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广生

华广生
  • 姓名:华广生
  • 别名:字春田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华广生,字春田,清代俗曲家。生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所编选的《白雪遗音》清道光八年(1828年)刊印成书,共4卷,收小曲歌词780首,有马头调、满江红、岺儿调、湖广调、银纽丝、九连环、剪剪花、起字呀呀哟等曲牌的曲词,为清代流行的小曲总集。由于他精于音律,采集甚广,该书按调编排,易于查阅。曲词多为小市民写作,在当时中小城市流行甚广,对研究清代民间俗曲有着重要价值。

华广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刘子骏集

刘子骏集

诗文集。西汉刘歆撰。一卷。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刘向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总校群书。向死,任中垒校尉。新莽时为国师,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所撰《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为《汉书·艺文志》之蓝本。原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赋、书、议、奏、说等十二篇,附洪范五行传,本传列于后。赋以《遂初赋》为代表,是见摈放外任时所作。经历故晋之域,感今思古,叹往事而寄己意,最后归于“处幽潜德”、“抱奇内光”。文以《移太常博士书》和《与扬雄求方言书》成就最高。前者指斥不立古文经学者为“专己守残”,责让极其深切。后者向扬雄索取《方言》,始赞雄“澹雅之才”、“沈郁之思”,继以“知蓄积、善布施”之理劝其献书,委婉平和,曲尽其意。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榕村集

榕村集

四十卷。清李光地撰。是集为乾隆元年(1736年)其孙李清植所校刊,其门人李绂为序。惟诗下注自选字,则余皆清植排纂。凡《观澜录》一卷,《经书笔记》、《读书笔录》共一卷,《春秋大义》、《春秋随笔》共一卷,《尚书句读》一卷,《周官笔记》一卷,《初夏录》二卷,《尊朱要旨》、《要旨续纪》共一卷,《象数拾遗》、《景行摘篇》又附记共一卷,文二十五卷,诗五卷,赋一卷,共四十卷。文辞质实简朴,缺乏形象性。是集版本有道光九年(1829),李维迪刊印《榕村全书》,收入此集,并将所汇辑到的佚诗佚文整理为《榕村续集》七卷,一并付刻。续集包括书二卷,序一卷,论说一卷,记、传书后、祭文、墓志铭共一卷,杂著一卷,诗、赋共一卷。卷首有李维迪识语。存有《四库全书》本。

岚斋集

岚斋集

《岚斋集》,李跃撰。《新唐志》著录二十五卷,《宋志》著录一卷,似已残佚。李跃生平不详。《侯鲭录》卷八引其佚文,叙及唐末干符至干宁间无宗相,可见作者当为干宁(894―897)以后人。从现存残文片断,约略可知原书当记逸闻故事,不涉神怪。书今不存。

生死场

生死场

中篇小说,萧红作,1935年12月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并由鲁迅编入《奴隶丛书》。中篇的前十章描写沦陷前的东北,自第十一章以下,描写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广大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小说写出了东北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的无法忍受的生活,描写了他们的觉醒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部小说没有一条贯串全局的故事线索,它只是许多生动的生活画面的连续,不管是命运悲惨的小寡妇,还是生活道路坎坷的老太婆,在日寇的侵略面前,都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又如赵三这个人,本来具有反抗的性格,后来因为受到挫折,就变得消沉起来,最后在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淫掠面前,又觉醒起来; 二里半这个原来只看见自己的一匹老山羊的农民,也带着强烈的仇恨,跟着李青山去参加“人民革命军”。鲁迅在为《生死场》写的序中指出:“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读四书丛说

读四书丛说

四卷,元许谦著。此书原本二十卷,今存《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书中以发明朱熹之说为宗,阐发义理,言简意赅;难晓之处,则为图以明之。谓“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故本朱熹《四书集注》释绎义理。黄溍作许氏墓志及《元史》本传均提及此书。又于名物训诂,颇有考证,可补《四书章句集注》之未备。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前后皆有偈,持者亦得生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