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慧净
慧净(578~?)隋唐间诗僧,佛经翻译家。俗姓房,常山真定(今属河北)人。家世儒宗,早习坟典。十四岁出家,听《大智度论》,后从志念论师学习《杂心》、《婆娑论》。隋文帝开皇末至长安,即负时望,后住纪国寺。唐贞观中与房玄龄等结为法友,并参预波颇译场,担任《大庄严经论》笔受,译文词旨深妙,曲尽梵言。高宗在东宫,复请为普光寺上座。慧净博学好文,有机辩之才,在唐初佛道论争中屡次挫败对方。其著作有《大庄严经论文疏》、《杂心玄文》、《俱舍论文疏》、《法华经缵述》等,并搜采梁至唐初诗人之作,撰成《续古今诗苑英华集》一○卷,均已佚。另有《阿弥陀经义述》一卷、《析疑论》、《温室经疏》一卷、卷九○四《盂兰盆经赞述》一卷,今存。《全唐诗》卷八○八收录其诗四首。《全唐文》收文三篇。《续高僧传》卷三有传。
-
黄仲元
黄仲元(1231~1312),字善甫,莆田(今属福建)人。少工举子业,屡魁乡校。嗜韩、柳、欧、曾文,及邵雍《善人吟》,自号四如。咸淳七年赐同进士出身,调监瑞安府比较务,需次,至二刘祠堂讲学。九年,奉檄考类试,过镡津谒江万顷,江万里邀至芝山。德祐元年,赴任,州守山泉陈蒙处以经博士,不赴,入其幕。二年,遇陆秀夫,辟充益王府撰述官兼处置使司干办,又改刑工部架阁,升武学谕,转国子监簿,兼福建路招捕使司都参议官。秀夫全家投海,哭以诗。又著《梼杌集》,已佚。入元不仕,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所著《学记》、《农谈》、《春秋说》,皆未完稿。志欲修史而未果,事迹见《梦笔记》。元大德十年自志其墓,皇庆元年卒,年八十二。仲元能继莆阳理学之传,有声当世,曹志称其文“闳深高古,精义入神”(《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后跋》),宋濂谓:“其为文词务以理胜,不暇如他文士,驰聘葩藻以为工。”(《莆田四如先生黄公后集序》)王士禛称:“著文独学《檀弓》、《公》、《谷》,可谓豪杰之士。其文多聱牙诘曲,不谐于俗,惜往往杂语录腐习,不加淘汰。”(《跋黄四如集》)《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文章不事驰骋,而自有端厚朴直之气。”(卷一六五)今存《有宋福建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五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嘉靖二十一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名《四如集》。《全宋诗》卷三五四三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卷四○六八收其文一篇。事迹见本集卷四《寿藏自志》、《宋季忠义录》卷一二。
-
黄伦
黄伦,生卒年不详,南宋经学家。字彝卿。福州闽县(治今福建福州)人。乾道四年(1168)太学两优释褐,授太学录。历官秘书丞、著作郎、军器少监。研治《尚书》,考探五代帝王遗书奥旨,颇有发挥。著有《尚书精义》。
-
黄仲炎
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南宋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著有《春秋通说》十三卷,主直书事迹,义理自明。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
何道全
何道全,元明之际全真道高士,号松溪道人、无垢子,元朝末年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多年在陕西关中一带化行,又在圭峰(秦岭终南山山脉, 在西安市鄠邑区)修真成道,明洪武三年(1370年)羽化于长安医舍。何道全其人奉修全真正宗,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坚定不移地继承着祖师重阳真人的精神,被道友评价为“达性命之理”、“天性纯笃”。著作有《随机应化录》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 、《太上老子道德经述注》 。
-
黄六鸿
黄六鸿,字思湖,清江西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康熙九年(1670年)以举人为山东郯城县令,改河北东光县令。后入朝为谏官,寻致仕。顺治八年进士,曾任山东郯城、直隶东光知县,官至礼科给事中。有《福惠全书》32卷。
-
何是非
何是非,字卬甫,明末福建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
-
黄庶
