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志迹卷一

历代沿革表志第一KKP中华典藏网

史之有表,犹星辰之有躔纪[1],衣服之有冠冕[2]也,振纲挈领[3]、条绪斯分[4]。灵州自汉初建置,中更变易不恒,今取历代沿革始末,标为表识[5],庶几[6]观者如列眉[7]焉。KKP中华典藏网

[宁夏郡沿革表]KKP中华典藏网

1.jpgKKP中华典藏网

①按:西汉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据清钱坫撰、徐松集释《新校注地理志集释》卷一三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卷二:北地郡属朔方刺史部。朔方郡治所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黄河以南地区。东汉移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北)。汉朔方郡县实与宁夏境无涉,旧志往往误列入其地,本志沿误。以下及其它如“古迹”“宦迹”“艺文”等门类所录汉朔方故实皆相因致误,笔者不再一一作注,参此。KKP中华典藏网

②按:北地郡,东汉末因羌族起事南徙关中,宁夏北部沦入羌胡,无郡县设置,南部属雍州之安定郡。故晋代宁夏与北地郡无涉,此误。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据有宁夏全境,但建置不详。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则村。夏州:此误。夏州之称为后魏事。KKP中华典藏网

③十二年:原文为十一年,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魏书·地形志》卷一零六改。按: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太平寰宇记》卷三七:北魏始光四年(427),太武帝灭夏置统万镇,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改置夏州。西魏置弘化郡。至隋开皇初复为夏州,炀帝初复为朔方郡。唐贞观二年(628),平梁师都为夏州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更名岩绿,县属化政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化政郡,以岩绿县属夏州,唐贞观二年改为朔方县。夏州、朔方郡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其辖境唐时相当今陕西大理河以北的红柳河流域及内蒙古杭锦旗、乌审旗等地,皆不至宁夏境,此沿旧志误以宁夏为其地。本书“沿革”“古迹”“宦迹”“艺文”等多录夏州、朔方郡故实,皆相因致误,笔者不再一一作注。此条当与“南北朝”条为一栏,所载皆为北魏事。KKP中华典藏网

④按:唐灵武郡与灵州无隶属关系。据《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太平寰宇记》卷三六:隋灵武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灵州。天宝元年(742),改灵州为灵武郡。至德元载(756),肃宗即位于灵武,升为大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复为灵州。灵武郡原本作“灵州郡”,据此改。KKP中华典藏网

续表KKP中华典藏网

2.jpgKKP中华典藏网

①按: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太平寰宇记》卷三七:周置宁朔县,属化政郡。《太平寰宇记》作“属北政郡”,北政郡当为化政郡之误。参见正文“魏”“隋”栏。KKP中华典藏网

怀远镇:原本脱,据《宁夏府志·地理·沿革》卷二补。KKP中华典藏网

③朐衍:《汉书·地理志》卷二八下作“昫衍”,《汉书·五行志》卷二七作“朐衍”。下同。KKP中华典藏网

④灵洲:《汉书·地理志》卷二八下、《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太平寰宇记》卷三六作“灵州”。KKP中华典藏网

⑤西安州:原本作“安西州”,据《隋书·地理志》卷二九、《太平寰宇记》卷三七改。KKP中华典藏网

⑥环州:原本脱“州”字,据《宁夏府志·地理·沿革表》卷二、《元史·地理志》卷六〇补。KKP中华典藏网

⑦属:原本作“为”,据《宁夏府志·地理·沿革表》卷二改。KKP中华典藏网

续表KKP中华典藏网

3.jpgKKP中华典藏网

①安定郡:原本作“安定县”,据《汉书·地理志》卷二八下、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卷二改。KKP中华典藏网

②丰安县:原本作“丰乐县”,据正文“唐”栏与《隋书·地理志》卷二九改。KKP中华典藏网

③威州:据《新唐书·地理志》卷三七、《太平寰宇记》卷三六:唐咸亨三年(672),于鸣沙县境内置安乐州,安置吐谷浑部,仍领鸣沙县。神龙二年(706),突厥攻陷鸣沙县,移置于废丰安城。大中三年(849)收复后,改安乐州为威州,领鸣沙、温池二县。州治据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谓在今同心县韦州镇南。KKP中华典藏网

④属:原本作“所”,表意不明,据正文《[大清]一统志·灵州沿革表》和《明史·地理志》卷四二改。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建置沿革]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汉惠帝四年置。初曰灵洲,以洲在水中,随水上下,未尝沦没,故号曰灵洲。后魏置薄骨律镇。孝昌中,改置灵州。西魏又为盐州地。后周置带普乐郡及回乐县。隋大业三年,改灵武郡。唐为灵州,亦曰灵武郡。开元中,置朔方节度使。天宝初,复改州为灵武。五代为朔方军治。咸平时入西夏,改西平府,又名翔庆军。元复曰灵州,属宁夏路。明弘治[8]十三年,置守御千户所[9]。正德元年,改宁夏后卫,仍以千户摄之,属宁夏道,国朝因之。雍正三年改州,并省守御所,附入属宁夏府。KKP中华典藏网

[大清]一统志·灵州沿革表KKP中华典藏网

4.jpgKKP中华典藏网

①按:西汉北地郡移治马岭(今甘肃省庆城县西北)。东汉移治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市西)。永初五年(111)三月,因羌族起事,寄理池阳(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永和六年(141)十月,因羌族再次起事,又徙冯翊(今陕西省高陵县)。KKP中华典藏网

②盐川郡:原本作“盐州”,据《隋书·地理志》卷二九、《元和郡县图志》卷四改。KKP中华典藏网

③神龙元年:原本为神龙五年,唐朝没有神龙五年年号,据《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十八改。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历代沿革表志第一KKP中华典藏网

史书之有图表,犹如日月星辰之有运行轨道,衣服之有冠冕一样的道理,[图表使内容]提纲挈领、条理分明。灵州自汉初建置,中间更是变易不断,今取历代沿革始末,列为图表,或许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KKP中华典藏网

[宁夏府沿革表]KKP中华典藏网

5.jpgKKP中华典藏网

续表KKP中华典藏网

6.jpg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建置沿革]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汉惠帝四年(前191)设置。最初称灵洲,是因为有陆地在水中,随水上下,未曾沉没,所以称为灵洲。北魏时期设置薄骨律镇。[北魏]孝昌年间(525—527),改设灵州。西魏又归属盐州。后周时期设置普乐郡及回乐县,郡治设在回乐县。隋朝大业三年(607),改设灵武郡。唐代设灵州,亦曾称灵武郡。开元年间(713—741),设立朔方节度使。天宝初年(742),又改灵州为灵武。五代时期(907—960)为朔方军军治所在地。[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没入西夏,改称西平府,又名翔庆军。元代复称灵州,归宁夏路管辖。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设置守御千户所。正德元年(1506),改宁夏后卫,仍以千户统辖,归属宁夏道管辖,清朝一直延续这种架构。雍正三年(1725)又改设灵州,同时撤并守御所,归属宁夏府管辖。KKP中华典藏网

[大清]一统志·灵州沿革表KKP中华典藏网

7.jpg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躔(chán)纪: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KKP中华典藏网

[2]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KKP中华典藏网

[3]振纲挈领:义同“提纲挈领”。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KKP中华典藏网

[4]条绪斯分:义近“条分缕析”。比喻剖析得深入细致,有条有理。KKP中华典藏网

[5]表识:标记。KKP中华典藏网

[6]庶几:或许可以。KKP中华典藏网

[7]列眉:两眉对列。谓真切无疑。KKP中华典藏网

[8]弘治:原本为避清高宗弘历讳改为“宏治”,凡属此种原因,笔者都将“宏”径直改回“弘”,不再一一注明。十三年,原文为“十五年”,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光绪)〈灵州志〉》征引《明史·地理志》卷四二、《明太祖实录》卷一五七、《明孝宗实录》卷一六六、《弘治宁夏新志·灵州守御千户所》卷三等改。参见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明朝》卷十四“灵州千户所”条。KKP中华典藏网

[9]按: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认为灵州守御千户所设置时间当为洪武十六年十月为是。守御千户所,原本作“守御所千户”,据《明史·地理志》卷四二、《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三改。KKP中华典藏网

星野[1]志第二KKP中华典藏网

古者有分地,无分天。天亦何尝无分也?地之分以野,天之分以星。张衡云:“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2]。然则天统乎地,故野系乎星。”自太史公《天官书》及扶风《地里志》[3]言之详矣。灵州,秦雍之分,星野略与秦雍同。今采载纪可见者列于左。KKP中华典藏网

[星野]KKP中华典藏网

旧志据《大统历》:井八度三十四分九十四秒。入鹑首[4]之次,辰[5]在未[6]。KKP中华典藏网

赤道:井三十三度三十分,鬼二度二十分,尾十九度一十分,柳十三度三十分。KKP中华典藏网

黄道:井三十一度一分,鬼二度十一分,尾十七度九十五分,柳十三度。KKP中华典藏网

春秋元命苞》曰:东井[7]、鬼宿为秦。KKP中华典藏网

史记·天官书》:东井、舆鬼[8],雍州之分。KKP中华典藏网

《前汉·地里志》[9]曰:自井十度至柳三度,为鹑首之次,秦之分。KKP中华典藏网

《后汉·律历志》[10]曰:井十二度至鬼五度,为秦分。KKP中华典藏网

《唐志》[11]云:东井、舆鬼,鹑首也。自汉三辅[12]及北地、上郡、安定,西自陇坻[13]至河右,西南尽巴蜀、汉中之地,及西南夷犍为、越巂[14]、益州郡,极南河[15]之表,东至牂牁、古秦、梁、豳、芮、丰、毕、骀杠、有扈、密须、庸、蜀、羌、髳[16]之国。KKP中华典藏网

《晋志》[17]:北地、上郡、天水、陇西、酒泉、张掖、金城、武威、燉煌诸郡,各指其所入之星[18]为尾、为室、为壁,详纪度数。KKP中华典藏网

《唐志》又称:东井居两河[19]之阴,自山河上流,当地络[20]之西北。舆鬼居两河之阳,自汉中东尽华阳,与鹑火[21]相接,当地络之东南。鹑火之外,云汉潜流而未达,故狼星在江、河上源[22]之西。弧矢、鸡、犬,皆徼[23]外之备也。西羌、吐蕃[24]、吐谷浑及西[25]南徼外夷人,皆占[26]狼星。KKP中华典藏网

躔次[27]KKP中华典藏网

《晋·天文志》[28]:上郡、北地[29],入[30]尾十度。KKP中华典藏网

《唐志》[31]:夏州,东井之分。KKP中华典藏网

五星KKP中华典藏网

鹑火、实沉[32],以负西海[33],至[34]于华山、太白位焉。KKP中华典藏网

北方水位[35],自河西皇甫川,西经榆林至宁夏,又西经兰州逾河,至嘉峪关四千余里,得水位之半。KKP中华典藏网

步天歌[36]KKP中华典藏网

井宿KKP中华典藏网

八星横[37]列河中浮,一星名钺井边安。两河各三南北正,天罇三星井上头。罇上横列五诸侯,侯上北河西[38]积水。欲觅积薪东畔是,钺下四星名水府。水位东边[39]四星序,四渎横列南河里。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圆十三星,中有一个野鸡精。孙子丈人市下列[40],各立两星从东说。阙邱二个南河[41]东,邱下一狼光蓬茸。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胸。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来寿无穷。KKP中华典藏网

鬼宿KKP中华典藏网

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鬼[42]上四星是爟[43]位,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星次,天社六个弧东倚,社东一星是天纪。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星野志第二KKP中华典藏网

古代社会对大地有划分,对天空没有划分。[这是一般的观点。]天空何尝没有划分?实际上大地是以界限范围划分,天空是以星宿范围划分的。张衡说:“天空众多星球列布,星体生于大地,精魄形成于天。星宿列居错杂峙立,各有自己所属的范围。既然这样,那么上天统摄大地,所以大地的界限范围与星空密切相关。”这些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和扶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已经记载得很详尽了。灵州,大体说来属于古秦地的界限范围,星野大略与古秦地相同。今天选录可以见到的记载列在下面。KKP中华典藏网

[星野]KKP中华典藏网

旧志书根据明代《大统历》记载:井宿八度三十四分九十四秒。入朱雀七宿中的井、鬼二宿次序,心宿在西南偏南方位。KKP中华典藏网

赤道:井宿三十三度三十分,鬼宿二度二十分,尾宿十九度一十分,柳宿十三度三十分。KKP中华典藏网

黄道:井宿三十一度一分,鬼宿二度十一分,尾宿十七度九十五分,柳宿十三度。KKP中华典藏网

《春秋元命苞》记载:东井、鬼宿的分野为秦地。KKP中华典藏网

《史记·天官书》记载:东井、鬼宿,是雍州的分野。KKP中华典藏网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井宿十度至柳宿三度,为朱雀七宿中的井、鬼两个星宿位次,是秦地的分野。KKP中华典藏网

后汉书·律历志》记载:井宿十二度至鬼宿五度,为秦地的分野。《新唐书·天文志》记载:东井、鬼宿,是朱雀七宿中的鹑首星次。自汉朝京师附近及北地、上郡、安定,西自陇山至河右,西南到巴蜀、汉中之地的尽头,以及西南夷犍为、越巂、益州郡,到南河外部的尽头,东至牂牁、古秦、梁、豳、芮、丰、毕、骀杠、有扈、密须、庸、蜀、羌、髳之国[,都属其分野范围]。KKP中华典藏网

晋书·天文志·州郡躔次》记载:北地、上郡、天水、陇西、酒泉、张掖、金城、武威、敦煌诸郡,依次指出其所属星宿为尾宿、为室宿、为壁宿,并详细记载了其度数。KKP中华典藏网

《新唐书·天文志》又记载称:东井星宿居于两河的南岸,自山河上流,正当地脉的西北。鬼宿居于两河北岸,自汉中东到华阳尽头,与鹑火星次相接,正当地脉的东南。鹑火星次之外,银河暗地流动而没有通达,所以狼星居于长江、黄河上源的西边。弧矢星、鸡星、犬星的分野范围,皆属边境外戒备的对象。西羌、吐蕃、吐谷浑及西南边界外夷人,皆占属狼星分野。KKP中华典藏网

躔次KKP中华典藏网

《晋书·天文志》记载:上郡、北地郡,入尾宿十度。KKP中华典藏网

《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夏州,属东井星宿分野。KKP中华典藏网

五星KKP中华典藏网

鹑火、实沉星次,背负着西方之神海在天上飞行,到达华山、太白之位。KKP中华典藏网

北方水位星宿,自河西皇甫川,西经榆林至宁夏,又西经兰州过黄河,至嘉峪关四千余里,占水位星宿一半的分野。KKP中华典藏网

步天歌KKP中华典藏网

井宿KKP中华典藏网

八星横列河中浮,一星名钺井边安。两河各三南北正,天罇三星井上头。罇上横列五诸侯,侯上北河西积水。欲觅积薪东畔是,钺下四星名水府。水位东边四星序,四渎横列南河里。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圆十三星,中有一个野鸡精。孙子丈人市下列,各立两星从东说。阙邱二个南河东,邱下一狼光蓬茸。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胸。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来寿无穷。KKP中华典藏网

