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

- 姓名:阎锡山
- 别名:字百川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西五台人
- 出生日期:1883年10月8日
- 逝世日期:1960年5月23日
- 民族族群: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1883年生,山西五台人。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由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先后入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10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回国后,被清政府授予陆军步兵科举人,先后担任山西陆军小学教习、监督,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标统等职。
1911年辛亥革命后,阎锡山任山西都督,长期统治山西。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他被任为参谋。1914年6月,袁世凯改各省都督为将军,阎锡山被任为同武将军,督理山西军务。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各省将军又改称督军,阎锡山亦改称山西督军,並于次年兼任山西省省长。他在山西实行保境安民、简练部伍的政策,並创立村政,推行六政(水利、种树、吞桑、禁烟、女子大脚、男子剪发)三事(种棉、造林、畜牧),使山西一度出现生产的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的局面。北洋政府曾授予山西“模范省”称号。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阎锡山投靠蒋介石集团,将所部八个军十七个师10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 自任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承认他这一职务,並任命他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初,他参加蒋介石的第二期北伐,对奉军作战,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29年3月,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后各届均连任。此外,还先后兼任政务院内政部长、西北边防司令长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和中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职。
阎锡山势力的发展,成为当时最大的实力派军阀之一。他拥有十个军(三十个师)、四个保安纵队(十二个旅)、四个骑兵师、七个炮兵旅。他和冯玉祥、李宗仁等结成反蒋军事联盟,准备倒蒋。1930年4月1日,他在太原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自任总司令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分任副总司令,並联名发表倒蒋通电。 4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免去阎锡山所兼各职,通令拿办,又宣布永远开除其国民党党籍。以阎锡山为首的中原倒蒋战争全面展开。 8月7日,汪精卫在北平主持召开国民党二届中委扩大会议,决定另组“国民政府”,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相反抗, 以阎锡山、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等7人为委员,阎锡山为主席。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出兵山海关,直捣平津。结果,阎锡山、冯玉祥大败。
1931年10月,国民党中央恢复阎锡山的党籍,恢复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职务。1932年2月, 国民政府委任他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公开掌握山西军政大权。1935年4月,授予他为陆军一级上将,不久又委托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支持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2月,他引进蒋介石的中央军阻止中国工农红军组成的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出师前线抗日。在群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的情况下,阎锡山乘机组织“中国青年救国团”、 “建设救国团”等御用社会团体,后来把这些社团合并成“自强救国同志会”,他自任会长。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阎锡山接受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采取“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1936年9月,“自强救国同志会”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发起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 (简称“牺盟会”),阎锡山任会长,並请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帮助领导“牺盟会”的工作,使“牺盟会”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不久, “牺盟会”正式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后来发展成四个纵队,总兵力约50个团,统称“新军”。 “新军”名义上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军队,实际上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並接受共产党领导。后来在晋西事变后,“新军”纳入了八路军建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驻山西、绥远两省的所有部队(扬爱源的第六集团军、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汤恩伯的第十三集团军)进行抗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改编为军十八集团军,列入第二战区序列,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挺进华北前线,与国民党部队联合抗日。抗战初期,阎锡山曾驻代县太和岭口指挥对日作战,平型关战斗后,为阻止日军南下,又组织忻口会战,与敌激战23天,给敌以重创。
