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元

胡薇元
  • 姓名:胡薇元
  • 别名:字孝博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0
  • 逝世日期:1920?
  • 民族族群:

胡薇元(1850—1920?),,字孝博,号诗舲(又作诗林)、壶庵,别署玉津居士、百梅亭长、七十二峰隐者等。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寄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光绪三年(1877)进士。出为广西天河令,改官四川西昌,调涪州牧,寻知兴安府。未几,迁陕西凤翔同知,擢京兆。民国后,成为清室遗老。卒于1920年以后。与同里陈亘过从甚密。工诗文,擅词曲。陈亘谓其撰述宏富,“已刊未刊者,美不胜收。而尤嗜其《壶庵五种曲》,以为近世宿儒一乡孤秀,幽径偶辟倏焉已”(《壶庵五种曲·跋》)。著有《铁笛词》一卷、《天云楼词》一卷、《天倪阁词》一卷、《岁居词话》一卷、《壶庵论曲》一卷、《壶庵五种曲》(含南曲杂剧《鹊华秋》、《青霞梦》、《樊川梦》与北曲散套《翻书图》、《壶中乐》)、《定揅经馆诗》、《授经室文》、《衡门词公法导源》、《古易求遐考》、《三礼雅言》等。其著作合刻为《玉津阁集》。生平事迹见《玉津阁集》。

胡薇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复古编

复古编

辨正文字的字书。宋代张有撰。凡二卷。张有,字谦中,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汉字自篆而隶,形体大变,讹异叠出,张氏欲以《说文》小篆形体矫正通行文字之误,故名其书为《复古编》。共收三千馀字,按四声编排。说解援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分正、俗、通三体之例,正体用篆书,列为字头,别体、俗体均附载于注文之中。卷末附辨证六篇,为联绵、形声相类、形相类、声相类、笔迹小异、上正下讹,俱分组厘析各字细微差别。对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顾汉字发展大势而一意复古,是其局限。况其所谓“古”,仅止小篆而已,小篆较商周文字已多讹变,以小篆证今字,有时未免以讹证讹。元人曹本又撰《续复古编》四卷,收六千四十九字。张书版本较多,今存最早者为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曹书有光绪十二年(1886)归安姚氏咫进斋叚皕宋景元钞本。

金箓资度早午晚朝仪

金箓资度早午晚朝仪

玉箓资度早午晚朝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大乘妙林经

大乘妙林经

简称《妙林经》, 亦名《习胜经》。道教书名。三卷。此经依托元始天尊与诸真人论道,记其言论,分为十品,每品前为论说,末为偈文(第七《众真说法品》无偈文),偈文概述论说要旨。全经主旨在阐述大乘妙义,认为一切众生,心性本清净空寂,由于迷惑,乃生烦恼。道教借来指超度众生之义。《无上大乘要诀妙经》:“惟愍众生,无所哀求,静定存思而自娱乐,便得安稳,无为快乐。若有众生,闻法信受,勤修炼时,求一切智,愍伤众生,度脱一切,是名大乘。”

四书通

四书通

元胡炳文(字仲虎)撰。二十七卷。此书以为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阐发朱熹之论,偶有相反之说。因而重为著作,附加己说,作为此书。对朱子以前之说都排斥不取,只取赵、吴两书中的十四家说,又增入四十五家之说。论辨所重不在于是否合于经义,而在以是否合乎注解之意解之意来判定是非。包括《大学通》一卷,《中庸通》三卷,《论语通》十卷,《孟子通》十四卷。自言于朱子所注《四书》,用力尤深。因感饶鲁从事朱学,而为说多与朱子牴牾,为深正其非,作《四书通》,“惧乎读者得其辞而未通其意也”。作者认为: 《六经》是天地,《四书》是行天之日月,也是朱子平生精力之所萃,而孔、孟之心所寄也。学者未曲畅旁通,未易谓之知味;非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未易谓之穷理。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佛典注疏。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彭际清撰。一卷,净土三经论第二。出彭居士法集,见新编续藏。是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的注释书。全书略开四分:题名、叙分、正宗分、流通分。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一卷,唐义净译。明功德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