鬼宿KKP中华典藏网

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鬼上四星是爟位,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星次,天社六个弧东倚,社东一星是天纪。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星野:分野。分野是古人所建立的天地关系的一种,在这个关系范畴下可以研究天,也可以研究地,是一个比较粗的理论框架。分野一直包含在地理学的学科当中,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古代社会的晚期,在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便有“分野”一卷,他明确提出了“方舆所该,郡邑、河渠、食货、屯田、马政、盐铁、职贡、分野之属是也”。KKP中华典藏网

[2]攸属:原本作“所属”,据《晋书·天文志·天文经星》卷十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3]太史公《天官书》及扶风《地里志》:分别指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和班固《汉书·地理志》。KKP中华典藏网

[4]鹑(chún)首:星次名,指朱雀七宿中的井、鬼二宿。KKP中华典藏网

[5]辰: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又称商星。此字原本脱,据《元史·历志》卷五四补。KKP中华典藏网

[6]未:指西南偏南方位。《元史·祭祀志一》:“其从祀圆坛,第一等九位,青帝位寅,赤帝位巳,黄帝位未,白帝位申,黑帝位亥。”KKP中华典藏网

[7]东井:井宿。KKP中华典藏网

[8]舆鬼:鬼宿。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之一。舆:原本作“与”,据《史记·天官书》卷二七改。KKP中华典藏网

[9]《前汉·地里志》:指《汉书·地理志》。KKP中华典藏网

[10]《后汉·律历志》: 指《后汉书·律历志》。但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一书考证,本段内容《后汉书·律历志》不载,见载于《乾隆甘肃通志》,不知所据。KKP中华典藏网

[11]《唐志》:指《新唐书·天文志》。KKP中华典藏网

[12]汉三辅: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亦指京师附近之地。KKP中华典藏网

[13]陇坻:陇山。原本作“陇抵”,据《宁夏府志·地理·星野》卷二、《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14]越巂:古西南夷邛都之地。原本作“越裳”(古南海国名),据《旧唐书·天文志》卷三六、《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15]南河:古代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南河。《尚书·禹贡》:“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KKP中华典藏网

[16]髳:原本作“髴”,据《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宁夏府志·地理·星野》卷二改。KKP中华典藏网

[17]《晋志》:参见《晋书·天文志·州郡躔次》。KKP中华典藏网

[18]星:原本作“里”,据《宁夏府志·地理·星野》卷二改。KKP中华典藏网

[19]两河:战国及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两,原本脱此字,据《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补。KKP中华典藏网

[20]地络:犹地脉,亦指疆界。原本作“路纪”,据《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21]鹑火:星次名。南方有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称朱鸟七宿。首位者称鹑首,中部者(柳、星、张)称鹑火(也叫鹑心),末位者称鹑尾。KKP中华典藏网

[22]源:原本作“流”,据《旧唐书·天文志》卷三六、《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23]徼(jiào):边境、边界;界限、边涯。KKP中华典藏网

[24]吐蕃:此二字原本脱,据《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补。KKP中华典藏网

[25]西:原本脱此字,据《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补。KKP中华典藏网

[26]占:原本脱此字,据《新唐书·天文志》卷三一补。KKP中华典藏网

[27]躔(chán)次: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躔,太阳运行。KKP中华典藏网

[28]《晋·天文志》:指《晋书·天文志》。KKP中华典藏网

[29]北地:原本脱“地”字,据《宁夏府志·地理·星野》卷二补。KKP中华典藏网

[30]入:原本作“人”,据《宁夏府志·地理·星野》卷二改。KKP中华典藏网

[31]《唐志》:参见《新唐书·天文志》。KKP中华典藏网

[32]实沉:星次名。大致相当于二十八宿的觜、参和毕、井的一部分,黄道十二宫的双子座。在十二辰为申。古时为晋之分野。KKP中华典藏网

[33]西海:传说中西方之神海。也指西方或西方日落处。KKP中华典藏网

[34]至:原本作“主”,据《宁夏府志·地理·星野》卷二改。KKP中华典藏网

[35]水位:星宿名。属井宿,即小犬座四星。《晋书·天文志上》:“水位四星,在积薪东,主水衡。”KKP中华典藏网

[36]步天歌:相传为隋代丹元子作,或称唐代王希明作。KKP中华典藏网

[37]横:原本作“行”,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通志·天文略》卷三八、《玉海·天文书》卷三、《中国恒星观测史》五章一节《校订〈步天歌〉》、《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所录嘉庆抄本《步天歌》改。KKP中华典藏网

[38]西:原本作“南”,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通志·天文略》卷三八、《玉海·天文书》卷三、《中国恒星观测史》五章一节《校订〈步天歌〉》改。KKP中华典藏网

[39]边:原本作“畔”,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通志·天文略》卷三八、《玉海·天文书》卷三、《中国恒星观测史》五章一节《校订〈步天歌〉》、《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所录嘉庆抄本《步天歌》改。KKP中华典藏网

[40]列:原本作“立”,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通志·天文略》卷三八、《玉海·天文书》卷三、《中国恒星观测史》五章一节《校订〈步天歌〉》、《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所录嘉庆抄本《步天歌》改。KKP中华典藏网

[41]南河:原本作“河南”,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通志·天文略》卷三八、《玉海·天文书》卷三、《中国恒星观测史》五章一节《校订〈步天歌〉》、《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所录嘉庆抄本《步天歌》改。KKP中华典藏网

[42]鬼:原本作“册”,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通志·天文略》卷三八、《玉海·天文书》卷三、《中国恒星观测史》五章一节《校订〈步天歌〉》、《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所录嘉庆抄本《步天歌》改。KKP中华典藏网

[43]爟(guàn):星官名。属鬼宿,共四星,分属今之巨蟹座及双子座。《晋书·天文志上》:“轩辕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边亭之警候。”KKP中华典藏网

地里山川志第三KKP中华典藏网

《禹贡》九州皆以山川定疆理[1],盖郡国[2]有时改移,山川千古不易也。灵邑地接边境,旧时为戎马出入之场,今虽承平已久,然道里之远近,岗峦之阨塞[3],水草之聚衍,为治者置焉不讲,可乎?况夫黄河为带,金积如砺,峡口遥峙西南,马鞍环抱东北,实北陲形胜之区也。观是编者,一览[4]在目矣。KKP中华典藏网

地里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州治在府东南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东至榆林府定边县界二百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至宁夏县界三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南至李旺堡、平凉府固原州界二百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北至横城边墙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东南至甜水堡、庆阳府环县界二百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南至广武营、中卫县界一百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东北至兴武营一百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北至河西寨、宁夏县界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山川KKP中华典藏网

马鞍山,在州东北五十里,形似马鞍。KKP中华典藏网

磁窑山,在州东六十里,为陶冶之所,出石炭。成化九年,抚臣马文升议筑磁窑堡于此,以接灵州边界。KKP中华典藏网

打狼山,在州东南。《明一统志》“狼山”即此。套虏由韦州入犯镇原、平凉道。KKP中华典藏网

三山,在韦州堡东一百里,三峰列峙。KKP中华典藏网

子山,在三山南。溪涧[5]险恶,豺虎所居,人迹罕到。KKP中华典藏网

金积山,在州西南一百余里。产文石,山土色如金,北崖石板下,水滴如雨,祷旱[6]有应。KKP中华典藏网

炭山,在州南五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黑鹰山,在韦州堡南一百五十里,近琥八山。KKP中华典藏网

长乐山,在州南。《元和志》[7]:“回乐县有长乐山,旧名达乐山,又曰铎落山,以山下有铎落泉,故名。旧吐谷浑所居。”《寰宇记》引《十道记》云:“山近安乐川。”KKP中华典藏网

大蠡山,在韦州堡西二十五里。层峦叠嶂,苍翠如染。初无名,明庆府长史[8]刘昉以其峰如蠡,故名。四旁皆平地,屹然独立,上多奇木[9]、异卉、良药。山北有祠,雨旸[10]辄祷之。明庆王诸陵墓皆在焉[11],旧尚有宫殿,今皆毁。KKP中华典藏网

小蠡山,在大蠡山之南,其脉相联。旧志:“在韦州西二十里,亦曰螺山。套虏入寇,常驻牧于此。”KKP中华典藏网

琥八山,在韦州堡南八十里。“琥八”,方言,犹华言色驳杂也。KKP中华典藏网

打剌坡山,在韦州堡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峡口山,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东北岸为中卫界。KKP中华典藏网

平山,在州东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啰庞山,在州西。乾道六年,夏相任得敬胁其主仁孝欲分夏国,仁孝分西南路及灵州之啰庞岭与之,即此。KKP中华典藏网

欢喜岭,在州东。明成化中,虏入州东永隆墩,诸戍官军追败之于此。KKP中华典藏网

黄河,在州西。《水经》云:“河水又北,迳临戎县故城西。又北,有支渠东出,谓之铜口,东迳沃野故城南。”铜口即今峡口山,州之秦、汉渠口亦在焉[12]。KKP中华典藏网

蒲草湖,在州南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安乐川,在州南稍东一百八十里。《寰宇记》:“川近安乐山。”KKP中华典藏网

天麻川,在州东北。KKP中华典藏网

东湖,在韦州东一里。KKP中华典藏网

鸳鸯湖,在东湖北三里。KKP中华典藏网

草场湖,在州南三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滚泉,在金积山东。水自地涌出,高丈许,其沸如汤。KKP中华典藏网

滴水,在滚泉东北[13],崖上一石板突出,下瞰,水自石板乱滴如雨。KKP中华典藏网

暖泉,在旧宁夏北三十里,盐池西南三十里。明万历四十一年,总制[14]黄嘉善檄操守卢文善拓其基,建亭凿池,为行边暂憩之所。《元和志》[15]:回乐县有温泉,即此。KKP中华典藏网

富泉,在蠡山之南。引以溉田。KKP中华典藏网

旱海,在州东南。宋张洎[16]曰:“自威州抵灵州,有旱海七百里,斥卤枯泻[17],无溪涧川谷。”张舜民曰:“今旱海坪即旱海,在清远军北。”赵珣曰:“盐、夏、清远军并系沙碛,俗谓之旱海。自环州出青冈川、本灵州大路,自北过美利寨,渐入平、夏,经旱海中,至耀德、清边镇入灵州。”KKP中华典藏网

沙窝井,在惠安堡北五里许。味清而甘美,居民万家及四方往来人畜咸利赖之,虽旱不竭。KKP中华典藏网

羊坊井,在惠安堡北五里。KKP中华典藏网

简尖山,在胭脂川,接长流水。中卫界山。上有墩,为古水营汛界[18]。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地里山川志第三KKP中华典藏网

《尚书·禹贡》划分九州皆以山川定疆界,一般来说州郡和封国随着时间会改移,而山川则千古不变。灵州地接边境,旧时为军事要塞重地,虽然天下承平已久,然而路程之远近,山峦之险要,水草之丰茂,镇守一方的官员弃置不作探究,可行吗?况且黄河为襟带,金积如砺石,峡口矗立西南,马鞍山环抱东北,确实是北疆地理形势十分有利的区域。阅读此书者,粗略一览即可对此尽收眼底。KKP中华典藏网

地里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州治在宁夏府东南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东至榆林府定边县界二百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至宁夏县界三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南至李旺堡、平凉府固原州界二百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北至横城长城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东南至甜水堡、庆阳府环县界二百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南至广武营、中卫县界一百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东北至兴武营一百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北至河西寨、宁夏县界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山川KKP中华典藏网

马鞍山,在州东北五十里,形似马鞍。KKP中华典藏网

磁窑山,在州东六十里,为烧造陶器、冶炼金属之所,出产煤炭。成化九年(1473) ,巡抚马文升谋筑磁窑堡于此,用来连接灵州边界线。KKP中华典藏网

打狼山,在州东南。《大明一统志》中“狼山”即指此山。河套蒙古由韦州侵犯镇原、平凉必经此地。KKP中华典藏网

三山,在韦州堡东一百里,三座山峰并立。KKP中华典藏网

子山,在三山南。两山之间的河沟地势险恶,狼虫虎豹出没之地,人迹罕至。KKP中华典藏网

金积山,在州西南一百余里。出产文石,山色金黄,北崖石板下,水滴如雨,旱时求雨有感应。KKP中华典藏网

炭山,在州南五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黑鹰山,在韦州堡南一百五十里,近琥八山。KKP中华典藏网

长乐山,在州南。《元和郡县志》记载:“回乐县有长乐山,旧名达乐山,又叫铎落山,因山下有铎落泉,所以得名。旧时吐谷浑部落聚居地。”《太平寰宇记》援引《十道记》记载:“山近安乐川。”KKP中华典藏网

大蠡山,在韦州堡西二十五里。层峦叠嶂,苍翠如染。初无名,明朝庆王府长史刘昉因其峰如蠡,故起名大蠡山。四旁皆平地,屹然独立,山上多奇木、异卉、良药。山北有祠庙,天气干旱就在此祈祷求雨。明朝历代庆王陵墓皆在此地,过去尚有宫殿,今皆毁废。KKP中华典藏网

小蠡山,在大蠡山之南,其山脉相连。旧志记载:“[小蠡山]在韦州西二十里,亦称螺山。河套蒙古入侵,常在此地驻牧。”KKP中华典藏网

琥八山,在韦州堡南八十里。“琥八”,是当地方言,犹如汉语说颜色混杂不纯。KKP中华典藏网

打剌坡山,在韦州堡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峡口山,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东北岸为中卫界。KKP中华典藏网

平山,在州东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啰庞山,在州西。宋乾道六年(1170),西夏宰相任得敬胁迫国主李仁孝欲瓜分西夏国,李仁孝分西南路及灵州之啰庞岭与之,即是此地。KKP中华典藏网

欢喜岭,在州东。明成化(1465—1487)中,蒙古人侵入州东永隆墩,各路镇守的明军追击败之于此地。KKP中华典藏网

黄河,在州西。《水经注》记载:“河水又向北,途径临戎县故城西。又向北,有支渠东流而出,称之铜口,向东经过沃野故城南。”铜口即今峡口山,灵州之秦、汉渠口也在此。KKP中华典藏网

蒲草湖,在州南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安乐川,在州南偏东一百八十里。《太平寰宇记》记载:“川近安乐山。”KKP中华典藏网

天麻川,在州东北。KKP中华典藏网

东湖,在韦州东一里。KKP中华典藏网

鸳鸯湖,在东湖北三里。KKP中华典藏网

草场湖,在州南三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滚泉,在金积山东。水从地下涌出,高一丈余,其温度如热水。KKP中华典藏网

滴水,在滚泉东北,山崖上有一石板突出,往下俯瞰,水从石板乱滴如雨。KKP中华典藏网

暖泉,在旧宁夏所北边三十里,盐池西南三十里。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总督黄嘉善指示守备卢文善拓展基址,建亭凿池,作为巡边休息之所。《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回乐县有温泉,即指此地。KKP中华典藏网

富泉,在蠡山之南。可以汲引泉水灌溉田地。KKP中华典藏网

旱海,在州东南。宋朝张洎说:“从威州抵达灵州,途中有旱海七百里,全是盐碱地,没有河流河沟。”张舜民说:“今天旱海坪即是过去的旱海,在清远军北面。”赵珣说:“盐州、夏州、清远军都是沙漠,俗称旱海。自环州出青冈川、沿着通往灵州的大路,从北边过美利寨,渐入平凉、夏州,经过旱海,抵达耀德、清边镇进入灵州地界。”KKP中华典藏网

