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 醉翁琴趣外篇

    醉翁琴趣外篇

    《作者:欧阳修一作《琴趣外篇》。词别集。6卷。欧阳修著。欧词收入其合集《欧阳文忠公集》者有《近体乐府》3卷,共194首,其中颇杂有他人之作。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有宋刊上下卷本。又有南宋闽刻6卷本,南京图书馆藏后三卷残本,另有清初影宋钞本,近人吴昌绶即据以刊入《景印宋金元明词四十种》,较为常见,较《近体乐府》多出66首,然也间杂冯延巳、晏殊、张先诸人词作。据南宋《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欧词在宋代又结集为《六一词》1卷,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4卷本。明代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收《六一词》4卷,附《乐语》1卷;毛晋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则并作1卷,为《六一词》常见善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皆据以翻刻刊印。唐圭璋《全宋词》本,共收词240首。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黄畲的《欧阳修词笺》、中国书店2001年出版丘少华的《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对欧词作了笺释评注。

  • 梅花喜神谱

    梅花喜神谱

    《作者:宋伯仁木版画集。宋代宋伯仁编绘,刻工姓名不详。原刻于南宋嘉熙二年 (1238年) ; 后有景定二年 (1261年) 刊本。共分上下两卷,书为画梅花蓓蕾以至就实的各个程序。卷上计分蓓蕾四枝、小蕊一十六枝,大蕊八枝、欲开八枝、大开十四枝。卷下计烂熳二十八枝,欲谢一十六枝、就实六枝等一百个花品。每画梅花一态,即配以诗。作者以粗壮的笔毫,作了对梅花次第开放的描写,刀刻浑沦质朴,雕版精工。编绘者宋伯仁在画谱前作序文: “余于花放之时,满口清霜,满肩寒月,不厌细徘徊于竹篱茅屋边。嗅蕊吹英,捋香嚼粉,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其态冷冷然清奇俊古。……余干是与其自甲而芳,由荣而悴,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久而删其具体而微者,止留一百品。各其所肖,并题以古律,以梅花谱之……。” 足见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体验,并加以意匠剪裁而创作。

  • 北宋词境浅说

    北宋词境浅说

    《作者:俞陛云本书曾为俞陛云旧作《宋词选释》的一部分,共收宋词三十五家、二百八十一首,基本涵盖了北宋时期的重要词人、词作。作者对书中所选词作不仅加以笺释,而且剖析层次脉络,指出其关键和精警所在,兼及词人逸事,考证故实,有时还参引前人评介,其高卓精深的词学造诣和鉴赏力在仿佛信口道来的“循文申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作者:辛弃疾收入了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传世名作数十篇,每首诗作均有详细的注释,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诗的内涵。该书收集量大,充分显示了辛弃疾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对全面了解辛弃疾的诗风及当时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苏轼诗词选

    苏轼诗词选

    《作者:陈迩冬苏轼学博才高,极具灵心慧眼,对人生持超旷的态度,其诗纵意所如,触处生春,多发妙理新意,是古今中外最喜爱的宋代诗人。《苏轼诗词选》精选苏诗词,加以精炼注释,参酌采用旧注的成果,择善而从,对旧注的错误也有所驳正。注释文字活泼,并常结合“谈艺”,言简意赅,时有新见,对读者很有启发。

  • 梅尧臣诗选

    梅尧臣诗选

    《作者:朱东润宋诗别集。1册。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此书是朱东润整理研究梅尧臣著作的系列成果之一。书首有朱氏所作序1篇,对梅尧臣生平家世、政治态度、文学成就、艺术风格以及梅氏著作的版本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全书共选诗420余首,在编排上以年代为序。梅尧臣的选集,最初只有北宋元符二年(1099)宋绩臣的《梅圣俞外集》10卷(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南宋时有《梅圣俞别集》,陆游称其中收“宛陵先生遗诗及文若干首”,这两种收集遗著的选本,都已失传。朱氏的选本,是在全面整理研究梅氏著作的基础上,从梅尧臣的《宛陵集》(60卷)中精选一部分最能代表梅氏文学主张以及艺术风格的佳作,如《鲁山山行》、《腊日雪》、《江上遇雷雨》、《重过瓜步山》等名篇。也选录了梅氏同情人民,关怀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杰作,如《田家》、《陶者》、《汝坟贫女》、《田家语》等。朱东润在选录梅氏悼亡之作《书哀》、《悼亡三首》、《梦睹》的同时,也选了他的《一日曲》、《花娘歌》;在选录梅氏佳作名篇的同时,也选录了如《扪虱得蚤》之类不忌俗恶的作品,使读者能对梅氏诗歌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诗后的注释中,不但注释字句,而且为作品系年,时而引用前人评论,并附有己见。

