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

蒋捷
  • 姓名:蒋捷
  • 别名:字胜欲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 出生日期:约1245
  • 逝世日期:1305后
  • 民族族群: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进士。宋亡后隐居竹山。元成宗大德年间,臧梦解等人交相推荐,终不出仕。自号竹山,学者称竹山先生。其馀事迹不详。有《竹山词》传世。词作题材广泛。其抒写亡国之痛的作品如《贺新郎》(梦冷黄金屋)、《女冠子·元夕》、《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南乡子·塘门元宵》等,或悱恻缠绵,曲折吞吐,或悲愤沉痛,直写胸臆。其抒发身世之感的作品如《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听雨》、《一剪梅·舟过吴江》等,往往通过今昔苦乐的强烈对比,揭示世路蹭蹬、飘泊无依、老景颓唐的感慨,曲折反映了因时移世易而引起个人遭际的种种变化。其描述日常生活的作品如《昭君怨·卖花人》、《霜天晓角》(人影窗纱)等,则又情趣盎然,活泼生动。词风多样,既有效法苏、辛乃至刘过豪放一路者,也有承袭周邦彦、姜夔乃至李清照遗风者,故后人或以刘(过)、蒋并称(周济《宋四家词选》),或以为其词源出姜夔(《词综》汪森序)。但就艺术创造而言,蒋捷词中一部分半文半白、亦雅亦俗的作品,尤能表现其独特风韵,如上引《虞美人》、《一剪梅》、《昭君怨》、《霜天晓角》之类。可惜数量不多,未能形成主流,以致就整体观之,风格颇为驳杂。后人评论其词,往往各执一端,故褒贬不一。誉之者至以为“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矩矱”(《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虽“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刘熙载《艺概》卷四);贬之者则以为“词旨鄙俚”,“不可谓正轨”(冯熙《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虽不论可也”(《陈廷焯《白两斋词话》)。其词对后代有一定影响,清代郑燮即有“少年学秦、柳,中年学苏、辛,老年学刘、蒋”之语。所著《竹山词》一卷,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四库全书》本、《疆村丛书》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二卷。《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九十二首。《全宋诗》卷三六五七录其诗二首。事迹见《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蒋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台湾地舆总图

台湾地舆总图

又作《台湾地舆全图》。台湾地图。清佚名绘制并撰文。十九幅。六千余字。分全台前后山总图,台湾、台北、台南三府全图,淡水、新竹、宜兰、台湾、彰化、云林、苗栗、嘉义、安平、恒春、凤山十一县图,基隆、澎湖、埔里三厅图,台东直隶州后山全图。每图附说略,记叙设置沿革、所辖范围等

养蒙金鉴

养蒙金鉴

该书多为采摘古代名贤幼小刻苦研学终成名家的事迹,按历史序列汇而成集。顾名思义,“养蒙金鉴”即是培养学童启蒙的一面“宝镜”。

重修广韵

重修广韵

该书共有5卷,系宋代陈彭年、丘雍等奉敕所编。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增广《切韵》,收字26194个,分为206韵。 书中所收入的字,都是先释其义,后用反切注音,并将许多同音字排列在一字的头下,或注明异读。本字下附有异体字。引证内容不仅出自经史子集,还兼采小说、杂记等。是研究中古音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古代文字训诂的重要资料。对了解宋以前州郡沿革,姓氏源流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沈兼士按部首笔划编成《广韵声系》,为查检、辨韵之指南。《右逸丛书》收入《重修广韵》详略注本两种。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问。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原题:「玉清宝神元台真君下传」。经文乃元始上帝对太上老君进述。内称:下土之人外为酒色所贼,内为思虑所萦,因而精虚气衰,残其本寿,沦为下鬼。上帝授道君胎元之道,其道「以外玄牝合内玄牝,以外真神补内真气,聚集天之珍宝,养我胎之元精,使神生于胎,气恋于神。心君潜御,气息调匀,万神敬礼,群魔束形」。修行此道,当先学定心。「心定气住,气住神全,神全形固」。谓上品之人渗之则寿命无量,中品之人修之可延年住世,下品之人修之亦可远情欲、淡名利。篇末称太上老君受命与紫光天母共以此道普度有情,并附颂文一首。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

诗经学专著。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一说字少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是“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说,于名物训诂最为详悉,而篇内微旨,词外寄托,或有未贯,乃作此书以补之,故以续记为名,实则自述己意,非尽墨守祖谦之说”。此书与吕书颇有不同,其解说每与《诗序》相违。如《召南·驺虞》,吕书据《诗序》释为“《鹊巢》之应”,戴溪则云:“草方萌芽,遂以蒐田无蹂践之患,田有五豝,一发遽止”,视为国人所作歌咏狩猎的诗。《小雅·鹿鸣》,戴溪定为“燕嘉宾之歌也”,并且明白指出“诗辞止言嘉宾,序诗者增言群臣”,不遵序说。该书不录诗文,但述篇义,与吕书在诗篇之前,首列《诗序》,每章之后,分列诸家之说之体例迥异。戴氏说诗常有可取之见。如谓《唐风·葛生》为“妇人思其君子也……此新婚之别,古之所以为叹也”;《小雅·白驹》为“诗人惜贤者之去而冀其复至也”;所言皆平实简易,每得诗旨。再如《周南·芣苢》之诗,谓“采采芣苢,凡六言之,采取收拾,执衽襭裾,其同辈相乐,一时嬉戏尚可想也”,黄震《日钞》极其赞赏,谓所言“得其气象”。凡此,皆吕书所不及。此书清初未见传本,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其佚文,谓已得十之七八,其原序总纲则已无从补录。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墨海金壶》本、《经苑》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百部丛书集成》本。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佳。

千岩和尚语录

千岩和尚语录

明代释元长(生卒年不详)撰。元长。俗姓董,字无名,萧山县许贤乡人。自幼聪明过人,七岁经书过目成诵,举止行为如若成年人。少年依授经师学习《法华经》,据义问师,常常使业师受窘。后于灵芝寺受具足戒。学问高深,于禅宗弘法尤为海内外学人仰慕,日本、三韩、暹罗、缅甸、交趾等佛徒莫不来拜。朝廷派重臣降名香宠之,宣让王下令加护,镇南王亲书寺额,赐僧伽黎衣并上尊号“帝师”。元长后来将此研习佛法之学,以语录体撰成《千岩和尚语录》一书,成为研究明代元长高僧的重要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戊午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