沙窝井,在惠安堡北五里许。井水清冽甜美,万家居民以及四方往来旅客、牲畜全靠其供水,虽天气干旱而井水不枯竭。KKP中华典藏网

羊坊井,在惠安堡北五里。KKP中华典藏网

简尖山,在胭脂川,连接长流水。是灵州与中卫的界山。上有废墩,为古代水营军队驻屯地。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疆理:划分,治理。疆,划分经界;理,分其地理。KKP中华典藏网

[2]郡国:普通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KKP中华典藏网

[3]阨塞:险要之地。KKP中华典藏网

[4]一览:粗略一看。KKP中华典藏网

[5]溪涧:两山之间的河沟。KKP中华典藏网

[6]旱:原本作“早”,据《宁夏府志·地理·山川》卷三改。KKP中华典藏网

[7]参见《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灵州》卷四。KKP中华典藏网

[8]长史:古代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明清时代的长史设于亲王、公主等府中,执掌府中之政令。KKP中华典藏网

[9]奇木:原本作“奇水”,据《宁夏府志·地理·山川》卷三改。KKP中华典藏网

[10]雨旸:雨天和晴天。KKP中华典藏网

[11]焉:原作“马”,据《宁夏府志·地理·山川》卷三改。KKP中华典藏网

[12]按:此则所引《水经注》资料实与宁夏无关。临戎、沃野皆属汉朔方郡。临戎在今内蒙古磴口北,沃野在今内蒙古临河西南。峡口山在今宁夏青铜峡,汉属北地郡,与朔方郡相去甚远。青铜峡实为《水经注》之青山峡,又谓上河峡。临戎:原本作“临戍”,据《宁夏府志·地理·山川》卷三、《水经注·河水》卷三改。KKP中华典藏网

[13]东北:原本作“南北”,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弘治宁夏新志·灵州守御千户所·山川》卷三、《嘉靖宁夏新志·灵州守御千户所·山川》卷三、《正统宁夏志·山川》卷上改。KKP中华典藏网

[14]总制:官名,明设。命京官至地方总制军务。至嘉靖时,改为总督。KKP中华典藏网

[15]元和志:“和志”二字原本脱,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乾隆甘肃通志·山川》卷六补。KKP中华典藏网

[16]张洎:原本作“张泊”,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宋史·张洎传》卷二六七、《乾隆甘肃通志·山川》卷六改。KKP中华典藏网

[17]斥卤枯泻:指含盐碱的土壤。KKP中华典藏网

[18]汛界:明清称军队驻防的地界。KKP中华典藏网

城池堡寨志第四KKP中华典藏网

灵武,古郡也。后改而邑[1]之。然地势寥廓,轮广[2]千里,虽名为邑,而郡之小者,或形势[3]反不及焉。其城池西阻河界而三十六堡环拱千里之内,堡之大者,往往立官职,设兵卫;而远者,去州城或二百里外,星罗棋布,犬牙相错,如常山率然之势[4]。故灵城虽斗绝[5]一方,而势不虑其孤者,恃堡寨为之辅也。有守土之责者,可按藉而筹焉。KKP中华典藏网

[城池]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城,旧在黄河南,洪武十七年,城为河水所啮,移筑于河北七里。宣德三年,河又崩塌,移筑于东北隅五里。景泰三年,展筑之,并南关周围七里八分。万历五年,巡抚罗凤翱[6]甃[7]以砖石,高三丈一尺,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城门四道:东曰澄清,西曰孕秀,南曰洪化,北曰定朔。上皆有楼,外有月城[8]。角楼[9]四座,敌楼[10]四座,门台四座,炮台四座,环城河一道,深一丈,宽三丈。国朝乾隆三年地震损塌,五年重修。知府[11]朱佐汤,千总[12]索云飞,把总[13]邸得伦、孙洗监修,费帑银六万七千一百余两。KKP中华典藏网

花马池城[14],明后卫所,今属灵州。旧城筑于正统八年,在塞外[15]花马盐池北,天顺间改筑今地。城门二:东曰永宁,北曰威胜。万历三年,开南门曰广惠。八年,巡抚萧大亨甃以砖石。国朝乾隆六年重修,周围七里三分,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门楼三座,角楼四座,池深一丈,宽二丈。驻州同[16]、参将[17]。KKP中华典藏网

清水营城,周围一里,弘治间巡抚王珣拓以二里,国朝乾隆六年重修。高三丈,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城门一道,门楼一座。驻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兴武营城,周围三里八分。明正统间,巡抚金濂筑。万历十三年,巡抚晋应槐甃以砖石。国朝乾隆六年重修。高二丈五尺,址厚二丈七尺,顶厚一丈五尺。东门一,南门一,门楼二座。池深一丈,宽二丈。驻都司[18]。KKP中华典藏网

横城,周围二里。正德时总制杨一清筑,后巡抚杨时宁甃以砖石。国朝乾隆六年重修。高三丈,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城门一道,门楼一座。乾隆二十五年,河水泛涨冲塌,灵州知州西岷峨详请修筑。委江南铜沛营守备李永吉、外河营千总刘德监督,于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兴工,二十六年三月工竣,费帑银三千三百三十五两零。驻都司。KKP中华典藏网

惠安堡城,周围二里四分,明巡抚黄嘉善甃以砖石。巡抚崔景荣题[19]设盐捕通判。高三丈,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门二道,门楼二座,南北敌台三座。驻通判[20]。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堡城,周围二里。明弘治间,巡抚王珣奏筑。东关门二道。驻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堡寨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所属堡寨三十六:KKP中华典藏网

枣园堡,在城西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吴忠堡,在城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惠安堡,在城南一百六十里。驻宁夏府通判,司盐务。KKP中华典藏网

汉伯堡,在城东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金积堡,在城西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忠营堡,在城东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秦坝关,在城西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同心城,在城西南四百五十里。明置操守,今设守备。KKP中华典藏网

胡家堡,在城南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新接堡,在城西南三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临河堡,在城北六十里。今设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夏家堡,在城北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河东关,在城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大沙井,在城东南四十里。明设驲递[21]。KKP中华典藏网

石沟驲,在城东南九十里。明置操守。KKP中华典藏网

盐池堡,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产盐。明置操守、驲递,今废。KKP中华典藏网

隰宁堡,在城东南二百里。明有驲递。KKP中华典藏网

萌城,在城东南二百五十里。明有驲递。KKP中华典藏网

磁窑寨,在城东七十里。出碴炭,其土可陶。KKP中华典藏网

清水营,在城东北七十里。明置操守,继改守备。今设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横城,在城北七十里。明置操守,继改守备。今设都司。KKP中华典藏网

红山堡,在城东北六十里。明置操守,今设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红寺堡,在城南二百九十里。明置操守,今设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兴武营,在城东北一百四十里。今设都司。KKP中华典藏网

花马池,在城东二百六十里。明置后卫,驻副将[22]。今因之,后改参将。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堡,在城东南二百一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安定堡,在城东二百里。明设守备 ,今因之。KKP中华典藏网

柳杨堡,在城南一百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野狐井,在城东南一百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水头,在花马池西六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南水头,在花马池南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张贵堡,在花马池西南一百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孙家水,在花马池东南一百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寺儿掌,在花马池西南一百六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铁柱泉,在花马池西一百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查旧志尚有红崖站堡,今废。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城池堡寨志第四KKP中华典藏网

灵武,是古老的郡县。后经多次改移最终设置了灵州。然而[灵州]地势寥廓,土地面积广达千里,虽然只是一个州的建制,而比较小的府,有的地理形势反而比不上。其城池西面有黄河阻隔而三十六堡环绕千里之内,堡寨之大者,往往设官管理,有军队驻守;而远者,有的离州城二百里外,星罗棋布,犬牙相错,有前后呼应之势。所以灵州城虽孤悬一方,而不忧虑其孤绝之势,依靠的就是堡寨为之佐助。负有守土之责的官吏,可按图籍统筹安排。KKP中华典藏网

[城池]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城,旧在黄河以南,洪武十七年(1384),城被黄河吞没,在黄河北七里移筑新城。宣德三年(1428),城又被黄河冲塌,在离原址东北五里建筑新城。景泰三年(1452),进一步扩大规模,加上南关周长共七里八分。万历五年(1577),巡抚罗凤翱以砖石包墙,城高三丈一尺,墙基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城门四道:东名澄清,西名孕秀,南名洪化,北名定朔。城门上皆有楼,外有月城障蔽城门。共有角楼四座,敌楼四座,门台四座,炮台四座,环城河一条,深一丈,宽三丈。清朝乾隆三年(1739)地震损塌,五年(1740)重修。知府朱佐汤,千总索云飞,把总邸得伦、孙洗监修,花费国库银六万七千一百余两。KKP中华典藏网

花马池城,明代宁夏后卫卫治所在地,今属灵州管辖。旧城筑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在塞外花马盐池北边,天顺间(1457—1464)改筑今地。城门二:东名永宁,北名威胜。万历三年(1575),开南门名广惠。八年(1580),巡抚萧大亨以砖石包墙。清朝乾隆六年(1741)重修,周长七里三分,墙基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门楼三座,角楼四座,城池深一丈,宽二丈。驻守州同、参将。KKP中华典藏网

清水营城,周长一里,弘治间(1488—1505)巡抚王珣拓展城池周长至二里,清朝乾隆六年(1741)重修。城高三丈,墙基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城门一道,门楼一座。驻守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兴武营城,周长三里八分。明代正统间(1436—1449),巡抚金濂修筑。万历十三年(1585),巡抚晋应槐以砖石包墙。清朝乾隆六年(1741)重修。城高二丈五尺,墙基宽二丈七尺,顶宽一丈五尺。东门一,南门一,门楼二座。城池深一丈,宽二丈。驻守都司。KKP中华典藏网

横城,周长二里。明代正德(1506—1521)时总督杨一清修筑,后来巡抚杨时宁以砖石包墙。清朝乾隆六年(1741)重修。城高三丈,墙基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城门一道,门楼一座。乾隆二十五年(1760),黄河泛滥冲塌,灵州知州西岷峨奏请重新修筑。委派江南铜沛营守备李永吉、外河营千总刘德监督,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一月兴工,二十六年(1761)三月竣工,花费国库银三千三百三十五两。驻守都司。KKP中华典藏网

惠安堡城,周长二里四分,明代巡抚黄嘉善以砖石包墙。巡抚崔景荣奏请设置盐捕通判。城高三丈,墙基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五尺。门二道,门楼二座,南北敌台三座。驻守通判。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堡城,周长二里。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巡抚王珣奏请修筑。东关门二道。驻守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堡寨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管属堡寨三十六:KKP中华典藏网

枣园堡,在城西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吴忠堡,在城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惠安堡,在城南一百六十里。驻宁夏府通判,专司盐务。KKP中华典藏网

汉伯堡,在城东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金积堡,在城西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忠营堡,在城东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秦坝关,在城西南七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同心城,在城西南四百五十里。明代设置操守,今设守备。KKP中华典藏网

胡家堡,在城南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新接堡,在城西南三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临河堡,在城北六十里。现在设置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夏家堡,在城北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河东关,在城北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大沙井,在城东南四十里。明代设置有驿递。KKP中华典藏网

石沟驲,在城东南九十里。明代设置操守。KKP中华典藏网

盐池堡,在城东南一百五十里。产盐。明代设置操守、驿递,现在废弃。KKP中华典藏网

隰宁堡,在城东南二百里。明代有驿递。KKP中华典藏网

萌城,在城东南二百五十里。明代有驿递。KKP中华典藏网

磁窑寨,在城东七十里。出产碴炭,其土可用来烧制陶器。KKP中华典藏网

清水营,在城东北七十里。明代设置操守,后来改设守备。现在设置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横城,在城北七十里。明代设置操守,继而改设守备。现在设置都司。KKP中华典藏网

红山堡,在城东北六十里。明代设置操守,现在设置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红寺堡,在城南二百九十里。明代设置操守,现在设置把总。KKP中华典藏网

兴武营,在城东北一百四十里。现在设置都司。KKP中华典藏网

花马池,在城东二百六十里。明代设置[宁夏]后卫,驻守副将。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来改设参将。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堡,在城东南二百一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安定堡,在城东二百里。明代设置守备 ,一直延续到现在。KKP中华典藏网

柳杨堡,在城南一百四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野狐井,在城东南一百八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西水头,在花马池西六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南水头,在花马池南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张贵堡,在花马池西南一百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孙家水,在花马池东南一百九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寺儿掌,在花马池西南一百六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铁柱泉,在花马池西一百二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据旧志书记载尚有红崖站堡,今废弃。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邑:指城市、都城,如都邑;也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如采邑。KKP中华典藏网

[2]轮广:广轮。宽长,犹言广袤,指土地面积。KKP中华典藏网

[3]形势:地理形势。KKP中华典藏网

[4]常山率然之势:比喻前后呼应。常山,原本作“长山”。《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据此改。率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KKP中华典藏网

[5]斗绝:陡峭险峻。此谓孤悬之意。斗,同“陡”。KKP中华典藏网

[6]罗凤翱:原本为“罗凤翔”,据《万历朔方新志·朔方志序》及《乾隆宁夏府志·职官·明代职官姓氏》卷九改。下同。KKP中华典藏网

[7]甃(zhòu):砌,垒;修治。KKP中华典藏网

[8]月城:大城外用以障蔽城门的半圆形小城,即甕城。KKP中华典藏网

[9]角楼:建于城垣四角作瞭望用的城楼。KKP中华典藏网

[10]敌楼:城楼。因可凭以望敌,故亦曰敌楼。KKP中华典藏网

[11]知府:清代府级地方行政长官。秩从四品,掌所属州县之田赋、户籍、刑名等事务。KKP中华典藏网

[12]千总:清代绿营兵基层组织“汛”的领兵官。正六品,掌巡守营哨汛地,位次于守备。KKP中华典藏网

[13]把总:职同千总。正七品,位次于千总。KKP中华典藏网

[14]花马池城:明弘治七年(1494)改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正德元年(1506),升为宁夏后卫,属陕西都司。明初于边关重镇、要塞之处设卫,以御外敌骚扰进犯。KKP中华典藏网

[15]塞外:原本作“寨外”,形误。据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明朝》卷十四考证,明正统初年立哨马营并筑城,城在边墙外,成化间移筑于今址。因此,称塞外较确。KKP中华典藏网

[16]州同:官名。清代制度,于各州设同知,因有别于府同知,故称为州同。为知州之佐官,从六品。KKP中华典藏网

[17]参将:参见下文“副将”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8]都司:元代设置官名,清代都司为四品武职,次于游击。KKP中华典藏网

[19]题:奏章、题本。KKP中华典藏网

[20]通判: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明代为各府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清代通判也称为“分府”,管辖地为厅,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捕,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多半设立在边陲之地,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KKP中华典藏网

