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敏

任中敏
  • 姓名:任中敏
  • 别名:任半塘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人
  • 出生日期:1897年6月6日
  • 逝世日期:1991年12月13日
  • 民族族群:

任中敏(1897年6月6日—1991年12月13日),古典文学研究家,教授。笔名二北,后改为半塘。1897年5月7日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广东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方大学等高校任教。解放前,研究宋词元曲,师承长州吴梅。他编撰了《散曲丛刊》十五种(中华书局),包含元人散曲选集二种,专集四种,明人散曲专集五种,清人散曲专集一种,散曲理论三种(内一种名《曲谐》)。还编撰《新曲苑》三十五种(中华书局),包含历代曲论三十四种及综合曲论一种,名《曲海扬波》,内容半属散曲,半属戏曲。解放后改治唐代涉及音乐范围的文艺,阐明歌诗和戏弄两艺。晚年致力于敦煌写本民间歌辞的研究,主要编撰有:《教坊记笺订》(中华书局),《敦煌曲初探》(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敦煌曲校录》(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唐戏弄》(作家出版社),《优语集》(上海文艺出版社)等。已经完成或修订的编撰有:《敦煌歌辞集》(一千二百首,中华书局),《声诗三稿》(指《唐声诗》、《声诗歌调》、《声诗集》),《唐杂言》《唐短歌》,《唐著词》,《唐大曲资料》,《优语和戏剧史》等。除编撰外,尚有论文《我国戏剧不可能出于傀儡戏与影戏》(1958年《戏剧论丛》第一期)及《敦煌歌辞向何处去?》(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任中敏是我国一位有成就的古典文学研究家,治学严谨,编撰颇丰,有所创见。他认为敦煌歌辞有民间作品千首以上,其历史名称是“曲子”和“大曲”,简称为“曲”,唐宋元三代歌辞的连称,该是“曲词曲”,他力主还民间性、音乐性都较强的唐曲以应有的历史地位。现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任中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桑道夫伯爵

桑道夫伯爵

《桑道夫伯爵》(Mathias Sandorf)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5卷35章。该书为作者向大仲马致敬之作,被称为又一部精彩的《基督山伯爵》,同样想象丰富、新颖奇妙、引人入胜。小说以19世纪60年代匈牙利人为摆脱奥地利统治者所进行的自治运动为背景。匈牙利贵族桑道夫伯爵领导的起义因被人告密而失败,他历经艰险才得以越狱逃生。从此,桑道夫伯爵隐姓埋名开始了报恩复仇伸张正义的事业,几经周折终于严惩了告密者。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一篇。书法用笔论著。一卷。唐代颜真卿撰。是书首述请教张长史传授笔法之经过,次述张长史以问答式传授笔法之十二意,终述欲齐古人须具备的条件。该文内容为颜真卿请张旭授笔法经过;以问答形式讨论笔法;讨论古今书法的异同。关于笔法12意,魏钟繇曾概括指出,颜、张二人又加以认真的探讨,这就反映出笔意对书法的重要意义。至今仍为学书人研究的对象。

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

本书合刊刘家谋着「海音诗」与王凯泰、马清枢、何澂着「台湾杂咏合刻」两种。「海音诗」七绝一百首,皆吟咏台湾事迹。作者刘家谋,字仲为,一字芑川;福建侯官人。举乡荐,以大挑得教谕。初任宁德,继调台湾;时当清道、咸之际,在任凡四年。咸丰三年海寇黄位倡乱,台地不靖;家谋力疾守陴,病署卒。「海音诗」成于二年间,每首均有自注。首章注云:『壬子(咸丰二年)夏秋之间,卧病连月,不出户庭;海吼时来,助以台飓,郁勃号怒,台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寻声响答韵之;曰「海音」』。「台湾杂咏合刻」计有王凯泰「台湾杂咏」三十二首及「续咏」十二首,统为七绝;马清枢「台阳杂兴」三十首、何澂「台阳杂咏」二十四首,皆七言律诗。作者王凯泰,字幼轩,号补帆;江苏宝应人。同治九年,以广东布政使升福建巡抚。十三年日兵侵台事件结束,议移闽抚驻台,凯泰首请赴台履勘(奏折见第二二七种「台案汇录壬集」);光绪元年五月,抵台。当时正办「开山抚番」工作,因撰有「训番俚言」一篇(见第五一种「台湾生熟番纪事」附录)。

思玄庸言

思玄庸言

一名 《桑子庸言》一卷。明桑悦撰。桑悦,字民怿,常熟 (今江苏省常熟县) 人。成化元年 (1465)举人,官至柳州府通判。桑悦以才名吴中,为人怪妄,敢以大言以欺人。书看过之后旋即焚弃,说:“已在吾腹中矣。”尝以孟子自比。并自夸地说:举天下文章,惟有桑悦。后丁外艰归,不复出。桑悦居家其间更加狂诞,乡人虽很看重他的文采,但对其所为却很不以为然。著有《桑子庸言》、《思玄集》等,其所著之书,颇盛行于世。此书是桑悦居长沙时所作。只一卷,二千字左右,自以为穷究天人之际,而实际上却没什么精奥之处。有《学海类编》(道光本、影道光本》本、《娄东杂著全集》本、《百陵学山》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 《百陵学山》本补印 《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均题名为 《思玄庸言》。

金刚般若经义疏

金刚般若经义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六辨经题,七明传译,八明验,九章段,十正释文。是为鸠摩罗什译本作义疏。其科判全经为序正说流通三分,各分二段。正说之中,释须菩提问。取论议为四问,一问发心,二问应往,三问修行,四问降伏。魔说中分三大章。初门答问以明因,断疑以辨果。信受门分遮无信,明有信。格量门分外施,内施、释迦往因。该义疏对解经有一定帮助,现常见版本是金陵刻经处本。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共二经:初明十一想,次明十一果报。出增壹阿含礼三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