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张舜民
  • 姓名:张舜民
  • 别名:字芸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邠州(今陕西彬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舜民,宋文学家、画家。生卒年月不详,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七),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县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从高遵裕西征,途中作诗,御史劾其诗含讽刺,谪监邕州盐米仓,改郴州酒税。时苏轼谪居黄州,张赴贬所途中与苏轼同游武昌。元祐初,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坐事出通判虢州,提点秦凤路刑狱。召拜金部员外郎,进秘书少监,出使辽。为陕西转运使,历知陕、潭、青三州。徽宗即位,擢右谏议大夫,到职仅七天,上章疏言事六十章,言多剀切。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改同州。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舜民慷慨喜论事,善为文,南宋初晁公武谓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郡斋读书志》卷一九),晚年不满白居易所作新乐府,而自作《孤愤吟》五十篇以压之(《滹南诗话》卷下)。现存诗各体兼备,有较多乐府、古体诗。其诗往往表现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如《西征回途中》诗二首有“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句,悲叹出征将士生死未卜,对朝廷的用兵政策不无指斥,后因为此诗而遭贬谪。《打麦》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辛苦。其诗风格比较接近苏轼,笔力豪健,有一些诗作甚至混入苏轼诗集中而不能辨(周紫芝《书浮休生画墁集后》)。“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栏干”(《题庾楼》),“我投淮水五千里,君滞周南二十春”(《赐资治通鉴呈范淳父学士》),“晚风亦自知人意,时去时来管送香”(《荼蘼》),均为时人所称诵。也擅长作词,《卖花声》词为其贬官过岳阳楼所作,其中“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之句,有去国流离之思,语意豪快,哀婉而不忧伤(《清波杂志》卷四)。著有《画墁集》一百卷、《奏议》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于宋徽宗政和年间有刊本行世,南渡后又有临川刻本《浮休全集》。文集在明代即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诗文,编为《画墁集》八卷,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增补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有李之亮《张舜民诗集校笺》。张舜民还著有笔记《画墁录》一卷,今存《稗海》本、《百川学海》本。又有《画墁词》一卷,收入《彊村丛书》。《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四首。《全宋诗》卷八三三至八三八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一八一三至一八一九收其文八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七本传。

张舜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铁流

铁流

《铁流》是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创作的描写苏俄内战中库班红军千里转战经过的长篇小说。1931年由曹靖华翻译为中文,鲁迅为译本做序,称赞它是“鲜艳的铁一般的鲜花”。小说描写了真实历史事件。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一度在全俄境内普遍夺取了地方政权。但随着协约国英法美日列强开始大规模支援白军乃至直接登陆参加苏俄内战,苏维埃俄国在东、西、南、北四境迅速遭到白军与协约国干涉军的打击而大幅度撤退。1918年夏季,南俄塔曼半岛的红军——“达曼军”,主要由新罗西斯克的工人与黑海舰队革命水兵3万人组成,在四面楚歌境况下,带领被库班哥萨克富农和邓尼金与波克罗夫斯基白军残害的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2.5万人,从格连吉克出发,沿黑海海岸线南下至图阿普谢,再沿图阿普谢-阿尔马普尔铁路翻越高加索山脉,沿途突破白军包围,收容途径各地的溃散红军与革命群众,千里转战,最终与北高加索红军主力会师的事迹。反映了苏俄内战期间的阶级斗争风暴中的生死搏斗,表现了一群溃军与大批随军群众由乌合之众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铁流”的过程,塑造了坚定勇敢的革命领袖郭如鹤(Кожуха)的形象。

卡夫卡传

卡夫卡传

这是卡夫卡的密友。奥地利作家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生平经历的长篇传记。 卡夫卡是一个文学上的迷,一个文学上的奇迹。他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半个世纪以前,他的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他的经历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本书以详尽的篇幅,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卡夫卡平凡而伟大、孤独而又奋斗的医生,其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的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终结。 与此同时,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演绎,诠释和评判。由于作者的亲历者身份,使得这些介绍无疑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

蒙梭罗夫人

蒙梭罗夫人

16世纪时出入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宫廷的都是一些贵族剑客或勇士,其中既有依附于国王的,也有不依附国王而忠于安茹公爵的,两派势成水火,闹得不可开交。比西是安茹派的第一勇士,他被国王派的剑客击伤后,为一个绝色美女所救。这个绝色美女名叫狄安娜——也就是本书女主人公,后来被王家犬猎队队长蒙梭罗看中,成了蒙梭罗夫人。狄安娜貌若天仙,宫廷上下的男人们为之倾倒。她与比西两情相悦,这使得垂涎其美貌的安茹公爵炉火中烧,由此引发了一声血腥的宫廷决斗……《蒙梭罗夫人》是一部历史小说,同《玛戈王后》及《四十五卫士》合成三部曲,描写的是亨利三世统治时期的法国。这部小说正如大仲马的其他历史小说一样,有英雄,有美人,有主持正义的宫廷小丑,有阴险毒辣的篡位者,有正统的国王,有年迈的王大后;这些人物用爱情、妒忌、贪婪、陷害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就构成刀光剑影、血溅宫廷的一幅幅色彩斑驳、光怪陆离的画面,引人入胜,趣味无穷。

文心雕龙札记

文心雕龙札记

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作者黄侃。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书中收有解说《文心雕龙》的札记三十一篇。其中多处涉及文艺心理学。在《神思》篇“神与物游”句下,《札记》指出:“此言内心与外境相接也。内心与外境,非能一往相符会,当其窒塞,则耳目之近,神有不周;及其怡怿,则八极之外,理无不浃。然则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境。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斯则成连所以移情,庖丁所以满志也。”黄侃所谓“内心与外境相接”即指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审美关系,即“非能一往相符会”。主体须有一种“虚静”的审美态度,才能感知物态而心生“怡怿”。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既不能单方面被动地接受外物的刺激(“以心求境”),又不能单方面地强迫客观符合主观(“取境赴心”),只有主客默契,心物交融,神与物、心与境融为一体,同一无间,“神与物游”,才能移情。《文心雕龙札记》对《养气》、《体性》等有关创作主体的篇章也有独到的阐发,如“养气之说,正为刻厉之士言,不为逸游者立论也”。“人情万端,文体亦多迁变,拘者或执一文而定人品”,故其说不通。这些见解体现了黄侃对于创作个性和文体风格复杂性的认识。

白话陈书

白话陈书

《陈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唐姚思廉撰。贞观十年(636年)成书。三十六卷。分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记载陈武帝永定元年(557)至后主祯明三年(589)三十三年历史。系据其父姚察《陈书》旧稿而成。此为《陈书》白话文。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梵名Aparimita^yur (-jn~a^na)-na^ma dha^ran!i^。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宗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无量智决定王如来之陀罗尼及其功德。本经与宋代法天所译之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一卷为同本异译。又本经另有梵、藏、于阗、回鹘文字土耳古语、蒙古、满州语等各种译本,其中,于阗本系史坦因于一九一○年发现于敦煌千佛洞,一九一二年刊布首部。一九一六年,德国学者瓦理瑟(M. Walleser)对本经进行梵藏汉三种译本之研究,并将全经译为德文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