[21]驲(rì)递:驿站。驲,古代驿站专用的车,后也指驿马。KKP中华典藏网

[22]副将: 官名。清绿营武职,隶于提督、总兵之下,秩从二品。下辖参将、游击等。KKP中华典藏网

公署学校志第五KKP中华典藏网

周礼》:“建邦置邑,有悬象[1]之所,有兴贤[2]之地。”公署学校自此昉与[3]。灵州公署,在城内者五,散在各营堡者十有一,凡仓厂库局附焉。若夫崇宫墙[4],贮典籍,衿秀[5]有员,廪给[6]有额,课业[7]有地,脩脯[8]有资,尤圣天子作人[9]之雅化[10],与贤牧宰[11]乐育[12]之深心也。故为之志。KKP中华典藏网

公署KKP中华典藏网

知州署在城东街。库在堂左,额贮经费银四百两。KKP中华典藏网

吏目[13]署在城西街。狱在城内西北。KKP中华典藏网

州同署在花马池。KKP中华典藏网

盐捕通判署在惠安堡。KKP中华典藏网

盐大使[14]署在惠安堡内,今裁。KKP中华典藏网

仓五:大仓在城中街,草场仓在东城,东园仓、新府仓俱在文庙街,道府仓在中庙街。KKP中华典藏网

草场在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养济院在白衣庵街。养济孤贫二十八名,每名月支粮三斗。KKP中华典藏网

公馆在城东街。南门外普济堂官房一所。KKP中华典藏网

参将署在城北街。KKP中华典藏网

守备署在城西南,今无。KKP中华典藏网

军器局在火神庙南。KKP中华典藏网

火药局在庙北。KKP中华典藏网

教场在城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花马池参将署,在花马池城内。军器局在署内。火药局在城北。教场在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兴武营都司署,在兴武营城内。军器局在城东。火药局在城西北。教场在城外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横城都司署,在横城内。军器局在都司署内。火药局在城西北。教场在城外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同心城守备署,在同心城内。军器局、火药局俱在守备署内。教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安定堡守备署,在安定堡内。军器局在守备署内东。火药局在守备署内西。教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清水营把总署,在清水营内。火药局在城内。教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毛卜喇把总署,在毛卜喇堡内。火药局在堡内。教场在堡外。KKP中华典藏网

红山堡把总署,在红山堡内。火药局在堡内。教场在堡北。KKP中华典藏网

临河堡把总署,在临河堡内。火药局在堡内。教场在堡外。KKP中华典藏网

学校KKP中华典藏网

学宫[15]在州治东南。明弘治十三年[16],设州置学,十七年,州裁学废。正德十三年复立,十五年,宁夏巡抚王时中兴建。皇清顺治十六年,省后卫教缺,并入灵州,巡抚黄图安重修。康熙四十六年,中路同知祖良祯、举人季秋橘等重修。雍正三年,改灵州所学为灵州学。KKP中华典藏网

大成殿[17]七间,东、西庑[18]各九间,戟门[19]三间。东、西角门外,更衣厅三间。省牲[20]所三间。名宦祠三间。乡贤祠[21]三间。泮池[22]环桥一座,上有坊。棂星门[23]三间,照壁[24]一座。门东有“圣域义路”坊,门西有“贤关礼门”坊。KKP中华典藏网

崇圣祠,旧在庙东,旁有敬一亭,废。KKP中华典藏网

尊经阁一座,在庙西。明伦堂五间,在阁东。东、西斋房各五间。仪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大门三间。KKP中华典藏网

学正[25]署在后。学生三年二贡[26],廪[27]三十缺,增三十缺。每岁考[28],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29],取文生十五名。KKP中华典藏网

佾舞生[30]六十四名。KKP中华典藏网

存贮书籍KKP中华典藏网

《御纂周易折中[31]》四部,每部十本。KKP中华典藏网

《御纂四书解义》四部,每部十二本。KKP中华典藏网

御纂性理精义》四部,每部六本。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四部,每部二十四本[32]。KKP中华典藏网

圣谕广训》一本。KKP中华典藏网

《御批资治纲目》一部,四本。KKP中华典藏网

《上谕》一部。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四部,每部二十四本。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四部,每部二十四本。KKP中华典藏网

《大清律》一部,二套。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四书文》四部,每部二十二本。KKP中华典藏网

《驳吕留良四书讲义》八部,每部八本。KKP中华典藏网

《明史》一部,一百一十二本。KKP中华典藏网

《廿一史》一部,五十套。KKP中华典藏网

《十三经》全部,十二套。KKP中华典藏网

《科场条例》二部。KKP中华典藏网

《学政全书》一部。KKP中华典藏网

书院KKP中华典藏网

钟灵书院在州城西门外。乾隆三十八年,署知州周人杰创立,有碑记,见“艺文”。每岁捐膏火银[33]八十两,本官捐垫。KKP中华典藏网

钟灵书院,倾圮日久。于乾隆五十一年,经署本州广玉及知本州杨芳灿,相继于城东南文庙傍建修奎文书院,俱有文卷存案。其膏火之费:有官建店房一所,市铺三十间,每月收租钱九千文;又有官及合属士民捐存钱一千四百八十四千[34]。俱交当商营运,每月按一分五厘起息,其租息钱文俱着本城监生[35]贺人杰经管。广、杨二公各有碑记一篇,见“艺文”。KKP中华典藏网

社学[36]五KKP中华典藏网

本城一所,吴忠堡一所,大沙井一所,惠安堡一所,花马池一所。每岁脩脯银四十四两,本官捐垫。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公署学校志第五KKP中华典藏网

《周礼》说:“建立国家设置城邑,有宣布法令的场所,有举贤任能的平台。”自此就有了公署、学校。灵州公署,在城内有五处,分散在各营堡有十一处,同时附设配套的仓厂库局。至于崇奉朝廷,保存典籍,保证秀才员额,保证生员津贴,有场地攻读学业,有渠道支付师资酬金,尤能体现圣天子教育人民,与贤良的州县长官培育人才之深心。故此为之作志。KKP中华典藏网

公署KKP中华典藏网

知州署在城东街。金库在公堂左侧,按惯例贮存经费银四百两。KKP中华典藏网

吏目署在城西街。监狱在城内西北。KKP中华典藏网

州同署在花马池。KKP中华典藏网

盐捕通判署在惠安堡。KKP中华典藏网

盐大使署在惠安堡内,今已裁撤。KKP中华典藏网

仓五:大仓在城中街,草场仓在东城,东园仓、新府仓都在文庙街,道府仓在中庙街。KKP中华典藏网

草场在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养济院在白衣庵街。养济孤贫二十八名,每名月支粮三斗。KKP中华典藏网

公馆在城东街。南门外普济堂官房一所。KKP中华典藏网

参将署在城北街。KKP中华典藏网

守备署在城西南,今无。KKP中华典藏网

军器局在火神庙南。KKP中华典藏网

火药局在庙北。KKP中华典藏网

教场在城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花马池参将署,在花马池城内。军器局在署内。火药局在城北。教场在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兴武营都司署,在兴武营城内。军器局在城东。火药局在城西北。教场在城外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横城都司署,在横城内。军器局在都司署内。火药局在城西北。教场在城外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同心城守备署,在同心城内。军器局、火药局俱在守备署内。教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安定堡守备署,在安定堡内。军器局在守备署内东边。火药局在守备署内西边。教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清水营把总署,在清水营内。火药局在城内。教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毛卜喇把总署,在毛卜喇堡内。火药局在堡内。教场在堡外。KKP中华典藏网

红山堡把总署,在红山堡内。火药局在堡内。教场在堡北。KKP中华典藏网

临河堡把总署,在临河堡内。火药局在堡内。教场在堡外。KKP中华典藏网

学校KKP中华典藏网

孔庙在灵州城东南。明弘治十三年(1500),建置灵州设置学官,十七年(1504),州裁学废。正德十三年(1518)复立学官,十五年(1520),宁夏巡抚王时中兴建孔庙。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裁撤宁夏后卫教育机构,并入灵州,巡抚黄图安重修孔庙。康熙四十六年(1707),中路同知祖良祯、举人季秋橘等又重修。雍正三年(1725),改灵州所学为灵州州学。KKP中华典藏网

大成殿七间,东、西庑房各九间,戟门三间。东、西角门外,更衣厅三间。省牲所三间。名宦祠三间。乡贤祠三间。泮池环桥一座,上有牌坊。棂星门三间,照壁一座。门东有“圣域义路”牌坊,门西有“贤关礼门”牌坊。KKP中华典藏网

崇圣祠,旧在孔庙东,旁有敬一亭,今废弃。KKP中华典藏网

尊经阁一座,在庙西。明伦堂五间,在阁东。东、西斋房各五间。仪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大门三间。KKP中华典藏网

学正衙门在孔庙后。学生三年选拔两次,廪生三十名员额,若有缺则补足三十名员额。每次岁考,录取文武生员各十五名。科考,录取文生员十五名。KKP中华典藏网

童生六十四名。KKP中华典藏网

存贮书籍KKP中华典藏网

《御纂周易折中》四部,每部十本。KKP中华典藏网

《御纂四书解义》四部,每部十二本。KKP中华典藏网

《御纂性理精义》四部,每部六本。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四部,每部二十四本。KKP中华典藏网

《圣谕广训》一本。KKP中华典藏网

《御批资治纲目》一部,四本。KKP中华典藏网

《上谕》一部。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四部,每部二十四本。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四部,每部二十四本。KKP中华典藏网

《大清律》一部,二套。KKP中华典藏网

《钦定四书文》四部,每部二十二本。KKP中华典藏网

《驳吕留良四书讲义》八部,每部八本。KKP中华典藏网

《明史》一部,一百一十二本。KKP中华典藏网

《廿一史》一部,五十套。KKP中华典藏网

《十三经》全部,十二套。KKP中华典藏网

《科场条例》二部。KKP中华典藏网

《学政全书》一部。KKP中华典藏网

书院KKP中华典藏网

钟灵书院在灵州城西门外。乾隆三十八年(1773),代理知州周人杰创立,有碑记,见“艺文”。每年献助学生津贴八十两,由本地主管官员捐助垫补。KKP中华典藏网

钟灵书院,倒塌已经很久了。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经代理知州广玉及知州杨芳灿,相继于城东南文庙傍修建奎文书院,俱有档案文书存卷。其学生津贴之费:有官建店房一所,市铺三十间,每月收租钱九千文;又有官员及合属士子和庶民捐钱一千四百八十四千。全部交由当铺经营,每月按一分五厘起息,其租息钱文都由本城监生贺人杰经管。广玉、杨芳灿二公各有碑记一篇,见“艺文”。KKP中华典藏网

社学五KKP中华典藏网

本城一所,吴忠堡一所,大沙井一所,惠安堡一所,花马池一所。每年师资酬银四十四两,由本地主管官员捐助垫补。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悬象:宣布法令。KKP中华典藏网

[2]兴贤:进用人才。兴,举用。KKP中华典藏网

[3]昉(ǎng)与:开始。昉,始也。KKP中华典藏网

[4]宫墙:宫廷的围墙,借指朝廷。KKP中华典藏网

[5]衿秀:指秀才,此泛指读书人。衿,青衿之省称。青衿为学子所服,故沿称秀才为青衿。KKP中华典藏网

[6]廪给:俸禄,薪给。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KKP中华典藏网

[7]课业:功课,学业。攻读学业。KKP中华典藏网

[8]脩脯:旧时指教学的酬金。KKP中华典藏网

[9]作人:教育人民,培植人才。KKP中华典藏网

[10]雅化:谓趋于文雅、高雅;纯正的教化。KKP中华典藏网

[11]牧宰:州官称牧,县官称宰。牧宰,泛指州县长官。KKP中华典藏网

[12]乐育:乐于培养人才。KKP中华典藏网

[13]吏目:清代于各州设置的下层官员。其职掌缉捕、守狱及文书等。KKP中华典藏网

[14]盐大使:明清时的低阶官职,掌督查盐场生产、估平盐价、管理水陆挽运事务,或兼任分守分巡道。KKP中华典藏网

[15]学宫:学校,犹言学舍。此处指孔庙。KKP中华典藏网

[16]弘治十三年:原文作“洪武十五年”,据鲁人勇、吴忠礼、徐庄《宁夏历史地理考·明朝》卷十四考证,洪武三年(1370)徙灵州官民和盘踞之残元蒙古于陕西内地,十六年(1383)置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弘治十三年(1500)复置灵州,十七年(1504)革州,仍置千户所。依此改。KKP中华典藏网

[17]大成殿:孔庙殿名。宋元祐六年(1091),诏辟雍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宋代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因以大成为孔子庙殿名。KKP中华典藏网

[18]庑(wǔ):堂下周围的小屋子。KKP中华典藏网

[19]戟门:汉郑玄注《周礼》曰:“棘门,以戟为门。”KKP中华典藏网

[20]省(shěng)牲:古代祭祀前,主祭及助祭者须审查祭祀用的牲畜,以示虔诚,称为“省牲”。KKP中华典藏网

[21]乡贤祠:明、清时,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死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KKP中华典藏网

[22]泮池:指学宫东西门以南之水池。泮,泮宫,古代学宫。泮宫东西南方有池,形如半璧,以其半于辟雍(谓天子之学),故称之为泮水,此谓泮池。KKP中华典藏网

[23]棂星门:通常文庙及一些道观前的大门皆称棂星门。汉时凡祭天,先祭灵星(天田星)。宋筑郊台外垣,置棂星门,后又移用于孔庙。后人以汉祠灵星祈谷,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灵为棂。KKP中华典藏网

[24]照壁:古代房屋的一种附属建筑。KKP中华典藏网

[25]学正:官名。清代府学官称教授,州称学正,县称教谕。负责教育所属生员。KKP中华典藏网

[26]三年两贡:《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KKP中华典藏网

[27]廪(lǐn):指廪生。也称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府、州、县学生员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生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KKP中华典藏网

[28]岁考:明、清时对生员考试的方式之一。学道或学院巡回所属,以岁考考校生员的学业,考试成绩按六等计分,三科不考者,褫革衣衿,请假与游学不在此列。KKP中华典藏网

[29]科考:明、清科举制度规定,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到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KKP中华典藏网

[30]佾(yì)舞生:也叫乐舞生、佾生。旧时孔庙中祭祀时的乐舞人员,由童生担任。KKP中华典藏网

[31]御纂周易折中:中,原本作“衷”,据《宁夏府志·建置·学校》卷六、《清史稿·艺文一》卷一四五改。KKP中华典藏网

[32]按:《宁夏府志·建置·学校》卷六尚有《钦定朱子全书》四部,每部三十二本。KKP中华典藏网

[33]膏火银:谓供给学习的津贴。KKP中华典藏网

[34]按:原文如此,有误。因为没有其他材料可资考证,只好保留原状。KKP中华典藏网

[35]监生:明、清时入国子监就读者统称监生。KKP中华典藏网

[36]社学:明清时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KKP中华典藏网

坛庙坊市桥梁津渡名胜志第六KKP中华典藏网

坛庙所以报享[1]也,坊表所以定居也,市集所以鸠货[2]也,桥梁津渡所以济往来、便行旅也,至于游观之境,足以畅豁[3]性灵,疏导雍郁[4],亦一方之胜概[5]也,俱不可以不志,今合为一集,以便观览焉。KKP中华典藏网

坛庙KKP中华典藏网

社稷坛,在城西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先农坛,在城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风云雷雨坛,在城南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厉坛,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八蜡庙,在城南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文昌阁,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忠孝祠,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节义祠,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关帝庙,在城正南。KKP中华典藏网