1937年11月,日军攻占太原后,阎锡山对抗日丧失信心,积极拥护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1939年3月,他召开山西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企图瓦解新军和牺盟会等进步组织。12月,为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他制造晋西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屠杀共产党员和牺盟会进步分子,摧残山西抗日民主政权。此后,他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並暗中与日本侵略者相勾结,但直到抗战结束,他还是维持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1945年5月,在国民党军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不久,被任命为宜川行营主任,辖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等三个战区。后来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窃取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积极参加反人民内战。9月上旬,他集中三个军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长治(古称上党)地区发动大规模进击,企图控制晋东南, 川向共中方面施加压力。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将阎锡山入侵的35000余人全歼。1948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军区部队、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及晋中解放区地方武装等,先后发起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歼灭阎锡山主力部队10万多人,阎锡山于1949年3月29日逃出太原飞往南京。5月,南京解放后,他曾在广州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1949年12月,阎锡山从四川逃往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5月,阎锡山病死于台北。
阎锡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一生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完成于1883年。《一生》通过一个旧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解体,描述了贵族少女约娜由幻想到幻灭的一生。17岁的约娜在修道院寄宿5年后与其父母德沃男爵夫妇来到男爵家位于海滨的白杨山庄住下。约娜一家在这里遇到于连·德·拉马尔子爵。在庄园举行的“约娜”游艇命名仪式上,约娜深深爱上了于连。在于连登门求婚后不久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约娜对于连的粗暴十分反感。科西嘉蜜月归来后,于连对约娜经济上克扣,感情上冷漠,男爵夫妇不能容忍女婿的冷淡而搬到里昂。几个月后,使女罗莎丽突然生下个孩子,于连凶狠地主张把使女同孩子一同赶走。在约娜及男爵夫妇干预下,罗莎丽才留在山庄,她对引诱她的坏男人守口如瓶。一个寒夜,约娜呼唤使女却不见动静,约娜找到于连房间,发现丈夫与使女同床共枕,她发疯般地跑出家门,昏倒在雪地中。几个月后,约娜生下儿子,取名保尔。于连与福尔维勒伯爵的夫人勾搭偷情后,被托尔彪克神父所不容。神父将实情告诉了伯爵后,伯爵追踪而至牧羊人的小屋,将偷情的二人反扣屋内,又将小屋推下深崖。于连死后,约娜由父亲和姨妈陪伴,她将一生都寄托在儿子保尔身上。后来,保尔到外地读中学,他瞒着家人逃课、借高利贷挥霍、与私娼鬼混,伤心至极的约娜又遭父亲、姨妈相继去世,精神防线彻底崩溃。这时罗莎丽及时赶到主人身边,准备与主人长相依伴。庄园财政告急,罗莎丽安排卖掉了男爵家的几座山庄,搬到巴特维村的一所小房子居住。思子心切的约娜到巴黎看望保尔,但保尔避而不见。失望而归的约娜抱怨儿子抛弃了她,孤寂中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不久,保尔与情妇生下个女孩。罗莎丽接回孩子并捎来喜讯:那个妓女已经死亡,保尔就要回家。约娜兴奋不已,高兴地逗着小孙女。罗莎丽在一旁自语:“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交错的场景
中篇小说。作者松本清张。「我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不会,即使死了也不会。」
一切死亡必有冗长的回音,一切记忆不会随时间归零。那些曾经再也寻不回的真相,那些枉死者的憾恨,从未随死亡消散。凶手保有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狂妄以为可以驾驭事实真相,反而为自己制造出不可逃脱的巨大陷阱。一场跨越生死界限的追捕,就此将燃尽的生命之火再度燃起!本该永远长眠的人,以另一种形式演绎生命的回响,决意让隐藏在幕后的凶手无所遁形……悬疑宗师松本清张,用波谲云诡的笔法架设跨越生死界限的交错场景,以冷静而细腻的文字直抵人性黑暗,激起读者刻骨铭心的内心共振。
医略十三篇
内科著作。清蒋宝素撰。十三卷。宝素,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幼承家学,后拜王九峰为师,钻研《内经》、《难经》、《金匮》等医学经典,著《医略》八十七卷。本书为其中“六淫门”,载文十三篇,故名。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每篇一卷,分别对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疟、痢、霍乱等病的辨证治疗作了简要论述,书末附有“人迎辨”、“关格考”两篇。每论一病先引其父《椿田医话》,次录其师《九峰医案》,并广引各家之说,参以己见,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临床参考。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元杂剧剧本。简名《酷寒亭》。杨显之撰。末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剧写孔目郑嵩娶妓女萧娥为妾,萧娥气死郑妻萧县君。郑孔目奉命外出,萧娥与高成通奸并虐待孔前妻的子女。郑孔目回家杀死萧娥,因此被发配沙门岛。郑嵩的义弟宋彬(绿林好汉)闻讯赶到酷寒亭,救了郑嵩,并同往山寨。本剧表现的是后妻虐待前妻子女的传统主题,情节曲折紧凑,语言本色精练,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今存《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
曹野人先生传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枯崖漫录
凡三卷。又作枯崖和尚漫录。宋代僧枯崖圆悟编,度宗咸淳八年(1272 )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撮要补正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等诸传灯录诸尊宿之应机接物、入道机缘、示众法语等,或纪传,或拈赞,或警语,随其见闻而漫录之,并无统一之编列次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