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正

- 姓名:杨炎正
- 别名:字济翁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 出生日期:1145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族弟,有诗赠之云:“此客非常客,诗人太逼人。黄初那足过,子建巧能亲。”(《和济翁弟惠诗二首》)又云:“政愁独酌无佳客,家里诗人忽扣门。”(《走笔送济翁弟过浙东谒丘宗卿》)年五十二始登庆元二年进士第(《万历吉安府志》卷五),初为宁远簿,为丞相京镗所知(《诚斋诗话》)。五年,除吏部架阁,未上即被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七)。嘉定初,改大理司直。三年,出知藤州。七年罢。后以事戍琼州,十年始北归。《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其《西樵语业》一卷,误“炎正”为“炎止”,毛晋初刻《唐宋六十名家词》遂误以“杨炎”为姓名,以“止济翁”为别号。著有《西樵语业》传世,毛晋跋谓其:“俊逸可喜,不作妖艳情态,虽非词家能品,其品之闲闲,可想见云。”存词仅三十馀首,而与辛弃疾酬唱之作即有六首,其纵横排奡之气虽不逮辛,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故与稼轩一时投契,交谊颇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如《水调歌头·登多景楼》过片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辛弃疾即次其韵,有“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之句。又《洞仙歌·寿稼轩》下片云:“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与韩元吉《水龙吟·寿辛侍郎》中“使君莫袖平戎手”句勖勉之意相同,皆不犯寿词庸俗迂诞之病。其词工于练字练句,如《诉衷情》云:“露珠点点欲团霜,分冷与纱窗。”《生查子》云:“人好欺花色。”(《雨村词话》卷二)也有“婉曲而近沉著,新颖而不穿凿”者,如《蝶恋花·别范南伯》(《蕙风词话》卷二)。《西樵语业》有毛戾校辑汲古阁本,《全宋词》据以校补,收入第三册。其诗收入《全宋诗》卷二六四九。事迹见《诚斋诗话》、《宋诗纪事》卷五七、《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杨炎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读易大旨[标点本]
清孙奇逢撰。五卷。《孙夏峰全集》本。此书系孙氏入清后流寓河南时所作,其意主于阐发义理,推戒人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自序》云:至苏门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见之所及,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字作解,故曰《大旨》。其门人耿极为之校订。末附‘兼山堂问答’及与三无道人李崶论《易》之语,别为一卷。崶,雄县人,奇逢所从学《易》者也。后奇逢曾孙用正复取其论《易》之语散见他著述者五条,汇冠卷首,题曰《义例》。《跋》称:原本序文、凡例皆阙,故以是补亡。案奇逢说《易》,不显攻图书,亦无一字及图书。大意发明义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凡所训释,皆先列己说。后附旧训。其平生之学,主于实用,故所言皆关法戒,有足取焉。”
福贵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福贵》叙述了一个破产后迷入下流社会的青年农民的经历和遭遇。福贵本是个正派青年,庄稼活“各路精通,一个人能抵一个半”,又是民间戏班中的好角色。只因娶亲和安葬母亲,他借了地主王老万30块钱,被迫到王家做长工抵债,但是,所欠的债还是一年比一年多,到第四年,连本带利滚到了90多块钱,最后他的四亩地和三间草房也被地主盘剥去了。福贵成了游民无产者,到处流浪,并沾染了赌博和偷盗的不良习气。然而,他那时挣了钱,还要拿回来补助家庭,赌输了,绝不回家剥削妻子。后来王老万借口他当吹鼓手玷污了本族的清白,要把他“打死”、“活埋”,逼得他背井离乡,逃亡在外七八年。后来这个地区成了根据地,抗日政府组织改造流氓、懒汉、小偷,福贵被组织到难民组开荒,获得了新生。不久,他回到家乡,找区干部和农会主席诉说自己的经历,在群众会上,他控诉了王老万对他的剥削和迫害,说明自己背上坏名声完全是地主阶级和旧社会所逼迫的结果。作者在《对〈金锁〉问题的再检讨》一文中写道,“我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作农村工作的人怎样对待破产后流入下流社会那一层人的问题。这一层人在有些经过土改的村子还是被歧视的”,“我写《福贵》那时候,就专为解决这个问题”。
荆南倡和诗集
一卷。元周砥、马治同撰。周砥字履道,江苏无锡人。马治字孝常,江苏宜兴人。二人事迹皆附载于明史文苑传中陶宗仪传末。至正间,周砥遭乱,客居马治家;马治馆周砥于宜兴荆溪之南,随事唱和,积诗一卷,各录一帙而怀其一。同时遂昌郑元祐为之序,二人亦自有序。其后,周砥从张士诚死于兵事,而马治入明为内邱县知县,迁建昌府知府。马治与高启友善,遂以此集手录本付之,几经辗转,增益了高启后序及徐贲题志,经李应祯,张弼校正付梓。集后附录数首,皆周砥在荆南前后所作,及马治赋周砥哀词、与其追和之诗。周砥以吟咏擅长,与顾仲英往来,《玉山雅集》、《玉山纪游》诸编中多载所作,格调皆极谐宛。而其与马治荆南唱和之时,正值元末丧乱之际,感时伤事,尤情致缠绵。马治诗稍逊周砥,亦隽句络绎,工力差能相抵。二人均无全集行世。《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编者人隔两朝,无时代可归,而以周砥为主,将此书缀于元人之末;且认为周砥断断不可编于明,一则囿于封建观念,一则囿于体例所限。此书有四库本。
词苑萃编
清代词话专集。24卷。冯金伯辑录。此书专辑词家的掌故佚闻,以及后人的辨证品评等言论。作者在自序中曾谈到,前此同类书籍有徐釚的《词苑丛谈》,但“惜其序次错综”,又惜其引用前人著述时不注出处,为了补偏救弊,才又重编《词苑萃编》以行世。 自称“比原书删者十之一,增者已十之三四矣”。原来《词苑丛谈》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证、谐谑、外编7部,冯金伯又增加旨趣、指摘两部,改外编为余编,以记载其他各类“难于附丽及可附丽而偶尔失载者”。全书编次井然,引文必注出处和著者姓氏,又加上取材丰富广博,遂成为研究古代词学的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词苑萃编》编成于羁旅之中,所以冯金伯虽将《词苑丛谈》细为整理,但并没有详尽地订正原书文字的失误,所补增的材料也无暇细加考校,因此,个别文字仍有讹误,也有剪裁旧籍随意删节的地方。此书于清代嘉庆年间刊刻行世。近人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即此本编入。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是南齐重要文学家王融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的用典遵循着严密的次序, 手法繁复而多变, 构筑起一种富于建筑美感的多层文学形态。
奉天靖难记
《奉天靖难记》是一本浙江汪启淑的家藏本,以记录作为载体。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懿文太子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