城隍庙,在城西北。KKP中华典藏网

旗纛庙,在城南。今废。KKP中华典藏网

南鼓楼,在大仓前。KKP中华典藏网

东鼓楼,在州署东。KKP中华典藏网

马神庙,在城东北。KKP中华典藏网

千佛寺,在城东。KKP中华典藏网

华藏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卧佛寺,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白衣寺,在城西。KKP中华典藏网

水洞庵,在城西。即州城内水所出之处,今洞废。KKP中华典藏网

牛首寺,在城西南。有诗,见“艺文”。KKP中华典藏网

一百八塔寺,在峡口山。KKP中华典藏网

龙王庙,在南郭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永宁寺,在城北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东塔镇海寺,在城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旧志载:KKP中华典藏网

永静寺,在城内。KKP中华典藏网

兴教寺,在城内。KKP中华典藏网

石佛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康济寺,在韦州堡[6]。KKP中华典藏网

弘福寺,在后卫。KKP中华典藏网

真武观,在城南。KKP中华典藏网

三贤祠,在州内。祀总督杨一清、王琼、河西道张九德,今皆废。KKP中华典藏网

坊表KKP中华典藏网

“翠挹兰峰”“河东挺秀”坊,在西门外。乾隆十三年知州刘辉祉建。KKP中华典藏网

城隍庙坊,在城北街。康熙丙申年建。KKP中华典藏网

舆梁桥坊,在南门外。康熙四十年中路同知祖良祯建。KKP中华典藏网

钦赐烈妇坊二:KKP中华典藏网

吴李氏坊,在城西南街。乾隆三十六年建。KKP中华典藏网

张萧氏坊,在磁窑寨堡外,乾隆元年建。KKP中华典藏网

旌表节妇坊五:KKP中华典藏网

监生朱士梃之妻姚氏坊,在城东。KKP中华典藏网

生员王式闾之妻李氏坊,在城南。KKP中华典藏网

民人文运祥之妻魏氏坊,在城南。KKP中华典藏网

民人许昭[7]之妻周氏坊,在城西。KKP中华典藏网

民人马健明之妻蔡氏坊,在韩家桥。KKP中华典藏网

市集KKP中华典藏网

州城米粮市一处。KKP中华典藏网

吴忠、忠营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三、六、九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金积、胡家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二、五、八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秦坝、汉伯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一、四、七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惠安堡市集一处。KKP中华典藏网

大水坑市集一处,每逢三、六、九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桥梁四KKP中华典藏网

哈达桥,去城东二里[8]。KKP中华典藏网

舆梁桥,去城南二里。KKP中华典藏网

韩家桥,去城南十五里。KKP中华典藏网

黑渠桥,去城北三里。以上桥皆在秦渠上。KKP中华典藏网

查旧志尚有通济、定朔等桥。KKP中华典藏网

津渡三KKP中华典藏网

宁河,马头,高崖。KKP中华典藏网

名胜KKP中华典藏网

宁河胜览。黄河东渡,筑台高五丈余,登眺于上,则河山景物,举在目中。KKP中华典藏网

晏湖远眺。晏湖古为水泽,台制似宁河,面山环绕,水碧沙明,足以豁目[9]。KKP中华典藏网

牛首飞霞。牛首山在中卫界,山形突兀,上有古刹,时现祥霞。KKP中华典藏网

龙泉喷玉。泉在金积山,其水清冷可掬,滚滚若珠玉倾泻。KKP中华典藏网

高桥春柳。城南有桥,以形高故名焉。自萧关北,荒沙无际,至是忽睹林木阴森,柳更条畅[10]若屏然。相传 “塞北江南”,盖以此云。KKP中华典藏网

滴水秋梧。水自石泄,若倒囊出珠,下有梧桐,枝柯繁茂,亦自可观。KKP中华典藏网

青峡晓映。即古之青岗峡。旭日方升,水光山色,映若图画。KKP中华典藏网

黄沙夕照。城东之山,半为沙砾,每晴日夕时,苍黄远映,光照人目。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四胜KKP中华典藏网

蠡山叠翠,东湖春涨,西岭秋蓉,石关积雪。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坛庙坊市桥梁津渡名胜志第六KKP中华典藏网

坛庙用来祭献,坊表用来安居,市集用来聚集货物,桥梁津渡用来帮助往来、方便行旅之人,至于游览之境,足以舒畅开阔心胸,排解郁闷,亦一方之美好的风景名胜,都不可以不记,今合为一集,以便阅览。KKP中华典藏网

坛庙KKP中华典藏网

社稷坛,在城西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先农坛,在城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风云雷雨坛,在城南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厉坛,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八蜡庙,在城南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文昌阁,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忠孝祠,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节义祠,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关帝庙,在城正南。KKP中华典藏网

城隍庙,在城西北。KKP中华典藏网

旗纛庙,在城南。今废。KKP中华典藏网

南鼓楼,在大仓前。KKP中华典藏网

东鼓楼,在州署东。KKP中华典藏网

马神庙,在城东北。KKP中华典藏网

千佛寺,在城东。KKP中华典藏网

华藏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卧佛寺,在城东南。KKP中华典藏网

白衣寺,在城西。KKP中华典藏网

水洞庵,在城西。即州城内水所出之处,今洞废。KKP中华典藏网

牛首寺,在城西南。有诗,见“艺文”。KKP中华典藏网

一百八塔寺,在峡口山。KKP中华典藏网

龙王庙,在南郭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永宁寺,在城北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东塔镇海寺,在城东门外。KKP中华典藏网

旧志书记载:KKP中华典藏网

永静寺,在城内。KKP中华典藏网

兴教寺,在城内。KKP中华典藏网

石佛寺,在城北。KKP中华典藏网

康济寺,在韦州堡。KKP中华典藏网

弘福寺,在后卫。KKP中华典藏网

真武观,在城南。KKP中华典藏网

三贤祠,在州内。祭祀总督杨一清、王琼、河西道张九德,今皆废。KKP中华典藏网

坊表KKP中华典藏网

“翠挹兰峰”“河东挺秀”坊,在西门外。乾隆十三年(1748)知州刘辉祉建。KKP中华典藏网

城隍庙坊,在城北街。康熙丙申年(1716)建。KKP中华典藏网

舆梁桥坊,在南门外。康熙四十年(1701)中路同知祖良祯建。KKP中华典藏网

钦赐烈妇坊二:KKP中华典藏网

吴李氏坊,在城西南街。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KKP中华典藏网

张萧氏坊,在磁窑寨堡外,乾隆元年(1736)建。KKP中华典藏网

旌表节妇坊五:KKP中华典藏网

监生朱士梃之妻姚氏坊,在城东。KKP中华典藏网

生员王式闾之妻李氏坊,在城南。KKP中华典藏网

平民文运祥之妻魏氏坊,在城南。KKP中华典藏网

平民许昭之妻周氏坊,在城西。KKP中华典藏网

平民马健明之妻蔡氏坊,在韩家桥。KKP中华典藏网

市集KKP中华典藏网

州城米粮市一处。KKP中华典藏网

吴忠、忠营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三、六、九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金积、胡家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二、五、八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秦坝、汉伯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一、四、七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惠安堡市集一处。KKP中华典藏网

大水坑市集一处,每逢三、六、九日交易。KKP中华典藏网

桥梁四KKP中华典藏网

哈达桥,离城东二里。KKP中华典藏网

舆梁桥,离城南二里。KKP中华典藏网

韩家桥,离城南十五里。KKP中华典藏网

黑渠桥,离城北三里。以上桥皆在秦渠上。KKP中华典藏网

查旧志书尚有通济、定朔等桥。KKP中华典藏网

津渡三KKP中华典藏网

宁河渡,马头渡,高崖渡。KKP中华典藏网

名胜KKP中华典藏网

宁河胜览。黄河东渡口,筑观景台高五丈余,登高远望,则河山景物,一览无余。KKP中华典藏网

晏湖远眺。晏湖古时遍布河湖沼泽,观景台规制似宁河,对面山峰环绕,水碧沙明,足以开阔视野。KKP中华典藏网

牛首飞霞。牛首山在与中卫分界处,山形突兀,上有年代久远的寺庙,有时会出现吉祥的霞光。KKP中华典藏网

龙泉喷玉。泉水在金积山,其水清冷可掬,滚滚若珠玉倾泻。KKP中华典藏网

高桥春柳。城南有桥,以桥形高大得名高桥。自萧关向北行,荒沙漫无边际,到这里忽然看到林木密不透光,柳树更是条直通畅美如画屏。相传 “塞北江南”,大概说的就是这里吧。KKP中华典藏网

滴水秋梧。水自石缝泄出,好像倒囊出珠,下有梧桐树,枝繁叶茂,也是可观赏的景致。青峡晓映。即古代所称之青岗峡。旭日东升,水光山色,映若图画。黄沙夕照。城东之山,半为沙砾,每当晴天夕照时,苍黄远映,光照人目。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四胜KKP中华典藏网

蠡山叠翠,东湖春涨,西岭秋蓉,石关积雪。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报享:谓将祭品献给祖先、神明等。KKP中华典藏网

[2]鸩货:聚集财物。鸩,聚集。KKP中华典藏网

[3]畅豁:舒畅开阔。KKP中华典藏网

[4]雍郁:壅塞。雍,通“壅”,闭塞。郁,阻滞。KKP中华典藏网

[5]胜概:非常好的风景或环境。KKP中华典藏网

[6]韦州堡:原本脱“韦”字,据《宁夏府志·建置·坛庙》卷六补。KKP中华典藏网

[7]许昭:《宁夏府志·建置·坊市》卷六作许眼。KKP中华典藏网

[8]二里:《宁夏府志·建置·桥梁》卷五作“三里”。KKP中华典藏网

[9]豁目:开阔视野。KKP中华典藏网

[10]条畅:条直通畅;茂盛。KKP中华典藏网

风俗物产志第七KKP中华典藏网

盖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善为政者因其俗而均节之,则刚柔偏直,咸归中正,故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不其然欤?灵州风俗颇为近古,其间如“稷稻并炊”“尊卑异食”一节,尤征孝弟敬爱之意,采风者所乐道也。夫群黎萃处[1],渐染无恒,视长民者导之何如耳。今取其节序、礼俗可观采[2]者录为一编,而以物产附之。主持风教者,可以慨然兴矣。KKP中华典藏网

风俗KKP中华典藏网

强梗尚气,重然诺,敢战斗。《金史·夏国赞》。KKP中华典藏网

杂五方,尚诗书,攻[3]词翰。朔方旧志。KKP中华典藏网

重耕牧,闲礼仪。朔方旧志。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尚耕牧,工骑射,信禨鬼[4]。旧志。KKP中华典藏网

富强日倍,礼仪日新。新志。KKP中华典藏网

后卫务耕牧,习射猎。旧志。KKP中华典藏网

居室惟公署、宦族覆瓦,民家皆板屋,覆以土,犹秦风之遗。中堂供先祖,或悬佛像。KKP中华典藏网

食主稻稷,间以麦。贫者饭粟。中人之家,恒以一釜并炊稻稷。稻奉尊老,稷食卑贱。KKP中华典藏网

衣布褐,冬羊裘。近世中家以上,多袭纨绮矣,女服尤竞鲜饰。KKP中华典藏网

四时仪节KKP中华典藏网

元旦燃香烛,祀真宰[5],拜先祖。长幼毕拜贺,出贺姻友[6]。尝预为三日炊,曰“年饭”。四日,乃更炊生米。四日三鼓,炙炭或铁投醋盆,绕屋行,道古语,除不祥,及大门外覆之,曰“打[7]醋坛”,又曰“送五穷”。KKP中华典藏网

五日拘忌,非至戚不相往来。KKP中华典藏网

新岁必择吉,持纸烛就郊外喜神方迎拜,然后远行、作百事皆无禁忌。KKP中华典藏网

七日食饼、面。击铜器相叫呼,为招魂。KKP中华典藏网

上元[8]食团子。前后三夜,街市皆燃灯,祀天神,祝[9]国釐。坊各立会积钱,至期,延门树木架,对悬纱灯。中衢列灯坊,近又有灯阁、灯亭,制皆如真,糊以纱,书绘间错,中燃烛,通衢数里,照如白昼。皆以桕烛,烛自南来,斤值钱数百文。计一宵之费数百贯。信边城巨观,亦土人一癖好云。KKP中华典藏网

十六夜,民户妇女相携行坊衢间,曰“游百病”,亦曰“走桥”。经官禁,近稍减。KKP中华典藏网

二月上丁[10]后至清明,择吉日,具牲酒,载纸标,为墓祭,各修治先冢。KKP中华典藏网

清明日,挈榼[11]提壶,相邀野田或梵刹间共游饮,曰“踏青”。插柳枝户上,妇女并戴于首。KKP中华典藏网

三月二十八日,焚香东岳庙。前后三日,并于东门外陈百货相贸易。老幼携持,游观填溢[12]。孟夏[13]八日,西门外土塔寺为洗泼会,亦如之。KKP中华典藏网

端午贴符,户插昌蒲、艾叶,饮雄黄酒,啖角黍[14]。闺中并以彩丝作符,剪艾虎[15],相馈送。KKP中华典藏网

五月十三日,竞演剧祀关圣。先日备仪仗迎神,前列社火,周游城中。望日[16]祀城隍,并于庙陈百货为贸易。KKP中华典藏网

七夕,闺人亦有以针工、茗果作乞巧[17]会者。KKP中华典藏网

孟秋,朔[18]至望,亦择吉祭墓,曰“上秋坟”。坟远者,于望日设祭于家。KKP中华典藏网

中秋祀月,作月饼,陈瓜果,比屋皆然。饼筵瓜市,尝遍衢巷。KKP中华典藏网

重阳[19]食糕,饮菊酒,亦有为登高会者。KKP中华典藏网

孟冬之朔,祀先祖,荐汤饼。KKP中华典藏网

仲冬长至[20]日,祀先祖,家人姻友相拜贺。切肉杂粉、腐为羹,和酒啜之,曰“头脑酒”。以“冬至一阳生”,取“作事有头脑意”。KKP中华典藏网

腊月八日煮粥,杂以豆、肉,曰“腊八粥”。是月初旬,取水酿酒,曰“腊酒”。KKP中华典藏网

廿三日,以鸡、酒、饼饴之属祀灶神,曰“送灶”。鸡陈而不杀,至除夕始荐熟[21],曰“接灶”。KKP中华典藏网

岁暮贴春联、桃符,为饼饵、酒食相馈送。KKP中华典藏网

除夕,祀先祖,拜尊长,燃香灯,鸣爆竹,饮酒守岁。分钱与卑幼,曰“押岁”。闺中以枣、柿、芝麻及杂果堆满盏,著茶叶,奉翁姑及尊客,曰“稠茶”。女筵以为特敬。新妇拜见舅姑,针工外尤重此,多者至百余盏。计其费,一盏数十钱。相传始于明王府,至今不能变云。KKP中华典藏网

