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

冯延巳
  • 姓名:冯延巳
  • 别名:一名延嗣,字正中
  • 性别:
  • 朝代:五代十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903年
  • 逝世日期:960年
  • 民族族群:

冯延巳(903年—960年),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生于唐天复三年(903)。在南唐烈祖李时期,他初仕为秘书郎,后又被任命为齐王李璟元帅府的掌书记。


冯延巳在文学上颇有才华,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词人,但人品却极为卑劣,在任掌书记时,他靠阿谀奉承,成为宰相宋齐丘的亲信,把元帅府中地位高于自己的同僚,都逐渐用计排挤出去。又常自恃才高,戏弄朝士。一次戏弄中书侍郎孙晟说:“你有什么才能当中书侍郎?”孙晟愤然答道:“我本不过是山东一介鄙儒,文章不如你,谈吐不如你,谄媚狡诈更不如你。然而皇上把你安置在帅府,是想让你以仁义辅导齐王,难道只是让你做声色狗马之友么!我确实无才,而你的才能只不过败坏国家而已。”结果使他无言以对。当时齐王李璟也觉察到他并非正直之士,但喜爱他的谄媚和词,舍不得把他去掉。给事中常梦锡深恶他的为人,屡向烈祖李说冯延巳等是奸邪小人,不可安置在齐王左右,李有所感悟,准备将他斥退,然未及实行就去世了。


李昪刚死,冯延巳认为弄权的机会已到,不禁喜形于色,李璟还没临朝听政,他就迫不及待地入宫奏事,一天竟多达数次,以致李璟也有所厌烦,说:“掌书记自有其职责,别的事由各部门掌管,你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他才稍有所止。


南唐中主李璟即位后,冯延巳开始得势,先被授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又累升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中书侍郎,得以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本来李在位时,严禁逼良为娼、买卖奴婢,而他为了给自己置买姬妾开方便之门,竟利用为李?起草遗诏的机会,擅改成法,写进听许百姓卖男女为奴婢。又与其同父异母弟弟冯延鲁,勾结陈觉、魏岑、查文徽等一帮邪佞之人,树党结派,排斥异己,侵损时政,深遭人痛恨,被时人称为“五鬼”。而李璟却对这帮人十分信任,保大四年(946),冯延巳又被授为同平章事,身居宰相之位。第二年,因陈觉、冯延鲁擅调军队进攻福州,被吴越援兵打败,李璟一时动怒欲斩二人,御史中丞江文蔚借机上疏弹劾冯延巳、魏岑,指出他俩与陈觉、冯延鲁皆是弄权乱政之臣,应一起除掉,不应同罪异诛。且大有指责李璟用人不当之意。而李璟不仅没有听从,反认为江文蔚言过其实,把他贬官。又在冯延巳、宋齐丘的求情下,免去了陈觉、冯延鲁的死罪。不过,为了使朝臣心服,也不得不免去了冯延巳的相位,改任为太弟少保。后又任命为太弟太保兼昭武军节度使。


保大十年(952)三月,冯延巳又被任命为左仆射同平章事。他本是靠着谄媚和文学受到李璟的重用,实际上并没有政治才能,但喜欢说大话自夸,认为自己的方略治理天下绰绰有余。为了揽权,他对李璟说:“陛下亲自治理各种事务,所以宰相不能完全发挥其才能,这就是天下治理不好的原因。”李璟竟听信其言,果然把一切事务都交给他去办理。然而他根本无这个才能,只是把政事交给胥吏,军事委托给边将,所以时间不长,就把国事治理的一团混乱,李璟不得不再重新收拾这个烂摊子。冯延巳还喜爱说大话论兵,与其同党谈论时,常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甚至向李璟献夺取中原的策谋。在他及其同党的怂恿下,李璟一反其父李昪的保境安民政策,即位之后,多次对外用兵。他却对人说:“安陆之战(李昪时与后晋的一次战争)才丧师数千,烈祖就废食叹息多日,简直像个乡巴佬,怎么能成就大事!哪如当今皇帝,虽暴师数万于外,而宴乐击球不曾停止,这才是真正的英明之主。”在保大九年(951),南唐曾出兵灭掉楚国马氏政权,原楚国的将领刘言占据朗州与南唐对抗。至保大十年冯延巳再次任相后,李璟因感到用兵之难,想授任刘言为节度使,以平息湖南的战事,为此征求冯延巳和另一位宰相孙晟的意见。孙晟极称可行,而冯延巳好大喜功,力请增兵。于是李璟派兵欲攻取朗州等地。结果被刘言打得大败,使南唐尽失湖南之地。因此在当年十月,孙晟引咎请求罢相,冯延巳也只好陪着免去相位,然至第二年三月,他又被任命为同平章事。


