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集

  • 竹坡词

    竹坡词

    《作者:周紫芝三卷。宋周紫芝(1082—1155)撰。周紫芝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中登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书录解题》载《竹坡词》一卷,此本作三卷。考卷首高邮孙竞序称,离为三卷,则通考一卷为三卷之误。孙竞序称共词一百四十八阕,此本乃一百五十阕。据其子乾道九年(1173)重刊跋,则《忆王孙》为绝笔,初刻止于此篇;其〔减字木兰花〕、〔采桑子〕二篇,乃续得佚稿,即附于卷末,故与原本数相异。集中 〔鹧鸪天〕计十三阕,后三阕自注说,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由此观之,周紫芝填词本学晏几道,晚年乃刊除秾丽,自为一格。孙竞序称其少师张耒,稍长师李之仪,是其诗文之渊源,并非词之渊源。刊跋称是集先刻于浔阳,讹舛甚多,乃亲自校雠。但集中〔潇湘夜雨〕一调,实与 〔满庭芳〕两调相似而实不同;其 〔潇湘夜雨〕 本调有赵彦端一词可证,自是集误以〔满庭芳〕当之,词汇遂混为一调。至吴绮《选声集》列〔潇湘夜雨〕调,反不收赵词而只收周词,是愈转愈讹,其失实由于此。卷三〔定风波〕实为 〔琴调相思引〕,亦有赵彦端词可证;其 〔定风波〕另有正体,与此不同,皆为疏舛,大抵后人又有所窜改。本书有 《四库全书》本。

  • 竹山词

    竹山词

    《作者:蒋捷一卷。蒋捷撰。黄丕烈士礼居藏有元人钞本,前有题词四行,称此稿得自唐士牧家藏本,至正乙巳(二十五年,1365)秋七月录(毛本作“湖滨散人题”)。末有明人题“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朱孝臧跋谓明孙伽题,乙巳当为万历三十三年,1605)。陶湘《涉园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有景元人钞本《竹山词》一卷,乃缪荃孙摹本。据书前目录,收词一百八首,内十四首阙,仅九十四首。陶湘叙录谓吴昌绶尝据以校汲古阁本,“订补极多,惜辗转迻写,不能尽如原本耳”。明钞有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竹山词》一卷,亦源出元钞,然目录仅九十三首,佚词十四首皆未存目。《彊村丛书》用黄丕烈藏元钞本。朱孝臧跋云:“《竹山词》一卷,黄荛圃藏钞本。卷端有明孙唐卿胤嘉记云:‘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荛圃称嘉庆庚午(1810)得之毛意香,实吴枚庵物,《竹山词》祖本也,毛子晋刊本似从兹出。”又云:“荛圃定为元钞,意极珍秘。往从吾乡张石铭假录,勘正毛本数十字。”《全宋词》据《彊村丛书》本入录,共九十三首。

  • 拙政园诗余

    拙政园诗余

    《作者:徐灿词集。清人徐灿撰。三卷。灿字湘苹,号深明。茂苑(今江苏苏州)人。海宁陈之遴妻。之遴为明崇祯进士,官中允。入清,累官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以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死于徙所。灿善属文,并精书画。此集冠其夫素庵居士顺治七年(1650)序,卷上收词五十五首,卷中收词二十一首,卷下收词二十三首,总收九十九首。其词力学北宋词风。其《永遇乐·舟中感旧》,抒发兴亡之恨和生活坎坷之情,悲壮凄凉。又有诸多写景篇什,清新可诵。徐氏于构思、炼句均有深厚功力。朱孝臧评曰:“词是易安人道韫,可堪伤逝又工愁,肠断塞垣秋。”(《彊村语业》)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

  • 涧泉集

    涧泉集

    《作者:韩淲宋代诗词别集。20卷。韩淲著。系《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诗词编辑而成,凡诗2,400余首,词79首。作者是当时公认的江西诗派的继承者,但亦受“四灵派”的影响,风格比较多样。有清新婉丽的闲适诗:“去年寒食姑苏馆,吟到吴歌子夜声。犹记春城芳草渡,一帘花雨画船行。”(《二十九日寒食》)也有苍凉悲壮的诗篇:“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风雨中诵潘邠老诗》)诗集中尚有少量直接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枕上》:“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这类诗为数不多,但值得称道。