黄庶(1019~1058),字亚父,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父。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初入长安幕。庆历末,徙凤翔幕,后随宋祁为许州幕,又随晏殊为长安幕。受知于文彦博,皇祐五年,文彦博知青州,辟庶为通判(《光绪益都县图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一。黄庶平生刻意为诗文,时当西崑体盛行,故有意于矫其流弊,杨亿鄙薄杜甫诗歌,黄庶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学杜者之一;西昆体文风靡丽,黄庶散文则“古直简劲,颇具韩愈规格”(《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其《过箕山说》、《读子胥传》文辞简洁,立意高远,具有古文风范。古体诗虽不及黄庭坚雄阔,使事用典亦不如黄庭坚工巧,而生新矫拔,不蹈袭陈迹,与黄庭坚取径略同,对后之江西诗派诗风有较大影响(同上书)。《怪石》诗云:“山鬼水怪着薜荔,天禄辟邪眠莓苔。钩帘坐对心语口,曾见汉唐池馆来。”雄奇峭拔,已有江西诗派气象。皇祐年间,尝自编诗文为《伐檀集》二卷,上卷为诗,下卷为文。现存明嘉靖六年刊本、万历四十二年刊本、《四库全书》本、清乾隆缉香堂刊本等。《全宋诗》卷四五三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一一一一至一一一三收其文三卷。事迹见黄庶《伐檀集序》、《黄氏金安牒谱》。
-
华广生
华广生,字春田,清代俗曲家。生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所编选的《白雪遗音》清道光八年(1828年)刊印成书,共4卷,收小曲歌词780首,有马头调、满江红、岺儿调、湖广调、银纽丝、九连环、剪剪花、起字呀呀哟等曲牌的曲词,为清代流行的小曲总集。由于他精于音律,采集甚广,该书按调编排,易于查阅。曲词多为小市民写作,在当时中小城市流行甚广,对研究清代民间俗曲有着重要价值。
-
何异孙
何异孙,元代人,撰有《十一经问对》。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
胡奎
胡奎(约1309—1381),明初诗人。字虚白。海宁(今属浙江)人。洪武中,曾以儒学征,授宁府教授。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载:“尝归自江西,泊舟番君之望湖亭,见亭上石刻东坡‘黑云推雨未遮山’一绝,次韵和之,书之于壁。忽见一叟来诵其诗,曰:‘子非斗南老人耶?’乃为长揖,举首不知所之。因以斗南老人自号。”也用来名其集。他曾从贡师泰学诗,贡师泰教以三经三纬法,因而他对诗学有一定研究。其诸体诗作中,乐府、七绝较优,如乐府《长歌引》:“短歌歌不足,长歌断复续。六龙之车海上来,千秋万古无停毂。碾雪推霜入镜中,坐见绿发如飞蓬,满堂窈窕春花红。长歌一曲歌未终,西陵陇树生秋风。”颇能引人联想。其七绝《紫薇花下》:“天棘移来一尺长,呼儿浇水傍南墙。柔条盘作青罗盖,借我山窗一夏凉。”写得较为雅致。但其诗陈色较重,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论说:“其诗功力既深,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著有《斗南老人集》6卷。
-
侯寘
侯寘[zhì],生卒年不详。字彦周,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晁谦之甥。南渡后居长沙。曾在耒阳为官,其间作有《凤凰台上忆吹箫·耒阳至节戏呈同官》。绍兴十六年(1146)前后在建康,作有《朝中措·建康大雪戏呈母舅晁留守》,晁留守,即晁谦之。谦之绍兴十五年至十八年(1145—1148)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绍兴三十二年壬午(1162)作有《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功参议》。孝宗乾道初尚在世,并有词作。其《踏莎行·元夕上潭帅刘共甫舍人》,即作于乾道初。刘共甫,即刘珙(1122—1178),刘珙于乾道元年(1165)至二年,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南宋制抚年表》卷下),故称其为“潭帅”;刘珙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为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四),故又称其为“舍人”。有《嬾窟词》,《全宋词》录存95首。《全宋词补辑》另辑录1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嬾窟词提要》谓“其词婉约娴雅,无酒楼歌馆簪舄狼藉之态。虽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诸家中,要不能不推为作者”。其《眼儿媚·效易安体》,系仿效李清照词风之作。事迹参《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四库全书总目 ·嬾窟词提要》。
