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陆游
  • 姓名:陆游
  • 别名:字务观,号放翁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出生日期:1125
  • 逝世日期:1210
  • 民族族群:

陆游(1125—1210),南宋杰出的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为王安石学生,徽宗时官至右丞,入党籍。父陆宰,官京西转运副使等职。后被罢免,携家南归。童年生长在靖康之难前后(1127),从小感知国家之动乱。其家南归后,贫居乡里,但他却能孜孜读书,其后从曾几学诗,志向颇大。二十岁左右,他与唐婉结婚,感情甚笃,但其母却不满唐婉,逐之。后陆游又娶王氏,唐婉改嫁赵士程。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赴临安应试落地,同年又在山阴沈园遇唐婉,留下著名的《钗头凤》。孝宗即位,他被起用,力主恢复,但因张浚北伐受阻,被加罪罢黜还乡。于山阴老家闲居四年后,迫于生计,于乾道六年(1170)远行蜀地供职。两年后,主战将领王炎聘之为幕僚,这使陆游生活为之一变,开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军旅生活。但不久,王炎应召回朝,随即罢官,陆游也改任成都安抚司参议官,为闲散之职。从此,其壮志再未得以伸展,“不见王师出散关”,“悲歌仰天泪如雨”。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入其幕府,于此期间,他诗酒唱和,不拘官场礼数,被以“燕饮颓放”罢免官职。他索性自号放翁。虽然内心是极为痛苦的,淳熙五年(1178),陆游因诗名受孝宗召见,委任他去福州、江西做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他虽于任上不避辛苦,施惠于民,但终又以“擅权”罪罢职还乡。在家闲居六年后,重被起用知严州,时年六十二岁。于此期间,刊刻《剑南诗稿》二十卷。而后,改任朝官,又因连上奏议,欲救国救民,被以“嘲咏风月”罪再罢官,蛰居乡间十二年,“身杂老农间”,极为清苦。嘉泰二年(1202),受召入朝修撰。三年,辞官还乡,年近八十。而后,壮志未酬,笔耕不止以书愤,最后留下《示儿》一诗而终。享年八十五岁。陆游自云:“九十年间万首诗。”其诗学过江西诗派,但却突破藩篱,自成一大家。宏丽奔放为其主格,兼之豪迈与奔放。诗作中有恢复之壮志、御侮之雄心、忧国忧民之悲愤,题材千差万别,手法多种多样,如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既有“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之豪,又有“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金错刀行》)之壮;既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清新,又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之婉约。其诗各体兼备,多姿多彩,“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陆游词的创作,亦被史家所称道,其词有婉约之作,如《钗头凤》;有清旷之作,如《双头莲》;亦有雄健之作,如《诉衷情》。无怪后人评价陆游之词“行绝处似淮海,雄决处似东坡”(杨慎《词品》)。陆游散文亦佳。作为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其人其文均名留青史。传世之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逸稿》、《老学庵笔记》、《家世旧闻》等诸多书卷。研究资料可见《宋史·陆游传》(中华书局校点本)、齐治平《陆游传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陆放翁全集》(《四部备要》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咀华集

咀华集

评论集。刘西渭著。1936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30年代撰写的独具风格的、影响比较大的文学评论集。收文16篇,评论了10位作家的作品。小说方面有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神·鬼·人》,沈从文的《边城》,萧乾的《篱下集》,骞先艾的《城下集》,罗皑岚的《苦果》,林薇因的《九十九度中》;戏剧方面有曹禺的《雷雨》;散文方面有何其芳的《画梦录》,李广田的《画廊集》;诗歌方面有卞之琳的《鱼目集》。李健吾厌憎当时“不中肯然而充满学究气息的评论或者攻讦”,认为文学批评“也正是一种艺术”。他说:“批评的成就是自我的发见和价值的决定。发见自我就得周密,决定价值就得综合。一个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有颗创造的心灵运用死的知识。他的野心在扩大他的人格,增深他的认识,提高他的鉴赏,完成他的理论。”(《咀华集·跋》)他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属于美学的批评,而不同于当时盛行的历史批评方法。例如他在评论茅盾、巴金的行文风格时说:“读茅盾先生的文章,我们像上山,沿路有的是瑰丽的奇景,然而脚底下也有的是绊脚的石子;读巴金先生的文章,我们像泛舟,顺流而下,有时连你收帆停驶的工夫也不给。”作者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评论某一作家的作品,不仅能联系到社会人生,而且能联系到中国的、外国的许多作家和同一作家的另外的作品。他在评论沈从文时写道:“乔治桑是一个热情人,然而博爱为怀,不唯抒情,而且说教。沈从文先生是热情的,然而他不说教;是抒情的,然而更是诗的。”这里不仅有对沈从文小说的美学品味,而且有对沈从文与外国作家乔治桑的比较。李健吾在批评上对作家采取朋友似的对话态度,彼此之间有不同意见就进行磋商。《咀华集》中作为附录收入的5篇文章,就是评论《爱情三部曲》、《鱼目集》时与巴金、卞之琳所进行的讨论。