  • 东坡乐府笺

    东坡乐府笺

    《作者:龙榆生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当今研读苏词不可或缺的文本。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引次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本,重新整理,读者极便检索。相信它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 苏门四学士词

    苏门四学士词

    《作者:龙榆生龙榆生先生校点《苏门四学士词》,分《淮海居士长短句》、《豫章黄先生词》、《晁氏琴趣外篇》、《柯山词》,前二种各一册,后二种合一册,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淮海居士长短句》7月出版,《豫章黄先生词》、《晁氏琴趣外篇附柯山词》8月出版)。全集即用中华书局本作底本。龙先生校点《樵歌》,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1月出版,作者署名“龙元亮”。全集即用文学古籍刊行社本作底本。

  • 陆游选集

    陆游选集

    《作者:陆游陆游是南宋最著名的诗人,兼擅各体,近体诗“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古体诗“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评语),词作又有“激昂感慨”“飘逸高妙”“流丽绵密”诸种风貌(《后村诗话》评语)。本书精选诗词268首、文46篇,每篇有准确简明的注释、精练独到的笺评,书末附《陆游简历》,甚便读者参阅。

  • 秦观词集

    秦观词集

    《作者:秦观词集,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张炎《词源》评其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本书备搜秦观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 李清照词集

    李清照词集

    《作者:李清照作者是(宋)李清照。本书主要为收集李清照诗人的精选优秀作品。北宋是一个文化相当成熟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上层土大夫阶层,“为了得到政治权力、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文化传统,并能参与和分享时代思潮及其格调。而宋代理想的上层阶级的妻子不仅简单地献身于丈夫的家庭,她还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文学天才和人际关系中高超的技巧,使她可以保持家庭的繁荣昌盛。

  • 晦庵词

    晦庵词

    《作者:朱熹南宋朱熹(1130—1200)撰。一卷。熹有《诗集传》已著录。此集收词十八首。作者为一代理学大师,词作难免有理学气。《水调歌头》有句云:“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只有议论,少生活描写,喜隐含哲理,而无生活情绪。《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上片似写生活,实重在“身心无累久轻安”之哲理,下片纯议论,臧否白居易与孟郊,称赞杜工部。朱氏之词为一代哲人之词,非红牙檀板之歌。有《宋元名家词》本。

  • 东山词

    东山词

    《作者:贺铸一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词别集。北宋贺铸(1052—1125)撰。二卷。铸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为人豪侠尚气。早岁曾任武职,后转文官。哲宗时曾官泗州(今安徽泗县)等处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自号庆湖遗老。诗文词俱出色,受李商隐、温庭筠影响较深。著有《庆湖遗老集》。贺铸原有词五百首,称《东山词》,叶梦得《贺铸传》称《东山乐府》。今存残宋本仅上卷,收词一百又八首。清人诸版本均据此本。《彊村丛书》复收鲍廷博钞本《贺方回词》二卷,收词一百四十三首。与残宋本合计共二百余首 得贺词之半数。残宋本阙字甚多,无从校补。其词深受苏(轼)门文人张耒称赞,耒《东山词序》云:“方回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贺词颇受人推重,部分作品写春花秋月之类闲愁。部分思妇词、弃妇词有一定社会意义。怀古、言志之作,豪放之气,逼近苏轼;写景、咏物多有独到之处。其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人皆服其工,士大夫因之呼曰“贺梅子”。有《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残一卷;《彊村丛书》本《四印斋所刻词》收“《东山寓声乐府》一卷”,系从毛晋钞本录出,补《小梅花》一调,收词一百六十九首。