  • 于湖词

    于湖词

    《作者:张孝祥又称《张孝祥词》、《于湖先生长短句》、《于湖居士乐府》、《于湖长短句》、《紫微雅词》。词别集。宋张孝祥(学者称于湖先生)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同。宋本今尚存二种,一为宋刊《于湖文集》四十卷,此集为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其弟张孝伯尽以家藏及诸家所刊属王大成校刊付梓,卷前有其门人谢尧仁及张孝伯序,其中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存词一百八十二首。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四部丛刊》本据之影印。另一宋本为影抄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存词一百七十四首,与全集本互有得失,且目录下各注宫调。此本底本旧藏铁琴铜剑楼,陶湘将其影印,刊入《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中,卷前有宋乾道辛卯(1171)汤衡、陈应行两序。陈序称其长短句“凡数百篇”,因原稿散亡,已非其旧。该本次为目录,题“状元张孝祥撰”,目中各调下侧注宫调,五卷后为拾遗,一卷,其目录之页亦题作“状元张孝祥”,各目下并侧注宫调与全集本颇多异文,且题序详尽,然有妄改及误出之字句。《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于湖词》存词一百五十四首。毛晋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本存词三卷,一百八十一首,《四库全书》即用毛刻本。《全宋词》则据《于湖居士文集》录入,又据《于湖先生长短句》及拾遗、《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增补,存词二百二十三首,且多有考订,然未增补其侧注宫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徐鹏校点本《于湖居士文集》,此本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本为底本,参校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宋名家词》本《于湖词》、《百家词》本《于湖词》,双照楼校写本《全芳备祖词钞》、《永乐大典》等,有校记,其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另有《补遗》载词四十五首,并附有多种参考资料。

  • 愚鼓词

    愚鼓词

    《作者:王夫之《愚鼓词》系王船山先生词集之一内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两部分。《前愚鼓乐》为鹤鸽天词十首,《后愚鼓乐》为渔家傲词十六首,最后并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它是用道家乐歌形式阐述内丹丹法,借以抒怀之作金陵刻本卷首题“夕堂戏墨卷八”。《船山遗书》金陵刻本和太平洋书局排印本及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均列入“子类”。中华书局《王船山先生诗文集》作为附录列在末后。

  • 阳春集

    阳春集

    《作者:冯延巳一卷。冯延巳撰。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谓延巳“著乐章百馀阕”。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编为《阳春集》,其《阳春集序》称冯延巳为其“外舍祖”,“公薨之后,吴王(李煜)纳土,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为一帙,藏之于家。”案张侃《拙轩集》卷五《侃词》:“《香奁集》,唐韩偓用此名所编诗。南唐冯延巳亦用此名所制词,又名《阳春》。”似《阳春集》乃冯延巳自定集名。尤袤《遂初堂书目·乐曲类》载有“冯延巳《阳春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为《阳春录》,注引崔公度跋,称其家所藏最详确,并谓崔跋本无《谒金门》(风乍起)词,异于长沙《百家词》本。盖冯延巳词在宋时至少已有二本,一为崔跋本,一为长沙本。今传抄本,有明正统间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康熙间萧江声抄本(出自明嘉靖间钱榖悬磬室抄本)及赵辑宁星凤阁抄本。刻本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十名家词集》本,出于顾贞观所藏;光绪十五年(1889)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从彭元瑞传抄汲古阁未刻词录出。前有陈世修序,凡词一百二十首。王鹏运跋因其中有《谒金门》(风乍起)词,谓“殆即长沙本也”。王本夹行有况周仪校记,并有王鹏运所辑补遗七首附后。今人校笺本,有陈秋帆《阳春集笺》(1933),孙人和《阳春集校证》(藏湖北省图书馆),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阳春集》(1988)。曾本并附录考定伪词十八首。