婚礼KKP中华典藏网

媒妁既通,必取男女年庚[22]对合,无忌克乃定,世家多不拘。定礼用彩币、镯锁之属,贫者梭布、簪珥。女家以冠佩相答。婚期既定,男家必备礼盒、酒果,请宾送期[23]于女家,曰“通信”,盖古“请期[24]”之遗。既复,择吉日,为茶果,具羊、酒并衣物、首饰送女家,曰“下聘”,亦“纳征”之遗意也。先期一日,女家以妆奁[25]送男家,曰“铺床”。至日,男家又以大蒸饼并果盘,随彩舆赴女家,曰“催妆”。请女宾为新妇插花冠笄[26],曰“冠带”。女家亦请女宾随彩舆至男家,曰“送亲”。娶多用彩轿鼓吹,贫者以车。世族之家间,亦有奠雁[27]亲迎者。新妇三日拜见舅姑,贽[28]以针工,同室长幼各拜见,曰“分大小”。KKP中华典藏网

冠礼KKP中华典藏网

多不行。婚礼“纳征”时,女家以冠履衣物相答,必有梳篦镜匣,曰“冠巾”,盖亦存其意云。KKP中华典藏网

丧礼KKP中华典藏网

俗最重衰绖[29],冠履多依古制,三年服。虽既葬,麻巾衰衣,必大祥[30]后始易。期功[31]以下,近亦多就简便,不尽[32]如古礼。七日行大殓礼,亲戚多会吊。将葬,先期讣,亲友前一日各以酒盒、奠仪[33]往祭,丧家备酒食相酬。多者至数百人,赙[34]奠之仪,恒不足为肴核费。每进食饮,孝子必出稽颡[35]。谢礼尤烦琐,羸[36]弱者至惫不能支。中卫、灵州俗尤尚送葬,男女或数十百人,丧家为备酒食、车乘,力不能办者,或至留殡数十年不能举。相传明季近边各堡,黠虏常伺人葬,出劫衣物。故送葬者,皆请姻戚为之备。今太平已百余年,习而不改,转成弊俗矣。KKP中华典藏网

祭礼KKP中华典藏网

世族之家有宗祠、家庙,会祭多用羊。士民多祭于寝,用恒品[37]随丰俭,无定数。春祭墓,夏无祭。秋以七月望,亦有墓祭者。冬祭以十月朔。冬至及岁暮祭,必备物,悬遗像,其礼尤重。KKP中华典藏网

余辑灵州风俗志,至于丧葬一条,不禁掩卷太息也,曰俗之弊也久矣。古者丧礼,自大夫、士以下,或三月而葬,或逾月而葬者,皆有常期。近世灵州士族,每有停柩数年者,问之其人,或曰年命不利,或曰亲死而遽委之野,心不忍也。夫以不忍之心,而言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先王制礼,顾独忍乎哉?诚以人死,则体魄属阴,阴性喜静,故死者以即土为安;且古礼亲死则人子倚庐苫块[38],不敢预外事。今士大夫停柩于家,果能倚庐苫块,一如古礼乎?抑犹未免饮食出入如恒人也。夫对亲之柩,而饮食出入如恒人,此真孝子所不忍也。忍于对亲之柩,饮食出入如恒人,而顾不忍葬其亲,其不忍抑何悖也!又况鸡犬之震惊,室宇之焚塌,凡人世不可意料之事,孝子之心,其惕息危惧更有不忍言者乎!若夫星命不利之说,真野夫俗子之谈,为大雅所不道,而欲藉亲丧以求吉者,尤孝子之所不忍也。KKP中华典藏网

物产KKP中华典藏网

旧志:贺兰山出铅、矾,麦垛山出铁。今皆不开采。凡麻、碧瑱、马牙碱、红花(今无)、蓝靛、鍐铁器物。KKP中华典藏网

谷之属:稻、糜、大麦、小麦、稷、羊眼豆、豌豆、绿豆、黑豆、黄豆、青豆、红豆、扁豆、蚕豆、胡麻、青稞、秫。KKP中华典藏网

菜之属:芥、芹、葱、韭、胡萝葡、白萝葡、菠稜、芫荽、莴巨、蔓菁、甘露子、白花菜、沙葱、白菜、沙芥、西瓜、甜瓜、丝瓜、黄瓜、东瓜、南瓜、菜瓜、香瓜、茄莲、地椒、葫芦、滑菜、莙荙、刀豆、豇豆、茶豆、茄、蒜、苋、荠、瓠。KKP中华典藏网

花之属:牡丹、芍药、春海棠、蔷薇、石竹、鸡冠、萱草、玉簪、罂粟、小竹、戎葵[39]、黄蜀、葵、白合、凤仙、珍珠、山丹、菊、荷、宝象。KKP中华典藏网

果之属:杏、桃、李、梨、菱、藕、芋[40]、柰[41]、葡萄、林檎、樱桃、秋子、胡桃、花红、枣、白沙、沙枣、桑椹、酸枣、茨菰、含桃。KKP中华典藏网

木之属:松、柏、槐、椿、榆、柳、白杨、桦、柽、暖木、梧桐[42]。KKP中华典藏网

药之属:荆芥、防风、苁蓉、枸杞、桑白皮、柴胡、甘草、黄芪、远志、牛旁子、地骨皮、麻黄、黄芩、紫苏、苦参、兔丝子、寒水石、瞿麦、茴香、知母、升麻、葫芦巴、天仙子、大戟、扁蓄、秦艽、黄精、三棱草、青木香、百合、茵陈、亭苈、血竭、千金子、车前子、薄荷、菖蒲、木瓜、青盐、锁阳。KKP中华典藏网

禽之属:雕、鹰、鹘、鸡、鹅、鸭、鹞、鸽、山鸡、半翅、马鸡、天鹅、鹌鹑、雁、鹚[43]、䴙鹈、鸳鸯、鸬鹚、鹦鹉、白鸽、凫、腊嘴、黄豆、仓庚、喜鹊、乌鹊、鸨、鸠、隼、雀。KKP中华典藏网

兽之属:马、驼、牛、羊、骡、驴、豕、虎、狼、鹿、麝、狍、土豹、野马、羱羊、青羊、黄羊、野豕、夜猴儿、艾叶豹、獾、狐、沙狐、野狸、熊、豺、黑鼠、黄鼠。KKP中华典藏网

鳞之属:鲤、鲫、鲇、、沙鱼、鳝、白鱼、石鱼、鳅。KKP中华典藏网

介之属:鳖、蚌、螺。KKP中华典藏网

按:风俗,宁夏五邑皆同。中卫、灵州、平罗地近边,畜牧之利尤广。其物产最著者,夏、朔之稻,灵之盐。灵州贡有红蓝[44]、甘草、苁蓉、代赭、白胶、青虫、雕、鹘、白羽、麝、野马、鹿革、野猪黄、吉莫靴、鞟[45]、毡、库利、赤柽、马策、印盐、黄牛臆。明制,贡红花、洎马。红花,土实不产,旧志称:“岁役千夫,贡只五百斤。”不解所由。嘉靖初,给事中[46]张翀始奏罢之。本朝宁夏无土贡,尤见体恤边方之意云。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风俗物产志第七KKP中华典藏网

总而言之,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善于治理国家的人顺应其风俗习惯而予以调节,则刚柔偏直,都归于不偏不倚,所以《礼记·王制》说:“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岂非如此吗?灵州的风俗习惯颇为接近古人,其中如下文提到的“稷稻并炊”“尊卑异食”一节,尤其能够证验孝悌敬爱之意,为采集民情风俗者所津津乐道。万民聚集,行为习惯互相浸染不定,就看地方官吏如何引导而已。今天选择其节令、礼俗可观察采择者抄录为一编,而以物产附之。主持风俗教化的官员,读到此编应该慷慨激昂而有所行动了。KKP中华典藏网

风俗KKP中华典藏网

耿直重义气,信守诺言,敢于战斗。据《金史·夏国赞》记载。KKP中华典藏网

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尚好诗书,致力学习研究辞章。据朔方旧志记载。KKP中华典藏网

重视耕种和畜牧,熟悉礼仪。据朔方旧志记载。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崇尚耕种和畜牧,擅长骑马射箭,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据旧志记载。KKP中华典藏网

百姓日益富裕,力量日益强盛,礼仪日日更新。据新志记载。KKP中华典藏网

宁夏后卫致力于耕种和畜牧,娴习在野外猎捕鸟兽。据旧志记载。KKP中华典藏网

房屋只有公署、官宦人家屋顶铺瓦,寻常百姓家都是木板搭建的住宅,屋顶覆盖泥土,犹然属古代秦风的遗存。中堂供奉先祖,或悬挂佛像。KKP中华典藏网

主食为稻米和谷类,间或食用小麦。贫穷的家庭食用小米。中等人家,总是一锅同时煮食大米和黄米、小米。位尊年长者食用大米饭,晚辈年龄小者食用黄米、小米饭。KKP中华典藏网

平常身着粗布衣服,冬天身着羊皮做的暖衣。近来中等家庭以上,多加穿精美的丝织品服装,女性服饰尤其以鲜艳互相争胜。KKP中华典藏网

四时仪节KKP中华典藏网

元旦燃香烛,祭祀上天,祭拜先祖。长幼互相拜贺完毕,出门拜贺亲戚朋友。预先准备三天的饭菜,称为“年饭”。到第四日,才收拾锅灶重新做饭。第四日三鼓天,烧红炭块或铁器投入醋盆内,绕屋而行,口中念诵古语,表达去除不祥的愿望,然后到大门外倾倒醋盆,称之为“打醋坛”,又称为“送五穷”。KKP中华典藏网

第五日禁忌,不是最亲近的亲属互相不往来。KKP中华典藏网

新年期间必须选择吉日,带着香烛纸钱到郊外面对喜神所处的方位迎拜,然后远行、作百事就都没有禁忌。KKP中华典藏网

第七日吃面饼、面食。敲击铜器互相叫呼,为招魂。KKP中华典藏网

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前后三夜,街市皆燃灯,祭祀天神,祝福国家。街巷各自积钱立会,到规定的时日,沿着大门竖起木架,对悬纱灯。四通八达的大路布列灯坊,近处又有灯阁、灯亭,制作都和真的灯饰一样,外面以纱糊裱,书法、绘画间错,中间点燃香烛,通衢数里,光照如同白昼。使用的都是桕烛,从南方远道运来,每斤值钱数百文。算起来一夜的花销就达数百贯。确实是边城的一大巨观,也是当地人的一个癖好。KKP中华典藏网

第十六日夜晚,民家妇女相携行走在大路、里巷间,称之为“游百病”,也叫作“走桥”。经过官府禁止,近来此风稍减。KKP中华典藏网

二月上旬的丁日后至清明,选择吉日,准备好祭祀用的牲畜和酒食,载着纸招牌,在坟墓前祭祀,各自修整先人坟墓。KKP中华典藏网

清明那天,提壶携浆,相邀田野间或佛寺共同游宴,称之为“踏青”。在大门上插柳枝,妇女同时在头上插戴柳枝以示喜庆。KKP中华典藏网

三月二十八日,在东岳庙烧香。前后三日,并于东门外陈列百货互相贸易。扶老携幼,游观的人群熙熙攘攘。农历四月八日,西门外土塔寺举办洗泼会,也和东岳庙会一样。KKP中华典藏网

端午贴符,家家户户大门插昌蒲、艾叶,喝雄黄酒,吃粽子。女子在闺房中一起以彩丝作符,剪艾虎,互相馈送。KKP中华典藏网

五月十三日,竞相演剧祭祀关圣帝君。先一日预备仪仗迎神,前列灶火,周游城中。农历每月十五日祭祀城隍,并于城隍庙陈列百货进行贸易。KKP中华典藏网

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闺中女子也有以针工、茶、果品举办乞巧会者。KKP中华典藏网

农历七月,从初一至十五,也选择吉日祭扫祖坟,称之为“上秋坟”。坟墓距离远者,于十五日在家中设祭。KKP中华典藏网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祭祀月亮,制作月饼,陈列瓜果,家家户户皆然。饼筵瓜市,布遍大街里巷。KKP中华典藏网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也有办登高祈福会者。KKP中华典藏网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先祖,进献汤饼。KKP中华典藏网

农历十一月冬至日,祭祀先祖,家人亲戚朋友互相拜贺。切肉掺杂粉条、豆腐做羹汤,和酒一并饮之,称之为“头脑酒”。以“冬至一阳生”,取“作事有头脑意”。KKP中华典藏网

农历十二月八日煮粥,掺杂豆、肉,称之为“腊八粥”。是月上旬,取水酿酒,称之为“腊酒”。KKP中华典藏网

二十三日,以鸡、酒、麦芽糖饼之类祭祀灶神,称之为“送灶”。鸡陈供而不杀,到除夕才加工成熟食祭祀灶神,称之为“接灶”。KKP中华典藏网

年底贴春联、桃符,做饼类食品、酒与饭菜互相馈送。KKP中华典藏网

除夕,祭祀先祖,拜尊长,燃香灯,鸣爆竹,饮酒守岁。分钱给晚辈年龄较小者,称之为“压岁钱”。闺中妇女以枣、柿、芝麻及杂果堆满浅盘,上面放上茶叶,敬奉公婆及尊客,称之为“稠茶”。这在女筵上被视为特敬的礼节。新娘子拜见公婆,针工之外尤其看重此事,多者至百余盏。计其费用,一盏数十钱。相传这种风俗始于明代王府,至今没有变化。KKP中华典藏网

婚礼KKP中华典藏网

男女双方的媒人交流信息,一定选择男女生辰八字对合,没有冲克忌讳才能决定,世家大族多不拘泥于此。定礼用彩币、镯锁之类,贫者用家织土布、发簪和耳饰。女家以帽子和佩饰相答。婚期已经确定,男家必定准备礼盒、酒果,请傧相送日期于女家,称之为“通信”,大概是古代婚俗“请期”的遗风。得到答复后,选择吉日,预备茶果,备办肥羊、酒类及衣物、首饰送女家,称之为“下聘”,也是古代婚俗“纳征”的遗意。先期一日,女家以嫁妆送男家,称之为“铺床”。当天,男家又预备好大蒸饼和果盘,一并随花轿送赴女家,称之为“催妆”。请女傧相为新妇插花举行笄礼,称之为“冠带”。女家也请女傧相随花轿至男家,称之为“送亲”。娶亲多用花轿鼓吹乐队,贫穷家庭娶亲用车。世家大族之间,也有献雁迎娶新娘的古老仪式。新娘结婚三天拜见公婆,以自己的手工针线制品作为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一家人长幼各自拜见,称之为“分大小”。KKP中华典藏网

冠礼KKP中华典藏网

当今已多不举行“冠礼”。婚礼“纳征”(也即下聘)时,女家以帽、鞋和衣物等用品相赠答,里面一定有装有梳子、篦子等梳妆用品的镜匣,称之为“冠巾”,大概也有存续古代“冠礼”的意思。KKP中华典藏网

