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

黄帝
  • 姓名:黄帝
  • 别名:轩辕氏、有熊氏
  • 性别:
  • 朝代:上古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717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2599年
  • 民族族群:

黄帝(约公元前2717年-约公元前2599年)亦称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帝鸿氏、归藏氏。古人以之为“五帝”之首。传说时代之部落联盟首领。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母曰附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东北)而长于姬水(同前),故改姓姬。一说黄帝“受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居轩辕之丘(在新郑南)”。一说黄帝生于天水轩辕谷(在今甘肃天水),故以“有熊”、“轩辕”为名号。当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于是轩辕联合各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打败炎帝神农氏,又在涿鹿攻杀“作乱不用命”之九黎族首领蚩尤,“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褚少孙补《史记·五帝纪》)。“号曰‘黄’者,中和之色,德四季同功,故先王以别之也”(《风俗通》引《大传》)。据说黄帝在位百年而崩,葬桥山。其地有黄帝陵,在今陕西黄陵县。此外,今河南阌乡县南铸鼎原又有轩辕陵。古人以黄帝(还有炎帝)为“人文初祖”,认为黄帝乃是华夏各民族之共同祖先,并把许多典章制度及器物之发明创造都集中于黄帝时期,都归功于黄帝。


据说,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栋下宇,以避风雨”(《风俗通》引《大传》)。又“作为君臣上下之义、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指刑律),外用甲兵”(《商君书·画策》),创为战阵进退指麾之法。“始受《河图》《斗苞》,授规日月星辰之象,故星官之书自黄帝始”(《后汉书·天文志》)。又“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汉书·地理志》)。立井田之制。又命其妻嫘祖养蚕,其臣胡曹作衣,仓颉造字,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容成造历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仪狄作酒,伶伦、荣将(一作荣猨)制律吕、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共鼓、化狄作船,等等。战国时期,齐人邹衍创“五德终始”之说,以黄帝为古史的开端,战国至秦汉间人以黄帝与老子并称,同尊为道家学派之祖。后人著述而假黄帝之名以行者亦极多,仅《汉书·艺文志》所录,就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黄帝泰素》、《黄帝说》(以上《诸子略》),《黄帝》(《兵书略》),《黄帝杂子星》、《黄帝五家历》、《黄帝阴阳》、《黄帝诸子论阴阳》、《黄帝长柳占梦》(以上《数术略》),《黄帝内经》及《外经》、《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神农黄帝食禁》、《黄帝三王养阳方》、《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黄帝杂子芝菌》、《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以上《方技略》),等等。这些书后世大多亡佚。

黄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鼓山艺文志

鼓山艺文志

地方志。本志收载了有关鼓山的诗、词和游记文学作品。

徐养恬方案

徐养恬方案

《徐养恬方案》为清代徐养恬所著。系徐氏临诊处方实录。所列案例,多系一诊一方,标明复诊者较少。方前记述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辨证治法,详略不同。详者诸项周备,略者仅数字而已。各案文辞质朴,叙述简约,不着粉饰;却喜论病挈要。辨证准切,处方循法,遣药精当,内蕴医理深邃,荷载经验丰厚。

清静经

清静经

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或《常清静经》。道教经典,涉养生与持诵。一卷。撰者不详。约成书于中唐以前。关于该书作者,据经文起句为“老君曰”,系托称太上老君所说、传。葛玄赞说:此经是东华帝君所授,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传至他才书而录之,因以传世。所以后来道教中都相信是晋葛玄所传,或谓葛玄所撰。但宋代学者黄震在论《阴符》文中指出,“后世有伪为道书者曰《清静经》。”认为它不属早期道书,乃后世伪作。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针 灸治疗方法,它起初是一种法术,是中国玄家、医家 的不传之学,在针灸学领域享有至高的地位。它所 蕴含的玄学思想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深奥难懂,经过 1000 多年的发展,该针法取长补短,吸取了古往今 来各类针灸学的精华之法,根据人体穴位的特异性, 遵循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对症下针,疗效迅速独特。

夷夏论

夷夏论

南朝宋末道士顾欢作。从扬道抑佛的立场出发,提出佛教适于夷邦,不适于中夏,“剪发旷衣,群夷之服”;“火焚水沈,西戎之俗”;“毁貌易性,绝恶之学”。还比较了佛道优劣,认为“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可见并未完全否定佛教。但此论一出,引起广泛的争论。论辩深化了人们对儒、道、佛三教同异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收入《南齐书·顾欢传》。批评之论述,多见于《弘明集》卷六、卷七。

 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

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

大方等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1卷,北周 阇那耶舍译。编号零九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