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元

- 姓名:黄仲元
- 别名:字善甫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231
- 逝世日期:1312
- 民族族群:
黄仲元(1231~1312),字善甫,莆田(今属福建)人。少工举子业,屡魁乡校。嗜韩、柳、欧、曾文,及邵雍《善人吟》,自号四如。咸淳七年赐同进士出身,调监瑞安府比较务,需次,至二刘祠堂讲学。九年,奉檄考类试,过镡津谒江万顷,江万里邀至芝山。德祐元年,赴任,州守山泉陈蒙处以经博士,不赴,入其幕。二年,遇陆秀夫,辟充益王府撰述官兼处置使司干办,又改刑工部架阁,升武学谕,转国子监簿,兼福建路招捕使司都参议官。秀夫全家投海,哭以诗。又著《梼杌集》,已佚。入元不仕,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所著《学记》、《农谈》、《春秋说》,皆未完稿。志欲修史而未果,事迹见《梦笔记》。元大德十年自志其墓,皇庆元年卒,年八十二。仲元能继莆阳理学之传,有声当世,曹志称其文“闳深高古,精义入神”(《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后跋》),宋濂谓:“其为文词务以理胜,不暇如他文士,驰聘葩藻以为工。”(《莆田四如先生黄公后集序》)王士禛称:“著文独学《檀弓》、《公》、《谷》,可谓豪杰之士。其文多聱牙诘曲,不谐于俗,惜往往杂语录腐习,不加淘汰。”(《跋黄四如集》)《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文章不事驰骋,而自有端厚朴直之气。”(卷一六五)今存《有宋福建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五卷,有《四部丛刊》影印嘉靖二十一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名《四如集》。《全宋诗》卷三五四三录其诗一首。《全宋文》卷四○六八收其文一篇。事迹见本集卷四《寿藏自志》、《宋季忠义录》卷一二。
猜你喜欢的书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该小说宣扬了驯服、顺从是医治病态社会的良方。
太清真人络命诀
《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六朝。南宋《秘目》着录作「《络命》一卷」。《宋史‧艺文志》亦着录一卷。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拘守魂魄身神之法。谓人之五脏四肢皆有神真,魂魄形体与天地日月相通。若能拘守魂魄使不离形体,存思五脏及身中诸神,可以除病成仙。
人境庐诗草
诗别集。清黄遵宪撰。十一卷。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光绪举人。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曾任使馆参赞、总领事、署按察使等职。维新运动重要人物之一,戊戌变法失败,罢官归故里。长期外交生涯,使其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科学文化,力主变法图强。曾考察所在国家政治制度。为“诗界革命”重要创导人之一,主张:“我手写吾口”,“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力图摆脱传统诗歌束缚。此集冠作者小像、手迹,附本传、墓志铭、年谱等,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年(1864—1904)诗作六百余首,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深刻。或较完整记叙戊戌政变(组诗《感事》),或反映鸦片战争,抨击清政府割地求和,讴歌抗英殉难将士(《香港感赋》、《羊城感赋》等),或写甲午战争,赞颂中国人民维护主权之正义行动,谴责顽固派屈膝投降(《逐客篇》、《哀旅顺》、《马关纪事》、《冯将军歌》等),故有“诗史”之称。艺术形式“不名一体,不专一格”,长于古体,形式多变,语言通俗,影响很大。诗中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受“同光体”影响,用典过多。有一九一一年日本排印平装本、一九三○年再版线装本行世。今人钱仲联编《人境庐诗草笺注》及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编《人境庐集外诗辑》可供参考。
两同书
二卷,唐罗隐撰。共十篇,分上下二卷,上卷五篇,皆终之以老氏之言,下卷五篇,皆终之以孔子之言。《崇文总目》说:“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其原”,是为“两同”之义。该书是作者的哲学著作。他认为,许多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有其统一性。该书对研究唐以前儒道二家思想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版本主要有《宝颜堂秘笈》本、《式训堂丛书》本、《说郛》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金刚般若论
佛教论典。古印度无著造,隋达摩笈多译。二卷。本论首先以“种性不断”、“发起行相”、“行所住处”、“对”、“不失”、“地”、“立名”等七个方面对《金刚经》进行总体论述。然后逐段引述经文,加以解释,释文较为简练。本论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但《高丽藏》、《金藏》等中原系藏经所收为二卷本。《崇宁藏》、《毗卢藏》、《碛砂藏》等南方系藏经所收为三卷本。前者逐段引用《金刚经》时只抄首尾经文,后者则抄录全文,故两者在形式上差距较大。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与《高丽藏》形态一致,为研究藏经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华手经
梵名Kus/ala -mu^la-sam!graha 。凡十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摄善根经、摄福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现神力,摄四众,十方菩萨皆来聚集,手持莲花供养佛陀,佛陀为断除彼等之疑惑而宣说大乘菩萨得道经过、毁谤大乘行者之苦报及护持佛法、造像功德等。经名华手,即缘于诸菩萨手持花供养佛陀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