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康熙
  • 姓名:康熙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1722年12月20日
  • 民族族群: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代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年号康熙,死后庙号为清圣祖。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病危,遗诏八岁皇子玄烨嗣位,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恃功骄横,视康熙如无物,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反对朝中任用汉臣等一系列封建化过程。康熙六年(1667)亲政,欲除掉鳌拜。1670年,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诛其余党,夺回大权。随后,康熙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政局、发展生产的政策。


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叛乱;接着派兵攻入台湾,消灭郑氏政权,并派兵驻守,管理台湾;1688年,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平定了13年的叛乱,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在东北,两次雅克萨之战驱逐沙俄入侵黑龙江的侵略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同沙俄谈判,指示黑龙江流域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于鄂罗斯”,终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尊严。


在经济建设方面,面对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社会生产,下令永停圈地,把明藩王所占田地归原主耕种,同时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奖励垦荒,减免钱粮,整顿赋役制度,废除匠籍,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他还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治理河患,六次亲自视察黄河,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了皇权。


在文化方面,他一生苦研儒学,提倡程朱理学,编纂《朱子全书》。1678年开“博学鸿儒科”,拉拢汉族知识分子;开《明史》馆,下令撰修《明史》以继华夏正统文化;组织人力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对自然科学,如数学、水利、测量等均有涉猎。康熙强调“惩贪奖廉”,严惩贪官污吏,奖励清廉之士。在巩固思想统一方面,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枉杀了许多文学名士。六次南巡,耗费糜多,有害国计民生。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于行猎时突然病发,不久即逝。康熙的一生为加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为发展封建经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的书

山水纯全集

中国北宋韩拙(生卒年不详)著,中国画论专著,成书于1121年以前,通行本有5卷和1卷两种。内分10篇:《论山》、《论水》、《论林木》、《论石》、《论云霞烟霭岚光风雨雪雾》、《论人物桥彴关城寺观山居船车四时之景》、《论用笔格法气韵之病》、《论观画别识》、《古今学者》、《论三古之画过与不及》。作者按不同景物及需要,论述了山水画的各种画法及注意点,以准确表达四时景象及八方山川的不同体貌。在评述笔墨运用中易犯的忌病及得失时,作者尤为注重和强调作画要有规矩法度,要师学专心和持之以恒,主张笔墨技法要服从于对象的表现,既要高度发挥笔墨的妙处,又要做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而合乎“格法”。全书分类评说,不为虚标空泛之谈,历来为山水画家者所重。主要版本:明沈辨抄本(常熟铁琴铜剑楼藏)、《画苑补益》本(1卷,缺最后1篇)、《说郛一百二十局》本(5卷10篇)等。近现代刊行的《美术丛书》(黄宾虹、邓实编)、《画论丛刊》(于安澜编)、《中国画论类编》(俞剑华编著)等,皆有辑录。

沈氏女科辑要

二卷。又名《女科辑要》。约成于1764年。原书文字无多。后经徐正杰校订补注,王孟英加按,方始成帙。刊于1850年。内容经水、崩漏、带下等12类,并附治疗方剂。沈氏惜墨如金,裒集前贤旧论,非有真识灼见者不辑;切合实用,必欲与自身临床治验相印证。故其所辑。“精当处勘透隐微,切中肯綮。多发前人所未发。实验彰彰,始觉轩爽豁目。”(张山雷赞语)1933年张寿颐复将此书予以补注,名《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于内容又有较多发挥,然参以西医学说,则未必尽合于理。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播火记

长篇小说。作者梁斌。《红旗谱》的第2部。作家出版社1963年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再版。小说以华北人民抗日救亡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30年代初冀中平原轰轰烈烈的“高蠡暴动”。《红旗谱》中的人物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描绘。“二师惨案”后,贾湘农、朱老忠、张嘉庆等更为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起义。朱老忠担任了“红军大队长”,指挥起义农民攻下了锁井镇,活捉了冯老兰,开仓济贫,又会合兄弟大队,在贾湘农的领导下,转战高阳、蠡县地区。在敌人凶恶地反扑下,朱老星、伍老拔等英勇牺牲,严志和受伤,大贵拉着游击队上了太行山。暴动虽遭失败,却在滹沱河两岸播下了革命火种。作品保持了《红旗谱》的风格,大起大落,气势磅礴。

尧山堂偶隽

明代诗文评著作。7卷。蒋一葵编。此书录取前人骈偶之文,上自六朝,下及唐宋元,凡制、诰、笺、表、赋、序、启、札各体文章中名隽之句,以及寻常应对俳语,次而录之,并附有记叙议论。《四库全书总目》谓其“盖王铚《四六话》之类,然摭拾未广,所采亦不尽工”,所以仅列于“存目”类。本书编者谓“唐世节度观察诸使,辟置僚佐,以至州郡差掾属牒,语皆用四六”,故四六文亦时见于唐诸家文集中。又称“晚唐人士作律赋,多以古事为题,寓悲伤之旨”,并举出了若干实例。此书有《碧琳琅馆丛书》本。

杜工部草堂诗话

宋代诗评汇编。又简称《草堂诗话》。宋蔡梦弼辑录。二卷。梦弼有《杜工部草堂诗笺》已著录。此编凡二百余条,均为宋人诗话、语录、文集中论杜甫诗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曰:“曰‘草堂’者,甫客蜀时所居也。近代注者征引此书,多者不过十余则,皆似未见全帙。”本书汇集宋人有关杜甫及其诗作的评论。约成于南宋宁宗庆元(1195—1200)、嘉泰(1201—1204)年间。最初附刻于《草堂诗笺》,后单独刊行。南宋宁宗嘉泰中(1201—1204)编《杜工部草堂浅笺》四十卷,《补遗》十卷。《杜工部草堂诗话》二卷,亦称《草堂诗话》,原附刻于《杜工部草堂诗笺》之后,其成书当亦同时。卷首标明“名儒嘉话凡二百馀条”,但《历代诗话续编》本实际不足一百则。该书专辑宋人诗话、语录、文集、说部中论杜诗之语,所取以《韵语阳秋》为多,又仿《苕溪渔隐丛话》之例,“间附辨证之语”(《宋诗话考》)

资治通鉴纲目前编

《资治通鉴纲目前编》18卷,外纪1卷,举要3卷。元朝人金履祥撰。金氏有感于朱熹之书前史空缺之憾而成此编。该书上溯帝尧之世,下讫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发凡体例,以纲以目悉遵循朱子之书,所据均注出处,以示为信史。明人陈仁锡将此书与朱子纲目合刻刊行问世。玄烨据以批评时,共得批语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