  • 惜香乐府

    惜香乐府

    《作者:赵长卿十卷。宋赵长卿 (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 《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据毛晋跋语,乃当时乡贡进士刘泽所定,其体例殊属无谓。且《夏景》中如 “减字木兰花咏柳”一阕,“画堂春辇下游西湖”一阕,皆属之春。《冬景》中 “永遇乐”一阕,皆属之秋。是分隶亦未尽惬。其词往往瑕瑜互见。如卷二中《水龙吟》第四阕,以了、少、峭叶昼、秀,纯用江右乡音,终非正律。卷五中 《一剪梅》尾句,“才下眉头,恰上心头”,抄袭李清照此调原句,窜易二字,无异于点金成铁。卷五中 “叨叨令”一阕,纯作俳体,已成北曲。至卷七中“一丛花”一阕,本追和张先作,前半第四句,张词三字一句,四字一句,此乃作七字一句,后半末三句,张词四字二句,五字一句,此乃作三字一句,五字二句。可见音律亦多不协。但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固不以一罪而尽废其文。他如《小重山》前阕结句,用疏雨韵入芭蕉六字,亦不合谱,大概是毛晋刊本误增雨字。又卷六中《梅词》一首,题曰 《一剪梅》,而注曰或刻摊破丑奴儿。知此调非《一剪梅》,当以别本为是。卷五之《似娘儿》即卷八之《青杏儿》,亦即名 《丑奴儿》。晋于《似娘儿》下注云,或作 《青杏儿》。于 《青杏儿》下注云,旧刊 《摊破丑奴儿》,非。不知误在 “摊破”二字,《丑奴儿》实非误刻。是又明人校雠之失,其过当不在长卿。有《四库全书》本。

  • 香销酒醒词

    香销酒醒词

    《作者:赵庆熺一卷。《曲》 一卷。清赵庆熹(1792——1847)撰。赵庆熹,字秋舲,浙江仁和 (今浙江杭州市)人,道光进士,二十年后,始选授县令,因病未赴任,改调婺州教授,晚年礼佛。《香销酒醒词》乃赵庆熹之少时作品,取佛门繁华落尽,大梦初觉,弃红尘而悟大道之意。今读其词,知其非虚语。赵庆熹词格律森严,宫商谐调,深得南宋名家姜夔、张炎心法,词风则有贺铸精神。如“门外雷声车似水,多少公卿拍手,中有个书生两袖。君击筑,我敲缶。”“豪气全消还跌宕,便淮阴也待钻人胯,声咄咄,向空写。”其语虽豪而其情可哀。《香销酒醒词曲》 今存同治七年(1868) 西泠王氏精刻本。

  • 雪压轩词

    雪压轩词

    《作者:贺双卿词集。清贺双卿撰。一卷。双卿字秋碧,丹阳(今属江苏)人。女词人。适金沙周氏。生活于雍正间。偶作词,无笔砚,以粉书花叶上,后人辑成。此集,收词十六首。即事、即景、咏物、抒怀均有。抒发情怀极有功力。中、长调亦章法清晰。构思新颖,寄托良深,语言工稳。贺氏词作不多,而质量档次较高。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又排印本,有张寿林序,何子荆跋。

  • 蜕岩词

    蜕岩词

    《作者:张翥二卷。元张翥 (1287—1368)撰。张翥字仲举,号蜕庵,晋宁 (今属山西临汾) 人。著有《蜕庵集》,本编附载诗集之后而自为卷帙。《宋史》张翥本传称,张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殁后无子,其遗稿不传。传者有乐府律诗仅三卷,可知当时即与诗合为一编。但所说三卷,与所见本不合。诗集前有僧来复序,称:至正二十六年 (1366),僧大杼选刻其遗稿。又有僧宗泐跋,作于明洪武十年 (1377),仍称将刊版以行世。是大杼之编次在至正二十六年 (1366),其刊版则在洪武六年 (1373);而宋濂等修 《元史》则在洪武二年 (1369),未及见此足本。所以,据其别传之本,与诗共称三卷。来复序题《蜕庵诗集》、宗泐跋亦称右潞国张公诗集若干卷,均无一字说及词。然宗泐称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选得九百首; 诗集实收七百六十七首,合以词一百三十三首,乃足九百之数,则其词亦大杼之所编,特传写者或附诗集,或析出别行而已。张翥以一身历元之盛衰,故其诗多忧时伤乱之作,其词乃婉丽风流,有南宋旧格,而其于词学亦几近深境。有《四库全书》本。