-
胡士行
胡士行,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代经学家。官临江军学教授。著有《尚书详解》十三卷(一作《尚书集解》,或作《初学尚书尚解》)。解经以孔传为主,而存异说于后,或引杨时、林之奇等诸说以补之,诸说不及者,乃以己说补之。
-
胡助
胡助(1278—1355),字古愚,一字履兴,又作履信,自号纯白道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举茂才,为教官,授建康路儒学学录。秩满赴京师,与袁桷、虞集等唱和交游,因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升修撰,参修辽金元三史。后迁太常博士,至正五年(1345)致仕,至正八年(1348)尚存。胡助好读书,蔚有文采,与名流巨公多有来往,故声名甚重。吴澄过金陵读其诗文后,大为赞赏,称其诗“如春兰茁芽,夏竹含萚,露滋雨洗之馀,馥馥幽媚,娟娟净好”。尝作《京华杂兴》二十首、《上京纪行诗》,颇有影响,一时题跋者不绝。所著有《纯白斋类稿》三十卷,今存有明正德年间本二十卷,附录二卷。《元诗选·三集》录其诗二十七首。生平事迹见《纯白先生自传》、虞集《题胡古愚诗集序》(《纯白斋类稿》卷首)、《题胡古愚京华杂咏卷》(《云林集》卷六)、《胡助诗序》(《吴文正集》卷二二)、王守诚等《题上京纪行诗后》(《纯白斋类稿》附录)、《元诗选·三集》小传等。
-
胡行简
胡行简,字居敬,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至正二年(1342)进士,授国子监助教。历任翰林修撰,除江南道御史,迁江西肃政廉访司经历。元末社会动乱,辞官还,以教授乡里子弟为生。明洪武二年(1369)召至京师同修礼书,并准备委以官职,以年老有病为由辞归。有《樗隐集》,已不见原本。王祎为胡行简撰《樗隐记》,据此可知“樗隐”是胡行简居室之名,胡行简曾自言:“樗隐者,吾之托以志也。樗,不材木也,无所可用,是以能终其天年也。”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樗隐集》六卷,其中诗一卷、文五卷。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据《永乐大典》残帙补辑胡行简诗文三篇。胡行简与梁寅同乡,相交较深,两人诗文风格也比较接近。《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行简文章以冲和淡雅为宗,虽波澜未阔,而能确守法度,不为支离冗赘之词。拟之元末,殆李祁《云阳集》之流。其诗传者无多,《墨竹》一章于故君旧国之思再三致意,亦颇可见其节操。”生平事迹见王祎撰《樗隐记》(《王忠文集》卷六)、《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八《樗隐集》提要。
-
黄希
黄希,南宋文学家。字梦得,号师心,宜黄(今属江西)人。心胸豁达,博学,邹非熊为其高弟。乾道二年进士,终知永新县,作春风堂于县南,杨万里为作记。晚年作诗慕杜甫,尝补注杜诗,搜剔微隐,多所发明,未成而卒。子鹤续成之,重定年谱,名为《黄氏补注杜诗》。《全宋诗》卷二五二○录其诗一首。文收入《全宋文》卷四九五七。事迹见《万姓统谱》卷四七、《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宋诗纪事》卷五三。
-
黄玠
黄玠[jiè],生卒年不详,字伯成(或作字孟成),慈溪(今属浙江)人。其父黄正孙是宋遗民之后。自幼聪敏善记,清苦力学,成年后隐居授徒,孝养双亲,不求仕进。因爱吴兴山水佳胜,便卜居弁山,以“弁山小隐”为号。受知于赵孟頫、黄溍,富家宦族闻其名,相争为筑馆舍,迎于家中。后期与钱惟善、邵亨贞、吴镇等人交游唱和,声名益著。元顺帝至正年间卒,享年八十。由翰林学士邹缉等人撰写行状、墓志铭,从祀嘉湖贤寓祠。著有《弁山集》、《知非稿》、《唐诗选》、《纂韵录》等书,均未见。今存《弁山小隐吟录》二卷,未收近体,论者或以为他不作近体诗(《四库全书总目》),清人陆心源则认为此集为半帙。另有数十首绝句、律诗,散见于《玉山名胜集》等书中。《四库全书总目》评黄玠此集“中多劝戒之词,其上者有元结遗意,次者亦近乎白居易。虽宏阔深厚不能及二人,要于俗音嘈囋之中读之,如听古钟磐矣”。生平事迹见《两浙名贤录》卷四四、《元诗纪事》卷八。
-
贺复征
