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卿

赵长卿
  • 姓名:赵长卿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居南丰(今属江西)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赵长卿,宋代词人。自号仙源居士。宋朝宗室,居南丰(今属江西)。虽贵为王孙,然因“功名冷落”,意常不平,尝谓:“最难忘、通经好学沉沦。况是读书万卷,辜负他、此志难伸。”(〔满庭芳〕)又称:“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青玉案〕)其抑郁情怀可见。既然壮志难酬,他便在花红柳绿的自然风物中打发时光,因此,其词中咏花之作特多,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摹出节候的转换给自然界带来的微妙的变化。如“荼䕷飘暖雪,荷叶媚晴天”(〔临江仙〕《暮春》),“春到垂杨,嫩黄染就金丝软”(〔点绛唇〕《早春》),“落红铺地,枝上堆浓翠”(〔点绛唇〕《春雨》),“朝来绿涨水平桥,添清景、疏韵上芭蕉”(〔小重山〕《积雨》),“一船霜夜月,两岸荻花风”(〔临江仙〕),“霜结凝寒夜,星辉识晓晴”(〔南歌子〕)等。其笔下景物,多被人格化,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如写荼䕷。“洗尽铅华不著妆,一般真色自生香。飘飘何处凌波女,故故相迎马上郎”(〔鹧鸪天〕),写杨花:“晚风扶起处,雪轻盈,扑人点点细无声。谁能惜,撩乱满江城。”(〔小重山〕),写风雨:“江城向晚,被西风揉碎,一天细雨”(〔念奴娇〕)。赵长卿描写行旅生活的词作,如〔菩萨蛮〕《秋老江行》、〔菩萨蛮〕《霜天旅思》等,往往以空阔淡远之景,烘托羁旅他乡之情,亦别见特色。正如前人所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四库全书总目》))或仿李清照词,采俚俗口语入词,为俳休。此类作品,所占数量不甚多,与散曲近似。

赵长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画鉴

画鉴

一名 《古今画鉴》、《画吟》, 中国画鉴评著作。据《四库提要考证》,作于 元文宗天历元年 (1328),序云: “采真子妙 于考古,在京师时,与今鉴书博士柯君敬仲 论画,遂著此书。用意精到,悉有据依,惜 乎尚多疏略,乃为删补,编次成帙,名曰 《画鉴》。” 元代汤垕 (厚) 著。汤垕 (约13 世纪末至14世纪前期),字君载,号采真子, 山阳 (今江苏淮安) 人。妙于鉴古和书画欣 赏,对书画见多识广,17、8岁时就 “见图 画爱玩不去手”,所著 《画论》、《画鉴》,就 是他对平生所见书画的鉴别经验的总结。该 书论述分为吴 (三国) 画、晋画、六朝画、 唐画、五代画、宋画、元画等,从曹不兴始, 至龚开、陈琳,评论画迹,划分画派,分析 技法特点,鉴别真伪优劣,体例类似米芾 《画史》。行文有条不紊,持论代表了元代绘 画审美倾向。他不但论述历代画家并也论及 外国画。所记均本人所见各家画迹,述各家 善长、画法特点及其画的内容,辨其真伪, 所议颇为精到,但此书并不以考证见长,而 多偏于笔墨气韵之间,也是一部颇为重要的 著录书。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 认为本书 “深切著名,又多从画法立论,尤得要领。” 后附 《杂论》 (一作 《画论》) 一卷,有二十 三则,略述鉴赏收藏等问题。

伤寒论宗印

伤寒论宗印

伤寒论著作。清张志聪撰。八卷。志聪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已著录。张氏认为:能医伤寒则可医诸病。遂潜心研究十余年,对仲景之文加以分析注释,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内容为辨脉法、平脉法、辨痉湿暍脉证、辨六经脉证、辨霍乱、辨阴阳易、瘥后劳复、辨不汗与可汗、辨不可吐与可吐、辨不可下与可下等,后附伤寒例。书中每篇先录仲景原文,多以内经理论加以注释,间有按语,概言其要。后附仲景原方,并有方解,对药物作用说明较详。论述详尽,但多以经解经。对经典著作,过分推崇,反映张氏浓厚的尊经思想。有康熙二年武林张志聪手抄本(典藏中国医学科学院),康熙间刻本。

行军掉队记

行军掉队记

掉队以后,我们,一共是五个人,在这荒山中已经走了四个整天了。我们的心中,谁都怀着一种莫大的恐怖。本来,依我们的计划,每天应该多走三十里路,预料至多在这四天之内,一定要追上我们的部队的。但是,我们毕竟是打了折扣,四天过了还没有追上一半路程。彷徨,焦灼……各种各色的感慨的因子,一齐麇集在我们的心头。五个人中间,只有我一个人有一枝手枪——一枝土式的六子连——其余的四个人,差不多都只靠着我这枝东西保护。

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

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一字真言有二,三字真言有一,五字真言有五,六字真言有六。加持灌顶瓶真言。菩提庄严成就真言。大圣曼殊室利菩萨赞叹。并有梵字,前后无文。

金刚经解义

金刚经解义

亦称《金刚经注解》、《金刚经解》,或称《金刚经口诀》、《六祖口诀》等。佛典注疏。唐慧能述。二卷。唐慧能解义并序,宋罗适后序,清汤翼圣跋,周克顺跋,又云金刚经注解,又云金刚经口诀,又云六祖解义,又云六祖口诀。本藏九二套重出口诀,只录罗序前半。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依梁昭明太子分目,随经文开为三十二分,自“法会因由分”至“应化非真分”。清顺治十年(1653)及康熙六年(1667)均有重刻本。

小诵经

小诵经

小诵经本经位于《巴利经藏.小部》的最前面,是最为简短的佛陀教化集录,也可称之为“小读本”。最适于新入道者学习,为精要文及佛教仪式的礼赞文。此经由《三归文》、《十戒文》、《三十二身分》、《问沙弥文》、《吉祥经》、《三宝经》、《户外经》、《伏藏经》、《慈悲经》,这九个部份组成的,最初之四部份,为甚简要的一行诗诵文,因此,本经被名为《小诵经》。而后之五部份有修多罗(经文),其中第五、第六、第九之三经,也存于《小部.经集》之中。第七《户外经》,则出于《饿鬼事经》。整部《小诵经》于斯里兰卡国甚受尊重,现为斯里兰卡佛教徒之仪式及生活,长久以来所采用而不可或缺。除第七、第八之两经外,其他七经为佛教徒保护式所念诵,譬如新建家屋、婚嫁,或死亡、生病等一切机会,读诵为降魔、祈福之类。北传佛教的汉译中,无相当于《小诵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