  • 西樵语业

    西樵语业

    《作者:杨炎正词别集。南宋杨炎正(1145—?)撰。一卷。炎正字济翁(马端临《文献通考》误以“正”为“止”,故毛晋误作“杨炎,字止济翁”,朱彝尊《词综》因袭此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宁宗庆元进士。曾任大理司直,知藤州、琼州。此集收词三十七首。“西樵”系山名,词人曾居于斯,因以名集。杨氏与南宋名家辛弃疾生当同时,曾相唱和,词风明显受辛词影响。其词多具有时代气息,寄心故国,感情深沉,其悲壮苍凉情调,有动人力量。《水调歌头》词云:“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虽愁闷满胸,而一刻不忘怀故国。 毛晋评其词曰“俊逸可喜”,“不做妖艳情态”,深中肯棨。 有明钞本,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初刻误题“杨炎,别号止济翁”,后印本已改),以《四部备要》本通行。

  • 尊前集

    尊前集

    《作者:佚名词总集。编者不详。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张炎《词源·原序》均称“唐人《尊前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词话》称“吕鹏《尊前集》”,吕鹏为唐人,则此集当为唐末五代人编。然书中李煜称李王,考李煜卒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追封吴王,则编者当为宋初人。原书一卷,明顾梧芳重刻时分为二卷。收录唐明皇、李白等三十六人词二百八十九首。因供宴席歌唱,故以“尊前”名集。它保存了温庭筠以前的唐人词和西蜀以外的五代词,其中尤以南唐李煜、冯延巳词居多,与《花间集》互为补充,为现存最早的两部文人词总集。词集编次,李珣以前先君后臣,共二十九家二百六十三首。李珣以后有李煜词八首,其下重出冯延巳词七首,下又有李煜词一首,疑系后人增入。而欧阳修《近体乐府》罗泌校语谓《尊前集》中有无名氏《长相思》三首,查今本无。今传本最早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一卷,有商务印书馆1939年排印本。次为顾梧芳万历十年(1582)刻本,二卷,有汲古阁刻《词苑英华》本。又,丁丙善本书室藏明梅禹金抄本,一卷,有今人朱祖谋校《彊村丛书》本以及蒋哲伦据以增校198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 天籁集

    天籁集

    《作者:白朴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朴孙白溟得之姑孰士大夫家,传写失真,字多谬误。经江阴孙大雅考订,序而归之,见洪武九年孙大雅序。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憾未得白朴只字。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安杨希洛从白朴裔孙白驹处得《天籁集》,由朱彝尊析为二卷,遂付刊行世。末附《摭遗》一卷,皆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朱彝尊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当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云:“是书环溪王皜手书上版,书法秀美,如铁画银钩,雕镌亦精,堪与林鹿原手书《渔洋精华录》相伯仲。其朱竹垞序、像赞及诸跋,以行书隶书上版,印记套朱,实清初精刻本中之至精者。”光绪十八年(1892),王鹏运借皕宋楼所藏杨希洛刻本,刊于《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跋云:“此本从皕宋楼藏书移钞,即杨刻也。仁甫词洵如《提要》所云,清隽婉逸,调适韵谐,足与张玉田相匹。乃沈晦越数百年,始得竹垞、希洛为之表襮,而别集孤行,流传极鲜。其由显而晦,又将二百年矣。杨刻卷首有仁甫小像,末附摭遗,为所制曲,兹刻皆未之及。卷中讹阙,以无可校正,悉仍其旧云。”《全金元词》据四印斋本入录,上卷四十八首,下卷五十六首,共一百四首。间以丁氏善本书室藏钞本《天籁集》校正。

  • 天倪阁词

    天倪阁词

    《作者:胡薇元同治辛未迄光绪庚辰,十年中京师诸老辈提倡风雅,□(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老人吴县殷少宗伯尤一时宗匠,其时以词称者,冯梦华、熊鞠孙、江韵涛、姚贻孙、何诗孙,而玉津居士以深斛律吕,为公所激赏,故居士所为词大都经□(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山房点定,与熊江两太史酬对为多。一日,公问白石道人歌曲旁行,自记音节,有能识之者乎。诸君默然,居士起对,以为曲工尺如厶之为合,黄钟也。マ之为四,大吕也。フ之为工,夷则也。□(左丿右丨)之为凡,应钟也。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作者:黄昇亦称《绝妙词选》、《花庵绝妙词选》。词总集。南宋黄昇辑。10卷。黄昇欲继赵宏祚《花间集》、曾慥《乐府雅词》之后,采唐宋人词作别为一编。故广为搜罗,编成是集。卷一为唐、五代词,收词人26家。其余9卷是宋词,收词人108家,其中以苏轼词为最多。后有淳祐九年(1249)胡季直序,称是集“博观约取,发妙音于众乐并奏之际,出至珍于万宝毕陈之中,使人得一编则可尽见词家之奇。原为《花庵词选》前集,后也析出单行。通行有《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四部丛刊初编》本。参见“花庵词选”。

