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

冯延巳
  • 姓名:冯延巳
  • 别名:一名延嗣,字正中
  • 性别:
  • 朝代:五代十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903年
  • 逝世日期:960年
  • 民族族群:

冯延巳(903年—960年),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生于唐天复三年(903)。在南唐烈祖李时期,他初仕为秘书郎,后又被任命为齐王李璟元帅府的掌书记。


冯延巳在文学上颇有才华,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词人,但人品却极为卑劣,在任掌书记时,他靠阿谀奉承,成为宰相宋齐丘的亲信,把元帅府中地位高于自己的同僚,都逐渐用计排挤出去。又常自恃才高,戏弄朝士。一次戏弄中书侍郎孙晟说:“你有什么才能当中书侍郎?”孙晟愤然答道:“我本不过是山东一介鄙儒,文章不如你,谈吐不如你,谄媚狡诈更不如你。然而皇上把你安置在帅府,是想让你以仁义辅导齐王,难道只是让你做声色狗马之友么!我确实无才,而你的才能只不过败坏国家而已。”结果使他无言以对。当时齐王李璟也觉察到他并非正直之士,但喜爱他的谄媚和词,舍不得把他去掉。给事中常梦锡深恶他的为人,屡向烈祖李说冯延巳等是奸邪小人,不可安置在齐王左右,李有所感悟,准备将他斥退,然未及实行就去世了。


李昪刚死,冯延巳认为弄权的机会已到,不禁喜形于色,李璟还没临朝听政,他就迫不及待地入宫奏事,一天竟多达数次,以致李璟也有所厌烦,说:“掌书记自有其职责,别的事由各部门掌管,你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他才稍有所止。


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冯延巳开始得势,先被授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又累升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中书侍郎,得以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本来李在位时,严禁逼良为娼、买卖奴婢,而他为了给自己置买姬妾开方便之门,竟利用为李?起草遗诏的机会,擅改成法,写进听许百姓卖男女为奴婢。又与其同父异母弟弟冯延鲁,勾结陈觉、魏岑、查文徽等一帮邪佞之人,树党结派,排斥异己,侵损时政,深遭人痛恨,被时人称为“五鬼”。而李璟却对这帮人十分信任,保大四年(946),冯延巳又被授为同平章事,身居宰相之位。第二年,因陈觉、冯延鲁擅调军队进攻福州,被吴越援兵打败,李璟一时动怒欲斩二人,御史中丞江文蔚借机上疏弹劾冯延巳、魏岑,指出他俩与陈觉、冯延鲁皆是弄权乱政之臣,应一起除掉,不应同罪异诛。且大有指责李璟用人不当之意。而李璟不仅没有听从,反认为江文蔚言过其实,把他贬官。又在冯延巳、宋齐丘的求情下,免去了陈觉、冯延鲁的死罪。不过,为了使朝臣心服,也不得不免去了冯延巳的相位,改任为太弟少保。后又任命为太弟太保兼昭武军节度使。


保大十年(952)三月,冯延巳又被任命为左仆射同平章事。他本是靠着谄媚和文学受到李璟的重用,实际上并没有政治才能,但喜欢说大话自夸,认为自己的方略治理天下绰绰有余。为了揽权,他对李璟说:“陛下亲自治理各种事务,所以宰相不能完全发挥其才能,这就是天下治理不好的原因。”李璟竟听信其言,果然把一切事务都交给他去办理。然而他根本无这个才能,只是把政事交给胥吏,军事委托给边将,所以时间不长,就把国事治理的一团混乱,李璟不得不再重新收拾这个烂摊子。冯延巳还喜爱说大话论兵,与其同党谈论时,常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甚至向李璟献夺取中原的策谋。在他及其同党的怂恿下,李璟一反其父李昪的保境安民政策,即位之后,多次对外用兵。他却对人说:“安陆之战(李昪时与后晋的一次战争)才丧师数千,烈祖就废食叹息多日,简直像个乡巴佬,怎么能成就大事!哪如当今皇帝,虽暴师数万于外,而宴乐击球不曾停止,这才是真正的英明之主。”在保大九年(951),南唐曾出兵灭掉楚国马氏政权,原楚国的将领刘言占据朗州与南唐对抗。至保大十年冯延巳再次任相后,李璟因感到用兵之难,想授任刘言为节度使,以平息湖南的战事,为此征求冯延巳和另一位宰相孙晟的意见。孙晟极称可行,而冯延巳好大喜功,力请增兵。于是李璟派兵欲攻取朗州等地。结果被刘言打得大败,使南唐尽失湖南之地。因此在当年十月,孙晟引咎请求罢相,冯延巳也只好陪着免去相位,然至第二年三月,他又被任命为同平章事。