贺复征(1600--),《四库总目》的介绍和考述是:《文章辨体汇选》七百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贺复征编。复征字仲来,丹阳人。……书中有复征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时为天启甲子六月”。“越岁乙丑,予入蜀悉其事”。“先宪副为郎南都……嗣后入粤归吴”。又云:“先宫保中泠公……请师演说《金刚经》。”又《吴吟题词》云:“辛未秋家大人粤西命下……予以病侍行。”考丹阳贺氏一家登科名者:邦泰嘉靖己未进士。邦泰孙世寿,万历庚戌进士,官总督仓场、户部尚书。世寿子王盛,崇祯戊辰进士。按之复征所序祖、父官阶、年月,俱不相合。又每册首有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记,而《千顷堂书目》乃不载是编,均莫详其故也。这里,四库馆臣提出或者说留下了三个方面的史实问题:认为贺复征是明代人。认为复征所述父、祖的职官和任期情况与他们所“考”者“俱不相合”。认为既经黄居中、黄虞稷收藏,《文章辨体汇选》则应收入《千顷堂书目》。先看其生平。“四库提要”仅云:“字仲来,丹阳人。”甚为简略。吴承学、何诗海首据有关方志,披露了他的小传:贺复征,字仲来、景来,大参少子。天启时恩贡,善读书,无贵介气。积书万卷,因自号卷人。当时荐于朝,征修《熹宗实录》,事毕即归隐,遍游山水,惟以著作自娱。
-
胡松
胡松(1503-1566),字汝茂,号柏泉,南直隶滁州(今安徽滁州市来安县)人。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嘉靖八年(1529)进士,知东平州。设方略捕盗,民赖以安。迁南京礼部郎中,历山西提学副使。嘉靖三十年秋,上边务十二事,力劾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并极陈招抚逃奔漠北壮士,给牛种,免田赋,以固边陲。世宗嘉其忠恳,进左参政。然胡松此疏,为当事者所恶。及迁擢,不给以兵权,令于三关听用,欲加陷害。后来言官劾其建言冒功,虚议无补,遂斥为民。家居十余年,屡荐屡罢。嘉靖三十五年,以赵文华所荐,起陕西参政,分守平凉,条陈严保甲、均赋税、置常平、简伉健数事。后迁浙江按察使,三迁至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奏设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将镇压农民起义,进兵部右侍郎巡抚江西。后召理部事,进左侍郎,改吏部,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终代郭朴为吏部尚书。胡松洁己好修,富经术,郁然有声望。晚年主持吏部,以振拔淹滞为己任。嘉靖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卒于官,年六十四,赠太子少保,谥恭肃。松著有《胡庄肃公文集》八卷(明万历十三年胡氏重刊本),与《滁州志》、《唐宋元名表》,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黄之隽
黄之隽(1668-1748年),清代诗文作家。字石牧,号痦堂。又名黄兆森。华亭(上海松江)人,原籍安徽休宁。为诸生40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始中举人,转年成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撰祭康熙帝文称旨,特授编修,参与修《明史》。擢赞善中允,督福建学政。三年为巡抚所劾,降为编修。不久被革职。乾隆元年(1736)初荐博学鸿词,落试归。黄之隽才华出众,学问渊博。曾著《香屑集》18卷,集中有诗近千首,均由唐人诗句集成。又集唐人骈文句为序。工巧浑成,言如己出。其记诵之博,运用之巧,令人称奇。
他创作的诗也“务极才思”(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4),往往别开生面。如《题李草亭画寒江送别图》:“长江风定水无波,岁晚天寒客又过。一度送行传一画,人生那厌别离多。”即于传统的送别题材中“传出异样风趣”(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24),巧妙地赞颂了李草亭的画技。又如:“万家斜照外,千古大江流。”(《登报恩寺塔绝顶》)“少年欺带剑,老母念垂竿。”(《漂母祠》)“浪花自拍无人屋,树杪皆萦有蒂萍。”(《鄱阳湖水大发自木樨瑞洪至赵家汇田庐浸没舟过感赋》)也无不显得新警异常。其古体诗同样超迈生新,不落凡俗,如《水碓》、《刺梅园古松》、《海啸歌》等。黄之隽还工古文和词。古文文笔挥洒如意,《杨义士传》、《书孙延龄事》可为代表。词往往立意出奇,用语俊丽,如小令[杏花天]《落花》、长调[翠楼吟]《魂》。其作品的缺点是由于写作太多太快,常不免流于率易,并且夹杂了大量的游戏和应酬之作。著有《痦堂集》50卷、补遗2卷、续集8卷、冬录1卷。
-
郝玉麟
郝玉麟(?~1745),字敬亭,本是汉军镶白旗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入汉军镶黄旗,清朝大臣。郝玉麟骁骑校出身,历任云南提督、广东总督、福建总督、闽浙总督,官至吏部尚书、两江总督。任内加强台湾防卫,建筑炮台,增设水师。乾隆六年(1741年)二月,因病乞休,上允之。九月,署福建巡抚策楞参奏延建邵道鄂善交结郝玉麟家人,乾隆帝命革鄂善职,并将郝玉麟家人严审得实,郝玉麟革职。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因病卒于家中。