至中兴元年(958),南唐向后周割地称臣,冯延巳才罢去相位,改任太子太傅。不久,“五鬼”中的陈觉以及后台宋齐丘、同党李征右等或被流放或被赐死,而李璟对他仍待之如初。一次,李璟于内殿设宴,席间以冯延巳词作旧句取笑他说:“‘吹皱一池春水’,关你何事?”冯延巳也用李璟旧作之句相答说:“怎么能如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高妙。”


当时虽然称臣于周,苟安岁月,而君臣仍相谑如此。至建隆元年(960),冯延巳卒。谥号忠肃。


冯延巳的一生在政治上的表现极不光彩,但在词作上颇有成就。他的作品留存下来的有近百首,内容多写男女间的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善于以景见情,对后世词人颇有影响。

冯延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咸宁县志

康熙咸宁县志

清黄家鼎修,陈大经、杨生芝纂。八卷。是志系咸宁知县黄家鼎奉陕西巡抚贾汉复 “徵志之檄”以备“通志采摭”而编纂的,先草成两卷。后又延请邑士陈大经、杨生芝更为修纂,编为八卷。是志修于康熙七年(1668年),同年刻印。卷首列星野图、疆域古迹图、会城图、县署图、庙学图、隋都图、唐三内图等。正文分星舆、建置、田赋、官礼、选举、人物、古迹、杂志、艺文九门,分设九十九目。其中星舆列分野、疆域、形胜、山川、桥渡、渠堰、井泉、景致、水利、风俗、物产十一目。建置列城池、沿革、县署、学校、贡院、书院、社学、坛壝、庙祠、行署、杂署、驿递、仓厂、铺舍、坊第、市镇、兵防、建封十八目。田赋列田亩、粮石、户口、起运、存留、屯田、盐引、学田八目。官礼列官师、名宦、公仪、祀典、乐器、乐考六目。选举列荐辟、进士、举人、贡士、例贡、恩貤、荫叙、吏典、武科九目。人物列乡贤、忠节、武勋、孝义、乡耆、隐逸、寓贤、技术、节烈九目。古迹列城阙、宫殿、苑囿、池亭、名胜、陵墓、寺观、石刻九目。杂志列祥异、仙释、异闻、正讹四目。艺文列诏、玺书、策、制、敕、书、议、奏、封事、疏、诗、赋、策、表、颂、序、碑、记、论、说、铭、题、传、墓志、著述等二十六目。内容丰富,类目详备。记事始于周,止于康熙六年。有康熙七年刻本。