  • 石屏词

    石屏词

    《作者:戴复古一卷。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 (今浙江天台县)人。幼孤,勉承家学,曾从林景思游,又为陆游门人。其诗作清新健快,以诗而名。其词音韵天成,不饰雕琢,自成妙趣。是集又名《石屏长短句》。《望江南· 自嘲》有句云:“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是戴复古论诗之作,从中亦可见出其宗旨。作词上,他以诗为词,时出新意,其词工整自然,豪健奔放,不作蹈袭之语,导源于苏、辛而能自具一格。如《满江红·赤壁怀古》,豪情壮采,精妙处不让苏东坡。《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有句云:“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可谓南渡词人中之佼佼者。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黄丕烈影抄宋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年间刊本,天一阁藏抄本,《四库全书》本,双照楼影印本等。《全宋词》亦收其词四十三首。

  • 书舟词

    书舟词

    《作者:程垓词别集。南宋程垓撰。一卷。垓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绍熙间尚健在,去苏轼之卒几近百年,历来以为系东坡中表兄弟,误。其词集初成于绍熙五年(1194),有王季平序。《书录解题》作一卷,传本或作二卷,《宋史·艺文志》误作十一卷。集中混有苏轼之作。后经毛晋校删,而成是编。收词一百五十五首。其《酷相思》、《四代好》、《折红英》诸作,深为杨升庵称赞。《酷相思》云:“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语浅情深,隽永别致。有《宋六十名家词》本,以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通行:《四库全书》采毛本,而又疑其所删苏轼词无据。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作者:朱祖谋朱祖谋(1857—1931)编选。朱祖谋,原名孝臧,字古微,一字藿生,号讴尹,又号上强村民,即强村,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二甲一名进士,历充国史馆协修、累迁礼部侍郎。后隐居苏州。早岁工诗,四十岁后专工词学。所作词在《强村语丛》,又刻《强村丛书》,收唐、五代、宋、金、元人词多种。《宋词三百首》为朱氏所编宋词选本。朱孝臧有感于清代词学两派之偏颇,故编此选,对于两宋词并重,有宋一代较重要的词人的代表词作多被选入,有些一般词人的作品也予以选录。计选宋词七十九家,词作二百八十三首。其选词宗旨以典雅浑成为主,提倡“拙、重、大”之标准,凡涉恻艳小慧之词皆不入选。是选较《词综》精善,比张惠言《词选》全面。但因编者宗尚吴文英,并由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故而吴、周两家词入选最多,而苏轼、辛弃疾作品则显得少些。编次则首录帝王、末录女流,其他作者依时为序,沿袭旧的选编体例。《宋词三百首》,1924年成书,有原刻本,1958年,新民出版社出版线装本。唐圭璋为本书作笺,成于1931年,有神州国光社本,后又加注,成《宋词三百首笺注》,博收广采,征引繁富,收录与作品有关的遗事、珍闻及后人评论。吴梅序其书,称之有三善,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新版印行。

  • 山中白云词

    山中白云词

    《作者:张炎宋张炎 (1248—约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其人平生工为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称张春水。其后编次词集者,多有以“春水词”压卷者,词家传诵至今。然本书所收他调,似此者尚多。如贺铸之称贺梅子,偶遇品题,便为佳话。张炎生于淳祐八年(1248),宋灭元时已三十有余,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所以其词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倍写其身世盛衰之感,绝非以翦红刻翠为工。至于张炎研究声律,尤得其奥,以之上接姜夔,可谓江东后起之秀。张炎之词,世无完帙流传。此本乃钱中谐所藏,犹明初陶宗仪手书。康熙间,钱塘龚翔麟始为传写付刊。其后,上海曹炳曾又为重刊。旧附乐府指迷一卷,即析出别著于录;其仇远原序、郑思肖原跋及戴元送张炎序,则仍并录,以存其旧。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及《彊村丛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了吴则虞校辑的 《山中白云词》。

猜你喜欢的书

猫儿眼

猫儿眼

我读到那一节新闻,不由不震了一震。我的眼睛虽仍瞧在报上,嘴里却禁不住失声惊诧。
“奇怪!这样的盗案真可算得闻所未闻!”

