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迩冬

陈迩冬
  • 姓名:陈迩冬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西桂林人
  • 出生日期:1913.01.06
  • 逝世日期:1990.11.16
  • 民族族群:

陈迩冬(1913.01.06-1990.11.16)现代作家,诗人,教授。原名陈钟瑶,曾用笔名沈东、冬郎、蕴庵、皇甫鼎等。1913年1月6日生。广西桂林人,青少年时代在桂林桂山中学、广西第三高级中学读书。三十年代前期开始写作,在桂林、南宁、广州、香港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后入广西大学学习,随陈望道学习语法和修辞学,并从事旧诗研究、新诗创作和在沈西苓指导下从事话剧运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先后任文协桂林分会、重庆分会理事、监事,同时在桂林、重庆的中学和专科学校任教。曾主编《战时艺术》半月刊、《拾叶》诗刊、《风雨》月刊、《大千》杂志,与人创办《诗创作》,还做过《桂林日报》、桂林《力报》、重庆《新民报》等副刊编辑,广西戏剧改进会编审委员。抗战期间,出版诗集《最后的失败》(1939年,桂林生活书店)、剧本《战台湾》(1942年,桂林文化供应社)、传记《李秀成传》(1942年,大千书店)、叙事诗《黑旗》(1943年,桂林《诗创作》)。1942年后,也作旧体诗,与柳亚子唱和。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6月,在桂林主编《大千》杂志,出版短篇小说集《九纹龙》(南京独立出版社)。翌年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广西艺术馆主任,后因避反动派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北京《新民报》副刊主编。后继任山西大学、山西师院中文系教授,兼任山西省文管会委员、山西图书博物馆顾问,为该馆鉴定古代文物。曾当选为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西省文联委员。1954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曾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学术评议委员。编有《苏轼诗选》、《苏轼词选》、《苏东坡诗词选》,与人合编的有《史记选注》、《康有为诗文选》、《近代论文选》。待出版的还有《韩愈诗选》、《东坡小品》、《宋词略说》和《它山室诗话》、《读红楼梦零札》等。

陈迩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伪书考

古今伪书考

考辨伪书的著作。一卷。清姚际恒撰。成书于康熙后期。初刊于清乾隆至道光间歙县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集本。本书著录书籍九十一种,分经、史、子三部。每书如前人已有成说,则加以引证,多取材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等,而以采晁、陈之说为最多。不能论定其真伪者,则折衷其说。姚氏对于《毛诗》、《周礼》等经部诸书也敢公开怀疑其伪,颇具胆识。由于姚氏所据资料有限,以致错讹颇多。有的仅凭文辞工拙来定其真伪,难以令人信服。有些考证叙述也不够详博。今人顾实曾撰《重考古今伪书考》,以正姚氏之失,虽有独到见解,但也有武断之处。黄云眉亦仿《经义考》例撰《古今伪书考补证》,详征博引前人各书中有关论述予以补证,间也附以己见。《古今伪书考》原为姚氏《庸言录》一书之附录,自鲍廷博将其裁篇单刻刊行后,清光绪年间曾多次刊印。有广汉张馥笙成都刊本、归安姚氏粤东藩署校刊《晋石厂丛书十种》本、长沙章氏经济书堂校刊本、浙江书局刊本、沔阳卢氏刻《慎始基斋丛书》本。一九二一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据鲍本影印;一九二九年北平朴社铅印顾颉刚校点本,后收入一九五五年中华书局《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本;此外还有一九五九年山东人民出版社黄云眉著《古今伪书考补证》本。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字。本篇收录局文、戒文,并载传授、修习之仪法。

玄天上帝启圣录

玄天上帝启圣录

玄天上帝启圣录,原不题撰人。从内容看,当系元代武当山道士所撰。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书中第一卷记述玄帝(真武)降生及修道成真故事。谓玄帝乃先天始炁所化,黄帝时托生为净乐国大子,生而神明。后放弃王位,遇紫元君授以无极上道,至均州太和山(即武当山)修炼,功成飞升后,奉上帝之命降妖伏魔。第二至八卷主要记述宋代真武灵应故事,谓宋太祖于瀛州建北极七元四圣祠,真武感降,助宋朝统一天下;又称真武下降,辅佐狄青平定西番南蛮;宋仁宗于内庭建真武祠堂等等。从中可见宋代崇奉真武神之事实。又本书中对宋元时武当山之玄帝神迹及宫观祠庙亦有所记述。

唐诗选

唐诗选

唐诗选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后多次重印。该书系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种,以普及为目的。选唐代诗人一百三十馀家,诗六百三十多首。其《前言》称“选录的标准服从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但也收入一些思想性较差而艺术确有特色之作。体例为以人系诗,每位作家均有小传,不少小传为编者精心撰写,评价成就颇中肯,文字亦生动可读。诗的注释也较详尽细致。书前有余冠英、王永熙撰写的前言,缕述唐诗繁荣状况、分期,唐诗思想、艺术之特色及繁荣原因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谷城山馆诗集

谷城山馆诗集

二十卷。明于慎行 (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谷城山馆文集》,及《读史漫录》等。其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既有反对模拟的长处,也有缺乏个人突出特色的不足。其文也与其诗一样,较为质朴。但总的来说其诗文创作远不如矫枉过直的公安、竟陵派富有生机。此集共二十卷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由于慎行自刻。后收入周时泰于万历三十五年至万历三十六年 (1607—1608年)所刻的。《谷城山馆诗文集》共六十二卷。慎行反对模拟,称 “近世一二名家,乃逐句形模,以追遗响,则唐人所吐弃矣。”其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诸体之中,以歌行较有特色。此集乃万历周时秦刻本。

唯识札记

唯识札记

唯识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东方各家学说中,能与西方哲学的组织化、系统化相匹敌,从一个观念而导引出许多连锁观念、系统观念,可说唯有佛教的唯识学最具此种精神。   《唯识札记》作者惟贤老法师早年曾先后分别在四川南充龟山书院和重庆汉藏教理院师事过国学和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及著名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虚大师。王先生和太虚大师二人在唯识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在他们的高足惟贤老法师身上得到了独到的承嗣。老法师虽已是耄耋之寿,可丝毫不让当年,引经据典,思想深刻,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书中,老法师通过对唯识学话题的解说,将佛法的思想核心和修持要领也一并揭示出来,展现出佛法独具的博大和睿智、慈悲与超然,彰显出古老的佛教所高扬的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