皇清职贡图

皇清职贡图

中国清朝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衣冠状貌图录。又称《清职贡图》。地理杂志。清傅恒等奉撰。 九卷。傅恒,姓富察氏,号春和,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平定金川,征剿缅甸和准噶尔,以功官大学士。初为彰扬清朝功业,八方贡服,于乾隆十六年(1751),诏令有司将外使和国内边疆各族服饰绘图进呈军机处。二十二年汇集,由傅恒等人编撰。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馀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分图系说,共为七卷。告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迨乾隆二十八年[1758年]以后,乃广为续图一卷。每图各绘其男女之状,及其部长属众衣冠之别。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曹颖甫编著,全书约32万字。该书原为二编,其中《伤寒发微》成书于1930年,1931年印行;《金匮发微》著于1928年,因故散佚,1931年重加编注,1936年印行于世。1956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将二书合刊出版。合刊本卷首附门人秦伯未序及蒋维乔先生撰曹颖甫先生传。《伤寒发微》部分注起于太阳病篇,止于痉湿暍病篇,并附丁仲英、沈石顽序及自序。《金匮发微》注始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止于妇人杂病篇,附陆渊雷、许半龙、章次公序。该书乃著者将仲景之书为之实验发挥后而加之详注。有如下特点:①本书为著者数十年临证经验之总结,一字一句都出自心得,与一般汇集前人注释不同;②本书融会仲景全书,本仲景著书之精神,详细分析,不标新立异,亦不泥于一家之偏见;③书中注释各条,不但解析病理,且博引著者多年治验。以为佐证,俾读者知所运用,与徒托空言而无实践者不同;④著者认为内脏解剖当以西说为标准,不应坚执旧说,因此注中间采西说,以阐释中医学理。

养生辨疑诀

养生辨疑诀

养生著作。唐·施肩吾撰。文中明确指出“学道可以长生”,进而说明习练气功应“先须知其本,知其本则末无不通”,本者即“神由形住,形以神调”、精神稳定于形体之内,形体与精神和调。指出练功时应当节食调神定气, “泯思虑”,“任神庐微微”,久久行之则“元气自然遍体”, “外气不入,内气不出,兀然与天地同体”。重视人体元气,强调“精留于身则身生,精施于人则生人”。认为“服饵草木、金石以固其形”,而又不知“草木金石之性,不究四时顺逆之义”的轻率作法,会导致欲求养生延年,反受金石之毒,而“伤和气,远不出中年之内,疾害俱生”,对修练气功又应用药物摄生、防病治病者是有益的告诫。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元杂剧剧本。一作《下高丽敬德不伏老》。简名《功臣宴》或《敬德不伏老》。杨梓撰。末本。考诸唐史,尉迟敬德打李道宗、征高丽事,载于《唐书》本传,杂剧系据史书敷演而成。剧演唐太宗设宴招待开国元勋十大总管,规定功高者首坐。命房玄龄为主宴官,赐之宝剑金牌,如有搅宴者可先斩后奏。皇叔李道宗无功而欲居首坐,且出言不逊。尉迟敬德不伏,一怒之下,打掉道宗两颗门牙。房玄龄责敬德搅宴,欲行大法;亏军师徐茂公等人说情,免死,遣归田里。茂公诸人知敬德有冤,到十里长亭为之饯别。高丽王闻敬德遭贬,乘机遣大将铁肋金牙领兵犯边。唐朝将老兵骄,只得命徐茂公去请敬德出山。敬德心寒,假装风瘫,不肯领旨。茂公看出破绽,教小校冒充高丽兵闯进敬德家索要酒食。敬德不知是计,遂举拳相向。茂公趁机出现,敬德只好答应领兵上阵御敌,果然一鼓而擒铁肋金牙。唐太宗论功行赏,复封敬德为鄂国公。此剧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喜剧。在情节上明显受王实甫《丽春堂》杂剧的影响,但作者在许多地方有新的创造。特别是采集正史并据传说的有关素材塑造了尉迟敬德这样一个正直、鲁莽而富有风趣的将军形象,丰富了元杂剧的人物画廊。第三折演憨直的硬汉子敬德偏偏在神机妙算的军师面前装病弄假,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今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明富春堂刊本,《金貂记》附录本,《世界文库》本。

天台九祖传

天台九祖传

全一卷。南宋沙门士衡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述天台宗九世祖师之传记。九祖即:高祖印度龙树、二祖北齐慧文、三祖南岳慧思、四祖天台智顗、五祖章安灌顶、六祖法华智威、七祖天宫慧威、八祖左溪玄朗、九祖荆溪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