岳飞传

岳飞传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于1956年出版,全书20回16万字,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岳飞传》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

石桐先生诗钞

石桐先生诗钞

一卷。清李怀民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慧,常与好友、知名人士交游,流连唱酬,由于屡试不利,则一意于诗,至晚年好作画,得意者则自题咏。”怀民曾著有诗若干卷,多不传世。 此诗钞一卷, 为同里单鉊选订、 王宁㷆校。 分《石桐草堂集钞》、《秋䈉集钞》、《种瓠集钞》、《后轩集钞》、《观海集钞》 (上中下)、《东斋集钞》、《芸磵集钞》、《还山集钞》(上下),共辑诗三百八十八首。前附《石桐先生墓志铭》。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行世。《石桐先生诗钞》十六卷本,有光绪十二年 (1886)刊丛书 《李氏三先生诗钞》本行世。

八旬万寿盛典

八旬万寿盛典

《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首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桂等进书表,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等请修八旬万寿盛典奏折,凡例,阿桂、嵇璜等74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八旬万寿盛典》,以记录乾隆帝八旬生日庆典的盛大景象。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庆典过后即开始编纂,至五十七年十月全书编纂完毕。体例与内容基本上与清圣祖玄烨的《万寿盛典初集》相同。全书分为八部分,卷一至卷四为宸章,收录乾隆帝古稀之后的御制纪念诗、文,间附编者按语;卷五至卷十七为圣德,是对乾隆帝敬、孝、勤、建、仁、文、俭、谦诸方面德行的记载和恭奉词;卷十八至卷二十为圣功,阐扬乾隆帝七旬之后平定安南、缅甸、廓尔喀、台湾、甘肃等地的武威战功;卷二十五至四十九为盛事,记载皇室五世同堂、民间户籍增加、百姓增寿、粮食增产及赐千叟宴、科第职衔、辟雍讲学、班禅入觐等情况;卷五十至卷六十一为典礼,是有关贺诞过程中的庆祝、朝会、祭告、銮仪、乐章等;卷六十二至卷七十六为恩赍,记录当年的恩诏、蠲赋、恩科、东巡、恩宴、赏赍等情况;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为《八旬万寿盛典图》;卷八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为歌颂,辑入皇子、臣僚、生监等的祝嘏之词。

诗识名解

诗识名解

十五卷。清姚炳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亦以鸟兽草木分列四门,故以多识为名。其稍异诸家者,兼以推寻文义,颇及作诗之意尔。然孔子言鸟兽草木本括举大凡,譬如史备四时,不妨以春秋互见。炳乃因此一语,遂不载虫、鱼,未免近高叟之固。其中考证辨驳,往往失之蔓衍。……然核其大致,可取者多,固宜略其芜杂,采其菁英焉。”姚彦晖以孔子语学《诗》之益,卒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乃于说《诗》之余,就孔子所言,分勒四部:凡鸟部三十一类、兽部二十四类、草部七十类、木部四十一类。是书考据广博、辨析细微,虽名物而义行其间,比类所及,必与六艺相证明。惟《诗》之名物,虫鱼亦其显著者也,彦晖泥于孔子之言而遂不及虫鱼,是反以圣训而害其著作矣。书前有自作例言,又有康熙丁亥(1707年)毛奇龄、戊子(1708年)彭始搏及其从父际恒三序。有嘉庆丁丑(1817年)校修本。

阿育王经

阿育王经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512)六月二十日于杨都寿光殿译,初翻日蒂躬笔受。《阿育王经》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教的事迹,以及摩诃迦叶乃至优波毱多等异世五师传持法藏皆因缘始末的史籍。与西晋安法钦所译 《阿育王传》七卷同本异译。《阿育王经》总分九品,分述为九个因缘。”即生因缘 (卷一),见优波笈多因缘(卷二),供养菩萨树因缘 (卷三),鸠那罗因缘 (卷四),半庵摩勒施僧因缘 (卷五),佛记优波笈多因缘 (卷六),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 (卷七、八),优波笈多弟子因缘 (卷九、十)(卷十缺)。加上原始目录漏列了的第三卷中的“毗多输柯因缘,共为九因缘。两译相比,大体相同,详略稍有出入。是研究阿育王时代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见载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