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淲

韩淲
  • 姓名:韩淲
  • 别名:字仲止,号涧泉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上饶(今属江西)
  • 出生日期:1159年
  • 逝世日期:1224年
  • 民族族群:

韩淲(1159年—1224年),字仲止,号涧泉,祖籍雍丘(今河南杞县),寓居上饶(今属江西)。韩元吉子。以父荫入仕,任主簿(赵蕃《寄韩仲止主簿》云:“闻君往会临川葬,我不及前空叹嗟”),为平江府属官,又尝官贵池。庆元六年药局官满,还家。嘉泰元年秋,入吴。未几,辞官归隐上饶,家居二十年。嘉定十七年,“闻时事惊心,得疾而死”(戴复古《哭涧泉韩仲止》、《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淲幼承家学,清高绝俗,人品学问具有根柢。于文章所得颇深,所撰《涧泉日记》,“议论率皆精审”,在宋人说部中堪称卓然杰出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一)。其诗与赵蕃(号章泉)齐名,并称“二泉”,毕身以吟咏为事,存诗二千四百馀首,极为戴复古、方回所称道。戴复古《哭涧泉韩仲止》诗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慷慨商时事,凄凉绝笔篇。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传。”方回《瀛奎律髓》亦有“世言韩涧泉名下固无虚士”之语,称其《风雨中诵潘邠老诗》,“轩豁痛快”,“悲壮激烈”,《雨多极凉冷》写水乡雨后景色,“自然而古峭”(《瀛奎律髓汇评》方回评),《五月十日》,“风格遒上,意境不凡”(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其词反映现实者虽不多,但《贺新郎》云:“天关九虎寻无路。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但目尽、东南风土。”一扫隐逸之气,对昏君佞臣贪图苟安,不惜山河破碎的行径,予以猛烈抨击,可谓淋漓痛快。其著作存《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皆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者。词集曰《涧泉诗馀》,一卷,从《涧泉集》中析出。《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一百九十七首。《全宋诗》卷二七五二至二七七○录其诗十九卷。其文收入《全宋文》卷六六九八。事迹见《涧泉集》、《瀛奎律髓》卷二○。

韩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六帖补

六帖补

二十卷。宋伯喦(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 (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二十类。多摘引宋人的诗句。书中所载的古事多不著出典。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即已如此,本书即因其旧例。有宋刊本,云间陆氏藏仿宋抄本、《四库全书》 本。

学易居笔录

学易居笔录

一卷。元俞镇(生卒年不详)撰。此书为作者阅读经史百家之书,随笔记录之文。全书分条记录,共四十九条。主要杂取经史成语及古人格言。重视儒家学说,颇斥佛学和道学之妄。虽然词意庸腐粗俗,带有乡塾学究习气,仍有可取之处。

求雨

求雨

赵树理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10期。金斗坪村有一座龙王庙。解放前,每逢遭受旱灾,金斗坪的人便集中在庙里跪祷求雨。地主周伯元总是趁机用粮食低价买地。土地改革后,土地回到农民手里。这年夏天又遇上旱灾。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动员大家开渠引水。可是在动工的同时,仍然有八个老农民,在龙王庙敲钟鼓求雨。而且,求雨的人愈来愈多。庙里定出轮班跪香制,连参加开渠的人上下工时也去磕个头。两天之后,开渠遇上石崖,进度很慢,这一来,开渠的人更少了。于长水冥思苦索,想出了架槽的好法子,开渠的劲头又鼓了起来。当渠道通了水之后,庙里求雨的人溜得一个也不剩。作品表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民对封建迷信的斗争和胜利。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标为“通俗小说”。它“不但是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且也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全书共16章,以太行山区的一个村庄的几度变迁,反映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山西农村的阶级斗争。作品涉及了抗战以来山西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张铁锁是作品的主人公,他被以李如珍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害得倾家荡产、流落他乡。后来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和地主斗争,几经曲折,最后终于惩处了李如珍,得到了翻身解放。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势力凶残狠毒的本质,歌颂了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忠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作品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它显示了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作品结构完整,情节跌宕交错。表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评书的特点:朴素、简洁、明快;语言是来自群众的口语而又经过加工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泛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质朴而醇厚,……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此书曾先后被改编为话剧、曲艺等,并译成几国文字流行于国外。

古今书人优劣评

古今书人优劣评

《古今书人优劣评》,或作《书评》、《评书》,旧題梁武帝撰。此编唐以前书俱未引及,始见于宋《淳化阁帖》,隋僧智果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有武帝《评书》 一卷,又《古今书人优劣》一卷,或即是编,故《宋史•艺文志》据以著录,今详核其文,多与袁昂《书评》相同,袁昂于武帝普通四年,奉勑评古今书,今本《书评》后,尚附载原启,知此书非出于武帝。今本中有为袁评所无者若干条,当为后人附益。宋朱长文辑《墨池編》,取两本会而录之,共得三十七人,《书苑菁华》所录二十八人。

十力语要初续

十力语要初续

熊十力《十力语要》的续编。1949 年由香港东升印务局出版。本书包括1947至1949年 作者的部分论文、笔札,以黄艮庸名义与印顺法师论战 的《新论平章儒佛诸大问题之申述》(即后来单独印行 的《申述新论旨要平章儒佛摧惑显宗记》),以及继女熊 仲光学习佛学的笔札《困学记》等。此书特别对《新唯识 论》颇多阐释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