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

- 姓名:阎锡山
- 别名:字百川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西五台人
- 出生日期:1883年10月8日
- 逝世日期:1960年5月23日
- 民族族群: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1883年生,山西五台人。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由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先后入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10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回国后,被清政府授予陆军步兵科举人,先后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习、监督,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标统等职。
1911年辛亥革命后,阎锡山任山西都督,长期统治山西。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他被任为参谋。1914年6月,袁世凯改各省都督为将军,阎锡山被任为同武将军,督理山西军务。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各省将军又改称督军,阎锡山亦改称山西督军,並于次年兼任山西省省长。他在山西实行保境安民、简练部伍的政策,並创立村政,推行六政(水利、种树、吞桑、禁烟、女子大脚、男子剪发)三事(种棉、造林、畜牧),使山西一度出现生产的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的局面。北洋政府曾授予山西“模范省”称号。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阎锡山投靠蒋介石集团,将所部八个军十七个师10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 自任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承认他这一职务,並任命他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初,他参加蒋介石的第二期北伐,对奉军作战,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29年3月,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后各届均连任。此外,还先后兼任政务院内政部长、西北边防司令长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和中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职。
阎锡山势力的发展,成为当时最大的实力派军阀之一。他拥有十个军(三十个师)、四个保安纵队(十二个旅)、四个骑兵师、七个炮兵旅。他和冯玉祥、李宗仁等结成反蒋军事联盟,准备倒蒋。1930年4月1日,他在太原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自任总司令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分任副总司令,並联名发表倒蒋通电。 4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免去阎锡山所兼各职,通令拿办,又宣布永远开除其国民党党籍。以阎锡山为首的中原倒蒋战争全面展开。 8月7日,汪精卫在北平主持召开国民党二届中委扩大会议,决定另组“国民政府”,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相反抗, 以阎锡山、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等7人为委员,阎锡山为主席。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出兵山海关,直捣平津。结果,阎锡山、冯玉祥大败。
1931年10月,国民党中央恢复阎锡山的党籍,恢复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职务。1932年2月, 国民政府委任他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公开掌握山西军政大权。1935年4月,授予他为陆军一级上将,不久又委托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支持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2月,他引进蒋介石的中央军阻止中国工农红军组成的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出师前线抗日。在群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的情况下,阎锡山乘机组织“中国青年救国团”、 “建设救国团”等御用社会团体,后来把这些社团合并成“自强救国同志会”,他自任会长。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阎锡山接受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采取“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1936年9月,“自强救国同志会”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发起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 (简称“牺盟会”),阎锡山任会长,並请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帮助领导“牺盟会”的工作,使“牺盟会”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不久, “牺盟会”正式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后来发展成四个纵队,总兵力约50个团,统称“新军”。 “新军”名义上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军队,实际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並接受共产党领导。后来在晋西事变后,“新军”纳入了八路军建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驻山西、绥远两省的所有部队(扬爱源的第六集团军、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汤恩伯的第十三集团军)进行抗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改编为军十八集团军,列入第二战区序列,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挺进华北前线,与国民党部队联合抗日。抗战初期,阎锡山曾驻代县太和岭口指挥对日作战,平型关战斗后,为阻止日军南下,又组织忻口会战,与敌激战23天,给敌以重创。
