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

张孝祥
  • 姓名:张孝祥
  • 别名:字安国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和州乌江县
  • 出生日期:1132年
  • 逝世日期:1170年
  • 民族族群: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世称于湖先生。父张祁,居和州乌江县,靖康时南渡,一说寄籍芜湖,四明诸志皆以张孝祥生于鄞县,为鄞人。少时即能过目不忘,下笔千言。中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初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后为校书郎,上书高宗,以太庙生芝之事乞求高宗立太子。又擢为尚书里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得汤思退、张浚等赏识,因二人之故,张孝祥在政见上摇摆不定,时主和议,时主恢复。后出知抚州,平江府,皆有政绩。官终显谟阁直学士,早卒。 张孝祥诗词文章在其生前便有“词翰俱美”之称。其《于湖集》传世,宛敏灏著《张孝祥词校笺》一书。 宋陆世良《宣城张氏信谱传》:“公讳孝祥,字安国。学者称为于湖先生。本贯和州乌江县。唐司业张籍七世孙,秘阁修撰、金国通问使邵之从子。父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初年,金人逼和州,随父渡江,居芜湖升仙桥西。” 《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张孝祥传》:“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一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时策问师友渊源,秦埙与曹冠皆力攻程氏专门之学,孝祥独不攻。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曹冠又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先是,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且唱第后,曹泳揖孝祥于殿庭,以请婚为言,孝祥不答,泳憾之。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上郊祀之二日,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故事,殿试第一人,次举始召,孝祥第甫一年得召由此。 “初对,首言乞总揽权纲以尽更化之美。又言:‘官吏忤故相意,并缘文致,有司观望锻炼而成罪,乞令有司即改正。’又言:‘王安石作《日录》,一时政事,美则归己。故相信任之专,非特安石。臣惧其作《时政记》,亦如安石专用己意,乞取已修《日历》详审是正,黜私说以垂无穷。’从之。 “迁校书郎。芝生太庙,孝祥献文曰《原芝》,以大本未立为言。且言:‘芝在仁宗、英宗之室,天意可见,乞早定大计。’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寻为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于是汤思退之客稍稍被逐。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不及。孝宗即位,复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并海囊橐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且靖康以来惟和战两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复言:‘用才之路太狭,乞博采度外之士以备缓急之用。’上嘉之。 “除中书舍人,寻除直学士兼都督府参赞军事。俄兼领建康留守,以言者改除敷文阁待制,留守如旧。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 “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请祠,以疾卒,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年三十八。 “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但渡江初,大议惟和战,张浚主复仇,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门而两持其说,议者惜之。” 宋陈骙《南宋馆阁录》卷八《官联下》:“校书郎,……绍兴以后六十五人,……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人,进士及第,治诗赋。二十七年二月除,二十八年七月为吏部员外郎。正字,……绍兴以后八十二人,……张孝祥,二十六年正月除,二十七年二月为校书郎。” 《宝庆四明志》卷九《先贤事迹下》:“侄孝祥,字安圣,生鄞县方广院之僧房。绍兴二十四年为进士第一,终显谟阁学士。”《光绪鄞县志》卷二十《选举表一》:“光绪二十四年甲戌:张孝祥。” 周葵《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有序》:“左宣教郎、试起居舍人、兼玉牒所检讨官、兼权中书舍人历阳张孝祥书。”注:是序撰于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 注:张孝祥的研究成果颇多,如韩酉山《张孝祥年谱》(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宛新彬《张孝祥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尤其是黄佩玉《张孝祥研究》(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版)一书,从张氏生平、诗词、文章、书法、作品五方面加以介绍,较为全面。另有陈宏铭《张孝祥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潘天英《20世纪以来张孝祥研究》(《文教资料》2012年第12期)。

张孝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黑鞑事略

黑鞑事略

类似于蒙古民族志的游记。宋代彭大雅于1236年后撰写,其同时代人徐霆作疏。书中对当时蒙古地区的气候、水草、牲畜、住居、饮食、盐政、狩猎以及蒙古人的语言文字、风俗礼节、择日行事、占卜禁忌、税务交通、奖赏惩罚、道德法律、战术阵势、婚礼丧葬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注释,合成此书。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萨孟武著,《〈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对中国传统经典小说别开生面的解读。与常规的文学批评迥然不同,作品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行文流丽,引证博引,逻辑分明,能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

医学集成

医学集成

综合类著作。清刘仕廉纂辑。四卷。仕廉字清臣,双流(今属四川)人。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刊于同治十二年(1873)。卷一为医学总论,论及阴阳、脏腑、诊法等中医基本理论问题; 卷二至卷三,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疡诸证; 卷四为医案、十四经脉图、经穴歌等,并附程钟龄医门八法。有同治十二年原刊本,光绪十二年 (1886)益元堂刊本,一九二一年双流刘氏刊行本(有图象),益新书局石印本,题名 《医学指南》。

三家巷

三家巷

欧阳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这是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五卷本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的第一卷。作品以二十年代的革命中心广州为背景,通过三个家庭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映出当时阶级矛盾和阶级力量的消长,组成了一幅广阔而丰富的生活画卷。三家巷中的陈家是买办资产阶级,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是世袭工人。阶级地位对立、经济悬殊,但又是近邻、世亲,关系微妙复杂,这突出地从青年一代身上表现出来。三家的青年男女有友谊,有爱情,革命高潮到来时,他们大都是沙面和省港大罢工参加者,但随着阶级斗争激化就分道扬镳。曾经满嘴豪言壮语的陈文雄、何守仁先后变成了洋奴买办与反动政客。主人公周炳是工人后代,但又有知识分子气味,富于幻想,感情缠绵,沙基惨案中区桃牺牲,他悲痛欲绝;在十分艰险的环境里,丧失警惕,一再给资产阶级小姐陈文婷写信,致使共产党员周金惨遭毒手。后逐步觉醒,在广州起义中表现英勇,起义失败后投入新的战斗。作者在写作技巧上吸取了我国古典小说丰富的艺术经验,并十分重视当地生活风貌的精细描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劝修净土诗

劝修净土诗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三根普被,万类均收。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挽回末法之证,的是奇方。

妙法莲华经纶贯

妙法莲华经纶贯

妙法莲华经者。诸佛究竟之极谈也。原夫释迦牟尼如来。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度众生。无有休息。数数示生。数数示灭。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其成熟。已经成熟者。令得解脱。所有法味。不出藏通别圆等四种。所有化仪。不出顿渐秘密不定等四种。且据此番八相成道。说法四十九年。畧为五时。初坐菩提道场。为大根众生说大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