-
胡薇元
胡薇元(1850—1920?),,字孝博,号诗舲(又作诗林)、壶庵,别署玉津居士、百梅亭长、七十二峰隐者等。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寄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光绪三年(1877)进士。出为广西天河令,改官四川西昌,调涪州牧,寻知兴安府。未几,迁陕西凤翔同知,擢京兆。民国后,成为清室遗老。卒于1920年以后。与同里陈亘过从甚密。工诗文,擅词曲。陈亘谓其撰述宏富,“已刊未刊者,美不胜收。而尤嗜其《壶庵五种曲》,以为近世宿儒一乡孤秀,幽径偶辟倏焉已”(《壶庵五种曲·跋》)。著有《铁笛词》一卷、《天云楼词》一卷、《天倪阁词》一卷、《岁居词话》一卷、《壶庵论曲》一卷、《壶庵五种曲》(含南曲杂剧《鹊华秋》、《青霞梦》、《樊川梦》与北曲散套《翻书图》、《壶中乐》)、《定揅经馆诗》、《授经室文》、《衡门词公法导源》、《古易求遐考》、《三礼雅言》等。其著作合刻为《玉津阁集》。生平事迹见《玉津阁集》。
-
黄苏
黄苏,生卒年不详,原名道溥,号蓼园,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人,曾为知县。选编有《蓼园词选》,中加评点笺注,评析章句结构,比较优劣异同,点明词旨作意,多有卓见,影响甚大。黄苏评词,重寄托比兴,强调有为而作,反对无病呻吟,并强调知人论世,注意从作者的遭遇和创作背景去探明词的“真意”,提出“读词必先了解命意”之说。其理论观点,对于词学批评与研究,亦有启发。《蓼园词选》出现后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因临桂词派主将况周颐的推许而引起后人关注。此书有1920年惜阴堂排印本。齐鲁书社1988年出版的《清人选评词集三种》,将《蓼园词选》收入其中,颇便于查阅。
-
胡知柔
胡知柔,南宋文人,胡梦昱之子,撰有《象台首末》。此书专述梦昱贬谪象州的始末。胡梦昱为文长于讽喻,去世后,其子胡知柔搜集遗稿,编辑成《象台集》6卷、《竹林愚隐集》1卷传于世。
-
郝经
郝经(1222—1275),字伯常。其先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金亡后徙顺天(治所在今北京市)。
少贫寒,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年未冠,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张、贾藏书皆万卷,经无不通览。稍长,往游燕赵间。宋淳祐十二年(1252),忽必烈闻其名,召咨以经国安民之道,经条上数十事,皆称意,遂留王府。后随忽必烈征宋,累官至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蒙古蒙哥汗九年(1259),大汗蒙哥死,诸亲王谋立阿里不哥。时忽必烈正渡江围宋鄂州,闻讯召诸将议,郝经建言与宋“许和”,“断然班师,亟定大计,销祸于未然”。会宋守帅贾似道遣使请和,忽必烈乃班师还。明年,忽必烈即帝位,国号为元,召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议和。时经名重朝野,为平章政事王文统所忌。经既行,文统嘱其婿李璮潜师侵宋,挑起衅端,且嫁祸于经。经至济南,璮传书止经,经以璮书闻于朝,遂南行。稍后,宋败李璮军于淮安。郝经至宿州,遣使请入宋日期,不报。又遗书贾似道及淮帅李庭芝,庭芝不悉内情,拒不纳。而贾似道方以却敌为功,以为郝经入宋于己不利,乃囚经于真州馆驿。经数上书宋帝及宰臣,力陈战和利害,请遣其归国,皆不获报。似道使驿吏以荆棘围其墙,锁其户,昼夜巡守,期以涣散其心,经坚不为动,如是者凡十六年。
先是,汴中民射雁于金明池,得雁足帛书,有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后题曰:“至元五年(1268)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其境遇始为元人所知。至元十二年(1275),元帝遣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经弟郝庸等来问执经之罪,贾似道大恐,乃遣总管段佑以礼送经归。经归不久,以病卒,谥文忠。
经为人尚气节,务为有用之学,以治《春秋》名显于时。其文丰蔚豪宕,喜议论,诗多奇崛。及其被留真州,乃潜心向学,为立言以传后世。著有《周易外传》80卷、《太极演》20卷、《春秋外传》81卷、《春秋章句音义》8卷、《制作本原》10卷、《比例条目》12卷、《三传折中》50卷,惜皆不传。传世者尚有《续后汉书》90卷和《郝文忠公陵川文集》39卷。平生著作,可谓鸿焉富焉。经羁真州,以累绁之身,举目萧然,惟以笔墨是亲,阅十六载终成一家之言,此亦司马迁所谓“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