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欧阳修
  • 姓名:欧阳修
  • 别名:字永叔,号醉翁
  • 性别: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
  • 出生日期:1007年8月1日
  • 逝世日期:1072年9月22日
  • 民族族群: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出身贫寒,4岁丧父,其母以荻秆画地教他识字。10岁能诗,且小有名气。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调汴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而得罪保守派,贬为夷陵县令,后调乾德县令。庆历元年(1043)被调回京任馆阁校勘,此后又任太常丞、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按察使等职。庆历新政失败,他写文抨击保守派,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后又知同州。不久又召回编修《新唐书》,此后又先后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亳州知州、青州知州。王安石变法时,他反对“青苗法”。熙宁三年(1070)改知蔡州,更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退休,次年七月病逝,谥为文忠。


欧阳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学家,在散文、诗、词、史学、考古等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在韩愈之后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靡绮丽,并以创作实践批评了“西昆体”,确立了平实流畅、委曲婉转的文风,因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诗雄健清新,词感情深挈。与宋祁合修的《新唐书》,独立修撰的《新五代史》及《集古录》1000卷,是其史学和考古学成就,为研究历史、校正古籍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原始资料。有《欧阳文忠公集》等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的书

鱼的喜剧

鱼的喜剧

本专辑讲述了十四篇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故事,与香港情人串通想要骗取台北已婚男士钱财的歌星、为救孩子雪天买药最终被捕判死刑的土匪、对一件昂贵的英国货女式外套各有心思的年轻夫妇……十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十四段跌宕动人的现代传奇,人际、情感、阴谋、传奇,每一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对时代的特别思考。高阳以深具古典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饱含人情冷暖、社会风貌的大时代浮世绘。

迷宫

迷宫

《迷宫》是滕固(1901—1941)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滕固字若渠,先后留日和留德,美术史家。但他也沉迷新文学,一度为创造社刊物撰稿,后又参与发起狮吼社。本书收录了《壁画》《石像的复活》《乡愁》《水汪汪的眼》《百足虫》《古董的自杀》《摩托车的鬼》《迷宫》短篇小说八篇。

诗史阁诗话

诗史阁诗话

记录了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古典诗词的概况和一些重要的古体诗人,对研究当时的国学现状和创作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云间据目抄

云间据目抄

明代笔记。5卷。范濂撰。前有万历二十一年(1593)高进孝序,说明该书的性质及写作缘起:“曰云间,就云间(松江)一郡之事而书之也。曰据目者,为一郡实录,必目所睹见,则书之也。叔子(范濂)生于嘉靖庚子(1540),自十龄以外,涉世凡四十余年,其间人文之高下,习尚之污隆,财赋之增减与夫灾祥荐至、土木繁兴,其为时屡迁,其为变不一,顾郡乘阙之久矣,不有纪述,百世而下,征文献、观理道者何以考诸?此任世道者,所宜深念也。”于是,范濂“寓目即书,其事核,其词辨,其论侃侃博综,一郡之典章而昭”。卷1为“纪人物”,卷2为“纪风俗”,卷3为“纪祥异”,卷4为“纪赋役”,卷5为“纪土木”。其中对周思兼、包节、张之象、徐献忠、何良俊、莫云卿、俞显卿、陆应旸、朱察卿、范允谦等人的记述,给研究明代诗文作家提供了一些资料。另外,从中也可看出松江一带倭寇屡次进犯、赋税供奉沉重的情况,对明史研究也颇有助益。该书的《笔记小说大观》本,最为流行。

小学诗礼

小学诗礼

《小学诗礼》是宋代陈淳撰写的蒙学课本,用五言诗体,便于学童记诵。

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

亦称《传灯录》。佛教禅宗史书。北宋道原著。三十卷。佛教常以灯喻佛法,禅宗以法传人,有加灯灯相传而辗转不绝;因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故名。全书内容大抵取材于唐《宝林传》和五代《祖堂集》诸书。用记言体,按传法世系记载禅宗传说的过去七佛至法眼文益法嗣,共五十二世,一千七百零一人,附有语录者九百五十一人。卷一、二述过去七佛、西土二十七祖;卷三记东土五祖;卷四为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旁出法系;卷五为慧能法嗣;卷六至十三为慧能弟子南岳怀让法嗣,含沩仰宗、临济宗法系;卷十四至二十六为慧能弟子青原行思法嗣,含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法系;卷二十七至三十为外宗“禅门达者”传、名禅师语录和颂诗等。此书曾由真宗命翰林学士杨亿等润色,相当于官史。是研究禅宗历史的重要材料。此后凡佛门史著多效取灯录名之,遂有《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后普济汇“五灯”为一编,题《五灯会元》。另外,其记言体深深影响到宋明史著的写法,如朱熹的《伊洛渊源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等皆仿而作。宋、元皆有单刻本,元、明、清藏经均录。现收入《大正藏》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