1937年11月,日军攻占太原后,阎锡山对抗日丧失信心,积极拥护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1939年3月,他召开山西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企图瓦解新军和牺盟会等进步组织。12月,为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他制造晋西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屠杀共产党员和牺盟会进步分子,摧残山西抗日民主政权。此后,他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並暗中与日本侵略者相勾结,但直到抗战结束,他还是维持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1945年5月,在国民党军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不久,被任命为宜川行营主任,辖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等三个战区。后来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窃取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积极参加反人民内战。9月上旬,他集中三个军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长治(古称上党)地区发动大规模进击,企图控制晋东南, 川向共中方面施加压力。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将阎锡山入侵的35000余人全歼。1948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军区部队、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及晋中解放区地方武装等,先后发起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歼灭阎锡山主力部队10万多人,阎锡山于1949年3月29日逃出太原飞往南京。5月,南京解放后,他曾在广州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1949年12月,阎锡山从四川逃往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5月,阎锡山病死于台北。
阎锡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该书是达尔文继《物种起源》后探讨人类起源的一部重要著作。列举了大量生物学中的事实,运用比较胚胎学和生理学知识,证明人与动物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胚胎发育上存在着密切关系,尤其是人与灵长类动物更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一个进化的产物。人类起源于一个“身体多毛的、有尾的四足兽,大概具有树栖的习性”的祖先。考察了人类独特的心理能力及语言、智力关系,发现高等动物同人类的心理能力虽然程度不同,但性质无异,是能够进步的,而人的智力、道德属性的取得和发展同样受制于生物界普遍适用的客观法则即自然选择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性选择在生物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昆虫以及家养动物、栽培植物的研究和比较,讲述了性选择的表现形式和机制,并从探讨人类性选择表现形式入手,得出了人类的生理结构、功能甚至人类的道德都是性选择推动的产物,所以,“生存斗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重要的力量”。人的各种社会本能的出现应归之于自然选择。由此确立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思想。这一思想对基督教神学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达尔文有关人类进化的思想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西方思想界冲破基督教中“人类中心论”的羁绊,使人类重新回归大自然;但另一方面,它也导致达尔文抹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混淆人类进化与动物进化的不同规律,从而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诗的作法
《诗的作法》初版于1931年,原由世界书局出版,以后又多次重版。该书共四章,兼论古今各体诗的作法,分别讲了其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具体写法及诗歌赏读与戒忌等,最后附录有其所见历代诗话的目录。与传统诗话不同,胡怀琛适逢新旧思想、东西学术交融时代,他游走于新旧诗之间,既吸收了传统诗学的一些观点,又放眼世界诗歌文化,在此著作中展现了其通融新旧诗的学力。第一章为“作诗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如何作诗”第三章是“杂论”。实际上他此章只阐述了关于诗的赏鉴、读法和戒忌几点。第四章“旧诗话的目录”
茶解
明代茶书,1卷,罗廪撰。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生平待考。卷首有屠本畯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序,介绍其书内容为:“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艺植高低,四之定其采摘时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凉燥,七之评其点瀹缓急。八之明其水泉甘冽,九之禁其酒果腥秽,十之约其器皿精粗。”序又称其书: “其论,审而确也;其词,简而考也。”核之全书,确有独到见解。正如《茶解·茶论》所述,作者少年时就喜茶,亲自从事茶之栽培、采制、烹饮,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多有创见,非明代杂抄前人论述拼凑成篇的茶书可比。但书中也偶有疏失。如《茶经·禁》载:作者认为茶有真香,不应掺以花果杂物。而误驳蔡襄主张以茉莉等花入茶之论,实际蔡襄力主茶有真香,切不可入龙脑之类,见其《茶录》。以花入香始见于明人,实作者误以钱椿年、顾元庆《茶谱》之说误系于蔡襄,乃张冠李戴,偶误记而已。此书又有龙膺万历壬子(四十年,1612)跋。此书当成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屠本畯序可证。仅有《茶书全集》本,《续说郛》及《古今图书集成》均仅节录数条,且编次错乱。
洞玄灵宝五感文
刘宋陆修静集。述修六斋之法及九斋十二法,并述五感之文。
频吉祥禅师语录
15卷,清 智祥说,德能等编(依驹本印)。卷第一住衡阳云峰佛国禅寺语录,卷第二住衡阳云峰佛国禅寺语录,卷第三住宁州云岩无住禅寺语录,卷第四住宁州云岩无住禅寺语录,卷第五住湖州弁山龙华禅寺语录,卷第六住湖州弁山龙华禅寺语录,卷第七小参晚参,卷第八示众普说,卷第九佛事,卷第十牧麟堂集,卷第十一机缘垂问卷,第十二像赞示语,卷第十三拈古,卷第十四颂古,卷第十五颂古。
翻译名义集
宋姑苏景德寺僧法云编,共二十卷,六十四目。以经典所用之语,分类编列。如系梵语,则释以华言,并详得名之由及其沿革。诚读内典者不可少之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