至中兴元年(958),南唐向后周割地称臣,冯延巳才罢去相位,改任太子太傅。不久,“五鬼”中的陈觉以及后台宋齐丘、同党李征右等或被流放或被赐死,而李璟对他仍待之如初。一次,李璟于内殿设宴,席间以冯延巳词作旧句取笑他说:“‘吹皱一池春水’,关你何事?”冯延巳也用李璟旧作之句相答说:“怎么能如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高妙。”


当时虽然称臣于周,苟安岁月,而君臣仍相谑如此。至建隆元年(960),冯延巳卒。谥号忠肃。


冯延巳的一生在政治上的表现极不光彩,但在词作上颇有成就。他的作品留存下来的有近百首,内容多写男女间的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善于以景见情,对后世词人颇有影响。

冯延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小说以冉阿让的一生为线索。冉阿让出身贫苦,失业后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捕入狱,度过了19年的牢狱和苦役生活。出狱后又有偷窃行为,但受到仁慈的米里哀主教的感化,转变为一个高尚的人。他化名马德兰,以发明制造宝石的方法而成为巨富,并被推选为市长。他无私地帮助苦难的女工芳汀和她的女儿珂赛特,不久因暴露了过去的身份而被捕下狱。他不甘再度遭受苦役的折磨,越狱逃亡,途中救出了珂赛特,前往巴黎定居。这期间他不断遭到警探沙威的追踪。珂赛特长大后与共和主义者马吕斯相爱。1832年街垒战斗中,马吕斯参加了起义。沙威潜入据点侦查被捕,冉阿让私自释放了他。马吕斯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冉阿让背着他从下水道逃出,又遇到 一直追捕他的沙威。沙威有感于冉阿让的品格,良心发现,放走了冉阿让,然后投河自杀。马吕斯与珂赛特结合后,因对冉阿让有所误解而日渐疏远。最后了解到真相后他们深感后悔,双双赶去探望生命垂危的冉阿让。这使冉阿让十分欣慰,他拿出米里哀主教送给他的银烛台留给珂赛特,幸福地离开了人世。作者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等人物形象,广泛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阶层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的深厚同情。雨果在小说中指出世界悲惨的根源正是法律的不公正,并试图找出解决的途经,表现了他以仁慈、博爱改造社会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出版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世界文学中享有盛誉。

宋布衣集

宋布衣集

诗文集。明宋登春撰。三卷。登春字应元,新河(今属河北)人。少能诗善画,年二十余即弃家远游。足迹几遍天下。晚依其兄子居江陵(今属湖北)之天鹅池。因自号鹅池生。与徐学谟、邢侗友善。后学谟致仕归,登春访之吴中。买舟浮钱塘,跃入江水以死。其诗本名《鹅池集》,文名《燕石集》,学谟尝刻之荆州。此集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培益合诗集、文集而刊,近三万字。其文章简质,论诗先性情而后文词,故其诗平易自然,而颇乏深意。《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可匹卢柟《蠛蠓集》,而奇古之趣胜之。朱彝尊将其诗以贾岛、李洞为比。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羽扇谱

羽扇谱

一卷,清张燕昌撰。扇之繇来见于《周礼巾车》“重翟”注:“重翟,重翟雉之羽也。”崔豹《古今注》谓殷高宗有雉雊之征,服章多用翟,羽扇亦始于殷宗,然于经典未闻焉。周时亦仅在仪卫,至三国诸葛忠武捉白羽扇指挥三军,晋顾荣攻陈敏麾以羽扇,于是羽扇通上下用矣。傅玄云:“摇鸢鸟翼者,吴楚也。”嵇含云:“执鹤翼,楚之士也。”

赵太祖三下南唐

赵太祖三下南唐

《赵太祖三下南唐》,又名《侠义奇女传》,叙演赵太祖赵匡胤平定南唐的故事。书凡八卷五十三回,作者题“好古主人撰”,生平不详。今有咸丰八年(1858年)初刻本。小说仿照旧时英雄传奇杂糅神魔怪异的故套,人妖并存,情节离奇,荒诞怪异,亦属神怪小说。

梵摩难国王经

梵摩难国王经

全一卷。又作梵摩难王经。译于西晋之时,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述说梵摩难国王不知其子均邻儒出家已证得阿罗汉,惟见其精勤粗食,遂对其供养异于僧众,佛陀乃令均邻儒现神通为国王解说苦、空等四谛要旨。梵摩难王闻其所说,心意领解,证得须陀洹。佛陀并对阿难阐述比丘受人布施饮食、衣服之时,为使施者得福,不得分别好坏;又令阿难于进食时解说‘僧跋’之重要,即谓众僧饭食皆平等之意。

大乘流转诸有经

大乘流转诸有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佛在竹林。影胜王问,云何有情先所造业,久已灭坏,临命终时,皆悉现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佛以梦见美女,觉后忆现影像答之。智者当观察眼不见于色,意亦不知法,是名胜义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