太师诚意伯刘文公集

太师诚意伯刘文公集

诗文别集。简称《诚意伯文集》元明之际刘基撰。刘著有《郁离子》、《天说》、《春秋明经》及序、记、诗文等,后人编为此集,共20卷。《天说》中谓人生来禀受“以理为心”的“正气”,故性本善。恶则是由“邪气”所致,而“邪气”乃“欲使之也”。以理为善的根源,以情为恶的根源,把理、欲、性、情对立起来。在《郁离子》及序、记中,提倡养心固志、敬以直内的道德修养论。主张“敬以一之,仁以行之。立乎大,不遗乎细;严乎内,不驰乎外”,要“致其大”,必须“存心养性,乐道尊德”;要“敦其仁”,必须“见恶则违,见善则随”(《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卷五)。重视道德践履,提倡务实风气。今有《四部丛刊》本。

羽扇谱

羽扇谱

一卷,清张燕昌撰。扇之繇来见于《周礼巾车》“重翟”注:“重翟,重翟雉之羽也。”崔豹《古今注》谓殷高宗有雉雊之征,服章多用翟,羽扇亦始于殷宗,然于经典未闻焉。周时亦仅在仪卫,至三国诸葛忠武捉白羽扇指挥三军,晋顾荣攻陈敏麾以羽扇,于是羽扇通上下用矣。傅玄云:“摇鸢鸟翼者,吴楚也。”嵇含云:“执鹤翼,楚之士也。”

续画品

续画品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释迦佛陀、吉底惧及摩罗菩提为三人一论,共存十六则论断。有人名下附有标注,如第一条“湘东殿下”下注曰:“梁元帝初封湘东王,尝画芙蓉图、醮鼎图。”似这类注释尚属姚氏之本文。而如 “张僧繇”条下之“五代梁时吴兴人”则绝非姚氏所注,为后人传抄时增益。姚最对二十位画家之论评多则五六行,少则三四句,气体雅隽,骈词俪句,辞采秀丽,但其内容单薄,不成系统,故被张彦远之 《历代名画记》讥为浅薄漏略,亦是实词。《续画品》 有明刊本、《画苑》本、《津逮秘书》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 本、《美术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四库全书》 本。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由《西施艳史》、《昭君艳史》、《貂婵艳史》、《贵妃艳史》四部分组成,是四个各自独立的美人故事合编在一起的小说集,约十六万字。每部艳史分章演述,各约四万字。故事多采自野叟和民间传说而成。这四部书皆无淫词秽语,或因写胡俗及安禄山为胡人而遭禁。署“古吴素阉主人编,茂苑钟花小史阅”,作者真实姓名不可考。

华严经谈玄抉择

华严经谈玄抉择

六卷,但初卷不传。又名《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入藏于日本《卍字新纂续藏经》“中国撰述·华严部疏”第八册,是鲜演在合并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至三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至十五的基础上所作的阐释和讲疏。《华严经玄谈决择》卷二跋语有“高丽国大兴王寺寿昌二年(丙子)岁奉宣雕造”、“大宋国崇吴古寺宣和五年(癸卯)岁释安仁传写”、卷四记“大宋咸淳第七(辛未)岁春中月下七日于宋朝湖州思溪法宝禅寺借得行在南山高丽教寺之秘本,谨以写留之毕,执笔沙门辨智”等,据研究,上述《鲜演大师墓碑文》中所谓的“高丽外邦,僧统倾心”的僧统指的是高丽著名的僧统义天(1054—1101年)。义天曾远涉重洋拜杭州南山慧因禅寺晋水净源为师,并曾广搜辽朝鲜演等经师的著作在高丽刊雕,汉文本《华严经玄谈决择》就是义天在高丽刊雕,然后赠回南山高丽教寺(即杭州南山慧因禅寺),再辗转传至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