如注“兵者,诡道也”句:曹云“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云“军不厌诈”;梅云“非谲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王云“诡者,所以求胜敌;御众必以信也”;张云“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故曳柴扬尘,栾枝之谲也:万弩齐发,孙膑之奇也;千牛俱奔,田单之权也;囊沙壅水,淮阴之诈也。此皆用诡道而制胜也”。是书系各家军事思想的汇集,对研究古代军事思想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曾有1961年中华书局影印宋刻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