丧礼KKP中华典藏网

当地风俗最看重居丧之服,衣着多依古代制度,服孝三年。虽然已经埋葬了亡人,依然麻巾衰衣,必定要待举行完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才能脱掉孝服。除丧服以外,近来其他方面也多就简便,不完全遵循古礼。死后七天举行大殓礼,亲戚多来集合吊唁。即将举行葬礼,先期发出讣告,亲友前一天各带着酒盒、用以丧仪的礼物前来祭奠,丧家筹备酒食相酬谢。多者能达数百人,用以祭奠的礼品,经常不够酒食费用。每次待客酬宾,孝子一定要出来叩头跪拜宾客。谢礼尤其烦琐,身体瘦弱者以致疲惫不能支撑。中卫、灵州的风俗尤其注重送葬,男女各色人等有的能达到一百几十人,丧家为其备办酒食、车马,力量不足无法筹办的家庭,有的甚至能停放灵柩数十年而不能下葬。相传明朝时靠近边境的各堡寨,狡猾的敌虏常常窥伺有人出葬,就出动兵马抢劫衣服和器物。因此送葬的人家,都请亲戚朋友一起出动为之做好防范。当今天下太平已有百余年,民间已经养成了习惯而没有改变,转而形成鄙陋的习俗。KKP中华典藏网

祭礼KKP中华典藏网

世代显贵的家庭有宗祠、家庙,集会祭祀多用羊作为祭品。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多在居住之处进行祭祀活动,使用祭品常物丰俭由人,没有定数。春天祭奠于墓前,夏天没有祭奠。秋天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墓前祭奠者。冬天祭祀在农历十月初一日。冬至以及年末的祭奠,必须预备祭品等常物,悬挂亡人遗像,其礼俗对此尤为看重。KKP中华典藏网

我撰写编辑灵州风俗志,至于丧葬一条,不禁掩卷叹息,当地风俗的弊端也是由来已久。古代社会的丧礼制度,自大夫、士族以下,有的三月而葬,有的逾月而葬,皆有一定的期限。近代灵州读书人家,经常有停放灵柩数年不葬者,询问其人,有的说年庚八字不利,有的说亲人逝世而立刻舍弃在野外,实在于心不忍。这种不忍之心,对于路人来说,也是感同身受,同样的不忍心。[难道]古代先王制定祭礼,反而唯独忍心吗?的确人死后,则尸体属阴,阴性喜静,所以死者以入土为安;况且按照古礼,双亲死亡则人子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居住在守丧的简陋棚屋,不敢参与外事。当今的士大夫在家里停放灵柩,果真能做到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居住在守丧的简陋棚屋,一如古礼的要求吗?可是仍然未免饮食出入如同常人。面对亲人的灵柩,而饮食出入如常人,这才是真孝子所不忍心做出的事情。忍心面对亲人的灵柩,饮食出入如同常人,反倒不忍心安葬其亲人,其所谓的不忍心又是何等的悖谬!又何况鸡犬的震撼惊骇,房舍的焚烧塌陷,凡人世间不可意料之事,对于孝子来说,其心跳气喘的危惧更有不忍心说出来的吧!至于星命八字不利之说,真乃粗野鄙俗之人的言论,为学识渊博的君子所不道,而欲借助亲人的丧葬以求福祥,尤其是孝子所不忍心做的事。KKP中华典藏网

物产KKP中华典藏网

旧志书记载:贺兰山出产铅、矾,麦垛山出产铁。当今皆不开采。还出产凡麻、碧瑱、马牙碱、红花(今无)、蓝靛、鍐铁器物。KKP中华典藏网

谷类:水稻、糜子、大麦、小麦、小米、羊眼豆、豌豆、绿豆、黑豆、黄豆、青豆、红豆、扁豆、蚕豆、胡麻、青稞、高粱。KKP中华典藏网

菜类:芥、芹菜、葱、韭菜、胡萝卜、白萝卜、菠稜、芫荽、莴巨、蔓菁、甘露子、白花菜、沙葱、白菜、沙芥、西瓜、甜瓜、丝瓜、黄瓜、东瓜、南瓜、菜瓜、香瓜、茄莲、地椒、葫芦、滑菜、莙荙、刀豆、豇豆、茶豆、茄子、大蒜、苋、荠、瓠。KKP中华典藏网

花类:牡丹、芍药、春海棠、蔷薇、石竹、鸡冠、萱草、玉簪、罂粟、小竹、戎葵、黄蜀、葵、白合、凤仙、珍珠、山丹、菊花、荷花、宝象。KKP中华典藏网

果类:杏子、桃子、李子、梨、菱、藕、芋、沙果、葡萄、林檎、樱桃、秋子、胡桃、花红、红枣、白沙、沙枣、桑椹、酸枣、茨菰、含桃。KKP中华典藏网

树木类:松树、柏树、槐树、椿树、榆树、柳树、白杨、桦树、红柳、暖木、梧桐。KKP中华典藏网

药材类:荆芥、防风、苁蓉、枸杞、桑白皮、柴胡、甘草、黄芪、远志、牛旁子、地骨皮、麻黄、黄芩、紫苏、苦参、菟丝子、寒水石、瞿麦、茴香、知母、升麻、葫芦巴、天仙子、大戟、扁蓄、秦艽、黄精、三棱草、青木香、百合、茵陈、亭苈、血竭、千金子、车前子、薄荷、菖蒲、木瓜、青盐、锁阳。KKP中华典藏网

禽类:雕、鹰、鹘、鸡、鹅、鸭、鹞、鸽、山鸡、半翅、马鸡、天鹅、鹌鹑、雁、鹚、鹈、鸳鸯、鸬鹚、鹦鹉、白鸽、凫、腊嘴、黄豆、仓庚、喜鹊、乌鹊、鸨、鸠、隼、雀。KKP中华典藏网

兽类:马、骆驼、牛、羊、骡、驴、猪、虎、狼、鹿、麝、狍、土豹、野马、羱羊、青羊、黄羊、野猪、夜猴儿、艾叶豹、獾、狐、沙狐、野狸、熊、豺、黑鼠、黄鼠。KKP中华典藏网

鱼类 :鲤鱼、鲫鱼、鲇鱼、鱼、沙鱼、黄鳝、白鱼、石鱼、鳅鱼。KKP中华典藏网

甲壳类:鳖、蚌、螺。KKP中华典藏网

按:就风俗习惯来说,宁夏府所属五个州、县都一样。中卫、灵州、平罗地域接近游牧地区,畜牧业的利润尤为丰厚。其最著名的物产,有宁夏县、宁朔县的大米,灵州的食盐。灵州上供皇家的贡品有红蓝、甘草、苁蓉、代赭、白胶、青虫、雕、鹘、白羽、麝、野马、鹿革、野猪黄、吉莫靴、鞟、毡、库利、赤柽、马策、印盐、黄牛臆。明朝规定,贡品有红花、洎马。红花,灵州本地确实不出产,旧志书记载:“每年役使上千人,上红花贡品只有五百斤。”不了解其来由。明朝嘉靖初年,给事中张翀才上奏朝廷罢黜了这个贡项。大清王朝对宁夏府没有上供皇家土特产贡品的要求,尤其体现了朝廷体恤边地的恩情。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群黎:万民,百姓。萃处:聚集,荟萃。KKP中华典藏网

[2]观采:观察采择;观赏采取。KKP中华典藏网

[3]攻: 此字原本脱,据《嘉靖宁夏新志·宁夏总镇·风俗》卷一、《弘治宁夏新志·宁夏总镇·风俗》卷一补。KKP中华典藏网

[4]禨(jī)鬼: 指鬼神祆(yāo)祥。禨,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禨,原本作“机”,据《弘治宁夏新志·灵州守御千户所·风俗》卷三、《万历朔方新志·地里·风俗》卷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5]真宰:天为万物主宰,故称真宰。KKP中华典藏网

[6]姻友:亲戚朋友。KKP中华典藏网

[7]打:此字原本脱,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转引《宣统甘肃新通志·舆地志·风俗》卷十一补。KKP中华典藏网

[8]上元:农历正月十五。KKP中华典藏网

[9]按: 此段“祝”字之后至“亦土人一癖好云”共八十七字原本脱,据《宁夏府志·地理·风俗》卷四补。釐(xī),幸福、吉祥。《汉书·文帝纪》:“祠官祝釐。”如淳曰:釐,福也。KKP中华典藏网

[10]上丁:旧称阴历二月、八月上旬属丁的那天为上丁,后世每以此日祭祀孔子。KKP中华典藏网

[11]挈榼(qiè kè):提着盛酒的器具。挈,提。榼,古时盛酒的器具。KKP中华典藏网

[12]填溢:冲塞满溢。KKP中华典藏网

[13]孟夏:指农历四月。孟,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KKP中华典藏网

[14]角黍:粽子。KKP中华典藏网

[15]艾虎:据说艾虎是张天师的坐骑,是很有灵性的神兽,具有镇邪驱魔的法力。据《岁时广记》记载,端午这天,许多人将艾草扎成小老虎的形状,或悬挂于门前,或戴在身上。也有人用红纸剪出小老虎图案,粘贴于艾叶上,制成饰物佩戴于头上,用来保佑身体健康。KKP中华典藏网

[16]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KKP中华典藏网

[17]乞巧:旧时一种风俗。传说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当晚穿针称为乞巧。KKP中华典藏网

[18]朔:农历每月初一。KKP中华典藏网

[19]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叫重阳,也叫重九。KKP中华典藏网

[20]仲冬: 指农历十一月。仲,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长至:指冬至。KKP中华典藏网

[21]荐熟:谓用熟食祭祀灶神。KKP中华典藏网

[22]年庚:旧指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即俗称的生辰八字。KKP中华典藏网

[23]送期:送日期。旧俗结婚之前男家请星命家挑选吉日后送交女家,谓之“送日期”或“送日子”。KKP中华典藏网

[24]请期:纳聘后请女家同意婚期。与下文的“纳征”(纳聘之意)、“亲迎”皆为古婚制六礼之一。KKP中华典藏网

[25]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借指嫁妆。KKP中华典藏网

[26]冠笄(jī):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KKP中华典藏网

[27]奠雁:献雁。古婚礼,新郎至新娘家迎亲,先进雁为礼。KKP中华典藏网

[28]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KKP中华典藏网

[29]衰绖(cuī dié):古代居丧之服。KKP中华典藏网

[30]大祥: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KKP中华典藏网

[31]期(jī)功:古代丧服的礼仪。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KKP中华典藏网

[32]尽:原本脱此字,据《宁夏府志·地理·风俗》卷四补。KKP中华典藏网

[33]奠仪:用以祭奠的礼物。仪,礼物。KKP中华典藏网

[34]赙(fù):以财物助丧事。KKP中华典藏网

[35]稽颡(qǐ sǎng):叩头。旧丧礼居父母丧时跪拜宾客之礼,以额触地,表示极度悲痛。KKP中华典藏网

[36]羸:原本作“嬴”,据《宁夏府志·地理·风俗》卷四改。KKP中华典藏网

[37]恒品:常类,常物。KKP中华典藏网

[38]倚庐苫(shān)块: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苫块,指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KKP中华典藏网

[39]戎葵:原本脱“葵”字,据《宁夏府志·地理·风俗》卷四补。KKP中华典藏网

[40]芋:原本作“芊”,据《嘉靖宁夏新志·宁夏总镇·物产》卷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41]柰:果木名,树实俗名沙果。原本作“奈”,据《宁夏府志·地理·物产》卷四、《嘉靖宁夏新志·宁夏总镇·物产》卷一改。KKP中华典藏网

[42]桦柽暖木梧桐:此四种树木据《宁夏府志·地理·物产》卷四补入。KKP中华典藏网

[43]鹚:原本作“鹚”,据《宁夏府志·地理·物产》卷四改。KKP中华典藏网

[44]红蓝:原本作“红盐”,据《弘治宁夏新志·宁夏总镇·土供》卷一、《新唐书·地理志》卷三七改。KKP中华典藏网

[45]野猪黄吉莫靴鞟(kuò):野猪黄,为猪科动物野猪胆中的结石;吉莫靴,皮革名;鞟,皮革。KKP中华典藏网

[46]中:此字原本脱,据《嘉靖宁夏新志·宁夏总镇·土供》卷一、《万历朔方新志·食货·土供》卷一补。KKP中华典藏网

古迹志第八KKP中华典藏网

余读《唐书·地里志》,见灵武所隶诸州有鸡鹿、烛龙之属,回乐、燕然之号,曰是安在?按籍以求,则往往不可见矣。及辑州志,采录旧籍所载,参诸故老所传闻,则又将想像仿佛而如或见之。夫古迹之荒凉灭没久矣。风沙击压之区,昔时之井灶犹存,尚或可履行[1]以访求其境,矧夫墙垣城郭俨然,聚庐舍而处者乎?好古之士所宜深考焉。KKP中华典藏网

古迹KKP中华典藏网

长城,隋开皇五年,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男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黄河,西至绥州[2],南至勃出岭[3],绵历七百里。六年春,复令仲方发丁男十余万人修长城。KKP中华典藏网

受降城,唐景龙二年,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新唐志》:“东城南直榆林,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三垒相距各四百里,其北皆大碛也。”宋白[4]曰:“东受降城,东南至朔州四百里,西南渡河至胜州八里,西至中受降城三百里,本汉云中郡地。中受降城,西北至天德军二百里,南至麟州四百里,北至碛石五百里,本秦九原郡地,在榆林,汉更名五原。西受降城,东南渡河至丰州八十里,西南至定远城七百里。”按此则去宁夏极为辽远,姑因旧志列之以备考。KKP中华典藏网

灵武台,唐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反,玄宗[5]避贼入蜀。至马嵬,父老遮道请留,上命太子宣谕之。父老曰:“至尊既不肯留,某等愿率子弟从太子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中原百姓谁为之主?”须臾,聚至数千人,太子不可,涕泣跋马[6]欲西。建宁王[7]倓与李辅国执鞚[8]谏曰:“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殿下不如收西北之兵,召郭、李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复存,扫除宫室,以迎至尊,岂非孝子之大乎?”广平王[9]俶亦劝太子留。父老共拥太子,马不得行。乃使俶白上。上曰:“天也!”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10]马从太子,仍谕之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之。”又谕太子曰:“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甚厚,汝必得其用。”又宣旨欲传位太子,太子不受。太子至平凉,未知所适。建宁王倓曰:“殿下昔为朔方大使,将吏岁时致启,倓略识其姓名。今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贼,父兄子弟皆在贼中。朔方道近,士马全盛。裴冕衣冠名族,必无二心,速往就之。”众曰:“善。”通夜驰三百余里,至彭原。太守李遵出迎,献衣及糗粮[11],遂至平凉。阅监牧马,得数万匹,又募军士得五万[12]人,军势稍振。议出萧关,趋丰州。朔方留后[13]杜鸿渐,水路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卢简[14]、李涵相与谋曰:“平凉散地[15],非屯兵之所,灵武兵食完足,迎太子至此,北收诸城兵,西发河陇劲骑,南向以定中原,万世一时也。”会河西司马裴冕亦至平凉,亦劝太子之朔方。鸿渐自至平凉迎太子,说兴复之计,即上军马招辑之势。少游治宫室帏帐,皆似禁中,饮膳备水陆。庚辰[16],次丰宁军。七月[17]至灵武。辛酉,太子即位于灵武,尊上为太上皇。见少游所治,悉命撤之。大赦,改元。以杜鸿渐、崔漪知中书舍人事,裴冕同平章事。KKP中华典藏网

灵武镇[18],亦唐镇,宋灵州,夏顺州,在府南六十里。与定远、保静[19]咸有遗址。KKP中华典藏网

保静废县,在府东南灵州界。隋开皇十一年置。弘静县[20],唐属灵州,后改安静县。至德元年,又改保静。宋咸平四年,李继迁改怀远县。《府志》:“在镇南六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故城,在州北。《地里志》:惠帝四年置。唐曰灵州,天宝初,改灵武郡。宋初,改翔庆军。元复曰灵州。KKP中华典藏网

