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

龙榆生
  • 姓名:龙榆生
  • 别名:龙沐勋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万载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66年
  • 民族族群:

龙榆生(1902-1966年),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词人。名龙沐勋,又名龙七、元亮;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14岁前曾就读于私塾及小学。1921年到武汉跟随黄侃学习声韵、文字、辞章学等。1923年起执教于厦门集美学校,讲授国文,并学诗于近代著名同光体诗人陈衍。1928年至1945年,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上海国立音乐院、广州中山大学、苏州章氏国学讲习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暨南大学附中、光华大学、复旦大学、太炎文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等院校任教,曾兼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文科研究所语言文学部主任,太炎文学院国学专修科主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48年至1949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聘为馆外编审,修订《词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研究员。1956年起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直至逝世。


龙榆生早年在上海执教期间,曾问学于近代词学大师朱祖谋等,词学渊源深厚,孜孜从事词学的研究、创作和教学达数十年之久。1931年在上海国立音乐院任教期间,与叶恭绰、萧友梅、易韦斋等共创歌社,试图将传统的诗词声韵规律运用于现代的歌词创作,并与黄自、李惟宁等人合作完成了《玫瑰三愿》、《秋之礼赞》、《逍遥游》等歌曲,在词学的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方面付出了心血。1933年他创办了《词学季刊》,在联系新老词家、交流创作、挖掘保存词学遗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推动了词学研究,并在词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同年还整理刻印了《疆村遗书》。本人所著有关著作、论文也颇为丰富。初版于1934年的《中国韵文史》为国立音乐院丛书之一。在暨南大学授课讲义基础上编选而成的《唐宋名家词选》一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五代和两宋词坛的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和艺术成就,自1934年以来多次再版。发表于《中国语文学会丛刊》、《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等刊物上的词学论文如《苏门四学士词》、《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选词标准论》、《研究词学之商榷》、《两宋词风转变论》、《东坡乐府综论》、《清真词叙论》、《论词谱》等对有关词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及部分重要作家作了探讨。1950年后出版了《东坡乐府笺》、《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等著作。其中《词曲概论》一书凝聚了作者毕生精研词曲的心得,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词曲的发展、演变和作法,尤对平仄四声的安排、韵位的疏密和平仄转换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及去声字的特殊功能等问题作了细致的探讨。此外,龙榆生还著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忍寒词》等。

猜你喜欢的书

心静的力量

心静的力量

《心静的力量》是成功学鼻祖拿破仑希尔博士在84岁高龄写下的收官之作,他筹备了70余年,拜访了500多位美国成功人士,收集、整理、分析成功哲学之大成。 针对现代人面临的日益加剧的恐惧与困顿,希尔博士开始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梳理之前的研究成果,并探究罗斯福、爱迪生、福特、洛克菲勒等人的成功轨迹。 他提出了心静的概念,挖掘内心潜在的力量,总结出16大心静方法论,强调坚持自我、克服恐惧、自我激励,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行动方案,促使每一位读者由心而始,让人生发生美好的改变!

五品仙经

五品仙经

《五品仙经》,即《九重阖辟敕演栖真大典拔济苦海洞妙玄微仙经》。据黄诚恕《序》,昔日湖北武昌城外有傅生,雅慕吕祖,与附近同志诸人在武胜门外栖真观结吕祖社请乩。康熙己未岁(十八年,1679),吕祖飞鸾阐演《五品仙经》。经后附《傅先生传》,谓傅某系西天古佛降世。

律宗新学名句

律宗新学名句

三卷,共四万字左右,宋时惟(怀)显编,其文前之序写于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本文以小辞典的方式,通过对与律宗思想相关的“词条”的排列而汇集了律学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该书在词条排列上模仿《增一阿含经》的体例,从“一”开始,诸如“一律:事钞四分一律宗是大乘”,“二种戒:一性戒二遮戒”,直至“六十二见”、“八十种好”等,以数字递增而排列,以数带词,最后终于“如来成道终至涅槃说八万四千法门”。与《律宗会元》的写法不同,《律宗新学名句》的释意极为简略,大多都是一句话。惟显在其前的引文中说到了其编纂的目的:毗尼中具列增一之文,而不兼通诸部。夫己宗虽广诸乘法数,而但局据一家,是使吾宗晚进辈,昧于披捡,致多阙如。予以时习之暇,辄恣讨论,统括诸部文句,搜罗一宗名言,总成三卷,用贻新学。虽不能发明大义,庶有补于遗忘云尔。本书内容涵盖律学和律宗发展史上的人物、名称、历史、事件和理论,检索方便。《律宗新学名句》还收有《前代章记解释事钞共六十家》的作者和篇章,这些对于今天了解南山宗的法脉和律学思想的传承都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

佛古闻禅师语录

佛古闻禅师语录

三卷,清行闻说,超质等编,胡周鼒序,徐元文序,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林野奇。

入阿毗达磨论

入阿毗达磨论

凡二卷。塞建陀罗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古来阿毗达磨俱舍论之论旨系以五位七十五法为纲目,本论系研究俱舍论必备之入门书。然与俱舍论稍异,俱舍论乃将诸法分为七十五法,本论则加上欣、厌二心所,总成七十七法。

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