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况

- 姓名:田况
- 别名:字元钧
- 性别:男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05年
- 逝世日期:1063年
- 民族族群:
田况(1005年-1063年)字元钧,其先京兆人,后徙信都(今河北冀县)。天圣八年进士,补江宁府观察推官。以母丧罢去。除丧,补楚州团练判官,用举者监转般仓,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策为第一,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夏竦、范仲淹经略陕西,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还为右正言,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权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判国子监。与韩琦一起宣抚陕西。自宣抚归,判三班院。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真定府、定州安抚使。论功迁起居舍人,又移秦凤路都总管、经略安抚使,知秦州。以枢密直学士为泾原路兵马都总管、经略安抚使,知渭州,遂自尚书礼部郎中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钤辖。迁给事中,以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召还,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既而又以为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迁尚书礼部侍郎。为《皇祐会计录》上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太傅充枢密使。以太子少傅致仕。嘉祐八年卒,年五十九。谥宣简。
况少卓荦有大志,宽厚明敏,有文武材。在蜀治尚和易,法去苛细,奖进儒素,禁戢奸暴,以德化人,人不忍欺。好读书,书未尝去手。其为文章,得纸笔立成,而闳博辨丽称天下。尝著《好名》、《朋党》二论,有奏议三十卷(《东都事略》卷七○),又有《金岩集》二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全宋诗》卷二七二录其诗二十五首,其《题相如琴台》云:“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闳丽冠当时。游人不赏凌云赋,只说琴台是故基。”《徐氏笔精》卷四谓其“亦善为相如解嘲者”。又《儒林公议》二卷,有万历刻《稗海》本、嘉靖刊本、明抄本、《四库全书》本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称其“明悉掌故,皆足备读史之参稽,其持论亦皆平允”。《全宋文》卷六三五至六三六收其文二卷。事迹见王安石《田公墓志铭》(《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一)、《宋史》卷二九二《田况传》。
田况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铃木大拙禅学入门
本书集中在禅宗思想意义的阐发,也是铃木大拙研究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下,让其成为禅学入门最经典的著作。书为海南出版社“铃木大拙禅学经典作品”系列第一辑首本著作,同时也是大众了解禅学的最基础的入门书。阅读《禅学入门》,仿佛打开了铃木大拙禅学世界的一扇门,也为人的精神提升开启了一扇窗。 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此书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但又超越了旧禅师所运用的打破语言概念的个体直觉方式,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源自于佛。佛为了满足东方人独特的心理性格而衍生了禅,禅将佛的精神带入生活修行。简单、直接、实用的佛。
永乐东昌志
明钟彦彰、曾钝编纂的永乐《东昌志》,是现存最早的江西志书,原本不存,仅有清初手抄本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是志收录了庐陵籍文人及游客自宋至明永乐间撰写的诗文二百九十七篇,实为东昌艺文志。东昌,今吉安县永和镇。“昔班史纪艺文,仅列篇目。及有明修志,乃载及词章,非体例异也。志以纪事,文艺即纪事之言。凡政治所系,因革所宜,以及山川风物,吊古言情,皆有不容自已之心,然后其事传者文亦传,其人亦因以并传。”(乾隆《安福县志·艺文志序》)《东昌志》翔实地记载了当地的历史及概况,可补正史之阙,极具文献价值。《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认为永乐《东昌志》“对研究东昌县历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原本早已不存,传本甚少,其价值长期湮没。永乐《东昌志》三卷附志一卷,以“忠臣烈士之砺志砥节、名公巨儒之擢科登仕、仙翁释子之留迹遗踪” 为吟咏对象,记载了东昌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人物事迹、宗教信仰、文人交游等,翔实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及概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为治一得编
余自壬午释褐后先后为宰者十馀年凡有关于吏治诸书公馀之暇常时披览藉资考镜每就知交丐其所著如禀牍示谕各条不拘一格但有裨于出洽确为良法简而易行者即择录存弆行箧往往通变见诸施行日久裒集成帙因刊刻以公同好末附旧存自著禀示数条不敢谓为治谱之书抑亦初试製锦者一得之助耳道光辛丑七月灵石何耿绳
名物蒙求
古代蒙学课本。宋方逢辰编。一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草木、鸟兽、人事、伦理、衣服、建筑、器具等有关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广而不繁。共2720字,采用四言韵语,通俗易懂。有《小四书》本。
红大院
3幕话剧。初载1958年11月《剧本》。1959年5月作家出版社初版。现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2卷。1958年10月,此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都剧场首次演出。剧本写了北京某胡同一个杂院里的几户人家原本各有各的繁难,彼此之间矛盾不断,是令人头疼的落后大院。后来在老工人耿兴久的团结疏导下,尤其在“大跃进”的“街道整风”推动下,大家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办食堂、办托儿所、建工厂,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大院”,并在国庆前夕提前成立了城市“人民公社”,走上了通往共产主义的大道。作品是“大跃进”时代突击赶制的产物,留下不少当时的共产风、浮夸风和廉价乐观的表现,艺术上也存在图解时事政策的缺点。
东轩笔录
史料笔记。十五卷。北宋魏泰撰。书成于宋元祐九年(1094年)。魏泰,字道辅,晚号临汉隐居、汉上艾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襄阳人。他博极群书,长于诗文,年轻时恃才豪纵,曾因殴打主考官而未能考取进士,后便隐居。因与王安石、王安国、王雱、黄庭坚、黄大临、徐禧、章惇等人交往甚密。因此,他有丰富的朝野见闻。是编据其交往见闻而撰,成于元祐九年(1094)。记宋太祖迄神宗六朝轶闻故事,内载王安石及其相关人物,宫廷诸杂事,感情偏激,文笔恣肆,颇夹私愤,每致失实,《旧闻证误》,《容斋随笔》对比已有驳正。除此书外,他平生所著尚有《临汉隐居诗话》一卷、《订误集》二卷、《书可记》一卷、《襄阳题咏》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