  • 黄山谷诗话

    黄山谷诗话

    《作者:黄庭坚 诗话辑集。宋黄庭坚撰,佚名辑。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卷数不详。惟蔡梦弼《草堂诗话》称引有“山谷黄鲁直《诗话》”之说。郭绍虞“疑时人纂辑为之,非出山谷自著,今其书亦无传本”(《宋诗话考》)。黄庭坚论诗之语甚多,《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竹庄诗话》、《诗人玉屑》均多所称引,然皆无《黄山谷诗话》之目。《中国历代诗话选》(王大鹏等编选)乃据上述各书辑选二十七条,题作《黄山谷诗话》,实已非原书。

  • 周邦彦词集

    周邦彦词集

    《作者:周邦彦作者(宋)周邦彦。该书备搜清真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清真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周邦彦被誉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其词音律精整,词法讲究,铺述瞻丽,文辞典雅。其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后世词家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陆游词集

    陆游词集

    《作者:陆游陆游诗作今存九千多首,蔚为大观,其词作量虽远不如诗作巨大,但成就和影响却也很大。前人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超爽处似辛弃疾。本书备搜陆游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还加以简单的注释,此外更有词学泰斗夏承焘先生的导读和编年,为读者欣赏和研究陆游的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 欧阳修词集

    欧阳修词集

    《作者:欧阳修北宋著名诗文大家欧阳修在词的创作上亦有极高地位,且风格与其诗文大异其趣,他的《六一词》与晚唐五代词风一脉相承,对后世词人有一定影响。本书备搜欧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六一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 苏轼词集

    苏轼词集

    《作者:苏轼词集,苏轼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以卓越的天才、广博的学识、开朗的胸襟,写出了大量辉煌的诗、文、词,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真实经历和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本书备搜苏轼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系年,为读者欣赏苏轼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 辛弃疾词集

    辛弃疾词集

    《作者:辛弃疾宋代词集,作者辛弃疾。五卷,补遗一卷,该书收录了辛弃疾的《汉宫春》、《满江红》、《水调歌头》等词。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 姜夔词集

    姜夔词集

    《作者:姜夔词集,姜夔著。本书备搜姜夔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在南宋词坛上,姜夔“雅词”一脉,风格迥异于易安之婉约、稼轩之豪放,独有“清空”、“骚雅”之韵,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姜夔一生清贫,未入仕途。他天生一副傲骨,从不趋炎势、随波逐流,其词作在同时代的江湖文人群体中秀然杰出,表现出一种清劲脱俗的格调。王国维评价姜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大全

中世纪奥卡姆的威廉著。1408年出版。从极端唯名论立场论述逻辑学。认为科学起源于个别物,但它却说明一般事物,即以一般概念来说明个别事物。把科学分为实在科学和唯理科学两类。实在科学以一般概念代替个别事物,而唯理科学则以一般概念代替别的一般概念和术语。认为逻辑学是一门唯理科学,它研究概念组合的方式方法,逻辑不是指示和代替某一事物,而是一种语言科学和记号系统,词项可以非意指地用为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名称,或者用为它们作为实例的口头或书面词语的名称。当词语非意指地用为词语名称时,它们具有实质指代;当非意指地用以称谓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时,它们是作为简单指代而使用。在推论方面,对析取命题与合取命题的对偶关系作了论述,还提出一些其他命题逻辑的原理和模态命题及其推理的理论。认为归纳法是指具有相似性质的个体以相似方式作用或反作用于相似的情况。着重说明逻辑是概念的概念,记号的记号,它制定一些规则,以确定记号之间的关系,使记号从知识的工具变成知识的客体,从而陷于逻辑形式的推演。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长篇小说。是他有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第一部。小说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1864年,“邓肯号”游船船主爱德华·格里纳凡爵士偶然得到一份已被海水浸蚀的文件,从中得知了两年前失踪的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格里纳凡爵士决定组织一队人去寻找格兰特船长,其中有他的夫人海伦、海伦的表兄麦克那布斯少校、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特,以及地理学家巴加内尔。他们到达南美西海岸,没有发现什么线索。“邓肯号”在澳洲海岸还遇到了飓风,后来他们找到格兰特船长的舵手艾尔通。艾尔通给他们做向导,带他们去格兰特船长当年失事的海岸。艾尔通其实是正被追捕的逃犯乔斯,他盗走文件后逃跑。格里纳凡等人在新西兰海岸又被毛利人俘获,后来利用毛利人的迷信逃了出来。他们抓住乔斯,准备把他放逐到一个荒岛上,没想到在那里找到了格兰特船长,胜利地返回苏格兰。