回乐废县,《舆地广记》云:在灵州故城之内,唐肃宗即位于此。KKP中华典藏网

薄骨律城,在州西南,《后魏书》:“太平真君[21]五年,刁雍为薄骨骝镇将。九年,表求造城,诏名曰刁公城。”《水经注》云:“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但语出戎方[22],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曰城为白口骝,韵转之谬,遂仍今称也。”KKP中华典藏网

富平废县,在州西南。汉置,属北地郡。永初五年,徙郡于池阳。永建四年,又徙冯翊,自是故县遂废。KKP中华典藏网

温池废县,在州东南。唐神龙元年[23]置,属灵州。县侧有盐池,五代时废。今惠安堡,北至州一百八十里,产盐。KKP中华典藏网

燕然废州,唐开元初置,寄治回乐县界。至德后废。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废城,在州东南,西夏置。《宋史》:“嘉祐六年,夏人改韦州监军司为祥祐军,后又改静塞军。”元废。KKP中华典藏网

盐州废城,旧志:“东南至灵州三百里,今花马池营是。隋置盐川郡。西魏置西安州。”《元和志》:“贞观二年,平梁师都,复置盐州。”《新唐志》:“贞元三年,没于吐蕃。九年,复城之。有盐州府,又有保塞军。”宋咸平以后入西夏,仍曰盐州。KKP中华典藏网

兴昌废郡,在灵州东北。西魏置临河郡。开皇元年改曰兴昌,三年废。《新唐志》:“灵州黄河外有新昌军。”即此。KKP中华典藏网

白池废县,南至灵州九十里。景龙三年置,近于白盐池,故名,本兴宁县。宋陷于西夏,遂废。KKP中华典藏网

五原废县,汉置朐衍县,属北地郡[24]。西魏改五原郡。正统九年,建兴武营五原西,按:县在今榆林界。KKP中华典藏网

丁奚城,《东观记》:“丁奚城在灵州北。后汉永初六年,汉阳贼杜季贡降于滇零羌,别居于此,任尚破之。”KKP中华典藏网

丰宁城,《新唐志》:“灵州有武略、河间、保静、鸣沙、万春五府,丰宁、保宁等城”。KKP中华典藏网

铁角城,与盐州相近,亦名三角城。明初为官军屯戍处。KKP中华典藏网

临河镇,宋置巡检使管番部,后陷于夏。KKP中华典藏网

汉御史、尚书、光禄三渠,唐大历十三年,虏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塞御史、尚书、光禄三渠以扰屯田,常谦光[25]逐之。KKP中华典藏网

唐光禄渠,即汉光禄渠也。废塞岁久,大都督长史李听复开决,以溉屯田。KKP中华典藏网

唐特进渠,《地里志》:“灵州回乐有特进渠,长庆四年七月诏开,溉田六百顷。”KKP中华典藏网

地宫,明庆王[26]建以避暑者,在韦州府内。KKP中华典藏网

【译文】KKP中华典藏网

古迹志第八KKP中华典藏网

我读《新唐书·地理志》,知道灵武所隶属州县有鸡鹿、烛龙之类,有回乐、燕然之名,这些州县今天到底位于何处?按图籍求索,则往往无从寻觅。等到编撰州志,根据古籍记载,参考当地故老所述传闻,则又仿佛像真的见到了这些地方。古迹荒凉灭没已经很久了。风沙击压的地域,过去之水井、灶台的痕迹犹存,都有可能通过实地考察确定其范围,更何况曾经俨然矗立的墙垣城郭,聚集人口的村落呢?雅好考古之士应该深入研究。KKP中华典藏网

古迹KKP中华典藏网

长城,隋开皇五年(585),司农少卿崔仲方征发三万壮丁在朔方、灵武修筑长城。东距黄河,西至绥州,南至勃出岭,绵延七百里。六年(586)春,又命令崔仲方征发壮丁十余万人修筑长城。KKP中华典藏网

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受降城]东城南至榆林,中城南至朔方,西城南至灵武。三座城堡相距各四百里,其北全是大漠。”宋白说:“东受降城,东南至朔州四百里,西南渡河至胜州八里,西至中受降城三百里,本是汉朝云中郡辖地。中受降城,西北至天德军二百里,南至麟州四百里,北至碛石五百里,本秦代九原郡辖地,在榆林,汉代更名五原。西受降城,东南渡河至丰州八十里,西南至定远城七百里。”按此记载则离宁夏极为遥远,姑且因旧地里志有此记载,暂且列之以备考证。KKP中华典藏网

灵武台,唐天宝十五载(756),安禄山反叛,唐玄宗避贼入蜀。行至马嵬,当地父老遮道请留,皇上命太子[李亨]宣布命令。父老说:“皇上既然不肯留下,我们愿率子弟跟随太子向东攻破贼寇,收复长安。若殿下与皇上都去了四川,谁为中原百姓做主?”一会儿工夫,就聚集了数千人,太子不许,哭着勒转马头欲向西行。建宁王[李]倓与李辅国勒住马笼头进谏说:“今天反叛的胡人举兵入犯朝廷,四海分崩离析,如果不顺应百姓的愿望,何以恢复古国?殿下不如收西北之兵,征召郭[子仪]、李[光弼]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复存,清扫宫室,以迎皇上,难道不是孝子之大作为吗?”广平王[李]俶亦劝太子留。父老共拥堵太子,马不得行。乃派李俶向皇上说明。唐玄宗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跟随太子,仍告谕众军说:“太子仁孝,可祀奉宗庙社稷,你们要好好辅助他。”又告谕太子说:“你好好努力,不要牵挂我,西北各胡人部族,我待之很仁厚,你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帮助。”又宣布旨令欲传帝位给太子,太子不受。太子至平凉,不知道要去哪里。建宁王李倓说:“殿下过去曾担任朔方大使,将吏每年都要问候致意,我大略知道其姓名。今河西、陇右之众皆战败投降了[安禄山]贼寇,父兄子弟皆陷在贼中。朔方距离比较近,士卒兵马正当全盛时期。裴冕世族名家,必无二心,应速速前往依靠。”众人说:“好”。于是[太子率众]连夜奔驰三百余里,到达彭原。太守李遵出迎,献上衣服及干粮,又成功到达平凉。察看牧马,有数万匹,又招募军士五万人,军队力量有了一定规模。一起商议出萧关,准备前往丰州方向。朔方留后杜鸿渐,水路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卢简、李涵一同商议认为:“平凉无险可守,不是屯聚兵马的地方,灵武武备修整,粮食充足,迎太子至此,向北征调各城军队,向西征发河陇精锐骑兵,南向平定中原,这是万世一时的机会。”正好河西司马裴冕到了平凉,也劝太子去朔方。杜鸿渐亲至平凉迎接太子,说天下兴复之计,即上奏章分析招集军队,共同反击安禄山的形势。魏少游[在灵武]修治宫室帏帐,皆似帝王所居宫室,预备山珍海味[供太子]饮膳。庚辰,[太子一行]驻扎丰宁军。七月至灵武。辛酉,太子在灵武即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见魏少游所修治的宫观、预备的饮食,全命撤销。大赦天下,改元至德。任命杜鸿渐、崔漪为中书舍人,裴冕同平章事。KKP中华典藏网

灵武镇,也是唐朝设置的机构,宋代称灵州,西夏称顺州,在宁夏府南六十里。与定远、 保静县都有遗址留存。KKP中华典藏网

保静废县,在宁夏府东南灵州界。隋开皇十一年(591)设置。弘静县,唐代属灵州管辖,后改称安静县。唐至德元载(756),又改保静县。宋代咸平四年(1001),李继迁改怀远县。《宁夏府志》记载:“在宁夏镇南六十里。”KKP中华典藏网

灵州故城,在灵州北。《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惠帝四年(前191)设置。唐代称灵州,天宝初年,改设灵武郡。宋代初年,改设翔庆军。元代复称灵州。KKP中华典藏网

回乐废县,《舆地广记》记载:在灵州故城之内,唐肃宗即位于此。KKP中华典藏网

薄骨律城,在灵州西南,《魏书》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五年(444),刁雍任薄骨骝镇将。九年(448),刁雍上表请求建造城池,皇帝下诏命名为刁公城。《水经注》记载:“城建在河渚之上,即赫连勃勃果园城。但因为语言出自少数民族,不讲究城市名称。访之于年高望重者,都说赫连勃勃的时代有骏马死于此地,根据马的毛色作为城名,所以称城为白口骝,因为韵转谬误的原因,所以变成了现在的薄骨律。”KKP中华典藏网

富平废县,在灵州西南。汉朝设置,归属北地郡。东汉永初五年(111),迁徙北地郡郡治于池阳。永建四年(129),又迁徙于冯翊,富平旧县就此废弃。KKP中华典藏网

温池废县,在灵州东南。唐神龙元年(705)设置,属灵州管辖。县侧有盐池,五代时废。在今惠安堡,北至灵州一百八十里,产盐。KKP中华典藏网

燕然废州,唐代开元初年设置,州治暂设在回乐县界。唐代至德年间(756—758)以后废。KKP中华典藏网

韦州废城,在灵州东南,西夏朝设置。《宋史》记载:“嘉祐六年(1061),西夏人改韦州监军司为祥祐军,后又改静塞军。”元代废弃。KKP中华典藏网

盐州废城,旧志记载:“东南至灵州三百里。即今天的花马池营。隋朝设置盐川郡。西魏设置西安州。”《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贞观二年(628),平定梁师都,再次设置盐州。”《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贞元三年(787),陷落于吐蕃。九年(793),再次设城防御。有盐州府,又有保塞军。”宋代咸平年(998—1003)以后被西夏侵占,仍称盐州。KKP中华典藏网

兴昌废郡,在灵州东北。西魏设置临河郡。开皇元年(581)改称兴昌郡,三年(583)废。《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灵州黄河外有新昌军。”即指此地。KKP中华典藏网

白池废县,南至灵州九十里。唐代景龙三年(709)设置,靠近白盐池,所以得名白池,本来称兴宁县。宋代陷落于西夏,遂废弃。KKP中华典藏网

五原废县,汉代设置朐衍县,归属北地郡管辖。西魏改五原郡。明代正统九年(1444),在五原县西建兴武营,按:县治在今榆林地界。KKP中华典藏网

丁奚城,《东观汉记》记载:“丁奚城在灵州北。后汉永初六年(112),汉阳反贼杜季贡降于滇零羌,另居于此,被任尚击破。”KKP中华典藏网

丰宁城,《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灵州有武略、河间、保静、鸣沙、万春五府,丰宁、保宁等城。”KKP中华典藏网

铁角城,与盐州相近,也称三角城。明朝初年为官军屯戍之处。KKP中华典藏网

临河镇,宋代设置巡检使管理少数民族部落,后陷落于西夏。KKP中华典藏网

汉御史、尚书、光禄三渠,唐大历十三年(778),胡人头领马重英以四万骑兵入寇灵州,填塞御史、尚书、光禄三渠以破坏屯田,常谦光率军驱逐之。KKP中华典藏网

唐光禄渠,即汉代光禄渠。废塞已经很久了,大都督长史李听再次开挖,用来灌溉屯田。KKP中华典藏网

唐特进渠,《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灵州回乐县有特进渠,长庆四年(824)七月下诏开挖,灌溉农田六百顷。”KKP中华典藏网

地宫,明代庆王朱修建用来避暑,在韦州庆王府内。KKP中华典藏网

【注释】KKP中华典藏网

[1]履行:执行、实践。KKP中华典藏网

[2]绥州:今陕西绥德。KKP中华典藏网

[3]勃出岭:在今陕西绥德东。原本作“勃山岭”,据《隋书·崔仲方传》卷六〇、《读史方舆纪要》卷五七改。据方位隋长城当在陕西北部,不在宁夏境。KKP中华典藏网

[4]宋白:“白”原本作“志”,据《宁夏府志·地理·古迹》卷四、《资治通鉴》卷二零九注文改。宋白,字太素,宋代大名人,曾参与纂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宋史》卷四三九有传。KKP中华典藏网

[5]玄宗:原本避清圣祖玄烨讳作“元宗”,据《新唐书·肃宗本纪》卷六改。KKP中华典藏网

[6]跋马:勒马使回转;骑马驰逐。KKP中华典藏网

[7]建宁王:李倓,唐肃宗李亨第三子,天宝年间封为建宁王,授太常卿同正员。KKP中华典藏网

[8]执鞚(kòng):谓牵马。鞚,马笼头。KKP中华典藏网

[9]广平王:原名李俶,后改名李豫,唐肃宗长子。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统帅诸将,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王,原本脱此字,据《宁夏府志·杂记·纪事》卷二二,《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条改。KKP中华典藏网

[10]厩:马舍。KKP中华典藏网

[11]糗(qiǔ)粮:干粮。KKP中华典藏网

[12]五万:《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条作“五百余人”。KKP中华典藏网

[13]留后:唐代中后期,节度使之子弟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者,称节度留后,也有的称观察留后,事后多由朝廷补行任命为正式的节度、观察使。KKP中华典藏网

[14]按:《新唐书·肃宗本纪》卷六作“支度判官崔简金、关内盐池判官李涵”。《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条作“支度判官卢简金、盐池判官李涵”。KKP中华典藏网

[15]散地: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KKP中华典藏网

[16]庚辰:《新唐书·肃宗本纪》卷六作“庚戌”。KKP中华典藏网

[17]七月: 原本作“七日”,据《新唐书·肃宗本纪》卷六、《资治通鉴》卷二一八改。KKP中华典藏网

[18]灵武镇:原本作“灵州镇”,据本书卷一《历代沿革表》、《新唐书·地理志》卷三七改。KKP中华典藏网

[19]保静: 原本作“保靖”,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八、《新唐书·地理志》卷三七、《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灵州》卷四、《乾隆甘肃通志·古迹·宁夏府》改。下文“保静废县”“至德元年又改保静”之“保静”同改。KKP中华典藏网

[20]弘静县: 原避清高宗弘历讳改作“宏静县”。据蔡淑梅《(嘉庆)〈灵州志迹〉 (光绪)〈灵州志〉》征引《隋书·地理志》卷二九、《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八、《新唐书·地理志》卷三七、《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灵州》卷四、《舆地广记·陕西路化外州》卷十七回改。KKP中华典藏网

[21]太平真君:北魏拓跋焘(太武帝)年号。KKP中华典藏网

[22]但语出戎方:原本作“但出戎方语”,据《宁夏府志·地理·古迹》卷四、《水经注疏补》卷三改。KKP中华典藏网

[23]元年:原本作“五年”,唐朝历史上没有“神龙五年”年号,据《旧唐书·地理志》卷三八、《太平寰宇记·关西道·灵州》卷三六改。KKP中华典藏网

[24]北地郡:原本作“北池郡”,据本书卷一《历代沿革表》、《宁夏府志·地理·古迹》卷四改。KKP中华典藏网

[25]常谦光:原本作“常护光”,据本书卷四《历代边防事迹》、《新唐书·吐蕃传下》卷二一六改。KKP中华典藏网

[26]明庆王:指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㮵。KKP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