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 姓名:彭子益
- 别名:名承祖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云南大理鹤庆人
- 出生日期:1871年
- 逝世日期:1949年
- 民族族群: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努力,彭子益医术日益精湛,声名远扬,经同学关崇卿引荐,进入清廷太医院担任宫廷医师,得以阅读大量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上一层楼。
辛亥革命后,太医院解散,山西督军阎锡山聘请彭子益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他在山西待了20余年,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其间,他还在多地担任知事、县长等职,并在任灵石县知事时创办绵山中医院亲自临诊。1919年,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成立,彭子益兼任名誉理事、理事及附设学校教员,编讲《医学丛谈》课程。抗战期间,他辗转至南京,后回云南,在省民政厅长丁又秋支持下,举办昆明市中医学特别研究班,培养了400多名医学爱好者,同时筹划设立中医院,后因受邀到重庆和成都国医学校任教,计划未能施行。1942年,因其婿抱病桂林,彭子益前往广西,在桂平、博白、合浦等地讲学数载。1949年,他应越南海防市市长邀请前往应诊,不久后病故,享年78岁。
彭子益的医学理论主要来源于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承袭“一气周流”思想,提出“圆运动”学说。他认为处于宇宙万物升降浮沉循环运动规律中的人身,其经络也如轮辋循行运动。他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
彭子益一生著述颇丰,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唯物论的系统医学》等16部医学著作。其中,《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由十六篇相对独立的文章组成,分为上下两编,曾任中医教材20余年,先后修正三十余次。《唯物论的系统医学》分“生命宇宙篇”“中医原理篇”“经方用法篇”等八个部分。这些著作是中国中医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彭子益在大半生的医疗实践和医学理论探索中,准确把握到中国传统医学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的根本治疗原则,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的系统性思维方法,以及追根溯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为保护和复兴中医,传承古中医学正统,足迹遍及多地,办学讲学,为民众义诊,口传身授,引导学生从事古中医学的临床验证,为中医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云南著名学者方树梅评价他“近代愈加奇形研习,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著”。中国当代中医名家李可称其为张仲景之后第二位中医圣人,尊称其为“彭子”“中医复兴之父”。
彭子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王文成全书[四库本]
明王守仁撰,38 卷。全书编次为语录(传习录》、文录(杂文)、别录、 外集、续编、年谱及世德记,系由钱德洪编辑而成。 王氏创“致良知”说,提倡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其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命题标明,其认为 “心”、 “良知”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书中《传习录》、《大学 问》 为研究其学说的最重要文献。有明正德十三年 (1518) 刊本、嘉靖三年 (1524) 刊本。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洞玄灵宝三师记
原题广成先生刘处静撰。文中称“广成先生刘君“、“仙都刘君处静“等,非是处静口吻。且文中载应夷节解化于乾宁甲寅(894年)而处静已于咸通十四年(873年)解化,更无由笔述20年后之事。卷末曰:“后学弟子吴郡陆甚夷稽首烟霞,直书其事。”卷前序亦曰:“道弟吴兴陆甚夷,已叙道元先生休烈。”是知陆甚夷为本书撰者之一。卷末又曰:“门人广成先生制。”此广成先生当是应夷节弟子杜光庭。记与序皆出自一人。可知序亦出自光庭之手。据序可知,光庭亦实录三师事迹,并为述颂、讴赞,为本书撰者之一。序撰于“唐龙集庚辰”。龙集犹言岁次。光庭生于850年,逝于933年。经岁次庚辰者为860年和920年。前一庚辰,光庭方10岁,难以撰书。该记当撰于后一庚辰,时为后梁贞明六年。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三师为唐道士田虚应、冯惟良和应夷节。
火
叶紫著。作于1935年,是《丰收》的续篇。曹家垄的农民在云普叔“丰收成灾”的教训面前,逐渐觉醒起来,认清了阶级敌人的凶残面目,在党的领导下,捣毁地主庄园,解除反动武装,最后奔向革命根据地雪峰山,参加工农红军。作品中的云普叔经过血和泪的惨痛教训,对地主豪绅产生强烈的憎恨。随着抗租斗争的开展和儿子立秋被捕,他清算了过去的糊涂思想,认清了旧世界“吃人”本质,激发起强烈的反抗情绪。青年一代的农民代表立秋在抗租斗争中进一步成长。他机智老练,富有组织才能,成了农民反抗斗争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当他被何八爷逮捕时,坚强不屈,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以充沛的革命激情歌颂了农民的觉醒和反抗,赞颂了农民运动的伟大气魄和力量,生动地表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
琉香记
半汉半喃诗集,越南女诗人胡春香著,作于古月堂。该诗集共有24首汉字诗和26首字喃诗,内容主要是诗人大胆地抒发了自己对男友们坦率而亲切的情怀。这个诗集,从总的看,创作艺术老练,但风格上与她的字喃诗不那么一致。所以,对于该诗集作者是胡春香之说有的学者仍持不能完全肯定的审慎的态度。尽管如此,胡春香的诗在越南文坛上确实出现过,并且在越南文学史上具有影响。
梅溪词
词集。南宋史达祖撰。一卷。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中年时曾在扬州、荆江、汉水一带充幕僚。屡试不第,生活清贫。嘉泰间,入中书省为堂吏,力主抗金,深受韩侂胄赏识,收为亲信。韩被杀,达祖受黥刑,贬死贫困之中。此集收词一百十二首,前有宁宗嘉泰元年(1201)词人张镃(功甫)序。其词奇秀清逸。艺术上描写细腻,精雕细琢,分析入微。写景尤为细致逼真,于白石、梦富等词家中,亦有一种特殊风韵。有明毛晋刻本、清王鹏运刻本。
阿赖耶识论
废名著,《阿赖耶识论》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黄梅,脱稿则在三十四年秋。本书是一本宗教哲学论著。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作者在本书里说"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

![王文成全书[四库本]](/d/file/books/93f705b1acccbc5221e435dc2a4d32ca.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