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著。与作者另一本《现代中国文学史》并称双璧。采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和理论范畴,熔裁己见,并出之以雅炼优美的文言。此与民初整理传统文化较为普遍的“以西律中”大异其趣,从而构建了与中国学术传统相吻合的文学史模式。共六编,为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近古文学上、近古文学下、近代文学。作者文体意识强烈,对作家作品注重整体性把握,具体评述与辨析均切中肯綮,加之文辞古雅,一代名家深厚的学养和文字功力尽见于此书,全面勾画中国文学史,就作家所处时代环境、政治思潮、社会思想等状况,着重考察历代文学的利病得失及其历史根源,揭示其发展规律。

杂病源流犀烛

内科著作。清沈金鳌(1717—1767) 撰。三十卷。金鳌有 《沈氏尊生书》已著录。本书为《沈氏尊生书》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无论何因,而病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均为杂病,故著此书。博采 《内经》、《难经》、《甲乙经》 及历代诸名医之精华,参以己见,分证述其源流,详辨证,明治法,变杂乱为明晰,故名。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 (1773)。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分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等六门,每门详列若干病证,每病均设“源流”一篇,以述病证原委,说明脏腑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每病脉、因、证、治悉俱,理、法、方、药契合,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使“表里不相蒙,寒热不相混,虚实不相淆,阴阳不相蔽”。除介绍方治外,还附有养生导引之术。全书所论源流清晰,分类明细,辨证论理精到,在杂病著作中颇有影响。对研究中医理论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图书集成印书局《沈氏尊生书》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红绫枕

《红绫枕》连载于1926 年北京的《小小日报》(作者时年17岁),后由报社印行成单行本。该文连载时署名霄羽,出版时署名王霄羽,封面上印有“惨情小说”字样。因《红绫枕》中有鲁克探案内容,故亦可将其归入侦探小说系列。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

诗经学专著。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一说字少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是“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说,于名物训诂最为详悉,而篇内微旨,词外寄托,或有未贯,乃作此书以补之,故以续记为名,实则自述己意,非尽墨守祖谦之说”。此书与吕书颇有不同,其解说每与《诗序》相违。如《召南·驺虞》,吕书据《诗序》释为“《鹊巢》之应”,戴溪则云:“草方萌芽,遂以蒐田无蹂践之患,田有五豝,一发遽止”,视为国人所作歌咏狩猎的诗。《小雅·鹿鸣》,戴溪定为“燕嘉宾之歌也”,并且明白指出“诗辞止言嘉宾,序诗者增言群臣”,不遵序说。该书不录诗文,但述篇义,与吕书在诗篇之前,首列《诗序》,每章之后,分列诸家之说之体例迥异。戴氏说诗常有可取之见。如谓《唐风·葛生》为“妇人思其君子也……此新婚之别,古之所以为叹也”;《小雅·白驹》为“诗人惜贤者之去而冀其复至也”;所言皆平实简易,每得诗旨。再如《周南·芣苢》之诗,谓“采采芣苢,凡六言之,采取收拾,执衽襭裾,其同辈相乐,一时嬉戏尚可想也”,黄震《日钞》极其赞赏,谓所言“得其气象”。凡此,皆吕书所不及。此书清初未见传本,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其佚文,谓已得十之七八,其原序总纲则已无从补录。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墨海金壶》本、《经苑》本、《十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百部丛书集成》本。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佳。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