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生

龙榆生
  • 姓名:龙榆生
  • 别名:龙沐勋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万载人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66年
  • 民族族群:

龙榆生(1902-1966年),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词人。名龙沐勋,又名龙七、元亮;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14岁前曾就读于私塾及小学。1921年到武汉跟随黄侃学习声韵、文字、辞章学等。1923年起执教于厦门集美学校,讲授国文,并学诗于近代著名同光体诗人陈衍。1928年至1945年,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上海国立音乐院、广州中山大学、苏州章氏国学讲习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暨南大学附中、光华大学、复旦大学、太炎文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等院校任教,曾兼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文科研究所语言文学部主任,太炎文学院国学专修科主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48年至1949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聘为馆外编审,修订《词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研究员。1956年起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直至逝世。


龙榆生早年在上海执教期间,曾问学于近代词学大师朱祖谋等,词学渊源深厚,孜孜从事词学的研究、创作和教学达数十年之久。1931年在上海国立音乐院任教期间,与叶恭绰、萧友梅、易韦斋等共创歌社,试图将传统的诗词声韵规律运用于现代的歌词创作,并与黄自、李惟宁等人合作完成了《玫瑰三愿》、《秋之礼赞》、《逍遥游》等歌曲,在词学的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方面付出了心血。1933年他创办了《词学季刊》,在联系新老词家、交流创作、挖掘保存词学遗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推动了词学研究,并在词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同年还整理刻印了《疆村遗书》。本人所著有关著作、论文也颇为丰富。初版于1934年的《中国韵文史》为国立音乐院丛书之一。在暨南大学授课讲义基础上编选而成的《唐宋名家词选》一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五代和两宋词坛的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和艺术成就,自1934年以来多次再版。发表于《中国语文学会丛刊》、《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等刊物上的词学论文如《苏门四学士词》、《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选词标准论》、《研究词学之商榷》、《两宋词风转变论》、《东坡乐府综论》、《清真词叙论》、《论词谱》等对有关词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及部分重要作家作了探讨。1950年后出版了《东坡乐府笺》、《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等著作。其中《词曲概论》一书凝聚了作者毕生精研词曲的心得,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词曲的发展、演变和作法,尤对平仄四声的安排、韵位的疏密和平仄转换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及去声字的特殊功能等问题作了细致的探讨。此外,龙榆生还著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忍寒词》等。

猜你喜欢的书

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历史剧。该剧首版于1597年。该剧讲述了一个不称职的国王的故事,以及他第一次面临人的身份时的极大痛苦。《理查二世》也是关于亨利·波林勃洛克的故事,他攫取了王冠因而不再清白。他以为,鉴于理查犯有该隐之罪,所以自己可以净化被理查玷污的王座。但是,为了建立他的统治,他不得不犯理查同样的罪。他并未变成神,却变成一个谋杀者。他这个国王因而再也不可能是理查意义上的国王。

帝王韵纪

帝王韵纪

高丽王朝后期学者李承休所作的长篇史诗,成书于是1287年,由1册2卷组成。用韵文形式叙述朝鲜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诗。诗上下两卷,上卷叙述中国历史,下卷叙述朝鲜历史,并加有注释。叙述朝鲜历史的下卷,又分两部。第一部开头加上《地理记》,接着在用1460句七言律诗叙述前朝鲜、后朝鲜、卫满朝鲜、韩史群、三韩、新罗、高句丽、扶余、后高句丽、百济、后百济的历史。第一部是在“本朝君王世系年代”的标题下, 改用700句五言律诗叙述高丽初期到忠烈王为止时期的历史。下卷第一部有关朝鲜王朝檀君朝鲜的记录,同《三国遗史》中的有关内容有所不同。

义和团揭帖

义和团揭帖

义和团各坛口散发的传单。源于历代农民战争和民众运动中的署名檄文和无头告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春,山东冠县、直隶威县一带的梅花拳等武术集团联合为义和拳后,印传单于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各省,呼吁“毁教灭夷”。其中3月底大刀会在直隶大名府考童生时所散之传单,约会各省爱国志士于四月十五日(6月3日)集会起事,为迄今所见义和团运动中最早的揭帖。运动高潮中,凡义和团立坛或影响所到之地,揭帖比比皆是。

大品经义疏

大品经义疏

十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义疏》作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卷八末载有日本人珍海题记,卷十末载有日本人佚名题记。卷一为玄义,以十门分别。一释经题,二序说经意、三明部 多少,四辨开合,五明前后,六辨经宗,七明显密、八辨教,九明传释,十依文解释。所解与大品游意完全不同。卷二佚亡。卷三自释习相应品始,疏文多用傍大论义。卷五释辨才品中,常有三种解释,例如别疏,凡略疏载的,义疏不复及。学佛之人,一向看重般若,谓烧一切见,破一切执,以无得为究竟。以真空为指归,乃三世之佛母。此义疏弥补了罗什所译《大智度论》的开解文意,不备广释犹患其邃隐之不足。使隐意释明,未尽意复出,实为兴教之妙章。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很大影响。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金轮咒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内容系广说如意宝珠之功德。计分九品,即放钵品、善恶因果品、如意宝珠品、大曼荼罗品、灌顶印真言品、阿阇梨成佛品、悉地成就品、护摩品、属累品。

虚空孕菩萨经

虚空孕菩萨经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虚空藏菩萨经之异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