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禹

- 姓名:顾祖禹
- 别名:字复初,又字景范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
- 出生日期:公元1631
- 逝世日期:1692年
- 民族族群:
顾祖禹(公元1631—1692年),字复初,又字景范,世称宛溪先生。生于江苏常熟,后居无锡宛溪。清代历史地理学家。一说生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
顾祖禹继承父志,积数十年之功,著《读史方舆纪要》130卷,详记各地山川险要和攻守形势,并借以论述古今战事的成败得失。该书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和军事地理著作,极富史料价值,被当时人称为“奇书”,与梅文鼎的《勿庵历算全书》并称。
〔正 史〕
(顾)祖禹,字复初。柔谦①精于史学,尝谓:“《明一统志》于战守攻取之要,类皆不详山川,条列又复割裂失伦②,源流不备。”祖禹承其志,撰《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凡职方、广舆诸书③,承伪袭谬,皆为矫正。详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而景物名胜皆在所略。创稿时年二十九,及成书,年五十矣。宁都④魏禧见之,叹曰:“此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书也!”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抄》称三大奇书。祖禹与禧为金石交,禧客死,祖禹经纪其丧。徐乾学奉敕修《一统志》,延致祖禹,将荐起之,力辞罢。后终于家。
《清史稿·顾祖禹传》卷五○一
〔注 释〕
①柔谦:指顾祖禹父顾柔谦。②伦:条理。③职方、广舆诸书:关于国家版图、地理的书籍。职方,犹版图;舆,舆地,犹地理。④宁都:县名。在今江西省境内。
〔相关史料〕
顾祖禹,字复初,又字景范。江苏无锡人。性沈敏,有大略,善著书。性廉介朴厚,不求名于时,学者称宛溪先生。父柔廉,精于史学,……祖禹承其志,撰“历代州域形势”九卷,“南北直隶十三省”一百十四卷,“川渎①异同”六卷,“天文分野”②一卷,共一百三十卷,名曰《读史方舆纪要》。……其论最伟且笃者有二:一以为天下之形胜,视乎建都,故边与腹无定所,有此为要害彼为散地,此为散地彼为要害者;一以为有根本之地,有起事之地,立本者,必审天下之势,而起事者不择地。盖深思远识,有在于言语文字之外。其倾倒如此。世以其书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钞》称三大奇书。然李书实非二者匹也。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学术》编四
[注 释]
①川渎:山川河流。渎,河流,大川。②分(fen)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来说,称分星;就地面来说,称分野。
顾祖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体质人类学著作。英国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赫胥黎所著, 是一本通俗科学的讲演论文集。1863年初版时,书名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的动物学证据》,1894年再版时, 加入了三篇有关*民族学的论文,并写了序言,书名改为《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及其他论文》。中文本根据1863年本译出, 1931年出版, 1971年重译,并加上1894年的序言,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三篇论文组成:第一篇为“类人猿的自然史”;第二篇为“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第三篇为“论几种人类化石”。在该书中,赫胥黎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 *古人类学等方面着手,详细地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的观点,对*达尔文的人类起源的进化论学说作了科学的补充。
嘉定赤城志
《嘉定赤城志》是南宋时期纂修的一部台州总志。全志分地理、公廨、秩官、版籍、财赋、吏役、军防、山水、寺观、祠庙、人物、风土、冢墓、纪遗、辨误十五门,计四十卷。是现存台州诸多方志中称得上承上启下、最具特色的一部名志。《嘉定赤城志》的主纂为陈耆卿。
御览诗
唐诗选集。1卷。又名《唐新诗》、《选进诗》、《元和御览》。署“翰林学士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赐紫令狐楚奉敕纂进”。书末附有陆游跋及毛晋跋。陆跋以卢纶诗为例,考证了《御览诗》确系唐旧本。毛跋说:“唐至元和中,风会几更,章武帝命采新诗备览。学士汇次名流,选进研艳短章三百有奇。”此书编成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之前,所选李益等30家,均为大历至元和年间的诗人。入选的诗歌均为五、七言律诗及绝句,即毛晋所谓“研艳短章”。其风格则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大致雍容谐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也说:“所选皆近体,间有乐府古题,其词亦皆律诗,大抵以音节谐婉为主。”陆游跋记载,集中实际有诗“二百八十九首,盖散佚多矣”。现在所看到的明代汲古阁刊本中,有诗286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将其编入《唐人选唐诗十种》,于1958年出版排印本。
注进法相宗章疏
注进法相宗章疏,一卷,日本藏俊撰,编号二一八一。
愚庵智及禅师语录
愚庵智及禅师语录,十卷,元智及说,观通、溥震、正除等编,明宋濂序,附铭塔,又云明辩正宗广慧禅师语录。
尼羯磨
律学著述。唐怀素集。三卷。系集录《四分律》中羯磨部分之别行本。全书列“方便篇”至“修奉篇”共十七篇文。历代大藏经均有收载。






