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

- 姓名:秦观
- 别名:字少游,又字太虚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江苏高邮人
- 出生日期:1049年
- 逝世日期:1100年9月17日
- 民族族群: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最为苏轼所友善。初见苏轼于徐州。献《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原、宋玉之才。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得苏轼推荐,于元祐初年,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因为与苏轼的关系,坐党籍,出杭州通判,贬监处州酒税。削除官俸,徙郴州。后又编管横州,再迁徙雷州。徽宗继位,复宣德郎,放还,行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饮而卒。先自作挽词,甚哀,及苏轼闻其死,叹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年五十一。
秦观知音律,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亦善诗,清丽委婉尤工词,向为北宋大家,有集名《淮海词》,沉挚蕴藉,而一往情深,格调风雅醇正,精妙俊逸。张炎《词源》卷下云:“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 ‘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云:“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濡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若以其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夏敬观《吷庵手校淮海词跋》:“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比之山谷,诗不及远甚,词则过之,盖山谷是东坡一派,少游则纯乎词人之词也。”代表作如《满庭芳·山抹微云》、《鹊桥仙·纤云弄巧》、《八六子·倚危亭》、《踏莎行·雾失楼台》、《浣溪沙·漠漠轻寒》等等。有《淮海词》三卷,生平事迹见于《宋史》。
猜你喜欢的书
曾文正公全集
近代诗文杂著合集。154卷。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李鸿章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鸿宝书局石印本,线装10函13种。卷首1册,辑录《上谕三道》、《谕赐祭文二首》、《国史本传》等文16篇;并录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12卷。主要是表彰曾国藩忠实地为清王朝效劳的功绩,并叙述其一生的事迹。正文按文体编排。计有奏稿32卷、《经史百家简编》2卷、《经史百家杂钞》6卷、《鸣原堂论文》2卷、《曾文正公文集》3卷、《曾文正公诗集》3卷、《曾文正公书札》33卷、《曾文正公批牍》6卷、《曾文正公杂著》2卷、《曾文正公家书》10卷、《曾文正公家训》2卷、《大事记》4卷、《孟子要略》5卷、《求阙斋读书录》10卷、《求阙斋日记类钞》2卷。其中《曾文正公文集》、《诗集》及《经史百家杂钞》(参见“曾国藩诗文”、“经史百家杂钞”条)是曾氏之诗文创作。其家书、书札、批牍卷等,间亦有对文艺的看法。《求阙斋日记类钞》中有“文艺”、“鉴赏”类,则是专门论述文学及艺术的。《求阙斋读书录》是对《左传》、《史记》、《汉书》、《楚辞》、《陶渊明集》、《李太白集》、《东坡集》、《望溪文集》与《古文辞类纂》等50余部历代诗文集的考评与诠释,对研究曾氏的文艺思想亦有参考价值。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教育家蔡元培著。是作者在辛亥革命后,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所作。发表于1912年2月11日出版的《临时政府公报》第13号。此文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作者对于新教育方针的主张。他对清末制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进行了批评。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和谐发展的方针。认为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者和超轶乎政治者两大类。前者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此二者反映了富国强兵的要求,还有公民道德教育,其内容是法国革命新提倡的“自由、平等、亲爱”。后者包括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在教学实施中,五育所占比例不同,军国民教育占10%,实利主义教育占40%,德育占20%,美育占25%,世界观占5%。所设修身、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学、图画、唱歌、手工、游戏等课程,在“五育”教育中分别具有不同意义。1912年9月北京教育部,根据此文精神,颁布《教育宗旨令》,明确规定国家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文编入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4年9月出版。
清虚杂著补阙
《清虚杂著三编》,包括《闻见近录》一卷、《甲申杂记》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皆纪东都旧闻,本各自为书,后王巩曾孙王从谨合三书为一编。《闻见近录》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迄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甲申杂记》所记上起仁宗。迄崇宁三年(甲申年)而止。《随手杂录》所记惟周及南唐、吴越各一条,余皆宋事,止于英宗之初。全书虽皆稍涉神怪,而朝廷大事为多。 王巩出身名门,是宋代名相王旦之孙,活跃于北宋后期,与苏轼兄弟过从甚密。因此所记朝廷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字诂
清人黄生撰,清初成书。取晋张揖《古今字诂》中二字名书。一卷,一百二十四条。论证字的形、音、义,间或研求“不惜”、“郎当”、“了鸟”等复音词的得名之由,探寻音转轨迹,并专列“无字之音”条,讨论方言、译语中借字寄音现象。系编取魏张辑《字诂》以名其书,于六书训诂多有发明。每字引征博奥,诠释有新义。有康熙52年刊本,指海本等。
胡闲探案
赵苕狂的《胡闲探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滑稽侦探”小说集,可谓当下“幽默推理”小说类型之源头,也是民国“反侦探”类型的代表。小说主人公胡闲更是当时最著名的“失败的侦探”,在中国诸多名侦探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收录目前可见的“胡闲探案”系列小说八篇:《裹中物》《榻下人》《谁是霍桑》《新年中之胡闲》《胡闲探案》《狭窄的世界》《鲁平的胜利》《少女的恶魔》,是该系列诞生近百年来首次完整结集。
金光明经玄义
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释名分教义释、观行释二章,前者顺说三德、三宝、三大乘、三菩提、三佛性、三识、三涅槃、三身、三般若、三道等十种三法,后者则为逆说,以经之题名详细解说。其次,各依经义、经文而以法身、法性为体,以佛果为其宗,以灭恶生善为其力用。自五代末年以来,此书有广略二种,广本有释名下之观行释,略本则无,时有慈光晤恩者,撰金光明经玄义发挥记以注解略本,而视广本乃后人所伪作;此即山家、山外两派论诤之发端。注书除晤恩之金光明经玄义发挥记(缺)外,尚有洪敏之金光明经玄义义记(缺)、智圆之金光明经玄义表微记一卷、知礼之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